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是不是很孤獨?

鄧麗霞


這個問題不會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不是說一個人總髮和朋友一起聚會的朋友圈就不孤獨了,也不是說一個人心情不好了發一條,生病了發一條,出去旅行了發一條……就是孤獨了。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很多人習慣將二者混為一談,這其實是不對的。孤獨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孤獨的另一面是非常美好的一種生活方式。孤獨是一種獨處,這種獨處不是隻一個人生活,孤獨可能是身邊有一群人,有很多朋友,但內心仍然有自己的不會被人打擾的世界。有的人享受孤獨,他們認為獨處是有趣的,孤獨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個人吃火鍋、看電影、做手術,而是圓融。

而寂寞更多的是迫於無奈的獨處,寂寞的人內心渴望受到關注,百無聊賴的自說自話,這種人通常不會自己去看電影吃火鍋,他們沒有那種心情,只能通過朋友圈這種媒介向其他人呼喊:你快來關注我。所以後者更多是因為寂寞。

“你發那麼多朋友圈,肯定很寂寞吧。”

經常發朋友圈表達自己感受的人可能恰恰是因為恐慌,恐懼。因為想出去玩找不到伴,一個人又沒辦法很自然的獨處,所以表現的很焦慮。這種心理是病態的,發朋友圈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博取大家的關注,有人點贊或者評論了就證明自己受到關注,從而內心會得到一定的慰藉。

孤獨的人朋友圈裡不會是那種無病呻吟的文字,他們體驗獨處的快感,所以會快樂的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海……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不過這種人也大都不會發朋友圈,因為他們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虛無的社交網站上。


鎂客網


聽過一句這樣的話:“你很少刷微博,不發空間動態,也不經常更新朋友圈,那你一定過得很好吧,因為想說話的人就在身邊。”老實說,不愛發朋友圈的人大多過得很充實,不把精神依託於簡單的社交平臺而是著眼於生活本身。

但是經常發朋友圈的人不一定很孤獨。我身邊經常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都比較活躍,他們喜歡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是把朋友圈當成自己的日記本了,遇上那些精彩的場面,比如演唱會、假期出行,都會刷個屏樂呵半天,這也無可厚非。網絡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平臺去表達自己,通過朋友圈這個載體讓許多許久未見的老朋友都能知道各自的近況,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如果一個平時不怎麼發動態的人,有一天突然發了幾條負能量朋友圈,我想,這才是孤獨的體現。


瘋言心語


村上春樹說:“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我的觀點和問題恰好截然相反: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存在感十足,沒有時間孤獨!

我想了想自己的朋友圈,對號入座了一下,經常發朋友圈的有三類人:

第一、曬生活比較勤快的朋友。

吃的新奇特餐廳發九連拍、看的電影書籍發短篇書評和影評、旅途中恨不得美食美景刷屏朋友圈,某些新手娃媽們曬起自己眼中的娃來,連大便都是黃金寶貝。願意把自己生活曬出來的朋友,基本還算是幸福度比較高的人,也不會再通過朋友圈去尋找存在感了。

第二、曬工作、曬學習、愛叨嘮幾句勵志雞湯的朋友。

互聯網時代來臨,年輕人都喜歡趕一把知識分享、知識變現的潮流,於是曬活動、曬講座、曬沙龍,平時晚上曬,週末還要曬健身,大家都是熱愛學習、熱愛成長、熱愛進步的小夥伴。偶爾再來幾句“你縱有千百個理由放棄,也要找一個理由堅持下去”、“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管住嘴,不發朋友圈”等等之類的心靈感悟,好嘛,如此充實的人生,不懂什麼叫孤獨。

第三、微商、微課等賣產品的朋友。

這也是發朋友圈最瘋狂的一類群體,有賣面膜焗油膏等美容美髮產品的,有賣各類母嬰產品的、有賣膏藥的、有賣婚紗攝影的、有賣衣服的。朋友圈也是一個大賣場,銷售業績最好的微商年銷售額早已上億抱團取暖了,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路上結伴同行,一點兒都不孤單。

別怕孤獨,發發朋友圈,記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種樂趣。您覺得呢?歡迎評論一起探討。

我是人力資源師&職業規劃師李小船,歡迎關注我。職場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長。


職場女超人李小船


可以肯定的回答:是的,尋找存在感是一部分。

孤獨不孤單就只有自己知道。

個人愚見,如果要看一個人發朋友圈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或者原因。可以從2發麵看。

1、內容 2、頻率

本人做了一個小統計,目前微信好友393人。

一週能發4次以上的約30%,內容大體分以下幾類

1.工作相關的60以上,包括微商。如廣告、會議、培訓、出差、業績等等

2.自身相關的佔比20%。如曬自拍、聚會、旅遊、美食、曬車、服飾、美妝、心情情緒的等等

3.其他20%。大多轉發

再來說說為什麼是發這些內容,無非有這樣原因

1.工作。廣兒告知;告訴領導同事;你看,我很努力,這麼晚還加班。

2.自身。曬身價,曬顏值,博同情,博關注。

3.其他。無聊,就是想發,分享,當收藏用

迴歸到一點,只要是人都是渴望被關注的,被認可的(即存在感)。所以潛臺詞是:還不趕緊來關注哥,關注姐,快點贊啊!

科技發展到現在,人的社交從線下已經搬遷到線上。朋友圈剛好提供了這樣一個渠道。

都說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或者做想什麼,通過他的朋友圈就可以窺探一二,這句話相當有道理。一個人如果很玻璃心,發的大多是情緒心情類的,一個人如果比較虛榮,就是各種曬包,曬車,曬名牌。這也是人之常情。只不過有些人比較嚴重。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比較善於偽裝或者說有意把自己包裝成某一類人,就不好窺探。

最後,隨著年紀增長,不難發現,你的朋友圈裡的這些東西或者現象會減少。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事情,大部分人跳不出這個規律。同時朋友圈其實是種無效社交,更多是個情緒情感表達渠道,你發的這些東西無li yu 與對方情感的增加,也就是沒luan用。


songtaste168


這個你得看他發的是什麼樣的內容。如果他的朋友圈的內容大多數是講自己將來會找到自己喜歡的,或者對的人的,或者天天發那些勵志,情感雞湯文的,基本上是單身,內心也是很空虛的。

可以明確說,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大部分是微商,打廣告的,所以我都是屏蔽了,還有一類就是很自戀的人,經常在朋友圈曬自拍,這樣的人,如果顏值還不錯的話,還能長久的活在朋友圈,如果差點估計就被很多人屏蔽了,其實朋友圈現在很多人都是帶著營銷去的,朋友圈最好簡單點,有事說事,少來點套路。

孤獨的這回事是這麼說的,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不孤獨其實只有自己的內心知道,外人又有幾個能懂。


蔡大師的籃球


我本人就是一個屬於發朋友圈頻率相對固定的人,一般每天至少多會發1條,多的話有時每天發3條,早中晚各一條。我還想每天多發幾條,但精力畢竟有限。

我認為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很少會孤獨。少發朋友圈的人相對孤獨,因為沒有那麼多的東西可發,發得太多,會擔心對朋友圈造成干擾。

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是有動機的。

但多數人常發朋友圈就是為了塑造自我價值和品牌。

朋友圈已經成為了營銷的主戰場之一,你想想如果你的粉絲有5000人,如果你有幾個微信號,這些都是潛在的用戶。

微商就把朋友圈發濫了。聰明的微商發朋友圈已經形成了套路。

一般會發一些精美的照片或者發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和乾貨又或者發一些視頻,中間偶爾插播點廣告。這些微商發朋友圈的目的就是了向朋友圈的人展示自己的高價值,為了讓朋友圈好友產生對自己的好奇、羨慕,最後達成交易。

即使不是微商,例如以我自己為主,我發朋友圈其實也是為了推廣我自己,打造我在朋友圈的個人品牌。

我一般會發我的原創文章,我參加的培訓、活動,我演講、培訓的照片,和一些大咖的合影,最終的目的和微商也有點類似。我也是為了讓朋友圈的好友持續關注我,最終我會無形當中影響我朋友圈的人,當他們越來越認可你的時候,人家願意做你的粉絲。你如果在朋友圈進行變現, 朋友圈的朋友可能就是主力軍。


演講教練李超滿


我感覺經常發朋友圈的都是有病,要麼是無病呻吟想引起某人的關注,要不就是心裡苦悶亂髮洩一通,要麼是討厭某個人指桑罵槐,要麼就是秀自己所謂的大秀,好像除了自己別人就沒見過,就沒吃過,都沒他好看,沒他見過世面樣,可是無論再怎麼發,你還是你,別人也還是別人,根本改變不了什麼,你以為別人會心疼你?不,真要愛你,不會讓你有時間發朋友圈患得患失。你以為別人會關心你?這個可能會有朋友前來關心慰問一下。指桑罵槐的話就算了,你以為你發出來就是厲害就是出氣了?除了顯示出自己的無能,還能有什麼用,直接把名字發出來更解恨,整天炫耀的,你以為別人會羨慕你,也許你的18輩祖宗都會被扒出來看你怎麼有的發家史天天去嗨皮。我說這並不是針對所有的人,只是針對個別天天就是這幾樣一直保持同樣格調的


卡卡服裝


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或許心中有一個超級惦念而不能再聯繫的人……


窗外的樹葉在動,而我的心仍隨著你跳動……

不知道在生命中,你是否遇到過這麼一個人,你們不會有未來,卻有過那麼一個曾經,那麼一段不經意想起便會隱隱作痛的曾經。


“以為不去想就會不見,可不知何時起,到處都是你,根本擦不去……”

於是,我開始試著忘卻。卻還是忍不住以發朋友圈的方式紀念。

在朋友圈裡,我從不談曾經,只是想你繼續知道我的全部,沒有你的日子裡,我生活得很好,我還依然開朗。


“路過我們曾經一起的每一條路,卻沒有勇氣下車,因為我怕我會忍不住再聯繫你”

可是,我又好想好想你能發現,我的每一條動態都是在假裝堅強。我其實已經死在了和你分手的那個瞬間。


“時光機器,鐫刻所有回憶……”
(你的每一次點贊,我都想截圖留念)

一分鐘藝術


經常發朋友圈並不一定說明這個人孤獨,我覺得還是要從兩個角度來分析的。因為朋友圈的流行和出現確實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推動,下面我具體說說自己的看法:


第一,朋友圈作為私密性較強的東西,大家還是願意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只不過大家發朋友圈的頻次不同罷了……有的人生活豐富多彩,天天經歷各種新鮮事,喜歡發在朋友圈,我們也不能說這個人就是孤獨的啊!

第二,時代變化很快,現在有的人幾乎不發朋友圈,我們也不能就說他過得很好。雖然有人說朋友圈的東西都有點失實,但是從一個人的朋友圈確實可以看到這個人的經歷和人生走向……


總得來說,我們不能簡單的把發朋友圈這件事來定義人是否孤獨,要不然有點斷章取義啊!


行攝青年


對於朋友圈我也不知道如何來定義,本人23歲自己出來創業所以那會很少玩手機或者電腦,朋友圈就更少了,
說一件我本事發生的事情吧,我認識一個女孩子,我們是以結婚為目的而認識,聊得挺來,而這個女孩子有耍朋友圈的習慣,我卻沒有,但在跟她交往的過程中,我也經常看朋友圈看她的動態卻沒有特別在意,她忽然有一天發了一條動態說:你該勇敢的邁出第一步了。我當時看到這條動態我無動於衷,因為她有耍朋友圈的習慣,我沒有那麼在意,以為她是說身邊的某個同事或者朋友,我絕對沒有想到她居然是在提醒我,等到一個多星期後我才知道,我的知道還是我媽媽告訴我的,因為她去告狀了,說我不主動不關心她沒有在乎她的感受等,發生這件事情後我們最終沒有在一起,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我是不是錯了,雖然我已經結婚生子,可我看到這個標題就忍不住發一下牢騷,就當給別人上一課,就是心愛的女孩子朋友圈或者微博一定要關注,並且要仔細琢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