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已成“地上河”,沉積的泥沙該如何清理?

宋曉培


黃河由於攜帶了大量泥沙,易淤積成為地上河,日積月累就會造成河道淤積不通,然後水往低處流造成黃河決堤改道,形成黃泛區,給兩岸的人民造成巨大的痛苦。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就一直在尋找治理黃河泥沙問題方法,直到明朝潘季馴才提出“束水攻沙”法,主要是通過堤壩穩定河槽,相對縮窄河道橫斷面,增大流速,提高水流挾沙能力,利用水力刷深河槽,以解決泥沙淤積問題。即通過必要的河道整治,縮窄河寬,改善河道橫斷面形態,可有效提高河道輸沙能力、減少河道的淤積。

雖然“束水攻沙”理論上可行,但要達到集中水流的目的,必須要有自身抗衝能力較強的束水工程措施做保障,這對於大江大河來講是十分困難的,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先進的治河技術做支撐。同時由於黃河下游問題的複雜性和整體關聯性,在實施過程中還必須注意協調上下游、左右岸的關係。

“寬河固堤”法則遠離主槽的地方修築堤防,保持較大的兩岸堤距,既可以減輕洪水對堤防的壓力、減少洪水對堤防的沖決,又可以利用廣闊的灘地滯洪滯沙,減輕山東河段的防洪負擔、降低河床淤積抬升的幅度。以“寬河固堤”為核心的治黃方略,是減少洪水災害的基本策略。目前,黃河下游陶城鋪以上河段兩岸堤防間距均在5km以上,其中,高村以上河段堤距一般在10km左右,最寬處達24km。寬河段對於洪水和泥沙的調整作用,為減少下游窄河段的淤積、確保防洪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固堤的泥沙可以從河道獲取,可以處理部分沉積的河沙,看看現在的黃河大堤。

”寬河固堤“主要是給洪水留足出路、為泥沙的淤積留足空間,但對於如何提高河道的輸沙能力考慮的較少,"束水攻沙"法恰好彌補其不足。

但如何結合兩種方法,卻是工程能力和工程實踐問題,小浪底水庫2001年投入之後,我國進行調水調沙,取得不錯的治理成績。

2002年調水調沙前,下游主槽最小過流能力為1800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經恢復到388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達1.5米。

但治理的黃河還任重道遠,例如近年的"清水下洩"引起的擔憂。總之,黃河作為母親河,一直在考驗我們民族的智慧。

以上回答引用了 李文學和李勇等人的《論“寬河固堤“與“束水攻沙”治黃方略的有機統一》,感謝他們的研究。


崑崙還東國


一.於龍門建350米高大壩,形成庫容1000億方的超巨型水庫,蓄濁排清,可保下游300年不淤。

二.充分利用小浪底水庫落差,每年自動虹吸出3億噸淤泥於北岸,分層分離出建材大顆粒河砂丶制玻璃小顆粒細砂和製陶細泥,剩下絮狀濁水用於北岸各市農田。不再束水衝砂而浪費每年50億噸清水。

三.從花園囗改道經徐州、沿新沂運河入海。並用小一號天鯨挖泥船,沿舊兩岸大堤的中軸線逐步挖砂、制磚,每年降低半米即可。50年後十萬噸海輪由濟南、連雲港皆可到鄭州。

四.從三峽取洪水,即1200億方,經丹江口補黃河、淮河,再造十個超一級城市(津石青濟鄭連徐揚阜襄)。


明哥251


華北平原消耗了黃河河水的勢能使之流速減緩造成泥沙沉積,這個泥沙除了填海造陸沒有其它用處。

要想解決黃河泥沙沉積就得增加黃河自身的輸沙能力:

一個是在相同落差間縮短河道增強河水勢能效應,比如築堤束水、再比如黃河改道蘇北入海;

另一個是人工影響水流速度,我看可以沿黃修建一系列風力發電機利用風電擾動黃河水流;

還有一個是補水,陝西搞了個漢水過秦嶺,國家應該幫助陝西最大可能地把漢水調到渭河平原,這樣用過的水就可以排入黃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雨季也應該向黃河補水。

當然現有小浪底衝沙是有效果的,據我在花園口觀察,河床是降低了一些的。


大楝樹


使用創新的技術讓泥沙懸浮起來流入大海,這樣的技術可以有!問題是黃河不單純是排沙,還涉及到渤海接納能力,現在已經瘀塞航道瞭如果把渤海填平周邊氣候環境就要受影響。根的解決辦法是:清水進渤海、泥沙流入淮北淺灘造陸。小浪底水庫每年都衝沙一次,但是仍然有四億噸泥沙沉積河床,束水衝沙也不行,使用泥沙懸浮技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賣專利


開放撈沙既能滿足沙子需求又能降低河床為何禁止呢


206104078


應當把河道中的水分成兩部分,讓它平時在生產堤和黃河大堤之間流。現在生產堤之間的主河道比外面的河灘高!如果有南北兩個主河道,那麼中間的河灘就可以過大洪水了。我把它叫以沙造堤,以沙治水


棒槌237


0 好g76055f0(#)9⊙▽⊙

: 8


無心法師4202


挖沙賣,現在沙子行情好,賣的利潤來修黃河大堤


木馬座


束水衝沙法、渠道通湖分洪洩沙法、取直繞屈法、人工分渠堰塞丘壑法、都江堰法。請看《水經注》《河防通議》《龍沙紀略》《水道提綱》《治河方略》等科學書籍,現當代中國沒有幾個治河大家,都是在辦公室拍到腦袋的狗皮膏藥專家,所以沒有多少科學實踐的治河方略和辦法?


東林長風


把雅魯藏布江江水調入黃河以解決衝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