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小學生應該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saturngzx


一二年級是小學重要的一個階段,為什麼呢?習慣在於一年級,二年級培養學習方法。所以一二年級重點在於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



1、認真聽課的習慣。

在學校的學習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課堂的理解和消化,雖然有些問題回到家可以請教父母,但是效果不能和上課比較。所以課堂在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難以控制,特別是剛入學時候坐立都不安,所以要抓好認真聽課學習的基本保障。


2、記筆記的習慣。

很多問題方法可能一時理解不了,或許一時又忘記,那麼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再次回憶和複習相關內容,所以在學習一定要從開始養成認真寫筆記的習慣,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一點只要低年級打好了習慣,到了高年級就不用擔心了。


3、作業的書寫習慣。

作業不僅要學會正確的知識和方法,也是鍛鍊孩子書寫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低年級是書寫培養的一個重要基礎階段,不僅要看寫字是否端正,還要握筆、坐姿距離等等書寫習慣,這些都有可能影響造成不好的方面,比如握筆不對,那麼書寫可能不端正,速度提不上去就會影響很多方面,比如作業效率,記筆記的速度等等。


4、提問的習慣。

很多學習上的問題要及時消化,如果遇到問題不管是什麼科目,要學會抓住合適的機會提出,請教老師解答,或和老師同學一起探索。這不僅解決了問題,也鍛鍊了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答的全方面的過程,這是中高年級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


5、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我們在孩子的小學啟蒙階段,和要在生活中給孩子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因為在學習上我們回答問題就是孩子在表達自己觀點看法,這有利於孩子hh的進一步學習,我們看到班級中有些孩子不管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在上課時都很少發表看法,這樣是非常不好的,因為在回答問題中,我們不僅是自我思考的過程,也有可能找出錯誤,給老師反饋會得到進一步的指導,更是與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6、合作協作學習的習慣。

我們的教育在不斷改革,現在教育中也在強調孩子們合作交流學習,這樣既有利於孩子們之間的交流,也可以互相幫助,特別是合作處理問題的習慣思維,因為未來面對社會始終要面對工作上的團隊協作,所以小學中我們要鼓勵孩子與大家一起合作交流,互相傳授方法,也可以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總之綜合上面所說,一二年級是學習習慣打造重要時期,我們注意孩子一些的細節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不要等到變成大問題,或者到了中高年級再去解決就很難了。


思維數學小課堂


題主你好!我的孩子上二年級,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供題主參考。

好多人都說,小學三年級,是一道分水嶺,有很多一二年級學習好的孩子,到了三年級就有可能退步。究其原因,是因為孩子還沒有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哪些品質、能力和習慣呢?

首先,要養成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對第二天要學習的課程內容進行一下簡單的預習,會有助於第二天上課,更好地理解老師講的內容,跟上進度,學起新內容來比較容易。

二,要養成自主學習,主動做作業的好習慣。

每天放學後,自己知道複習當天的學習內容,主動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不用家長在一邊嘮叨催促。

三,要養成做事情專注的好習慣。

有些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是因為做作業不專心,沒有專注力。

要教育孩子,做事情要專注,學習的時候用心學習,玩耍的時候盡情玩耍,不一心兩用,不心有旁騖。

四,要讓孩子養成不怕失敗,勇於探索新知識的習慣。

隨著年級越來越高,課程的難度也越來越難,孩子學習起來,會感覺沒有低年級時那麼容易了。如果這時孩子對功課產生了畏難情緒,就容易止步不前,對於一些不懂的知識,不願意主動去鑽研學習,去克服難題。如果考試失利,孩子還會感覺受到打擊,失去自信心。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怕挫折和失敗,不懂的知識要敢於去鑽研探索,直至弄懂為止。


五,要讓孩子養成上課專心聽講,做好筆記的好習慣。

考試的內容,其實百分之九十來自於課本,課本知識是基礎是底氣,所以,學好課本內容至關重要。

上課的內容,只要做好提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再對照著筆記溫習一下,基本上就能掌握了。對還沒有掌握的重點難點,繼續學習,爭取全部掌握。

六,要讓孩子養成博覽群書,學會思考的好習慣。

題主說的《胡小鬧日記》我沒有給孩子買過,但我給孩子買了非常多的好書,都是適合小學年齡段的。

讓孩子多讀書,不侷限於哪一套特別管用,因為,讀書的好處,是慢慢顯現出來的。

在讀書的時候,讓孩子積極思考,這樣,才能深入理解書的內容和意義,吸收到書裡的知識。


小作家起跑線


內容有點長,全是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二十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希望你能有耐心看完!

你能有這樣的意識,真的很了不起。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到了初中了再管理。卻並不知道孩子入小學是非常關鍵的。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容易在這個階段養成。孩子養成了好習慣,等長大一點了,家長才能慢慢放手。

需要養成的學習習慣很多,最主要有:

1、自覺收拾學習用品的習慣。

許多孩子都不收拾學習用品,書包亂得不得了。自己找東西都找不到,而且書本弄得又破又髒。到了學校,一會兒沒帶這樣,一會兒沒帶那樣。尤其是沒帶書,最惱火。孩子年齡小,不有帶書,就會幹坐著,一天下來啥也沒有學到。

2、愛護書本的習慣。

愛護書籍,不要弄壞,弄髒,弄皺。如果覺得買的塑料書皮不健康,可以教孩子用牛皮紙或白紙來包,環保又節約。有些孩子不到半期,書就撕得差不多了,要不就髒得像垃圾筒裡撿出來的。實在是個讓人難以忍受的壞習慣!

3、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僅是寫字時工工整整。家長還要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學校老師教了這些,但回到家裡,許多家長沒有注意這些細節,讓孩子又回到零。長此以往,就養成了彎腰駝背,書寫髒亂的習慣。

不過,家長也要給孩子專門的書桌。許多孩子在飯桌上學習,書本盡是油和調料,又臭又髒。這個沒有誇張哈,我真的難以忍受滿是油的作業。班上有個孩子的家裡是開的小餐館,每天的作業,總是像油鍋裡炒過的一樣。

4、獨立學習的習慣。

家長不要總是守著孩子學習!

有多少家長能把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的知識都輔導了?最終還是靠孩子自覺、獨立地學習。只是過程得由扶到放。還有制定學習要求、規定學習時間很重要,讓孩子自己按學習要求來做,做到了可以畫個星星之類的精神表揚。沒有做到,則給予一定的小懲罰。家長只管檢查學習效果。

5、自覺檢查的習慣。

不要在孩子一做完作業就給孩子檢查,孩子有了依賴性,就養不成自覺檢查的習慣。

可以讓孩子先自己檢查一遍,有錯先改。孩子檢查了家長再檢查。如果經常出現明顯錯誤都沒檢查出來,可以適當批評或懲罰。

6、注意力集中的習慣。

許多孩子的成績不好並不是笨,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不管是上課還是做作業,總是這裡摸一下,那裡搞一下。要不就是咬筆,咬袖子,甚至咬桌子……

在家裡學習的話,一定要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只做一件事。書桌上只擺與當時學習內容有關的用品。家長孩子規定的作業時間裡,不要去問這問那,或者看到有錯就打罵。讓孩子安靜作業,作完了家長檢查時才參與。

7、課外閱讀的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就越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的時間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需要科學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考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學校老師在有限的時間裡教的是閱讀方法,孩子回家閱讀是在充足的時間裡運用閱讀方法。

當然,學習習慣還很多。這是我教學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問題最多的,也是最應該養成的習慣!

我是小學老師與班主任。我最喜歡與關心孩子的家長交流。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


教育初心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一下,剛好我家小孩今年九月份剛上一年級。學校和老師一直強調一二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所以啊,給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才是低年級家長真正應該關心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蓋房子地基很重要,決定著房子的高度和質量。如果把孩子從小學開始到高中這十二年的學習比作蓋房子的話,那麼良好的學習習慣或許就是地基。將會影響孩子未來十多年的學習。在孩子上小學的前一天晚上學校組織召開了一年級新生家長會,從校長到年級組長都強調了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這些新的來自於她們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我覺得說的特別有道理,自己也是這樣去培養孩子的。整理以下,分享給您,希望有所幫助:


閱讀習慣

從小給孩子培養一個閱讀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這樣寫到: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時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會越力不從心。其實很容易理解,所有的課程學習都離不開閱讀理解。所以在小學階段給孩子閱讀習慣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時間管理,高效的習慣

在今天這個社會不僅工作要求效率,孩子的學習同樣。越到後面年級越高,學習課程多作業多要學習的知識多,但時間仍然是那麼多。那麼到最後想要勝出拼的就是效率。時間管理是一項技能,最典型的表現拖拉磨蹭,分不清輕重緩急,做事情不專注,就是時間管理的能力沒培養起來。所以在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作業還比較少的時候,就要開始重視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回家首先寫作業,寫作業的過程中不要三心二意,這是最基本的,同時可以用計時沙漏幫助孩子提高寫作業的速度,慢慢的培養習慣。



複習和預習的習慣

這一點也很重要。有媽媽說自己的孩子老師教的時候都會,可沒過兩天全忘了。為什麼,只是就是要反覆的學習,反覆的記憶,才能真正的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而不是就是反覆的學習記憶,容易讓知識掌握的更牢固。而這是一種習慣,從孩子上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去培養。有了複習,還要預習,可以讓我們即將要學習的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上就可以聚焦,更專注。學習效果自然也會好。或許在小學一二年級甚至後面階段,複習和預習的效果並不會那麼明顯,因為知識比較簡單,容易掌握。但是養成這樣的習慣,越往後面的學習優勢會越來越明顯。而到那個時候,孩子大了,壓力更大了再來培養習慣就沒小時候這麼容易了。


主動學習的習慣

在一本育兒書上曾看到一句話: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激發孩子的主動性。簡直就是真理,看看現在網上很流行的段子,孩子寫個作業都是雞飛狗跳,親媽變後面,親人變敵人。為什麼?當孩子失去了主動性,學習變成了我們的事兒,孩子是被我們逼著學的時候,就會這樣。那孩子天生就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了。孩子的主動性,其實很多時候是被我們的過度干涉,大包大攬,替孩子做事的行為給弄沒了。結果把問題弄來了。



所以,如果您想讓孩子主動學習,那麼從小從上小學開始就得學會放手,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兒,他自己要負責的事兒。從自己收拾書包,自己背書包上學到自己寫作業,寫完自己先檢查作業等等這些,都不要去搶著幹,不要因為擔心因為著急就搶著幹。讓孩子自己來,我們放手的時候,他要承擔責任的時候他會做的很好。學習的主動性也會這樣慢慢培養起來,也只有孩子主動了,才能真正做好。


萬事開頭難,但良好的開端也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孩子的一二年級不僅對孩子來說是個挑戰,對於我們家長來說同樣責任重大。而我們最重要的事兒就是幫助,引導孩子培養好習慣。


小晗晗愛閱讀


過完這個暑假,我家大寶就讀二年級了,一年級真的是雞飛狗跳的一年,因為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過度到小學不適應啊!一、二年級確實很關鍵,過渡好了,對整個小學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我認為一、二年級孩子需要培養的習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己整理文具用品

這看似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但在孩子那裡真的不是小事,我家老大班上有幾個孩子上了一年小學,課本都不知道買了幾套了,因為總丟啊!至於丟鉛筆、橡皮,這都是不值得一提,有個家長說,每天給孩子的書包裡放10只鉛筆,放學回來,能剩下一兩隻就不錯了。

2.記住老師的作業內容,按時完成作業

幾乎每天微信群裡都有詢問作業的家長,因為孩子總是記不住老師留的作業,老師把作業內容寫在黑板上,讓孩子自己抄下來,就這還有很多孩子不寫,回家就讓父母在手機裡詢問別的家長。

一開始上小學,有的孩子都不知道作業是何物,根本不會去寫作業,所以,父母一定要監督孩子,讓孩子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3.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

上小學與上幼兒園不同,小學生就要規規矩矩的,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可有的孩子因為沒有養成好習慣,上課總說話,做小動作,經常被老師批評教育,甚至連家長一塊教育。

4.養成閱讀習慣

閱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未來的高考也將增加閱讀的範圍,閱讀量,語文將成為高考的重中之重,得語文者得天下,所以,一定要養成孩子得閱讀習慣。


沛澤媽讀心理


如題,一二年級小學生應該養成哪些學習習慣?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來談談這個話題。

小學階段就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過程,為初中、高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分三個學段:低段(一二年級),中段(三四年級),高段(五六年級)。一二年級屬於低段,年齡普遍六七歲。這個學段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容易遺忘,不具備學習連貫性。作為老師和家長,要著重培養孩子的以下學習習慣:



一,認真上課的習慣。要求坐端正,雙腿併攏放好,雙手放好,背坐直,眼睛看著黑板。不東張西望,不講小話,不搞小動作,不東摸西摸。這個太重要了,能幫助孩子注意力集中。

二,大聲朗讀的習慣。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從朗讀開始訓練,肯開口,肯讀,才更容易自由地與人交談。一年級識字不多,必須藉助拼音朗讀。家長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現在的孩子由於智能手機的影響,個個變成了“低頭族”,玩電腦遊戲是不用嘴說話的,所以都讀“啞巴”書了。筆者在上課時經常要求孩子們“張開你的嘴,大聲朗讀起來”。

三,認真寫字的習慣。坐端正,握筆姿勢正確。先觀察結構和筆法,再一筆一筆的寫,把每個字都寫端正,本子乾淨整齊。不要隨意亂寫筆畫,東倒西歪,潦草凌亂。家長不能放鬆,一旦養成胡亂寫字的惡習是根本無法糾正的。

四,自己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不要總是家長守著才寫作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作業是每個孩子的學習任務,必須自己獨立完成,不邊寫邊耍,三心二意。

五,寫完作業收拾好文具書本的習慣。有的孩子從來不管自己的書包裡有些什麼書本,做完作業,筆和書本隨手放,到了第二天上課,要麼沒帶書,要麼沒帶筆,要麼沒帶作業等等。家長要規定孩子必須自己清理書包和收拾學習用具。



六,養成每天晚上閱讀的習慣。一年級識字量少,二年級識字要多一些,可以藉助拼音進行閱讀,最好不用復讀機之類的工具,那種帶拼音的彩繪書就很好。孩子小,家長要帶著一起閱讀,才容易培養閱讀興趣,當然就更易養成每晚閱讀的習慣了。

以上是筆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點體會,寫出來與各位朋友共勉。謝謝您的閱讀。


花瓣上的螞蟻


不請自來。我拿自己身邊的例子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我妹妹可以說是一個學霸的存在,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現在初二,每次考試,不論是周測、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只要是考試,成績從來不是全年級第一,就是全班第一,最差的時候也在班裡前五,我覺得這和妹妹平時一些好的學習習慣絕對是分不開的。

一、家庭作業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必須是孩子自己寫的)

為什麼說家庭作業必須是孩子自己寫的呢?因為現在的父母每天繁忙的工作,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眼看著孩子的學習成績退步越來越大,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想問下,老師每天、每星期都會佈置家庭作業,你們孩子的家庭作業真的是自己寫的嗎?

現在的網絡比較發達,孩子們從小就有自己的qq,微信號等。據我所知,我妹妹從一二年級開始,基本每個星期天自己的家庭作業完成後都會利用qq把寫好的作業答案發給同學,直到現在這個情況也還是存在的。我問過我妹,為什麼發?我妹妹說她同學關係都不錯,求著讓她發,不發不行。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

一個連家庭作業都經常去抄,瞞著父母是自己做完的,成績上不去我覺得也不奇怪。而相反,每次的家庭作業都自己獨立完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成績的提高只是時間問題。



二、學習用品的愛惜

我妹妹不論是書本,還是拿回家做的試卷,總是特別愛惜。有幾次我不小心弄皺了,就特別不開心,還趕緊把我推開。這是一個好習慣,一個愛惜自己的學習用具的學生,也沒道理學習成績不好。



遇見35620


此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是一個大問題。一二年級是小學基礎,內容相對簡單,大多數孩子都能得九十多分,甚至一百分。其實在這個學段,正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重要時期,一旦養成,將終身受用。相反,如果養成不良習慣,將來改就難了。下面說說哪些習慣應養成。首先養成細心的好習慣,這個年齡的孩子,貪玩心性大,大多馬虎,所以要在這個方面下功夫。比如喊他觀察一個物體,保持認真觀察幾分鐘,然後說說他看到些什麼。還可以玩玩找不同遊戲,通過比較兩幅圖,找出圖中的不同。

其次養成愛閱讀的習慣,也可以聽故事,聽朗讀聽古典音樂都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小孩在這個年齡段有閱讀需要,可以多給他買點書,適合閱讀的書。字體大點的,不要電子書,電子書對眼睛不好。而用耳朵聽,更是益處多多,小孩聽十遍就能記得,而且可以同時聽各種聲音,培養他”一心多用”能力。再次要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陪伴他,幫助他輔助他完成作業,就會形成孩子的依賴心理,有了依賴心理想改掉是很難的。我家小孩也是二年級,就有點依賴心理。這個獨立還包括他獨立完成穿衣服,穿襪穿鞋,削筆等習慣。

最後再說點個人心得,這個習慣看似簡單卻很不容易養成,或者往往被大人扼殺,那就是”異想天開”的習慣。大家都經常遇到孩子問十萬個為什麼,問一些你也不太清楚的問題,而且問得你很煩。孩子在這個時候確是大腦發育的象徵,你要多鼓勵多耐心。讓他發揮想象,思考問題,形成愛思考,愛動腦,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如月驚雲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事實是當孩子小的時候沒有養成好習慣,長大後能把父母氣死。

我家鄰居每天出門時一邊給兒子穿襪子,一邊罵罵咧咧的說人家和你一樣大的都會穿了,你太氣人了。她兒子今年已經9歲了。

一二年級孩子首先要有的學習習慣,獨立。

獨立包括,自己收拾文具,書包,自己完成作業。

其次,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很多家長髮愁孩子的作文,問過原因大都是孩子不愛閱讀。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可以選擇一些孩子有興趣的書,比如孩子喜歡車,那就選關於車的繪本,先培養興趣,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漸漸地也就有閱讀習慣了。


子謙媽媽育兒經


1.書寫姿勢 首先是坐姿,簡單來說“頭正,身直,臂開,足平”。上身要坐正,兩肩齊平,頭正,稍向前傾,背直,胸要挺起,胸口離桌沿一拳距離。足平,兩腳放平,與肩同寬。

其次握筆姿勢,

2.自覺收拾規整書本文具用品。許多學生經常會忘帶書啊本啊鉛筆啊,一說就是“我媽沒給我帶”“我奶奶沒給我裝上”,讓其養成自覺收拾書包🎒的習慣非常有必要,還要注意條理性,有些同學自己會收拾書包,但是亂七八糟的一頓塞,當用到時,翻半天都找不到。

3.文明禮貌,從小養成,不能是覺得大了他們自己就懂了,從小要求很有必要,讓其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經常有家長反映,沒有家長的督促,作業就完不成,磨磨蹭蹭就是不認真寫,甚至一篇字能寫一個小時。最好給孩子規定時間,讓其有時間概念,並且自覺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5.注意力集中。一、二年級一些學生因為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難集中,或者集中時間太短。

6.良好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保證有充沛精力進行第二天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