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送秦始皇屍體回咸陽的車為什麼叫“轀涼車”?有什麼歷史依據?

非常茴香豆


秦始皇活著巡遊的車轀涼專車,死後作靈車。還是叫轀涼車。


秦始皇二十六年,在博派浪沙遇到刺客。那刺客力大無比,甩個上百斤的鐵錐過來,砸到主車後面的副車。那主車就是銅馬車升級改良後的轀涼車(溫涼車)。這車車廂加長加大,裡面是個辦公兼休息乃至生活的碩大空間,比現在裝逼的房車高檔,舒適,安全,穩妥多了。畢竟是吾皇,含糊不得的。


這轀涼車,就是座帶"空氣調節"的房車。副車的有個功用就是裝冰。冰塊供應主車,即可調節溫度。轀涼車上前面開門了,左右後面有銅窗,頂上全封無天窗。


由於秦帝國多殺伐,得罪了許多人。秦始皇一生遇刺有明文記載就有三次之多。荊苛,咸陽無名氏,博浪沙等赫赫有名。外出安全很擔心的,所以,除儀仗護衛扈從之外,座駕的安全性就顯得特別重要了。白天尚可。一到夜裡,護衛一層又一層。皇上住宿那裡,外人根本不知道。這就是安全上的原因。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崩沙丘平臺(按現在的算法,應當是仲秋九月,秋老虎之稱的酷熱時段)。他坐在車中,在路上顛簸,又上了年紀,從開始出發的三十七年十月(秦正元月),己經在巡查路上"流浪″了九個月,這對健康實在害多利少)。所以,幾種原因一齊襲來,秦始皇便病倒於轀涼車中,再沒下過車。於是駕崩。


皇帝在路上駕崩,不敢發喪。只好裝著沒事,照活人時的程序辦事。又由於趙高,李斯,胡亥篡詔費了些時候。遲滯行程,屍身發臭,才用鮑魚亂味。馬不停蹄從井陘上馳道,轉九原,上郡而經直道回咸陽。

於是朝廷發喪。九月(令冬月)葬酈山。封土,成了秦始皇皇陵。


劉一千五


秦始皇駕崩這一段史料,記載於司馬遷的《史記 秦始皇本紀》。

始皇三十八年七月丙寅,始皇崩於巡遊途中的沙丘平臺。趙高、胡亥、李斯等一起同行的人,一起商量該怎麼處理後事。商量的結果是,扣押了秦始皇生前給扶蘇的書信,同時秘不發喪,繼續裝作巡遊的樣子。

沙丘平臺遺址

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這是關於轀涼車的首次記載。

根據轀涼車使用的歷史情境分析,這個車子當時比較密封的,可以隔絕與外界的溫度,從其名字“轀涼”可以知之。類似於今天的比較舒適的高級轎車。

從秦始皇駕崩之地沙丘,到勝州有三千里,這時候,再好的保溫效果也不行了,因為暑天天熱,屍體發出惡臭,迫不得已,這些人下令車隊裝上一石的魚,用鮑魚之臭來掩蓋其味。

秦始皇陵兵馬俑遺址出土之轀涼車原型

之後歷史中,轀涼車不止一次出現,《漢書霍光傳》中記,運載霍光屍柩的車也叫“轀輬車”。

孟康言:轀輬車有窗戶,閉之則溫,開之則涼。顏師古稱:轀輬車本安車,可以臥息。後因以載喪,故遂為喪車耳。也有一種說法是,轀涼車是兩個車,一轀,一涼。

綜而觀之:轀輬車是一種比較大型的車,駟馬牽拉,中設臥具,可以坐臥不止一人,並且有窗戶可以啟閉,以調節車內溫度。自秦始皇駕崩用此車後,漢代也有使用轀輬車運送屍首的記載。到隋唐之時,轀輬車已演變為專門用來治喪之車具。

更多歷史類資訊,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熊二讀史


所謂轀涼車是一種可以躺下休息的豪華大馬車。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秦始皇本來留有遺照,讓公子扶蘇繼承大位。但宦官趙高與胡亥關係甚密,想貪擁立之功。便脅迫丞相李斯篡改遺詔,立胡亥為帝。李斯本是個政治家,不知出於何種心思,答應了趙高,也許是當時的禁軍為胡亥、趙高所控制,里斯不答應有生命之危,也許李斯覺得胡亥比扶蘇更容易對付,更容易控制。總之李斯犯了不該犯的低級錯誤,也認為自己日後被殺買下禍根。

秦始皇駕崩時正是三伏天,李斯、趙高等又不敢公開發喪,怕引起天下變動及秦始皇諸多公子為此爭權奪利。只好偷偷把秦始皇屍體,放進他生前乘坐的轀涼車中,造成秦始皇活著的假象。但在回咸陽途中,不久秦始皇的屍體就發臭了,為了掩人耳目,李斯就把大量的死於放進轀涼車中,以魚腥氣來遮蓋秦始皇的屍臭味。直到咸陽後,才昭告天下,秦始皇駕崩了。

轀涼車本是可以睡臥的車子,因為裝過秦始皇的屍體,就成了喪車的代名詞,後世皇帝出於忌諱,再也沒人享用這種車子。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轀涼車”,帶著可調節窗戶,座椅可折可放,與現代帶空調的房車功能很接近,可坐可躺可睡,安全舒適,因此又叫安車,多在夜間出行或放鬆打獵度假時使用;秦始皇死後為掩人耳目夜間行車運送秦始皇回咸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