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人很少学国画,但一些国人还要学习油画?

旅游八戒行


在西方眼里,国画就是一件云里雾里的事情。

比如,国画中类似于“气韵生动”、“重意不重形”这一类的理论就可以直接将老外搞懵。

这样的理论体系,在喜欢标准化,量化,甚至是数字化的的西方人眼里,是难以捉摸的事情,甚至是类似于玄学那样的晦涩和难懂。


毫不客气地说,近代中国的羸弱,也导致了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一度被边缘化。

上个世纪初,外国的科学、文化和技术一股脑地倾注进中国,油画也在那个时期成为中国留学生时髦的学习内容。

据说,当时留学国外的学生在初次见到西方的油画作品时,就被完全不同于中国画的油画给震惊了:油画作品因其强烈的色彩变化和组合,所带来的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不可抗拒地喜欢上了它。


油画可以直观地,将美好的人或物,或风景,用色彩将他们凝固在画布上。

而中国画的软肋在于,表现的意境,需要更多的文化修养,文化底蕴去配合,才能够得以领会和欣赏到它的精髓。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画的欣赏、创作都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对职业画家来说是件艰难的事情。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现在的美术院校招生,文化课成绩一般都非常糟糕。

再加上我们的现代美术教育早就西化了,这也是导致中国人更喜欢画油画而很少选择去画国画的局面。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懒于学习中国文化的的同时,也顺便选择了油画这门更容易上手的艺术形式,可以让他们更加容易考上大学,更加容易地创作出作品,从而混一口饭吃。

仅此而已。


布谷公社


从艺术角度讲,西方的油画与中国的国画都有属于各自的艺术风格,而且都具有各自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那为什么西方人很少学国画,但一些国人还要学习油画呢?这的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归根结底还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审美的差异,从而产生不一样的艺术价值观,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眼里“国画毫无价值,像根草”,而在国人眼里“油画价值巨大,是块宝”

西方人文主义文化浓厚,对艺术的审美是持客观态度,西方人几千年来已经习惯了油画的“形式美”大胆直白,而且油画也是恢复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头等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只有油画艺术才能体现西方的人文主义文化,而国画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所以西方人不爱学习国画,


国人那么喜欢学习油画,主要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思想导致国人的审美观念比较保守、含蓄,而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无形中压抑了国人对艺术的想象力,难免显的沉闷,急需解放保守的思想观念,注入新鲜的艺术细胞,然而油画的大胆直白的表现手法正好冲击了国人保守含蓄的视觉神经,国人见到油画就好比发现了“新大陆”,这就是国人非常喜欢学习油画的原因。


诗夜城主


人家学不学咱们的和咱们学不学人家的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就好比两家餐馆,一个是卖川菜的,一个是卖粤菜的,卖粤菜的那家老板实在是吃不了川菜的辣,而卖川菜的老板同时也喜欢粤菜的味道,偶尔来吃。难道川菜的老板就因为粤菜的老板不来吃就也不能去吃粤菜了?这什么道理?

我说这个只是打个比方,没有针对两家菜系的意思!

画画也同样如此,自己喜欢就行,搞得那么复杂干嘛?没人逼你非要学油画,你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多简单的事情!

再说了国外也有学习国画的,只不过那水平。。。还有学习书法的,不过只能称之为用毛笔写字,跟书法没一点关系!日本的除外,日本但也有些书法写的不错的!


这都什么年代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艺术早就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包括中国画也是如此!我们就别再纠结这个问题了!

中国画▼

最后!本人有一幅珍藏多年的秦始皇所作《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此图笔法流畅、造型生动,经专家鉴定乃是不可多得精品!现欲低价出手,望广大朋友勿失良机,起价3亿津巴布韦币,没经济实力的请勿打扰,谢谢!

发图给大家鉴赏一番▼


万物皆明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人学习油画,而西方人没有学习中国画,这个问题还真需要说说。

简而言之,近代中国全面向西方学习,于是中国全面落后论也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所以学习西方绘画,也成为追求“先进”的标志。

尽管有人认为,中国画并不落后,但是,时代潮流,不可抗拒,不想学,也得学。

于是“国粹”之一的中国画,基本就是落后的代表,青年要追求“进步”,怎么会学习“落后”的中国画?当然,不能说,中国画没有“落后”的技术问题。

比如说,至少透视、解剖这两项绘画技术指标,是中国画不够完善的地方,学习西方绘画丰富中国画表现力也没有错。

中国学习了西方绘画,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面,不仅仅是绘画,所有的造型艺术都直接,间接的有所影响。

学习西方绘画,也是中国造型艺术现代化的一部分历史任务。

那么,西方人为什么不学习中国画?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我们抛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绘画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边缘化的国家不说。

就说今天,中国不是多多少少已经在世界上崛起了吗?

西方人学习中国画了吗?

这个问题是这个样,没有西方人一个人学习中国画,那是也不是事实,包括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画的法国,英国,美国人都有。

不过,在西方的教育体系里,像中国的美术学院一样,有一个“中国画系”之类的专科,这是没有的。

首先,中国画的学习成本是比较高的。

我们除去中国画应该必须学习书法不说,就说中国画的造型体系,也是不好学习的。

反过来看看中国,学习中国画容易还是学习油画容易?答案就看学生吧。

所以,中国人学习中国画都会知难而退,外国人会知难而进吗?

不过,这并不影响中国画在世界绘画中的创造性和创造价值。西方也在研究中国画,可能,这也是一种学习中国画的开始吧。





千千千里马


崇洋媚外根深蒂固,别人家的老婆漂亮是深深印刻在近现代人基因里了。国画注重意境笔墨,没有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是不懂的。




o淳淳


首先,何为“国画”?答案就是两个英文单词Chinese painting,说白了就是以国家为单位的一种存在,所以,这个称谓其实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是20世纪初欧美博物馆建设和博物馆学发展过程中用来填补区域文化空白的代表


大都会藏 唐 韩斡 照夜白(局部)

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以国或洲为单位陈列艺术作品能够展现其文化的多样性,而在这种
文化多样性的展示中其实又渗透着文化优越感这种文化优越感通过将不同区域文化按照“一定的意义(图)”摆放并向公众传递文化中心主义的信号


大都会藏 宋徽宗 竹禽图(局部)

在欧美许多大型博物馆中都有中国古代绘画收藏,甚至比中国的收藏还要精彩,但这部分展品就像大洋洲或美洲土著人的艺术一样,仅仅是欧美中心主义的脚注
。可悲的是中国人自己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失去了文化自信心,缺乏个人判断,跟着欧美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学习油画是很自然的,毕竟油画是在中国没有的一种绘画材料,学习是非常必要的,突出其写实精神也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


大都会藏 元 赵孟頫 双松平远图(局部)

欧美艺术自身的文化优越性使其绝对不可能像中国人学习油画那样以技术层面的学习目标,他们会很客气地赞美Chinese painting,但国人不可全信,尤其是毕加索那种阿谀奉承,见利忘义的人的话,真的不可信。
他们会部分地借鉴日本艺术、中国艺术、非洲艺术来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但出于文化上的自尊心他们绝对不会以技术层面的学习为目的,更何况20世纪初的欧美已经进入"现代主义"怎会掉头学习(清,民国)中国的绘画艺术?!

大都会藏 元倪瓒 虞山林壑图


最美还是艺术史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好钥匙。从整个世界美术史的记录来看,西方画家中,对中国画感兴趣的画家,也仅有抽象派大师毕加索(1881年——1973年)在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来到中国跟张大千等人讨论东西方艺术的差异,目的在于促进东西方艺术的融合。

毕加索中国画·鱼

毕加索发现,比起油画,中国画具有含蓄、凝练,能以极简笔墨表达出丰富内涵的特征,这些是油画无法相比的。于是,他感叹:当代艺术在中国,西方艺术已经消亡了。因为在当时,是西方油画从写实性向写意性和抽象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西方画家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准备从东方艺术思维中寻求创作灵感。

毕加索油画《卡思维勒像》

回到西班牙后,毕加索特意带了几本齐白石的画册,以及画中国画所需的笔墨纸砚等材料,每天要抽出时间临摹几幅。经过较长时间学习中国画,让毕加索越来越佩服中国画的创作方式,尤其在以绘画抒发情怀方面,西画根本比不过中国画。所以,毕加索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为世人留下了几幅中国画。

毕加索油画《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学习中国画毕竟是个例,但不能代表西方画家对中国画的整体认同感。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上还处于弱势地位,目前还不具备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实力。文化影响力的弱势,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世界秩序是由西方国家在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西方人用强大的综合实力影响了地球上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包括文化艺术。

毕加索中国画·两只公鸡

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在世界上传播面积广,而且使用人口数量多,世界上重要文化艺术奖项,如“诺贝尔文学奖”,也由西方来评定,这些从侧面反映出,在文化艺术上若想拥有话语权,必须首先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影响力,把自己国家建成向世界传递文化理念的中心。

齐白石国画·鱼虾

就如我国唐代时一样,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都走在世界前列,吸引了许多国外人以崇拜的心态来学习。

我们学习油画,恰恰就是因为目前受西方强盛文化影响的结果,同时,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也不够自信。


鸿鹄迎罡


1.这是东方文化地位决定的。无论你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多么热爱,也不得不承认,近二三百年来西方文化是引领人类推近现化进程主导文化。因此,出现了所谓“西学东渐”、“西画东渐”的现象。普通西方人可能只知道油画,而对东方文化色彩浓厚的国画则鲜有人问津。而西方现代派画家们从国画、日本绘画等东方艺术汲取了不少灵感和创作元素,但其绘画的核心理念、审美倾向、表现技法还是以西画为主体的。

2.国画的学习门槛相当之高。国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原创绘画形式,而且是一个博大的文化体系。从审美理念上看,诗意、意境、神韵,才是国画的本质。从创作技法上看,条线、笔墨、晕化等是国画的核心。从综合角度看,如果没有好的书法、印章,可能称不上一幅优秀的作品。而这些,对西方人而言想完全理解、掌握,跨度和难度都是非常巨大的。

3.正是因为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弱势地位,使我们更多地学习西方绘画,从林风眠、徐悲鸿、刘海栗等的中西贯通,从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等的国画自身求变,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国画出现全新面貌,中国的油画日渐与世界最高水平接轨。应该说,学习者永远是获益者


儒客非儒客


主要是国画在欧美缺乏影响力,而欧洲油画在中国很早就开始普及,故而有较多国人选择学习油画。

油画具有强烈的质感,以及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而且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即便多种颜色调和,也不会影响逼真的色彩效果,从而使油画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由于油画颜料具有不透明、覆盖力强的特点,所以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从而使画面产生强烈的立体感。从技法上来说,油画基本上只有三种:一是尼德兰画派以罗伯特·康宾··埃克为代表的透明薄涂画法; 二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以乔尔.乔内提香为代表的不透明厚涂画法; 三是以佛兰德斯画派

鲁本斯为代表的融合南北技法暗部透明薄涂、亮部不透明厚涂的折衷画法。十七世纪以后的画家,虽具有各自风格和独特技法,但都没有脱离开这三种基本的传统油画技法。油画的审美效应来自于笔触色彩以及造型。其中笔触尤为重要,画面是笔触的结合体,从而最终构成油画独特的魅力。









而国画相对油画来说则显得中规中矩:题材分类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技法分类有写实、写意、工笔等;形式分类有轴、卷、册页、扇面等。而且国画素有所谓‘’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

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即通常以宣纸作画,画毕须在画的一侧空白处提上相应的诗文,而且还须在诗文下端摁上作画者以某种字体篆刻的印鉴。然后进行精心装裱,最后从算完成。而油画则没有国画那么多讲究:做过隔油渗透处理的画布、木板、纤维板,甚至纸板上都可以作画;而且甚至直接用调色刀都可以作画:其强烈的质感往往产生强烈的审美效应。在绘画艺术上学贯中西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进而主张改良传统的中国画,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


Mrttlzz99


诚然,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一定文化隔膜。

交流渠道缺乏使得许多西方人不熟悉中国画。刚改革开放时,中国画家出国的不多,更少有人在国外办画展,西方国家对中国画几乎不了解。在美国,当时许多日本人、台湾人的画就代表了中国画,甚至出现日本人教美国人画中国画,这真是一个谬论。他们画的画根本不能算是中国画,权当只是受中国画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去美国的中国几个大画家,如丁绍光,等等,在美国声名鹊起。因为他们代表了真正的中国画,一旦真,又画得好,当然有市场。丁绍光在美国的事业做的非常好,他的画的价钱卖得比一些油画都贵,甚至美国前总统卡特都抢着买他的画。

而我们反观西方的油画,早在明万历年间,就由西方传教士把油画带入中国,被称为“笔致精细的彩绘圣像画”。而后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曾命宫中选少年奴仆,随洋人学泰西画法(油画技法)。

至辛亥革命以后,涌现出一波出国学画的人,他们的去向主要是欧美和日本。徐悲鸿和吴冠中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回国后兴办美术院,陆续开设油画课,而这些学院逐渐成为发展油画艺术的基地,也就是今天的各大美院。于是乎油画才能有现如今的地位。

但是我要在这里提一点的是,学习中国画的西方人也不在少数,最著名的就要数清朝的宫廷画师郎世宁,他本身为意大利人,来中国传教时学习了中国画,而他的画作《百骏图》,也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还有一个小众的消息,就是张大千先生在巴黎举办画展之时,曾经去拜访过毕加索大师,而毕加索在接待的同时还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画册来请中国客人指教,张大千这才得知,原来这位红遍西方的绘画大师一直在悄悄自学中国水墨画。

同时毕加索还说:这个世界上有资格谈论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第二是日本人,当然日本人的艺术也来源中国。第三就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种人有什么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和东方人非要跑到巴黎学艺术不可呢?

由此可见其对中国艺术的推崇,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要珍视这千年流传下来的国画,不要盲目崇拜西洋画,也不要被国内现在层出不穷的“伪大师”所蒙蔽,中国画确是一种美学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