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堂堂上海“土皇帝”, 在去到香港之后,为何毫无影响力?

特纯奶人


倒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力,只不过相比于在上海呼风唤雨时相差太多。

叱咤上海滩的杜月笙

要说杜月笙算是青帮大佬里面起点不算高,但确是从帮会中走出成就最高的人,有着三百年帮会第一人,关于杜月笙的事迹,近些年来也被传的异乎寻常,几乎到书摊上看到的都是“胡雪岩经商”“杜月笙为人处世”等等,也不知道刮的是什么风,大概是官商回来了就为胡雪岩摇旗呐喊,黑社会来了就为杜月笙写书,你说大家跟一个黑社会老大学为人处世能学到什么?

仔细对比的话,胡雪岩和杜月笙还真有些相似之处,那就是依靠政府权力谋取私利,所谓红顶商人,所谓合法黑社会莫不是如此。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很多人不管在干什么前都要想“有没有门路”“需不需要找人”。

杜月笙说白了,黑社会老大是没跑的,然后开窑子、卖大烟、收保护费,虽然后来极力洗白自己,还担任过禁烟协会会长,你说可笑不可笑。

当然,杜月笙之所以能够洗白自己,也着实是花了不少钱,为了支援老蒋抗日,那也是下了血本,又捐钱又买飞机的,结果抗战胜利后杜月笙想当上海市市长,被老蒋以有黑社会背景为由拒绝了。

戴笠死后,杜月笙在政府内彻底失去了靠山

杜月笙的好哥们戴笠死后,杜月笙悲从中来,差点跳楼自杀,不是因为杜月笙和戴笠感情深厚,实在是没有了可以仰仗的人了,随着老蒋逐渐走向权力巅峰,就越来越看不上杜月笙的出身,有些东西你是洗不掉的。

1948年老蒋派小蒋到上海整顿金融,结果最先抓的就是杜月笙的儿子,把杜月笙的儿子当成大老虎,明摆着就是不给杜月笙面子,杜月笙也自知成了老蒋的夜壶,想用的时候就用,不想用的时候就一脚踹开。

老蒋败退台湾之前又想起了杜月笙,觉得杜月笙比较有影响力,不能让他留在上海,要他去台湾,经过再三思考,最后老蒋一句话让杜月笙不得不离开上海,老蒋说“我不忍心看朋友成为刀下鬼,也决不允许任何人变节投敌”,很明显,对杜月笙不放心。

杜月笙知道老蒋话里有话,只能前往香港,离开了上海。

“中行事件”杜月笙最后的荣光

到了香港之后杜月笙从上海的杜公馆住到了香港一处仅有三房一厅的地方,落差一下子就显出来了,很多人都说黄金荣傻,不离开上海,实际上黄金荣才精呢,在上海黄金荣活的可比杜月笙在香港舒坦多了。

在香港的时候杜月笙还有最后一个身份,就是杜月笙是中国银行的懂事,1950年中国银行打算在北京召开董事会议,除了杜月笙之外,还有陈光甫、张公权、宋汉章等银行家,他们都有股份,但是却不敢回北京,在北京方面的说通下,杜月笙把大家拉到一起,说可以出具委托书派代表去北京参加会议。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就是震惊中外的“中行事件”,老蒋知道这件事后对杜月笙极为不满。

然而这也是杜月笙最后一次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了,实际上在香港的杜月笙疾病缠身,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当然也没有事件掀起大浪了。


史论纵横


杜月笙一共去了两次香港,他在上海为土皇帝,但到了香港也并非毫无影响力,而是很快打开了局面,这一切得益于他人生成功的一大秘籍——存人情,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营人脉。

日军占领上海后,誓死不做汉奸的杜月笙,设计逃到香港。当杜月笙初到香港的时候,不再是哪个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土皇帝”,因为他的根基在上海,他青帮的徒子徒孙们都在上海,他就是光杆司令,并且当时香港是洪帮的天下;而在官方方面,当时香港是英国佬的天下,而杜月笙只跟几个法国大佬有点交情,跟英国人没有半毛钱关系,因此初到香港的杜月笙可谓毫无影响力。

杜月笙为了打开局面,只能当地的青帮建立关系,自古清洪不分家,希望以此搭上关系,而他存人情的习惯再次帮了他。当地青帮有一个大佬与杜月笙有之前在上海有一段交际,而这个大佬也很仰慕杜月笙,甘愿受杜月笙的调遣,至此杜月笙有了在香港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并且随着杜月笙的假如,香港青的实力得到了壮大,再加上杜月笙一帮得力助手的到来,杜月笙总算在香港有了威望和影响力。

杜月笙在香港站稳脚根后,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一是他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和“赈灾委员会常务委员”,积极负责福建、广东、广西的赈灾事物。二是导演“高陶事件”,营救在上海的名人,避免他们沦为日本人的帮凶;三、杜氏门人在上海锄奸。后来,香港沦陷,避难重庆。

1949年,杜月笙一家再次来到香港,当时他患了严重的哮喘,早已没有了建功立业的雄心,来到香港,纯粹就是为了养老。他在香港迎娶了孟小冬,1951年8月16日,他就离世,享年64年。曾经叱咤风云地杜月笙死后,就留下了10万美金,而且在临终前,他坚持要求烧掉了多年来别人写给他的所有欠条。这种境界,的确非常人可以达到的。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杜月笙在旧上海被人们称为是土皇帝,他在旧上海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传奇人物,甚至有人说杜月笙跺跺脚,上海都要颤几下,那么这样一个人,怎么去了香港之后默默无闻,甚至是非常的落魄呢?更别提影响力了,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杜月笙在上海厉害,可是并不代表他去了其他地方也好使呀。

杜月笙去香港是干嘛去了?打天下去了?游玩去了?都不是,其实他是逃难去了,他到香港的那一刻他就是个普通人,孤身一人难道还想叱咤香港?明显是不可能的,杜月笙的根基全部都在上海,在旧上海人人都给他面子,可是去了香港,他的那些追随者可不在身边,没有人会给他面子的。

如果说杜月笙真的想在香港干什么,那他可真的掂量几下,因为那段历史中的香港也是鱼龙混杂还有许多的大帮派,那些人也不是吃素的,怎么可能怕你一个外来人。杜月笙在上海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人脉实在是太广了,各行各业都有他认识的人,想干什么都很方便,可是在香港他可没有什么人脉。

杜月笙在上海的时候,去哪里都是前呼后拥,可是去香港的时候,来接他的也只有亲戚朋友,他在香港可没有根基,而且这个时候追随杜月笙的人其实也没有多少了,外界将杜月笙传的再怎么神,可是他手下的小弟也要吃饭呀,这个时候杜月笙自己都在逃难,自己的钱都不够花,自然有很多人不会选择继续追随他。

他在香港不说别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钱,没钱他当然无法继续发展,更何况当时的杜月笙其实已经在刻意的和过去划清界限,他也不想继续过那样的生活。总而言之,杜月笙在香港没有影像力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大家别把他想的太神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毫无影响力?开玩笑呢!?"中行事件"就是他依然有很大影响力的证据。

1950年清明过后,北京中国银行准备在京召开董事会议。当时在香港的杜月笙,从中斡旋在香港的多位中国银行的商股董事,支持我党改组中行。没有杜月笙帮忙,中行董事会就没法召开!也是因为此事,蒋介石记恨杜月笙。


而且,上海解放初期,应我党邀请。杜月笙虽然自己没回上海,但是,一直让儿子在上海协助上海政府稳定上海经济!上海经济的恢复,也是有杜月笙的功劳的。


当然,杜月笙的根基在上海,到了香港也就不再是“地头蛇”。没有了以前的产业收入,他的势力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他选择去香港,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1949年,我党考虑到杜月笙在上海的影响力和抗战的贡献。于是,派黄炎培等人劝杜月笙留在上海。但是,杜月笙考虑自己以前和我党为敌20年,尤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杜月笙给蒋介石当枪使,谋杀了包括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在内的300多位我党先烈。这笔血债,杜月笙是不敢忽略的。


此时,蒋介石也邀请他去台湾。杜月笙考虑,去了台湾也是给蒋介石当“夜壶”,寄人篱下。而且,在抗战胜利后,杜月笙有意当上海市市长一职,戴笠也向蒋介石说了杜月笙的意思。但是,蒋介石利用人民对“流氓三大亨”的憎恨,耍了杜月笙。所以,杜月笙不会再跟蒋介石合作,而是去了香港。

到香港以后,杜月笙也曾想过回上海。不过,当他看到黄金荣扫大街照片以后,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杜月笙到香港以后,没有了“产业”收入来源。手里只有卖房子的46万美金,而他自己开销大,日子过得大不如以前。而且,杜月笙最后这两年,身体一直不好。没有精力再做事业。1951年,他临死前,只剩下6万美金。他把这笔钱都分给了家人。

而且,他死前还把别人欠他钱的收据都烧了。他认为,别人欠的是他杜月笙的钱。不是他家人的。不能让家人去找别人要债,败坏他的名声。


勇战王聊历史


号称“三百年帮会第一人”的杜月笙在旧中国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直至今日还常常被人提起。那么他是如何衰落的呢?接下来我就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杜月笙的衰落其实从抗日战争结束之时起就已经初见端倪。1945年,重新返回上海的杜月笙,屡屡受到国民党的打压,不仅自己的亲信、总管家被枪毙判刑,就连自己也曾被国民党变相扣押。

此时的上海当局早已不再将他当作“亲密的朋友”,杜月笙集团的实力开始下滑。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杜月笙一边韬光养晦,一边利用自己“关系”努力重建“沪上闻人”的尊荣。不过这一切也仅仅是勉励维持罢了,因为国民党从没有放弃对杜月笙的打压。杜月笙曾愤怒的说“蒋介石就是拿他当夜壶,用完就往床下一扔!”

也就是说,在去香港之前,杜月笙已经没剩多少实力了。除了这之外,杜月笙的哮喘病也越来越严重,到香港后,他的病情不断发展,甚至到了必须长期吸氧的地步。疾病的折磨使得杜月笙越来越力不从心,他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再去维持自己的影响力了。

正所谓“

强龙不压地头蛇”,杜月笙的势力在上海,到了香港那是别人的天下。他在香港毫无根基,他怎么可能还会有影响力?所以到了香港的杜月笙,只不过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罢了。1951年夏天,杜月笙在病痛中,走完了自己“毁誉参半”的一生!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文斋


还能有什么影响力,1949年国民党败退后,那时杜月笙就像个丧家之犬,连自己的家都没了,更何况虎落平阳被犬欺。跑到了香港这个异地后,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东山再起,从头再来的机会啦!

杜月笙这个青帮大佬,能够称霸上海滩那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黑白两道,政商两界那不得打点,别人有钱存钱,可杜月笙跟人两样,他赚了钱大部分用钱来买交情。所以杜月笙的人缘特别好,就像水浒传的英雄一样,杜月笙虽然没有做到杀富济贫,但是特到他救济的人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人。所以杜月笙有事这些人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两肋插刀做不到起码可以互相帮衬。这就是杜月笙洞悉人心会识人的结果。



在他看来,别人交的是狐朋狗友,酒肉朋友,而杜月笙结识的大部分都是一些用得着的主。正如杜月笙本人所说:“不怕别人利用你,别人利用你证明你小子还有用”,所以杜月笙能够在上海发迹,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外,少不了这些朋友的帮助扶持。其中包括万墨林,陆京士,顾嘉棠,高鑫宝,马祥生等人,特别是戴笠,以至于杀手之王王亚樵跟杜月笙的关系也不错。听说蒋介石也曾经把他当夜壶用。由此可见杜月笙真的是手眼通天啊。





但这一切仅仅是在上海滩,离开了大上海,杜月笙就像离开大海的鱼,没有了他游刃的那片水域,自然杜月笙犹如困兽一般的难受。所以他到了香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啦!


再说香港那时候是个殖民地,群雄割据,鱼龙混杂,香港的黑道势力那绝不亚于上海滩的青帮,所以进入不惑之年的杜月笙也经不起在折腾啦!另外在上海跟随他的门徒们大部分都天各一方,各自寻找自己的前程去了。杜月笙身边也没有几个死心塌地跟随他的兄弟了,所以杜月笙在香港,等于货到地头死,只能听天由命啦!

别说要什么影响力啦,就是能够在那平安的度过余生就算烧高香啦!


任驰赢天下




首先要明白一点,黑社会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黑白两道相辅相成,互为一体。黑社会如果不能为白道做一些白道不想做不方便做的事,分分钟被政府消灭。人类社会从来都是如此,汉景帝年间,豪侠们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汉武帝年间没用了,就被汉武帝团灭。

杜月笙至所以在民国时期势力那么大,一方面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是政治投机的结果,没有国民党政府军政两界的支持,他屁都不是,能不能好好活着都不好说。

杜月笙曾资助过不少国民党的大佬,并且在抗战中为国民政府的抗战后方物资运输和刺杀汉奸做出极大贡献,因此对于国民政府来说,他是有价值的,所以允许他公开存在,默认他做一些非法勾当。



香港不是国民政府的地盘,到了香港后杜月笙就没有了靠山。

有人说以杜月笙的才智,到了香港可以再找靠山,问题是香港有自己的黑社会体系,基本上不需要再多杜月笙这样一股势力来抢码头。



杜月笙到香港前,是做了大的准备的。一方面在国内存放了大量的工厂和公司,另一方面把主要的钱财全转移到了香港。


本来杜月笙计划是观察形势,再做下一步打算。因为他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力,国共两党都是在拉拢他。但他对两党都信不过,何去何从,仍要进一步观察后再定。


杜月笙认为就算什么也不做,也能安度晚年。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时的香港十分混乱,大陆有大量的人跑到了香港,还有不少国民党残余部队到了香港变成黑社会,加上当地的黑社会,香港政府也控制不了局势。

杜月笙刚在香港不久,就被打劫了,并且基本上财产被抢光了,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事。找了朋友帮忙,也没有能查到是哪伙势力做的。

还好杜月笙多年前在香港存放了一笔款项,最终不得不拿出来救命用。但他们家人口太多,加上他老人家喜欢面子和排场,闲人太多,开支太大。

当杜月笙从报纸上看到年迈多病的黄金荣在上海街头扫垃圾时,就明白大陆他回不去了,回去了也不会有好结果。台湾也是不能去的,太多恩怨情仇算不清了。

杜月笙老死香港的时候,家中只有6万美金,拿出来给大家分了。他一生施财救人无数,但从来没要过回报。到了临死前,他一把火把所有别人的欠条给烧了,帮人帮到底,送佛送西天,大抵如此。


新知传习阁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杜月笙是上海的土皇帝,不是香港的土皇帝。

上海这个地方,鱼龙混杂,但青帮却长期盘踞于此。青帮的人在上海做烟土,走私,买办生意做的不亦乐乎。而杜月笙作为青帮大佬,自然也是背靠青帮这棵大树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个人的强大需要依托于组织的支持。

任何团体都是这样,黑帮也是这样。是青帮成就是杜月笙,不是杜月笙成就了青帮。

杜月笙再强大,也要靠他的门徒去帮他办事情。而杜月笙能够给予门徒的,是初期的庇护和后期的提携。但这一切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全部烟消云散了。

新中国建立后,青帮所能涉及的产业支柱,包括烟土,走私和外国买办代理,不但不再合法,更是被新中国所痛恨。再加之社会秩序的恢复,青帮势力大减,没有了门徒的做事,杜月笙怎么还能做他的土皇帝呢?



至于到了香港,大家要知道香港自被英国人租借以来,便是冒险家的游乐场。不同于上海这个地方,香港更加国际化,各方势力的斗争更加残酷。杜月笙在上海依靠浙江财阀势力搭建的关系网在香港变得一文不值。

失去了门徒的支持,失去了自身产业带来的财源,甚至连相熟的人脸都看不到几个,杜月笙的的影响力自然减少了。

毕竟,说到底,连蒋介石这样转进台湾的失败者都可以拿他当夜壶,那把蒋介石揍到台湾去的我党更不会把他放在眼里了。

更何况,杜月笙与我党有血海深仇,又岂会给他假以颜色呢!


王斌兔斯基


题干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杜月笙,堂堂――上海滩,土皇帝,这些标签都证明了杜月笙只是一时一地的皇帝,而不是全中国的皇帝,更何况,当时香港还不在中国的关系范围之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土皇帝”、“土皇帝”,这个“土”字用的好,表示杜月笙是非官方的、非正式的或者说自封的或者说别人认为的“皇帝”,与真正的皇帝来说,只是有那么点深思,但绝不是真正的帝王。

帝王?杜月笙充其量算是个吃百家饭的孤儿,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自古以来,放在大人物身上,一句话特别合适,那就是“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杜月笙,何况当时杜月笙最后一次离开上海滩,不是为了避难日本人,而是躲避自己人,不愿与另一伙人同流合污,这就相当于短了后路。


有多惨?据说杜月笙1951年去世,叱咤上海滩一辈子的流氓大亨,触角深入到地下江湖的“黄、赌、毒”,正当的行业则有航运、银行和面粉,哪一个都是投资巨大的产业,但杜月笙临死前分配遗产,却只有10万美金。

这对于一个一辈子视金钱如粪土的人来说,未免太少了点,太不值得一提,但这就是杜月笙,他的产业已经得到了新的安置,无偿安置,他又没有勇气像黄金荣一样留下来,自然无处安放。

但是,说杜月笙在上海滩毫无影响力,也太绝对,“土皇帝”也是皇帝,虽然1还是上海的,但有时候也有“帝王”的脾气和任性,只不过最终没有形成气候罢了!


历史三日谈


杜月笙土皇帝和影响力是靠钱堆出来的,有钱养的小弟多自然影响力大,没钱就没有小弟跟你,当然影响力就没有。杜月笙钱是怎么来的,第一是从外国进口鸦片卖给中国人,第二靠贩毒赚的钱养小弟形成势力敲诈勒索有钱人。杜月笙去香港以后不能卖鸦片给中国人,卖鸦片给香港人也不可能,香港还有自己的毒品贩子,所以不卖鸦片杜月笙就赚不到钱,没钱就养不了小弟,没小弟就没有势力也敲诈不了有钱香港人,这时候杜月笙没有自己的生意,比普通人强的就是他有点存款。估计杜月笙要重新和香港毒品贩子抢市场,结局杜月笙可能会死的很惨。因为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况且杜月笙还是过气强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