佛教中的经典著作都有哪些?

祺祯亦宝


佛教的典籍分为经律论三部分,《大藏经》中是如此分类的,“经”指佛陀所言,是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的汇编;“律”是戒律,是佛陀为教徒们制定的规则,用来调伏众生的心性;“论”是菩萨们或各派的论师们依经而阐发的论言,解释经律中的教义或重要思想。想要阅读佛教经典,最好先知晓一些佛法常识,了解佛法的修学体系,知道从理法上认识佛法的目的,然后再选择性地阅读经论。佛法常识可从赵朴初的《佛教常识问答》、多识仁波切的《藏传佛教常识300题》来了解,然后可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佛教十三经”来选择自己有缘的一部经来精读,比如经典的《楞严经》,最好配合一些法师的解说,以免理解偏颇。若要钻研佛法,实证佛法,可阅读一些通俗的解释的书其中也涉及佛教许多经论,能够系统了解佛经所言何意。


例外状态


长期的诵持之中,感受心旷神怡,体味到咒力带来的清凉,心生欢喜,愿诵持和听到楞严、大悲、十小咒的人,身心柔软,但愿能够发开富贵,心想事成。

一、《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二、《金刚经》

《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是宣说般若空义的代表作之一。中国依鸠摩罗什译本为流行本,一般所说的《金刚经》都指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科判则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刚经》古来依无著和世亲的论释为中心被理解,尔后由三论、天台、华严、法相、禅、真言等各宗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发展。

三、《楞严经》

《楞严经》是佛教上的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楞严经也是一部有名的破魔大全宝典。尤其是末法时期的种种乱相,佛在本经中,几乎全都说到了!而且讲得十分透彻、明白;并且也指出各种对治之方。因此,本经更是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宝典;依此宝典,末法众生方可于此正法得正信、正知见、正解、正修行,而不被种种邪魔外道所转、所诳惑、破坏。

若有本经住世,则正法得住持世间,佛弟子修行有所依持,邪魔即不能得逞。然而本经若灭,魔力则无有能制者。佛弟子要趁此经典尚在之良机,于菩提道深种善根因缘,速修无上。

四、《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五、《华严经》

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

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六、《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

《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只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阿弥陀经》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种种殊胜,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佛告诉舍利弗尊者,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诸佛国土,那里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那个世界里面,有佛名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普度众生。这个世界的环境,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四色莲华、七宝楼阁、黄金为地都是七宝做成。风吹罗网,常作天乐,众鸟齐鸣,皆演法音,众生闻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说:微风吹动,行树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七、《无量寿经》

佛教经典。全称《佛说无量寿经》。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此经前后有十二译,存五译、失七译,会集、节略本四本。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八、《观无量寿经》

佛教经典。简称《观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宋畺良耶舍译。另有异译一种,已佚。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 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种观想方法(十六观)。

九、《长阿含经》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进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十、《地藏经》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

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其他著名佛经还包括:

四阿含经  

《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

方等多部

《维摩诘所说经》、《圆觉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楞伽经》、《药师经》、《地藏经》等等多部。

十大般若  

《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涅槃  

《涅槃经》


菩提佛语


释迦牟尼佛讲经七七四十九年,留下的佛教经典有三藏十二部,内容可谓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每一部可以说都是经典。

如果非要挑选出几部经典的话,那就列举一二吧:

最短的一部佛经——《心经》,仅260个字,流传有很多版本,但汉传佛教通行版为玄奘法师编译的这部,这部经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也是流传最广,最易接受的一部经典。《心经》虽短,却囊括了佛教的核心思想,读懂本经,便可通所有其他经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心经》。

第二部就是《金刚经》,这是部大乘佛教的经典,在禅宗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其影响源远流长,《金刚经》里有很多佛教名言名句,流传广泛,因此也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一部佛经。

佛教经典实在太多,说之不尽,只能略举一二了。


一声佛号一声心


佛教的经典汗牛充栋,推荐下对现实生活最有用处的几本。

一,《心经》

最短小精湛,玄奘法师取经时所得。那时可没飞机高铁,一路上荒山野岭穷山恶水,时不时出来伙杀人强盗、狼虫虎豹、魑魅魍魉;玄奘法师靠念《心经》躲过这些侵扰。并且读《心经》最能开通人的智慧。有朋友介绍过,他一同学脑子比较“僵”,后来靠读《心经》开悟了,考上了研究生;以他原来的水平,根本不可能的事。


二,《金刚经》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朝时武则天让三教各推一本最重要的典籍,儒教推《论语》,道教推《道德经》,佛教推的则是《金刚经》,千百年来一直最受推崇。无论在义理方面,还是带来的功德方面,《金刚经》都是首屈一指。共五千多字,背诵不算困难,熟读更加简单,经常读诵不仅让你明白佛教的甚深义理,还能带给你无穷的福报。运道不顺,事业不成,可每日读诵《金刚经》,哪怕只读四句偈,也超过布施成百上千七宝的功德,必使你财源广进、事业红火。


三,《虚空藏神咒》

增强人的记忆力。个人认为,这个咒怨不一定跟宗教有关,它是通过带动你声音和心神的节奏,引起某种“核磁共振”的东西,大幅度开发你记忆的潜能,让你大脑中未开发的区域开发出来。不少人熟诵《虚空藏神咒》之后,甚至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以前印象模糊的东西,现在也清楚起来。篇幅不长,一分钟能诵一遍,特别适合备考的人读诵,但一定要专心。


四,《地藏菩萨本愿经》

故事性比较强,据说冤亲债主最喜欢听,消除业障的功能又最强。所以,古代超度或者给自己消业,经常用《地藏经》。并且地藏菩萨愿心最强,经常读《地藏经》可实现愿望。篇幅较长,共三品,一次读完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一开始坚持不下来,可一次读一品。

五,《楞严经》

个人缘法,比较喜欢《楞严经》、《金刚经》、《坛经》这种靠讲逻辑讲道理让你信服的,对那些充满神神鬼鬼的不怎么感冒。《楞严经》义理虽然博大精深,但并不难懂。可惜房融为了进程皇室或为了炫耀自己的文采,把好好的一部《楞严经》“润色”得佶屈聱牙,很多地方比《离骚》还难读通,比《史记》难懂十倍,让我这样喜欢看《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的看得都抓狂。所以,别的佛经我都推崇读原文,但读《楞严经》最好有个白话译本。可惜鸠摩罗什大师没有翻译《楞严经》,把房融的蛇足去掉,像他翻译的别的佛经一样,变得跟流畅且精炼,有文采而易懂。


待我施为地煞变


我们现在说的佛教普遍的是汉地佛教,汉地佛教有宗派分别是禅宗,密宗,瑜伽宗,净土宗,天台宗,律宗,华严宗。

禅宗又名佛心宗是从印度,达摩传到中土来的,禅宗讲以心印心,达摩传的就是心印,让大家知道佛性本自具足,禅宗的主要经典是《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经》《楞严经》又称禅宗七经。

密宗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代一行得两宗真传,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密宗上师亲自灌顶,亲自授三昧耶戒,并且持戒不严明没达到标准,传授不能互相传习及显示者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密宗主要经典依据《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经》。

瑜伽宗又名唯识宗早期是印度弥勒,无著,世亲菩萨创立后由玄奘法师传入中国与其弟子窥机创立唯识宗,其主要经典分为六经十一论即 《大方广佛华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毗达磨经》《 密严经》《 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 辩中边论》《观所缘缘论》《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 《分别瑜伽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十地经论》《集量论》《唯识二十论》。

净土宗由东晋庐山慧远大师在庐山创立,净土宗依据《佛说阿弥陀经》而立弘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净土宗经典为《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统称为净土五经。

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其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天台宗以《 法华经 》《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为主要经典。

律宗又称南山律因其初祖道宣在终南山创立律宗,又因其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又称为四分律,律宗以《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和《毗尼母论》、《摩得勒伽论》,《善见律毗婆沙》、《萨婆多论》、《明了论》等为经典。

华严宗 依据华严经而建立主要经典为《大方广佛华严经》。


春秋史社


佛教经典浩如烟海,最全的是《大藏经》,最短、一般入门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但请注意海量佛经中也是有很多伪经的。但佛陀悟道后各主要时期讲法的佛经,都是佛教经典,如《华严经》《金刚经》《法华经》等,如果非说最能代表佛经的经典,个人推崇《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下图是发现于敦煌石窟藏经洞的唐代雕版印刷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存大英博物馆。


天台宗的五时判教说

参考天台宗的五时判教说法,佛陀讲经分为五个时期:

1.华严时:佛陀成道后,最先对大菩萨宣说《华严经》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以后,用妙观察智、观机施教,对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就在雪山一乘寂灭场中,现出千丈卢舍那佛圆满报身,说圆顿修多罗的大教的《华严经》。一共说了七处九会,教导菩萨因地发心修行,一定要以十度万行的因华,来庄严最上一乘的佛果,这是《华严经》的中心思想。佛得道后,最初说《华严经》,譬如太阳初升,先照高山。《华严经》佛共说了三七二十一天。

2.鹿苑时(阿含时):佛陀大概用12年时间说人天、小乘阿含教

阿含经是佛对小乘圣人说的。华严大法不契合于小乘根机的人,罗汉、辟支佛二乘人,虽然在座闻法,教大机小,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教。佛不得已隐大施小,到鹿野苑去。为五比丘说四阿含经的小乘教法,主要有苦、集、灭、道四谛、十二因缘等小乘教法。譬如太阳照到幽谷。四阿含经就是《中阿含》、《杂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一共说了十二年时间。

3.方等时:其后8年说《方等经》《维摩经》《思益经》《金光明经》等,待机将弟子导入大乘

佛看到罗汉、辟支佛,对于四谛,十二因缘教法,都能领悟。也能够依教修行,断了见、思烦恼之惑,得证偏真涅槃之乐。他们以得小为足,不肯再去上求佛道,下度众生。不肯从空出假,涉俗利生。沉滞到化城之中,不肯再求进步。所以再说方等《解深密经》、《维摩经》大乘教法。维摩诘居士,善说不二法门,对小乘人呵斥了一顿。使罗汉、辟支佛自耻小乘,仰慕大乘,发菩提心,引小乘人,入大乘道。繁兴六度万行,趋向佛果菩提。就象太阳普照大地一样,方等教法,共说了八年时间。

4.般若时:其后22年时间说般若部经典如《金刚经》等,淘汰大小乘之分别见地之时

般若就是智慧的道理,《大般若经》共有六百卷,分为八部般若。阐述实相真空妙理。因为小乘人虽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可是还有许多疑情和偏见的妄执、不能够顿时泯灭,所以佛再广谈般若妙慧,予以淘汰。《金刚般若经》是《般若经》的节本,使二乘人断疑生信,绝相超宗。《般若心经》教二乘人以观音菩萨为榜样,修学甚深般若波罗密多时,能够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能够度一切苦厄。《智度论》说:般若象大火炬一样,四边都不可相触,触之则烧,撄之则烂。它能将二乘圣人所有疑情妄执,偏见执着,统统消除干净。回小向大,发四弘誓愿,修六波罗密,直趋无上菩提,就象正中的太阳普照一切。《般若经》共说了二十二年

5.法华涅盘时:最后8年说《法华经》,以令弟子证入真实理境。临终前3个月补说《涅盘经》

佛最后说《法华经》与《涅槃经》。经过华严、阿含、方等、般若四个时期的说法,发生了很大的功效,许多罗汉、辟支佛以及诸大菩萨,他们根机都在不断的提高和成熟。佛此时可以在灵山会上畅谈本怀,称性说法,使二乘人会权乘归于实教,了知妄心即是真心。说出过去长劫以来的早已成佛的远本,显示幽微不可思议的甚深妙道,令上中下三根众生都能得到殊胜的利益。佛给他们授记作佛,同时佛又说明他过去所说三乘教法,都是随机说法的方便法门。《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说完《法华经》看到还有少数众生末曾得度,所以接着再用一天的时间,说了《涅槃经》阐明遗余的教法,使应度众生,皆能得度。机薪既尽,应火潜辉。佛说完《涅槃经》后,就入大涅槃,证得不生不灭常寂光净土。《法华》、《涅槃》共说了七年时间。

对佛一生说法的内容和时间,概括为四句偈:最初《华严》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七年。了《涅槃经》阐明遗余的教法,使应度众生


乐仪书院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佛教的经典基本上都保存在大藏经中。但是因为教派的不同,所以分为三个系统。分别是汉传大藏经系统,南传大藏经系统和藏传大藏经。

从内容上看,三者之间是有显著差异的。南传大藏经的经部中除掉小部,和汉传大藏经中的阿含经系统大致对应。实际上是部派佛教时期的经典文献。小部是后期发展之后加入其中的。汉传大藏经当中,保存了大量的大乘佛教早期和中期的经典文献。藏传大藏经保存了大量的大乘佛教中晚期,特别是密教的经典文献。三者之间的很多文献互不包含,但从整体上可以描绘出佛教发展的历程。

从规模上看,汉传大藏经的内容是最为丰富的。数量在万卷以上。一个人就算全职的阅读佛经,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读完。南传的内容最少。但仔细阅读的话也需要数年时间。

从历史传承来看,阿含经当中的杂阿含和南传大藏经中的相应部,应当是目前最古老的佛经。甚至有学者认为,这就是阿难当时背诵的部分,也就是最早形成的佛经。但是杂阿含和相应部两者是不同部派流传下来的,所以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学者认为,汉传阿含经的历史可能要比南传的更为久远。这是因为阿含经在汉传佛教当中不受重视,后世的增删很少,较为纯粹的保存了早期部派佛教文献的原貌。而南传的相应部,后世的编辑痕迹比较明显。已经不是太纯粹了。

就中原汉地而言,传播范围最广的经典主要是金刚经,心经,六祖法宝坛经。金刚经最受欢迎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其具体内容是佛陀和须菩提通过问答方式,解释佛法和空的关系。具体阐述了中观思想。所谓中观思想,指的是佛法皆空但又不空。应该在空与不空之中认识佛法。心经实际上是一段咒,比较短,用来祈福消灾。六祖法宝坛经是记录六祖慧能生平和言行的一部书。由后世弟子辑录而成。主要阐述了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传教思想。主张在修行的时候直接顿悟,达至大成境界。

就佛教界内部而言。各宗派都有自己比较重视的经典。比如法华宗,以法华经为本;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本;法相唯识宗以瑜伽师地论为本。

总的来说佛教经典浩如烟海,如果不是专注于佛教或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没有必要花大力气阅读。佛教讲究万法归宗,所以能够读懂一本佛经,其实也就读懂了所有的佛经。金刚经其实不长,但能够读懂的人也不多。普通人读一些常见的佛经,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至于深入其中,那就转化为信仰,另当别论了。


zyb38537240


佛教经典多了去了

但为人所熟知的也就那么几部而已……

1:《心经》:我都会背诵,尤其是最后的“是大明咒,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也经常被自己所念,用来壮胆驱邪,效果很好👍

2:《金刚经》,被誉为能断一切,烦恼贪嗔痴慢疑,也会背诵半部,以前抄写很多本!

3:《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叫《地藏经》,更被誉为孝经,尤其是为亡者超度,功德很大!

4:《妙法莲华经》,众经之首,读过若干遍,不求甚解……

5:《僧伽吒经》,据说是功德最为殊胜的一部经,也曾经抄过很多遍,确实不错

6:《大悲咒》:会背诵的人有很多,可惜我还不会背诵,惭愧

此外还有《楞严经》《无量寿经》《华严经》等,无论哪一部经,哪怕一句一偈,常念诵之,都是功德无量🙏福慧资粮……

🙏谢谢



隐子书法


佛经浩翰如海,很多经典都值得读,读过思考,都有自己的收获。比如《金刚经》《心经》《华严经》,非常经典,读过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书里的佛理,都是相通的。而且每次读,每隔段时间,你的体会可能都有不同。

一,建议看佛经原版的,自己去读去悟,这段时间想不通,过段时间再看看却开悟了。各有各的因缘。

二,要弄清佛教佛学的历史起源及发展,不能搞个人崇拜,不能人云亦云,迷信盲从,同时自己未证得的,不能妄语。

三,你领悟到的,首先不一定是对的,同时别人也不一定受用。“佛说是经已”,经书上面都有,各有各的因缘,劝人行善,读书学习,总归是好的。

四,建议不要轻易注释经书,不要轻易写佛经的释义的书。

五,现在很多人打高僧大德的招牌,行欺世盗名之事,欺骗善男信女,袈裟和寺庙也变成其赚钱谋利的工具。要树立正信,不搞个人崇拜。

六,“如是我闻”,“佛说是经已”。



萌哥蛋蛋看世界


佛亲口说《法华经》是经王,其实《楞严经》也是经王,因为《楞严经》就是《法华经》,懂得这两部经的都知道,两部经其实是一部经,《法华经》为纲,《楞严经》为目,纲举目张,瞩目归纲。

《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提出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从各个侧面,以‘肯定’与‘否定’交错进行,一点一滴一划,一字一句,由浅入深来阐述宇宙人生本体。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说:不读《楞严经》,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经》,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有道是,成佛的法华,开彗的楞严,富贵的华严,而被称之为经中之王的是《法华经》。

这三部经在佛教里的地位恐怕是最突出的,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说:“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有道是:成佛的法华,开彗的楞严,富贵的华严,而被称之为经中之王的是《法华经》。说《法华经》是诸经之王,是佛金口玉言,在《法华经》里多处提到,特别是有一处打了10个比方来说明,随摘几段如下:

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

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若闻是深经, 决了声闻法。

是诸经之王, 闻已谛思惟,

当知此人等, 近于佛智慧。

药王今告汝, 我所说诸经,

而于此经中, 法华最第一。

我为佛道, 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 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 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 则持佛身。

所以,佛亲口说《法华经》是经王。其实呢,《楞严经》也是经王,为什么呢?因为《楞严经》就是《法华经》,懂得这两部经的都知道,两部经其实是一部经,《法华经》为纲,《楞严经》为目,纲举目张,瞩目归纲。《法华经》从正面以肯定的方式提出宇宙人生本体,《楞严经》从各个侧面,以‘肯定’与‘否定’交错进行,一点一滴一划,一字一句,由浅入深来阐述宇宙人生本体。。即使不懂楞严法华,也能在《楞严经》里找到一些语句: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除了有“妙莲华”外,“佛知见地”也与《法华经》里说的一大事因缘一样,说“佛之知见”)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楞严经》的另外一个名字,妙莲华王)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最上乘,而且懂了《楞严经》成佛非常容易,如顺风扬灰,和《法华经》一个调调)

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与法华一个腔调,把法华楞严之外的经典说成戏论,《法华经》里说的是“蠲除诸法戏论之粪”,不但是是戏论,还是粪,都是通过贬低以前说的法,突出法华楞严的真实了义,不是经王是什么)。

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这直接就是《法华经》里的“衣珠喻”,只是语言更概括,法华说这个比喻更详细)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又和法华是一样的,众生当下听懂当下证果成就,低了是阿罗汉,高了能到大菩萨,不要修,听懂的当下成就,《法华经》里8岁的龙女甚至当场听懂当场成圆满佛,和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真是绝无仅有)

至于《华严经》,肯定没有法华楞严的地位高,为什么呢,在天台判教里,说《华严经》是一权一实,也就是说,是一分方便法,一分了义法。而《法华经》呢,是唯实无权,没有方便法,全是了义法。所以啊,《法华经》是经王,《楞严经》和《法华经》实质上是一部经,楞严法华里那些都是绝无仅有的。《华严经》里也没有,华严不是经王。

有人讲万法平等,那佛为什么又讲《法华经》是经王,其它经就是戏论?无分别不妨分别,在没明心见性之前就是不平等,等你明心见性之后,有没有哪一部经不是《法华经》,《地藏经》、《华严经》是不是《法华经》?《圣经》、《伊斯兰经》是不是《法华经》?天文经、语文经、物理经、化学经、牛经、马经、苹果经、金戒指、金耳环经、牛屎经、狗粪经是不是《妙法莲华经》啊?这叫万法平等;没有明心见性而讲万法平等,就是废话。所以什么时候平等,什么时候不平等,要搞明白了,这个不是讲口头禅。法华楞严把三藏十二部经,乃至一切万法统统归纳为一法,都是佛法,这是“大乘”、“一佛乘”,绝对没有排除小乘,但是它是通过排除小乘,而达到圆融小乘,法华楞严“如来藏心地法门”,就是要通过这种手段而把一切的万法通通提升为“法华、圆教大法”。

风起云涌演楞严,石破天惊观法华。法华楞严是圆教一乘的大法。宣化上人说,“法华会上说的这部《法华经》,以天台的观点,就是“圆、顿”之教。这个圆教,就是最圆融的了;最圆融,如果再加上一个“顿”,就是立刻成佛,不需要等着,即刻成佛。”所以,看懂听懂法华楞严,无修无证,在懂的当下成就,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也说,“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