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驢得水》裡,為何觀眾會對“張一曼”這個角色感到惋惜?

段德順


流著淚看一個笑話。

簡介一下電影主題和主線:

民國時期,一所鄉村四位教師,用一頭驢謊報教師編制,騙取工資,四個人分五個人的工資。因為當時是鄉村教育體制改革,廢除私塾,興辦現代教育,受到農村牴觸,學校一共才六個學生。這些人為了騙取教育部的美國獎金,用當地小銅匠(類似叫花子)冒充呂得水老師(驢的名字)。美國獎金每月10萬,教育部只給學校3萬,剋扣幅度之大。一串鬧劇之後,教育部的考察官員知道了真相(假的呂得水英語老師),為了騙取美國人更大的獎勵,教育部官員與學校共同合謀上演了一出好戲。最後被小銅匠的兇悍老婆攪黃了。就是這麼一處黑色鬧劇。

但其中的主線是張一曼女教師,從頭到尾,她算是一條主線。張一曼老師是一位性開放又率直,簡單快樂的女教師。為了學校的“大局事業”,主動睡了小銅匠,睡服他合夥造假當老師。這一舉動,直接傷害了想娶她的男教師裴魁山。當小銅匠兇悍老婆找上門了“打破鞋”的時候,為了學校的“大局”,說了很傷人的話,即:我和小銅匠睡覺,但在我心裡,小銅匠就是一頭牲口。引發了小銅匠的瘋狂報復。也遭到了男教師裴魁山的瘋狂報復。然後,校長和其他教師,在教育部的權利和無力壓迫,在學校經費的利益誘惑下,全部變得懦弱無能,甚至幫助他們羞辱張一曼。導致張一曼瘋了,最後自殺。

開心麻花的上乘之作電影《驢得水》,雖然不如其他幾部電影搞笑賣座,名氣不大,但真的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好作品,用喜劇手法表達悲劇,嘲諷民國教育的體制機制、抨擊人性的變化和醜惡、悲嘆人生的無奈與堅守。大家不要僅僅關注張一曼這一個角色,整個電影的諷刺和無奈,表達的都是非常不錯的。

女性開放主義的女主張一曼老師,為何引起觀眾的惋惜和心疼,這是因為弱者同情的效應,她的結局最悲慘,她又是貫穿電影的主線,演技又好,性觀念開放,很自然引起觀眾關注。怎麼看待張一曼呢?

張一曼在當年包括現在,也是少見的一個人物形象,她對性的開放、對愛的不屑,非常特殊。但她又敢做敢為、直率無拘、什麼都不在乎。所以,這種註定最後是悲劇。我的理解與許多回答不一樣。這個悲劇是張一曼自己造成的,雖然這個影片表現的是人性的變化和醜陋,但張一曼的悲劇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與整個大背景關聯度不大,用不著抨擊大背景。所以,為何我流著淚看完這個笑話,就是對張一曼這個角色的又愛又恨。

張一曼的悲劇在於:她故意激發了人性的惡。所以,人,做事,要有餘地,不要激發別人對你的人性之惡。你招惹別人別過火,否則,就要防範別人兇殘報復。這是一個人性命題。

張一曼對愛慕她的男教師裴魁山傷害很深。張一曼一直與裴魁山睡覺,但嫌棄他體力不行。兩個人就公開在學校會議上說這些事,其他人也滿不在乎了。但是裴魁山愛上了這個女人,不管她當年多麼爛、多麼放蕩、就是一座公共廁所,那是人們不懂她,他懂她,要娶她。對於裴來說,他說這個話是悲壯的,甚至有點英雄主義情懷。

但張一曼什麼態度?翻譯過來:我就是和你(男人)玩玩罷了。我以為你(男人)也是跟我玩玩而已。沒想到你(男人)還一本正經說愛我。我去。我可不願意和你(男人)玩認真。所以,以後我不跟你(男人)玩了,就怕你認真。

張一曼對小銅匠傷害更深。小銅匠不願意合夥造假。張一曼在一群老師面前表態,我今晚就睡服他。說這話的時候,滿不在乎,笑嘻嘻的。本來張一曼就想玩玩這位小鮮肉。張一曼教會了小銅匠各種姿勢。讓小銅匠迷戀上了她。同時,當裴魁山表白之後,張一曼居然這麼毫不顧忌地睡小銅匠,徹底激怒了裴魁山。

小銅匠迷戀張一曼之後,被兇悍老婆發現,理由是小銅匠會了許多姿勢,肯定是你們這裡的壞女人教壞的。為了打發兇悍婆娘的干擾,學校又讓張一曼顧全大局,承認是她教壞的。兇悍母老虎要打張一曼的時候,小銅匠爆發了,保護張一曼。但張一曼為了讓小銅匠死心,說出了最狠毒的一句話:你以為你是啥?你是我心目中只是一頭牲口。

張一曼率性可以,放蕩不羈可以,自由自在可以,但做人做事不留任何餘地,傷人太重,這是導致兩個男人人性扭曲的導火索。雖然電影說,男人本來就會在金錢利益和權利壓力下變壞。但這部電影裡,還是張一曼的刺傷,導致男人不顧一切地羞辱她。

張一曼的瘋和死,主要原因還是她自己,次要原因是校長他們的軟弱無能,直接導致因素是教育官員的武力壓迫。但觀眾往往有同情弱者效應,對張一曼同情多於批評。但是從某一個角度來說,教訓就是,自己不要輕易去激發人性之惡。


職場火鍋


《驢得水》是開心麻花的第二部作品,它一反第一部作品的風格,也確實做到了他們所說的“我講個笑話,你千萬別哭”。影片全過程是荒誕的黑色幽默,塑造的每個角色都性格鮮明,其中最抓人眼球,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唯一一位女教師張一曼這個角色了。

任素汐所塑造的張一曼是一個生性自由、浪漫純粹的角色。乍一看這張臉,你會覺得並無出彩之處,不出眾的五官,不夠細膩的皮膚,都讓這個角色顯得很是一般。但隨著劇情的展開,她自然而然散發出的那種快樂而自由的氣息,會讓你不知不覺間就被吸引。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在那種環境下,張一曼可以保持自己的本性,保持對自由和浪漫的嚮往和追求,這都是為什麼她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原因。她把自己一頭長髮燙成捲髮,她穿著嫋娜的旗袍,她隨著留聲機的音樂翩翩起舞……每一種樣子的她都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觀眾的心裡。而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就是她在剝蒜時將蒜皮揚起,當做雪花的樣子。無論環境多麼惡劣,她仍能保持對浪漫的追求,仍能自我滿足這種需求。

但隨著銅匠老婆的出現,一切都轉入了黑色的荒誕中。張一曼這個角色的心理也開始了轉變。從一開始的被當眾辱罵,再到自己扇自己耳光,再到被逼著剪去了一頭長髮,最後心理防線徹底崩塌,瘋癲地選擇自殺。這一切的轉變,都像在觀眾心上狠狠砸了一塊石頭一樣。那個一直追求自由的張一曼,最終卻被束縛,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

張一曼的悲劇是誰造成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們為什麼為她感到惋惜?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對自由的理解,所以我們喜歡那個率性的張一曼;而又因為種種因素,我們沒有辦法得到我們想要的自由,甚至有些時候沒有辦法堅持做自己,所以我們又為最後死去的張一曼而惋惜。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能在張一曼的身上看見自己。

張一曼最後的死對她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她的心理防線已然崩塌,追求也已然幻滅,所以她選擇了結束自己的一生,讓那個純真自由的張一曼永遠留在我們心裡,也留在她自己的心裡。


影視口碑榜


一句話,這部電影裡就死了兩個生命,一個是張一曼一個是驢,有多少人會惋惜驢?那就只有惋惜張一曼了。我開個玩笑,你可別樂昂。


曼姐鎮樓。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我也以此來回答。這部電影裡,只有兩名女性,一個是曼姐,一個是校長女兒,那麼這兩個女性勢必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然而演著演著曼姐又自殺了,進一步加深了物以稀為貴的論點。(好的!玩笑到此正式結束)。


閒言少敘,題歸正傳。

首先大家先要知道惋惜的意思是“同情,可惜”。

曼姐在城裡到底做了啥?相信我不說大家也能猜的八九不離十,“交際花”這個民國新興的職業。交際花有兩種,一種賣藝不賣身,另一種相反,我不相信曼姐是前者,但是她跟銅匠做的事兒讓我懷疑自己的判斷。

什麼人會去做這樣的事呢?社會最下層的人為了生計不得已而為之,但凡生活能過得去,誰又會去做呢?這裡博得了我的同情,最重要的原因是她並沒有一直做下去。



電影開始的時候,曼姐是以老師得身份出現的,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了,浪子回頭金不換,但是就當曼姐開始走正道的時候,又被校長……額,不對,為教育事業奉獻了一次肉體,這裡大家可能覺得曼姐是職業病犯了,是她自願的。

非也,如我開篇提到的,劇中有兩個女性,為什麼不讓校長女兒上呢?校長肯定不願意,那為什麼一定要睡服呢?為了校長那偏執的理想!也因為一曼有經驗!



校長自然是知道曼姐要去睡服銅匠,校長也肯定知道浪子回頭有多寶貴有多難!但是他並沒有阻攔曼姐,而是表現出一種默許的態度!也正是睡服銅匠,導致裴魁山後面和曼姐撕破臉皮,揭老底,開始了曼姐走向死亡的道路。



和銅匠老婆的撕逼,對銅匠的180度轉變,銅匠黑化把曼姐頭髮全都剪了,導致曼姐開始邊瘋,後來官員欲施暴與她,周鐵男那懦夫的行為,讓曼姐徹底的瘋了。

曼姐其實沒瘋,她絕望了,這裡所有的人都不願意幫她,她也沒有了希望,她不想再受到傷害,只有裝瘋賣傻的逃避。



她其實早就想到了死,當時她還有個事情沒做完,那就校服,因為學校只有她一個人會做針線活,也是她提出來的,最後她把校服做出來了自己的使命也完成了,她不想面對門外的那三個人,留下了她的禮物最後選擇瞭解脫。

其他四個人最終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全程也不曾有一個人和一曼一樣坎坷,她承擔了所有,最後滿足了校長滿足了三民學校的需求。



從裴魁山向一曼表白的時候,就註定了一曼悲劇的開始。

這部電影的主角其實就是張一曼。




果然的啪


《驢得水》真的是一部難得的國產佳片,披著喜劇的外殼,隱晦而直白地抨擊著現實。它不斷抖包袱,逗你樂,卻讓你笑著笑著被扇個耳刮子。

張一曼應該是整個電影讓觀眾最有記憶點的角色,不論是她清甜的歌聲,還是曼妙的身姿,抑或是她那招“睡服你”。我最喜歡的場景就是她一邊唱歌一邊剝蒜,剝了一筐的蒜皮,說著說著話,她揚起那些白色的皮,就像下了一場雪。而整部劇中,她的心是最自由、最純粹的。

正是因為她一開始的浪漫、奔放、灑脫,最後的結局讓人遺憾。校長一開始就很圓滑,校長閨女起碼最後有了理想去了延安,周鐵男從硬到軟整個內心都屈服了我們只能無奈,裴魁山本來就是個陰險小人得不到的東西就要毀掉,鐵匠的三觀更容易崩塌最後直接黑化了。

張一曼,故事開始之前就是一個跟隨內心的人,想跟誰睡就跟誰睡,她並不覺得睡一覺和過日子有什麼必然聯繫。在那個年代,就叫做“淫蕩”,用裴魁山的話就是“你就是一輛公交車”。

張一曼其實毫不在乎別人直到她那些過去,她甚至超前地並不覺得自己是“可恥”的,她悲傷的是裴魁山作為愛過她的人,最後竟然如此不擇手段,哪怕是朋友也不能這樣呀。而銅匠則更加過分地羞辱,一個曾經單純的人在染缸裡翻滾之後青出於藍,變成一個毫無人性的利益機器,她本人就是同謀,這才是她最後絕望的事吧。

我們惋惜張一曼,不僅是她自戕的結局,更是對於她作為“自由靈魂”的代表人物不得善終感到心疼。彷彿是我們自己渴望過被別人認可,最後滿身傷痛的憤怒和絕望。

你有被自己親密的朋友潑過冷水嗎?你有被自己信任的人背叛過嗎?你有過離經叛道的夢想被嗤之以鼻嗎?你有被周圍的人苦口婆心勸阻最後麻木執行嗎?某些程度上,我們就是張一曼啊。

她帶著我們某些夢想瀟灑活過,那樣的灑脫,哪怕放到現在都不為人們認可,但她貫徹著她的快樂。我們內心某一處角落也想不管不顧,於是我們期待著她能一直保持,她承受了我們無法捱過去的唾罵和崩潰,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深深惋惜。


電影StayNight


因為從頭到尾,張一曼都不是一個自私的人。

相反,在《驢得水》這個電影裡,每一個人都打著正義的旗號做著極其自私的事情。他們為了自己的私慾和快感,不惜踐踏他人的尊嚴,不惜勒令他人成為犧牲品,不惜給自己冠上各種高大上的由頭和藉口,在這一群人心中,我們看不到他們對於被迫害同事的愛惜與保護,而只看到了出於利益而不斷進行的“殺戮”和“屠刀”。

校長,從一開始,得知上頭要來學校,他就應該做好自己背鍋的打算。因為不管客觀原因是什麼,他作為校長,都應該負有主要責任。但是當一曼去引誘銅匠的時候,他沒說話。裴魁山因愛生恨,“迫害”張一曼的時候,他沒說話;甚至銅匠由好及惡,勒令她減去張一曼的頭髮,這件事都是校長親自執行的。

張一曼可以不被羞辱,可以保留尊嚴,但是為了學校和孩子們,她給了自己極大的心理壓力,支撐了下來。

但是生活根本不是她原本以為的“善有善報”。

她為此感到絕望。屏幕前的我們也感到絕望。

影片中的另兩個男性角色,裴魁山和銅匠,他們都看似對張一曼有著某種富有荷爾蒙的男女之情。



但是,裴魁山因為張一曼不買他的賬,而去為了學校而跟銅匠上床而心理扭曲,隨後成為了迫害張一曼最主要的人物。

銅匠因為一開始對張一曼付出真心,卻發現她對自己並不是真情實意,兩個人沒有可能之後,同樣發生心理畸變,隨後與裴魁山一起對張一曼進行打擊報復。

張一曼面對身邊所有朋友的反目,變得手足無措。而她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或者說我們也不能理解,她為了學校去“睡”服銅匠,應對檢查,這真的錯了嗎?

即使她真的的做錯了,可是她從來不是為了自己做的這一切,難道真的“善沒善報”嗎?

我們對此也沒有肯定的答案。因為一曼瘋了,我們失去了一個乾淨的、完整的靈魂。

我們懷念那個翩翩起舞的率真的一曼,正如我們懷念生活中遇到過的某個純潔的人,我們控訴生活的殘忍,我們為生活的不公感動憤怒和無力。

我們惋惜。


宋雯婷


與其說對張一曼這個角色感到惋惜,不如說是對所有角色都感到惋惜,就連最不受人待見的特派員,曾經也是熱血抗日青年。人的墮落其實就在一瞬間,和吸毒一樣,一旦墮落了,就再難被拯救。

張一曼會讓更多人感到惋惜,主要是這個角色塑造得很成功。在坦蕩與放蕩之間,我們更多的是選擇看到了她的坦蕩。在愛情與情慾當中,我們更多的是選擇看到她捧起一把大蒜皮撒向空中時,那一刻化雪的美好。而在被孫校長剪去頭髮,選擇自殺時的悲情,又讓我們情不自禁選擇對弱者心生憐憫。



張一曼讓更多人感到惋惜,很大程度只是因為我們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結果。



對於我來說,我不喜歡影片中的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會讓自己看到人性的劣根性,心生顫抖。


影星客


首先是為她悲劇的結局惋惜,可以說張一曼是電影中最純粹的人,她為了自由可以放棄更好的發展條件,雖然身處偏遠的小山村,卻依然沒有放棄對一切美好食物的追求,她風流、大膽,主動向男士求歡卻不為名利,這樣一個善良、純真的人最後卻落得自殺的下場,這當然令人唏噓。

其次是為她枉受傷害而惋惜,在片中她不被任何人理解,還相繼被兩個喜歡她的男人輕視甚至侮辱,最終他們把她逼上絕路。但她有錯嗎?她只是追求最單純的性而已,不帶任何目的的,她曾經明確的拒絕了裴魁山的表白↓

她也告訴過銅匠,上過床不代表我們有什麼關係,還催促銅匠快點回家去。

但是裴魁山和銅匠還是認為張一曼背叛了他們,所以一個罵張一曼是“婊子”,一個逼她剪掉最心愛的頭髮。這說明人們可以接受為了名利而跟你上床或者為了和你結婚而跟你上床,卻不能接受因為想上床而上床。一旦男女之間有過性關係,就表示他們要相愛,這明顯是不講道理,所以張一曼因這樣的罪名而被逼至死,實在讓人惋惜。

最後我們是透過張一曼為自己惋惜。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像張一曼一樣簡單純粹過,但當我們獨自經歷困難時、被真心對待的人背叛時、失去了自己最珍惜的東西時,我們也不再是曾經的自己了,雖然這是一種成長,但成長本身就伴隨著惋惜。

電影《熔爐》裡有句經典的臺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張一曼是自始至終沒有被世界改變的人物,最後她還是堅持做好了那套象徵希望和美好的制服,但可惜的是她還是死了。


明太娛


死亡壓垮了影眾心裡的最後一根弦。

在這部電影中,張一曼這個角色的結局是悲劇。出於同情弱者的這個心理,大部分影眾都會對劇中的一曼感到惋惜。

電影的開頭給我們看到的一曼形象是一個積極、樂觀、愛笑、愛美的形象。她可以在剝蒜時把蒜皮當成雪花,在其中歡快的哼著歌。她喜歡笑,崇尚自由,有自己的想法,拒絕了裴魁山的愛意。我們會想能這樣生活的人,真好。


但在快結局時,我們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一曼呢?

被當眾辱罵的一曼

一個曾經口口聲聲對你說愛你,對你好的人-裴魁山成為了第一個出來罵你的人,其中的字眼不乏帶有生殖器官的詞語。接下來你曾經相處很好的同事一個個接著開始罵你

自己扇自己耳光的一曼

你看不下去曾經同事和校長的無奈,你自己扇著自己的耳光,用不願意聽的詞彙罵著自己。你說自己不要臉,自己……

剃成了斑禿的一曼

最惡毒的人莫過於毀掉別人最美好的事物。影片的開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很愛美的一曼。這樣對美好事物有這極致追求的人,怎麼能夠允許自己剃成了當時那個時代所謂的陰陽頭。在那個時代和現在“當眾扒光衣服強姦”性質一樣。


瘋瘋癲癲的一曼

我會聽話的,不管聽到什麼都不會出門,我要好好做衣服。聽到一曼重複的臺詞,你心中更甚憐憫。

選擇了自殺的一曼

心中最後的一根弦被壓垮了,在做好了曾經自己想要完成的一套校服後,偷偷地藏在了孫佳的箱子裡面,選擇了自我結束生命。



其實,這就是一個美好的事物被毀滅的過程。我想有一點愛美的人都會覺得惋惜吧


野笙說


對於張一曼這個角色其實我是感覺結果超出意料的,她嚮往自由,



享受被追求,



即使是裴山的求婚,



銅匠的拋棄老婆,



都沒有讓他動心,她說自己就喜歡自由,她也是一個經歷過風雨的女人,他知道自己這樣做的結果,但是她依然選擇了放蕩不羈



,我以為她能坦然應對一切自己行為的後果,沒想到他還是為此而發瘋,



這個人物的塑造是意料之外的惋惜……



劇神奇的小劇人



張一曼這個角色塑造的非常生動,演技非常在線。張一曼長的不算美,卻格外有風情。張一曼穿著旗袍,在操場上旋轉跳舞,好像在這個小村子裡有了精靈。彷彿時間靜止了,所有的煩惱都不見了,只停留在這開心和諧的一刻。

張一曼很放蕩,極其開放,可這個最放蕩的,人也最清純最簡單的,她剝著蒜,笑得溫婉,蒜皮拋向空中,好像冬日飄雪。張一曼看著滿天雪白,唱著給情郎的歌。

我要你為我梳妝,我要你在我身旁,夜的風兒吹,吹得心癢癢。我的情郎,我想去看看雪。


張一曼將劇中的悲劇串聯起來,銅匠因為一夜偷歡愛上了張一曼,卻因為張一曼的拒絕而選擇報復。銅匠百般折辱張一曼,最後剪掉了張一曼的長髮,張一曼整個人接近崩潰,銅匠從一個愚笨的人變成一個咄咄逼人的人,想要佔有全劇所有好東西。裴魁山喜歡張一曼,卻因她的拒絕轉而報復學校的人,他穿著貂皮大衣,充滿市儈色彩。

劇中也不乏所謂的好人,周鐵男看起來魯莽仗義,卻面對威脅選擇妥協,校長善良也軟弱,最單純的佳佳最後也絕望的坐著馬車離開。馬車顛簸,彩色的小球滾落一地,漫山遍野的小球越滾越遠,好像舊日的快樂時光一去不復返。

驢得水好在沒有刻板刻畫人物,人物性格多樣。每個人都有豐富的層次,張一曼無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