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说“我从来不管孩子的”,你怎么看?

䒕Ki姐


题主想多了!😀😀
题主说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不光是家长之间会存在,就算是学生之间不也一样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总有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每次考完试之后总会说“考的不是很好!”,结果成绩下来之后一个比一个高!

实际上人家那些家长就是不想告诉你人家的经验而已,你还费那劲分析个啥啊😂

不想告诉你的原因,实际上有很多:

1、担心“秘籍”泄露。

无论如何,孩子们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不管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的好,但是对于家长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孩子的竞争对手。所以别看家长们表面上嘻嘻哈哈非常热闹,但是一旦谈到学习上,一旦谈到升学上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除非他有足够的自信心。

2、不是一个圈子的家长。

实际上家长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圈子的,这个圈子有可能是孩子同学家长,也有可能是他们的朋友,还有可能是他们的网友(比如一些家长群)。

这些家长彼此之间交流的会特别的详细,特别的多。从孩子的兴趣班到孩子的辅导班,带到孩子的课内学习,甚至于是孩子日常生活的鸡飞狗跳,他们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是对于不是这个圈子里的家长,他们往往不会说太多。

3、问问题的人本来就虚伪。

并不是所有人在请教问题的时候都是那么的真心想请教,有时候他们仅仅是客套客套,没错,就是找个话说而已。

我本身就是一个经常会被人问到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生活中,这种家长我见得特别多,所以他一张嘴我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他是不是真心想来问这个问题。

如果发现他并不是真心想交流学习的事情,那么干嘛还要在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呢?

————实际上孩子们都是同学,很多时候孩子们之间就会交流了,难道你会真的不知道吗?

4、怕担责任

这一点可能会比较少,但是也是存在的。因为这一部分家长他们知道光靠一个辅导班或者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方式,是不能够把孩子的成绩提升上来的,往往是离不开父母的参与的!所以如果他们仅仅是把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比如说在哪报的班,跟谁学的等等这些告诉别人,但是如果别人的父母自己没有跟得上,那么对这些取经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误导!

所以有些家长怕担一些责任,干脆就不说了。

其实大多数的家长都是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他们之所以做不到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水平不够,他们仅仅是缺少了两样关键的东西而已——坚持和理解!

坚持做对的事情;理解老师和理解孩子!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可能我父母就是“有些家长”吧,父母以前开了个店,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忙的时候可能真的手忙脚乱,真想把自己“分身”成好几个人。


而我自然从小就知道父母的辛苦,我知道改做什么,尽量的不打扰他们,多多的帮助他们,毕竟他们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付出了时间和汗水。

而他们的作息时间也可能常常比一般的家庭晚了几个小时,早上可能9点才吃饭,中午2点,晚上9点,因为忙,可能晚上别人敲门都要卖东西,自从上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这样。

常常有人这样说我,从一个“笼子”到另一个“笼子”,可怜的娃娃啊!可是既然命运如此,为什么不好好接受呢?



我不让父母担心,自然父母也说“我从来不管孩子”,在某些方面,我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且我从小不给父母找麻烦,我知道,一个人的一生,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并不多,珍惜曾经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


喜马小弟


我就这么说吧,我孩子她会的,我都不知道她怎么会的,一年级前,积极准备幼小衔接加钢琴,突然我妈受外因倒下了,从心里到行动,都丝毫没空去忙到孩子,我还是离婚的,只好把她一会儿托给我姐,一会托给她爸,连她换季的衣服我也没空找,每天还是会见一面的,我会进商场直接买品牌的一买买一季,人家还以为我们特讲究呢,其实我连洗衣服都没空,因为要有人收,我家南京只有我一个人照顾我妈,晚上要值夜的,连轴转,全程外卖,所以她学校的课程虽说只有语数,那时我真只求她作业完成得了就好,后来我妈过世了,我长达一年是没有心思把教学做在前面的,但是能力还是能跟着作业看出问题,那就哪有问题就展开讲,好在现在作业都很丰富,像我们接到都5点了,到家再吃好饭,7点才开始写,时间上也没时间怎样的,可能上课因为是女孩,还是能坐得住的,我到现在她的书都没看过,反正打开作业就做,一上她自己都不错,一下应用题就不行了,我倒挺惊讶,因为她大班就识字量可以的可以了,为此好一顿追,关键她已经习惯自己学了,对我教她还特不习惯,直接拒绝听,其实她在学校也自卑不自信了,可还是不听我说,我只好等啊!逼也没用,一下的期末成绩直接把我飙出泪!心脏都像给撞一下,然后放假了我还该出去玩带她去玩,我二年级开学前还给她报了名机构,上了二节,我看到她课堂上跟别人的不同,然后我给退出来了,我还是得自己教,我大概最强的就是相信她,然后该干嘛干嘛,抓住机会不断去教她,有时也凶她的,我也好羡慕人家女儿跟妈妈什么话都说,最听妈妈话的那种,总之,前不久的考试中,双升,但是我也得看到,一二年级成绩是容易到一百的,主要还在习惯,不过我也告诉自己,比起他人,她没有一个全力以赴的家长,那取得的成绩算是实实在在的了,我也挺欣慰她自己有了自己学习的方法,自然而然我成了改作业的那个,没有说要等着我教。也算是经验吧,只是算个例。


AliceQY


我不认为这样的说法有什么说服力,甚至会给人带来一些误解。

孩子处于成长的过程中,“管”是必需的。学校、家长、社会都要管,特别是家长,更要好好地“管”。

当然,怎么“管”值得思考。一切顺应孩子天性发展的管理都值得提倡,杜绝为了某些“名”和“利”而强迫孩子做哪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把大人的希望强加给孩子,也不要把自己没有做到的再让孩子去完成。

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早发现,并能进行及时的引导,避免袒护和纵容。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朋友。


老树说说


最大可能是,家长的“管”已经融入到生活中,你要让他说出个1.2.3来,还真不知道怎么说起。18年的教育过程,都是一点一点的积累。比如,我和你说,我也没做什么,就是平时陪孩子多一些,至于十八年的陪伴过程,你说我该怎么和你说?

我给孩子做的学习计划,一年的内容就装订了一本书,这种细水长流的事情,真不好说。


双胞胎之父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童年是天真烂漫的,又是无知的,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家长的指引方向,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很多父母的口号,但我们为人父母,还是要对孩子负责。毕竟时光不能重来,等成年后能力不足再来后悔就晚了。

记得我们上学那会,家长带孩子到学校老师面前,对老师说不听话就打,不但不追责,反而谢之,那时的老师特别受父母的尊敬,同时老师也非常得负责,字写不好重写,记得当年我们班有些同学写的字就像书上印的,课文直到背了才能回家,如今不准老师体罚孩子,老师也怕担责,要像我们那个年代只要老师管就能成才很难。如今的教育体制,如果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严格监督,可能会误了孩子的一生。

现在一个班的同学,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师资力量,但是不一样的家庭,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差异很大,如今就是拼爹拼妈的年代,如果父母不一路严格地保驾护航,那种差距真的无法想象,如果老师教了的东西,你父母不督促吸收消化,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很吃亏,不但老师不喜欢,同学们也会排斥的。


如今的孩子,都怕输在起跑线上,父母都很用心,老师当天教过的内容,父母晚上都会在家督促吸收消化,这样才能跟上大队伍的步伐,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是没有人来同情弱小无用的,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还是要用心管教孩子,尽量缩小与大家的差距。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睿谦成长记


有的家长从来不管孩子

这样的做法我不赞同,一个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问题,做家长的要给与不同的参考意见,特别是关键期阶段,更要重视,可能有的家长想法是好的,让孩子自由成长,不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但绝不是不管,包括一些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

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就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懂得感恩尊重他人,学会关爱别人,照顾好自己,孝敬父母,也许这些就是人生的基础知识,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到!

我建议父母必须做好当家长的义务,并不在金钱和物质给与更多,让孩子没有责任心,不懂得珍惜!


百慧幼教


两种可能,两种看法 :

1. 真话。看法 :这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家长,孩子长大后,家长会遭报应的。

2. 假话。看法 :这家长为人虚伪,不宜深交,适当提防。家长的虚伪是孩子的孬榜样,孩子长大后,家长会遭报应的。


供参考老人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聊一下,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民主和权威两种方式。民主的教养方式主要是给孩子更多自主权,和孩子以一种类似于朋友的方式相处。权威式教养主要是管教孩子建立一套符合家长观念的价值体系,对孩子更多的是要求和命令。

这两种教养方式哪种更好一直被很多人争执不休。不过在孩子小的时候,采取权威式教养能规范孩子的行为提高孩子学习效率比民主式更有效。孩子长大以后有自己的行为标准了,采用民主式教养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对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穆阿迪


从来不管孩子,有这种说法的家长,没有足够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给予充分的关注,毕竟孩子的成长在很多时候,面临多重的选择,孩子不可能都能理性的去选择适合自己成长的,比如电子游戏,手机控,都要有家长的适当干预,才能避免上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