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是一种骗局吗?

用户64325646


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林黛玉一样,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由于欣赏者的经历、学识、修养以及审美取向包括欣赏艺术时的心境等各有不同,对艺术品的认知和感受也不同,但这不是艺术品本身的问题。艺术依然是艺术,正如《红楼梦》还是《红楼梦》。

我是在上大学那一年接触到油画艺术包括人体油画艺术的。安格尔和布格罗的油画深深地吸引了我,但当时只是感觉两位大师的画很美,还不能解读画中的内涵,只能算是一种直观的印象吧。后来看的多了,也了解到一些西方油画历史和艺术家们的人生境遇,渐渐才悟出画中三味中的一味。



就拿安格尔的《泉》来说吧。(图片可百度查阅)。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幅世界名画,被很多国家列为人体艺术教学范本。直观地看,它只是一幅正面全身人体艺术油画,很美,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有人还会认为低俗,将其视同色情一类。但如果你以欣赏的眼光认真审视,会给你带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



我们看,画中裸体的美丽少女手托酱紫色陶瓶以垂直造型站立于绿色的壁龛中,画家以缺少光泽的天鹅绒般的笔触勾勒出少女青春活力的肌肤,少女表情单一,目视前方,透着青春无邪的神韵,飞泻的泉水给平静的画面增添了流动的韵律……整个画看上去美丽、端庄、沉静、典雅,纤尘不染,裸而不淫,使人在欣赏中很难有不谐的想法。真是太美了!



很多艺术作品除了画面给人以或欣喜或伤感或震撼的直观感受外,画中往往还包含着一些深层的意思和意境,蕴藏着真善美的故事和人文主义精神。如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拉斐尔的《美惠三美神》、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提香的《田园合奏》以及《马背上的葛黛瓦夫人》、《世界起源》、《我们从哪里来》、《救济金的保管员》等等等等。

艺术的本质是表现和揭示真善美,只有认真地欣赏并了解相关知识,才能真正领略艺术的可爱。


谁怜一灯影


艺术欣赏肯定不是骗局,如果要说是骗局,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欣赏者的知识太肤浅了,他被自己肤浅的知识给欺骗了。欣赏优秀艺术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调动观者所有知识、学养、情感、思想等,来共同分析和品评,方可领略作品的精妙。

安格尔《穆瓦特西耶夫人》

艺术不像数学中的1+1=2一样,只有一种正确结果,一件优秀艺术品可以有很多种解读,观者的艺术审美知识越丰富,对作品就解读和认识得越深刻。艺术欣赏是对一件艺术品审美再创造的过程,观者根据不同思维角度,不同知识面,不同审美习惯,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鉴赏结果。

鲁本斯《化妆的维纳斯》

这些不同的鉴赏结果都是个人的独特体验,是观者与作者情感交流和思想共鸣后产生的另一种认识。有些观者由于自身修养较高,可能理解得更符合作者的创作本意。而有的人,则很难看懂作品,甚至误解作者的本意。

马什尼科夫超写实油画

不能说出现这些情况是正确或错误,甚至压根认为是一种骗局。艺术是文化的外延,就拿绘画来说,是通过视觉感染来呈现文化形态和人文思想的。观者必须首先通过视觉进入一幅画的画面背后,分析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画要表达出怎样的思想?画家的技巧如何?等等,只有弄懂了这些问题,才算对一幅画理解透彻。

埃里希黑克尔作品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除过写实作品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外,我们看到许多绘画所展现出来的内容,是超出我们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之外的,比如,毕加索、达利、埃里希黑克尔等现代派画家的抽象画,对现代艺术不了解的观者,很难看懂这些画,认为这些画是小孩子的信手涂鸦。

毕加索《卡斯维特像》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懂或理解这些画,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自己补充美术知识,同时多了解这些画家的生活经历,了解本时代主要流行哪些艺术思潮,了解本时代的人文思想经历了哪些变化,了解艺术经历了哪些外来元素的影响,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懂了,才可能更全面的了解现当代那些艺术品,就不会认为它们是一种骗局。


鸿鹄迎罡


艺术欣赏是人们对美好理想的精神支柱,是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享受。艺术欣赏不是骗局。骗局只是相对那些不懂艺术欣赏的人,他们文艺素质低、没有艺术修养、缺乏艺术欣赏能力等。他们不懂艺术欣赏,请不要煽动人们说艺术欣赏是骗局。你说艺术欣赏是骗局,那你就远离艺术,去欣赏自己所喜欢的人和事物,没有人干涉你。


艺术欣赏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使人们获得审美享受的作品形象。艺术欣赏就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从感知开始,经过多种心理组织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启迪人们心灵对艺术美的理想向往。


黄智637


《艺术欣赏是一种骗局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骗局!

现在的艺术市场很多人只认价格,如何把自己炒作出去把作品炒高价格比起创造一件好的作品更具意义!一些所谓的艺术家用一种愚蠢的、令人无法容忍的价值观来宣扬自己的作品是多么的好,多么的有创意。但始终离不开一个钱字!当钱已经成为艺术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时,所谓的艺术欣赏就变得很可悲了!或者更严厉一点的说,它就是变成了一种骗局!


奇葩艺术


堪比黄金的天价“屎”

这个罐头里面装的是艺术家的“屎”,每一罐《艺术家的屎》重30克,大约1.1盎司,艺术家标价37美元,跟当时的黄金价格一模一样。

在1991年,苏富比拍出了6万7千美元一罐的价格。超过黄金70倍。

2007年5月23日在苏富比拍卖行售价为124,000 欧元;

2008年10月,在苏富比拍卖行发售的锡83成交价为97,250英镑;

2015年10月16日,在佳士得拍卖锡54,价格为182,500英镑;

2016年8月,在米兰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其中一个罐子以275,000欧元的新纪录被出售。

罐子是钢的,因此不能进行X射线扫描以确定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而强行打开罐头会使其失去价值,所以57年过去了,人们也不知道罐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


拙画艺术


艺术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表达形式和提现。所以,要问是不是骗局,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但你要说是不是有些人利用假冒或粗制滥造的东西冒充艺术品行骗,这个确是可以肯定的。至于提问者所称的自己看不懂的艺术品就是骗局,这句话又很可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形容他,就是真的很扯!

好的艺术品是作者世界观及认知的高度体验与表达,有些作品你理解不了很正常,但并不能说某个人看不懂就是不好的。就好比那句: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描述一样,一个人的喜好,不能代表所有人。所以,楼主的提问过于狭隘、主观、妄自菲薄和盲目自信。关于艺术品骗局这个话题,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我无法向提问者和网友朋友们例证。


文化的书简


钞票飞扬时代,什么都可成为骗局!

最实在的真实吃曰贪婪与权力


雲樵人


这个问题虽然不够友好,

却也是很多人的疑问。

来,

小玉作为西方绘画艺术的研究者,

和大家来简单聊聊这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有一些艺术欣赏或者说艺术解读和评论,

大家特别喜欢看——

比如原来你看好声音的时候,

可能还特别喜欢去看看耳帝的解读,

看完你会觉得“嗯,他的解读说出了我的心声!”或者“嗯,他的专业音乐理论解读让我获得了一种理性的对这首歌的认识”;

有时,

我们也喜欢看诸如豆BAN上的一些电影解读,

你可能赞同也可能反对他的观点,

但是你还是挺喜欢去看看大家的想法。

为什么,

因为我们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理解,

这样的内容就相对好接受。

但是,

为什么很多人就觉得绘画评论很扯呢?

因为,

绘画欣赏这东西是需要一定基础的,

它不像流行音乐和商业电影那么直观好懂,

有时不是靠我们的生活经验就可以理解的。

所以,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解读一幅你能看懂的画,

那可能会很快认可并觉得讲的有道理,

而解读一幅完全不熟悉也没感觉的画,

你就一定觉得很扯了。

咱们举个例子,

比如上面的这幅安格尔的《穿紫裙子的少女》,

这是一个描绘的非常精致细腻的女性,

而且运用的是写实手法,

所以这样的画作我们很容易入门看懂,

那么当我们解读到:

这是一幅追求理性和绝对美的理想主义的新古典主义作品,

而且安格尔的线条非常细腻,

营造了一种纯洁淡漠而不带主观情感的美。

你一定觉得认可而且长见识了。

但是,

如果面对毕加索《哭泣的女人》时,

解读变成了这样:

这是一幅现代主义绘画中立体主义的杰作,

画家用精准而鲜明的色彩拼贴营造了错位立体的效果,

表现了一个深陷痛苦中的女人形象。

你会不会觉得这个很扯完全不靠谱?

因为你不懂立体主义,

也没有太多现代主义艺术的理论知识,

这样的艺术是不能以画的像不像和美不美来评判的。

克莱因《蓝》,只有蓝色的一幅画怎么解读?

所以这个时候,

面对我们不熟悉的领域的知识,

如果没有一颗学习的心而固执己见,

那就会用自己狭隘的知识去解读更大范围的世界,

结果就是无法理解。

所以,

很多艺术解读可以很多元,

一千个人眼中也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总归要知道哈姆雷特是谁吧,

不能把哈姆雷特当成李白去理解。

您说呢?


art张小玉


绝对不是骗局,读画是用眼力,并不是用眼晴。然而绝大部分人只会用眼睛看,而不会用眼力去读。用眼睛看,只能看到画得像不像,用眼力解读,可以知道画的好坏。


烦了烦了又烦了


欣不欣赏他都存在,还离不开他。


HFT99号


不是,而是对一种艺术的认可,就好比我们看一部电影一样,你不喜欢看,而别人喜欢,这就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习惯和个人独特的审美见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