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Dy20161013


杨振宁是杜聿明的女婿,杜聿明是杨振宁的岳父

杜聿明是国民党抗战时期名将,却在解放战争中被我军打败并且俘虏,杨振宁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谁也想不到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竟然还有这层关系,杨振宁是杜聿明的女婿,杜聿明是杨振宁的岳父。

这就要说到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了,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附中教书,杜致礼是他的学生,两个人之间并没有发生关系,1945年杨振宁到美国读书,1947年杜致礼也到美国读书,在1949年美国普林斯顿的一家饭店,杨振宁与杜致礼偶然相遇,在异国他乡,同样是中国人,让两个人感觉十分亲切,随后两个人就坠入了爱和,1950年两人在美国结婚。

然而正在他们相遇的那年,对于杜聿明来说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作为国民党的一员虎将没能最终扭转局面,反而被解放军俘获,作为一名将士被俘虏,应该是任何一位将领都不希望发生的吧!

估计当时的杜致礼应该也是低落到了人生的低谷,正是杨振宁在身边的陪伴才让他坚持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

所以,杜聿明是杨振宁的岳父,杨振宁没有沾杜聿明的光,杜聿明很可能也并不知道这门婚事。

女婿见丈人的艰难之路

被俘虏后杜聿明一直在北京功德林战犯改造所接受改造,杜聿明与杨振宁也没有来得及见面,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周总理当即安排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祝贺,代表团实际就两个人就是杨振宁以前的老师和师母,在临出发前,带走了杜聿明给杨振宁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这是两个人第一次以书信的方式交谈,随后杨振宁也托他的老师给杜聿明带了回信,在信中说自己受到岳父的关怀很受感动。

1959年杜聿明因为接受改造表现良好,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被释放,在首批释放的人里面,杜聿明排第一,在特赦后杜聿明选择定居北京,并且还有一份工作,在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后,杜聿明给已经从台湾转到美国的妻子曹秀清去信,让她来北京共度晚年。

台湾方面不断敦促曹秀清返回台湾,并且恐吓其不要去大陆,实际上他们打的算盘是一旦曹秀清返回大陆那杨振宁更不可能去台湾了。

在杨振宁的安排下,最终打破重重阻力,安排岳母曹秀清回到了祖国大陆杜聿明的身边。

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杨振宁却无法回国,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了杨振宁的愿望,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杨振宁给自己的父亲写信要回国,得到了国务院的热烈欢迎。

在上海见完自己的父母后,杜聿明就到北京去见自己的岳父杜聿明,这是杨振宁与妻子结婚以来第一次见自己的岳父。

当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请杜聿明夫妇和杨振宁夫妇等人,在谈话中,总理看到杨振宁称杜聿明为杜先生时,立即纠正说“应该称岳丈大人”。

后来杨振宁每年都要回国探亲,并且带动了很多美籍华人科学家回到祖国访问,1981年杜聿明因肾衰竭去世,杨振宁得知后,立即返回国内,当时全国政协领导考虑到杨振宁回国可能会晚一些,为了杨振宁能够参加葬礼,推迟了杜聿明的遗体告别和追悼大会日期,就是为了等杨振宁。


史论纵横


杨振宁和杜聿明,一个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科学家,一个是国军军官,抗日名将,这看似不搭界的两个人,其实却是翁婿关系,杨振宁的首任妻子,就是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

就黄埔一期那些赫赫有名的战将而言,作为校长和恩师的蒋介石,最喜欢胡宗南,但最看重杜聿明。杜聿明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毕业后在东征讨伐陈炯明战争中崭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官,国民党军队装甲兵团首任团长,第5军军长,远征军第1路军副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等职,参加过北伐、长城抗战和淞沪抗战等,有过战绩,有过功劳。

杜聿明最骄人的战绩是昆仑关大捷。1939年,日军从越南登陆,占领南宁,夺取昆仑关,西线告急。白崇禧向蒋介石求援,点名希望派杜聿明的第5军装甲兵团前来,杜聿明不久即到。对手是日军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下属的第12旅团,率军的为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杜聿明受命以后,觉得干系重大,面对的又是参加过日俄战争并取得多次胜利的“钢军”,在这种压力下,杜聿明与第五军将士同仇敌忾,他也沉着应战,一线指挥,在昆仑关前与日军展开拉锯战,甚至白刃战,战斗半月余,最后打败日军,收复昆仑关,中村正雄也在战斗中被国军击毙。

那么,杨振宁怎么与杜聿明家庭扯上关系了呢?1938年,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1942年毕业,考上研究生,后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57年,他与李政道一起,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期间,曾一度在附属中学代课,因此认识了在此读书的杜聿明长女杜致礼。后来,杜致礼也到美国留学,先入卫斯里学院,后入圣文森学院。1949年的圣诞节,杨振宁在普林斯顿中餐馆邂逅了数年没见的杜致礼,他乡遇故知,分外亲切,何况是曾经的师生?于是,开始交往,感情迅速升温,交往八个月后,二人正式结婚。

当时,杜聿明早被解放军俘虏,对女儿的这桩婚事,并不知情。1957年,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杜聿明还在北京的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看了新闻,杜聿明并不知道杨振宁就是自己的女婿。直到后来,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到战犯管理所来探望他,杜聿明才知道女儿的婚事。为此,杜聿明专门致信杨振宁表示对他获得诺奖表示祝贺,杨振宁立马回信,从此翁婿间才有了联系。

1952年,杜致礼曾返回台湾,当过一段时间的中学英文教师,后来移居美国,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中文教师,并一直与丈夫生活在一起。杨振宁与杜致礼在一起生活了53年,直到2003年,杜致礼去世。


帝国的脸谱


杨振宁教授是杜聿明将军的女婿。。。

杨振宁的第一任夫人叫杜致礼(1927年12月 — 2003年10月),陕西米脂县人,是系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杜聿明的女儿。。。

杜致礼青少年时期正碰上抗日战争,曾经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附中。在学校里杜致礼认识了她的数学教师杨振宁—当时刚从西南联大毕业,准备去美国继续深造的青年才俊。解放战争时期,杜致礼只身前往美国留学,进入宋美龄为她安排的波士顿著名女子学院也是宋氏三姐妹的母校“卫斯里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可是不久她父亲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家道中落,为了节省开支,杜致礼转到纽约圣文森学院。1949年圣诞节,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中餐馆“茶园餐厅”邂逅了5年没见的杨振宁,之前的师生关系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杜致礼也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长为渐渐盛开的少女,一年之后28岁杨振宁和23岁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 她和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度过了大部分时光,知道杨振宁由于工作调动至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之后,杜致礼也转往石溪分校担任中文教师。他们一起携手度过了53年的岁月,于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去世。

其实科学家成为将军的女婿,杨振宁教授并不是孤例:我国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教授也是民国著名军事家,陆军上将蒋百里先生的女婿。。。


以上。


包大人玩科学


杨振宁一生先后娶了两个妻子,一个叫杜致礼,一个叫翁帆,杜致礼是杜聿明的长女,那么杨振宁就是杜聿明的女婿,因而两人是翁婿关系。


杨振宁这位科学家和杜聿明女儿的结合颇有些罗曼蒂克,1949年的圣诞节,在美留学两年的杜致礼来到普林斯顿唯一的中餐馆“茶园餐厅”准备用餐,这天杨振宁也随一些朋友也来到了这个餐厅,杜致礼一眼便认出了5年前的高中数学老师杨振宁,但女性的矜持,让她娇羞的不敢立刻上前攀谈。

杨振宁看到眼前的杜致礼,眼前也为之一亮,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在记忆中不断搜索,终于忆起眼前这个文静优雅的女士是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教高中时班上的一名优秀女学生。

他乡遇故知,倍感十分亲切,两人便兴致勃勃地聊起来。此后两人不断约会,不久就相恋了。

杨振宁与杜致礼于1950年在普林斯顿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因为中美关系当时比较紧张,他们并没与大陆的杜聿明见面(因为当时杜聿明于1949年淮海战役中被俘,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

1951年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杨光诺,寓意将来杨家子孙拿到诺贝尔奖,果然,1957年35岁的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诺贝尔物理学奖,震惊海内外,杨振宁的家人及杜致礼的亲人皆得到政府的关照。

杜聿明也因为女婿的此项成就于1959年获第一批特赦,受到政府照顾的杜聿明写信告知女儿女婿被赦消息,信中充满感激之情,好像女婿是他生命中的贵人和恩人。

1963年曹秀清在杨振宁的帮助下先到美国小住,然后再回到北京与丈夫杜聿明团聚,分别十多年的夫妻终于久别重逢,欢喜之余,对这位女婿又多了一份情意,但翁婿间只有书信往来,从没见过面。

直至1971年中美关系一松动,杨振宁便携夫人杜致礼回国访问,第一位华裔科学家回国,中国政府自然高度重视,周恩来亲自接见杨振宁夫妇,就晏请了杜聿明夫妇和他们的其他亲属。

这一次是杨振宁和杜聿明之间的第一次见面,杨振宁向杜聿明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杜先生好!”周总理立刻笑着说:“入乡随俗嘛,应该叫岳丈大人哦!”然后又风趣地朝曹秀清说,“你坐到杨振宁先生身边去,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嘛!”大家都轻松地笑起来,场面气氛十分和谐。

1972年杜聿明再次与回国访问的杨振宁杜致礼见面,周恩来总理一如既往地接见了他们,一家相聚,其乐融融。


1973年7月杜聿明最后一次见到杨振宁夫妇,这天中午女儿女婿来到杜聿明家中吃饭,政协机关的厨师还到协助曹秀清做饭菜,杜聿明一家欢聚一堂。

7月17日,毛主席和周总理先后接见了杨振宁,毛主席还和杨振宁合影留念,这张照片放大后来挂在了杜聿明家的客厅中间引人注目的地方,成了杜聿明家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只要有客人来访,必然谈起这段美好的往事。

谁知这一次见面竟成了永远的诀别,1981年78岁的杜聿明没有抵挡住病魔的袭击,不幸辞世,杨振宁夫妇风尘仆仆回国奔丧,但已是天人两隔。

杨振宁和杜聿明在中国现代史上都书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一位科学家,一位抗日名将,两人只有过三次短短的相会,表面只是礼节上的往来,但亲人之间互相帮助扶持已融入不言中。

2003年,杜致礼因病去世,杨振宁悲痛欲绝,年底便回中国定居。杨振宇与杜致礼相爱相守半个多世纪,但一直在美国生活,所以与国内亲人团聚的日子比较少,因而杨振宁和杜聿明只见过三次面,但翁婿关系是和谐的,美好的。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娶了28岁的翁帆为妻,因为杨翁之间年龄差距54岁,曾轰动一时,但从杨振宁看翁帆的眼神,好像在欣赏一幅精美的艺术品,翁帆的相貌极像杨振宁相爱相守53年的妻子杜致礼年轻的时候,或许他是在欣赏已故的妻子杜致礼。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杨振宁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据《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记录,杨振宁1938考入西南联大,1942年本科毕业,194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史学家何宗武先生也是西南联大出身,他在《上学记》一书中回忆,杨振宁非常聪明,在联大是个名人。杨振宁读研究生期间,曾在联大附属中学代课,抗日名将杜聿明的女公子杜致礼就是他的学生。

杨振宁与杜致礼结婚照

后来杜致礼赴美留学,在美国与杨振宁相遇。他乡遇故知,两人分外高兴,交往也就多了起来。1950年,杨振宁向杜致礼求婚,随之举行了婚礼——这对昔日的师生变成了恩爱夫妻。

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被蒋介石任命为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兼前进指挥所主任,实际上是徐州“剿总”的一把手。后来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1949年后关入北京功德林监狱改造。

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还在改造的杜聿明不知杨振宁就是他的女婿,直到杨振宁之父来访,杜聿明才知道了女儿杜致礼的婚姻情况。后来杜聿明专门致信杨振宁表示祝贺,杨振宁马上给从未谋面的岳父回信并寄上了礼物。

晚年杜聿明与夫人在一起

由此可见,国民党名将杜聿明与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是翁婿关系。


民国年间那些事


杨振宁,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始人,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思想家。而杜聿明,是一位民国时期的将军。杨振宁在国外娶了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为妻子。1944年,杨振宁认识了杜致礼。1945年赴美留学时,杨振宁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1949年,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纽约结婚。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被俘虏后,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随蒋到台湾生活,后来在杨振宁的运作下,被统战回大陆。之后,杨振宁、杜聿明俩家人在大陆团聚。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成为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是杜聿明的长女。当时,杜聿明是国民党43名首要战犯之一,杨振宁的岳母曹秀清和岳母家中其他成员则在台湾。1971年杨振宁要回国访问了,是先往祖国大陆还是台湾探亲备受关注。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杨振宁还是普通学者时,周总理就已经指示并通过从美国回来的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递信,让在狱中的杜聿明与杨振宁取得了书信联系,通过杨振宁将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的情况,告知杜聿明在台湾的家属和同学好友,解除了他们的担心忧思。

1957年,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周总理当即决定派出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祝贺。代表团其实只有两人,就是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和夫人王承书。张文裕在启程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到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1号与杜聿明会晤,希望他以岳父的身份给女婿杨振宁写一封祝贺信。由他带往斯德哥尔摩颁奖仪式时面交杨振宁;杜聿明欣然命笔,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祝贺信:

  亲爱的宁婿: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杜聿明即草

杨振宁给杜聿明回了信,托张文裕教授带给杜聿明,信中向杜聿明表示感谢,并说,岳父的关怀使他很受感动。

亲情国事,特别是来自中共的人情温暖,使杨振宁选择了祖国大陆。

曹秀清1949年去了台湾。当时,杜聿明已被俘虏,蒋介石怕杜聿明“投共”,下了手谕,将曹秀清全家八口人作为人质,“送”到台湾。

曹秀清到台湾后,度日维艰,无人过问。1957年,杨振宁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积极鼓励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祖国大陆,曹秀清立即提出要去美国看女儿女婿。

国民党当局突然对曹秀清“恩爱有加”,她提出去美国,不仅立即得到批准,而且被“蒋总统”和夫人宋美龄接见,说要为她送行。曹秀清表面上不得不敷衍,说:“杨振宁没有到过台湾,台湾的情况他一点都不知道。我见到他后,一定向他好好介绍台湾情况。台湾是个宝地,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要他回来看看,为建设宝岛贡献力量。”蒋介石听了微微笑,点头说:很好。

曹秀清清楚大陆的情况。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1952年回国,任复旦大学教授,在周总理的关心下,60年代后每年暑假都要与杨振宁的母亲飞往日内瓦与杨振宁一家团聚,介绍大陆和杜聿明的情况。曹秀清确信杜聿明现在作为人民政府的“上层人士”,生活不会有问题。杨振宁杜致礼也鼓励她去大陆,她对返回祖国大陆的信心就更足了。

最后,在杨振宁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当时祖国大陆物质条件还比较差,杨振宁为让岳父岳母安度晚年,买了一批美国最新的家电如电冰箱、空调、电动缝纫机和照相机等托运到北京,均得到特别关照,免税进口。

曹秀清回大陆后,杨振宁着手准备回祖国探亲。当时,由于中美两国隔绝来往,杨振宁一时还不能成行。

1971年春,中美关系开始显现解冻融解迹象,美国国务院解除了美国公民不准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的禁令。杨振宁马上给在上海复旦大学的父亲杨武之去信说,他要回到祖国来做访问。

杨武之立即把杨振宁的信息报告国务院,得到十分肯定的回答,祖国敞开胸怀欢迎杨振宁远洋归来。这样,杨振宁携妻乘法航径飞上海,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土。在上海,他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他又给周总理写信,挽救了包括邓稼先在内的17名科学家的性命。之后,他在北京见到了他的挚友邓稼先。杨振宁还见到了吴有训、周培源等许多师长好友。

杨振宁后来这样说:“到1972年夏天作第二次旅行时,我已经拿定主意,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同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同年7月28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并宴请杨振宁和他的家属。周总理与杨振宁亲切交谈,谈话内容从科学研究、社会问题、国际动态到家庭生活,毫无拘束。总理精神抖擞,谈笑风生,当听到杨振宁称曹秀清“妈妈”,而称杜聿明为“杜先生”时,立即纠正说:”应该称为岳丈大人。”席间,周总理还风趣地对曹秀清说:”你坐到女婿旁边去,丈母娘最爱女婿嘛!”在座的各位禁不往哈哈大笑。

1973年夏天,杨振宁和杜致礼又一次次回国访问讲学,这次回国,杨振宁向中央提出要拜见毛主席,很快,杨振宁就接到通知,主席要接见他。7月17日下午,毛主席亲切接见了杨振宁,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就播送了这则消息。毛主席会见美籍科学家,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杨振宁四次回祖国访问,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期间有何炳棣、任之恭、王浩、陈省身、李政道、牛满江等100多位美籍华人科学家来到祖国访问,打开了祖国与国外的科学交流之门。谈及杨振宁在外交上的贡献,中国著名科学家周培源院士说:“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光是这方面的贡献,杨振宁的成就就是无人能及的。”

1981年5月7日(农历四月初四),杜聿明逝世,结束了悲剧而又传奇的一生。当时杨振宁在兰州大学给学生开课,他得知后,予以了奔丧。


怀疑探索者


杨振宁和杜致礼两人于1950年在普里斯顿结婚,杜致礼于2003年去世。也就是说,杨振宁做杜聿明的女婿53年。随后与2004年12月与翁帆结婚。



平庸60


#眼睛四周# 不一样的看法!


既然说说杨振宁和杜聿明的关系!如果简单,一句就可以概括回答,而且能绝对做到精准,简洁。

但是,我们说说这里的道道,岂不是更好。


杨振宁简介: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是很多大学的教授和学院的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人才交流,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


杜聿明简介:1904一1981。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看起来,一个是在国内的抗日将领,一个是在国外的物理科学家。看似没有关系,但是关系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杨振宁是杜聿明的女婿。


杨振宁已故妻子杜致礼,乃是杜聿明的大女儿。

杜致礼在美国留学,遇见了自己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时的数学老师杨振宁。


1950年8月26日,28岁的杨振宁和23岁的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


当时,杜聿明被俘,正在改造,他的妻子已跑到台湾,不知去向。相当于杜致礼和杨振宁结婚时,与父母处于失联状态。


最终,杜致礼与杨振宁携手53年,于2003年10月去世。


杨振宁 夫妻 杜致礼

杜聿明 父女 杜致礼

杨振宁 女婿 杜聿明


希望朋友们继续关注#眼睛四周#,在以后的道路上,互相灌水,浇花,成长。


眼睛四周


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杜聿明是国军抗日名将,杨振宁是杜聿明的女婿,只不过杜聿明不是翁帆的老爹,而是杨振宁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的父亲。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曾先后参加北伐、东征、长城抗战、淞沪抗战和桂南会战,后又出任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被委以重任,指挥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结果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

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从小随母亲生活,她在1944年就读西南联合大学附中时认识了大自己5岁的数学教师杨振宁,不过两人当时未擦出火花。

1949年圣诞节,只身在美国留学的杜致礼邂逅了同在美国的杨振宁,两个年轻人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很快产生感情,1950年,28岁杨振宁和23岁杜致礼喜结连理,成为夫妻。

杨振宁和杜致礼的感情很和谐,杨钻研数学、物理,杜喜欢文学、雕刻、音乐,两人性格爱好互补,被称为“一板一眼的科学家与纤细的文学心灵,度过了53年,是恰好的婚姻生活”。

不过杜聿明被俘后一直在大陆生活,杨振宁一直在美国,两人交集很少。1957年,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杜聿明写了一封亲笔信托人带给他,祝贺自己女婿取得的成就。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探亲,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岳父杜聿明和岳母曹秀清,周恩来总理亲自接待一家人,当杨振宁称呼曹秀清为“妈妈”,而称杜聿明为“杜先生”时,周总理立即风趣地纠正说:“应该称为岳丈大人。”

杜致礼于2003年10月去世,杨振宁十分伤心,次年与小自己54岁的翁帆结婚(杜致礼在生前认识翁帆,从照片上看,两人相貌神态颇为相似),在当时引起轰动,杨振宁形容未婚妻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

2017年8月26日,95岁的杨振宁正式恢复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为国家发光发热。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女儿:杜致礼(1927年12月 — 2003年10月),陕西米脂县人。其父是杜聿明,系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杜致礼出生军人家庭,从小受到严格教育,酷爱文学和音乐。之后跟随丈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一起在美国生活,杜致礼于2003年10月因病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