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提出该让老种子重回农民手中,对此你怎么看?

芦荟79545


刚刚不久之前(6:50分),我打开手机,一位公众号负责人给我转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据说是一位学生,写文章是为了质疑袁隆平先生不搞“常规种子”。这是因为,袁隆平是搞杂交水稻研究的。生物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杂交技术是不能留种的”。作者这样写道:

“现在的种子发展趋势是杂交化、转基因化,种子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子了。譬如种子基地或种子仓库被“恐怖分子”袭击了,或播种后出现大面积天灾导致必须补种,等等,农民种什么呢?”

我看了这篇转载的文章,当时就给这位负责人写道:

“看了此文 佩服作者 热情可嘉 思虑深远

解决之道 并不困难 掌握知识 国家可兴

听我一言 莫要心慌 时代进步 何来“常规”

马车常规 今夕何在 即使人类 也在进化

千年之后 移民网络 宇宙一理 亦在变化

万物演化 不能禁止 天道玄奇 此为至理”

写完这诗,我向这位公众号负责人解释道:“其实作者担忧的事情很容易解决,那就是采取转基因技术。要知道,作物之所以不能留种,是因为采用了杂交技术,而杂交技术就是不能留种的。转基因作物,如果同时采用了杂交技术,也就不能留种。如果单独使用转基因技术,就可以留种。要知道,几乎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可以留种。”

我继续说道:“转基因企业采用杂交技术,让作物不留种,是为了保护专利。在阿根廷,农民会向转基因企业缴纳费用,这样就可以让转基因种子留种。这样的例子很多。我认为,完全可以采取【立法】,规定转基因企业必须销售一部分不采用杂交技术,可以留种的转基因种子。这样,农民可以同时购买可以留种和不能留种的转基因种子。我打一个比方,政府规定开发商必须在销售商业住宅的同时,也必须修建一定比例的廉租房。规定转基因企业同时出售一定比例的可以留种的转基因种子,就是类似的道理。”

而这篇文章里面,作者还说:

“您(袁隆平)现在培育的超级稻,产量虽然很高,但需要投入的肥料、农药等也是同步上升的。”

我对管理员这样解释道:

“这个正是传统农业的弊病啊!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水源被污染,土壤被固化,很多有毒、有害的化学成分,通过食物链渗透进入人类身体,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危害。据悉,每年因为农药的使用,造成全球超过200万农民中毒,其中20%死亡。而转基因技术有益于改善这种局面,不仅仅带来了高效的经济效益,并且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仅在2016年,转基因作物减少的碳排放量就相当于全球减少了1675万辆汽车。生物技术作物还帮助全世界的农民减少了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药化学品的使用,或者变得更具有策略性地应用这些产品,因而,从1996年开始,与杀虫剂和除草剂使用相关的环境影响降低了18.4%。”

后记:本来打算今天不谈转基因话题,破例一次,仅此一次。明天也不谈。


怀疑探索者


老种子要好好保存,因为现在有很多新品种为了更好吃、更方便,都改良成了无籽的了。市面是的无籽西瓜、无籽柿子等等。长此下去以后就没有种子了,万一哪天发生了什么大规模的灾难,种子就要绝种了。

保住老品种是一个战略,保住根基。





贵州德宇


主张老种子重回农民手中,不外乎三个理由。

第一是说现在的品种高产但不好吃。育种家在育品种的时候,也是产量品质兼顾的。只是当二者出现矛盾时,对其中之一不得已打了折扣,以求整体效益最大化。毫无疑问,不论什么作物,产量都已经大幅度提高,品质有的作物有所降低。对大宗粮食作物,这种现象并不明显。现在大米、白面、玉米面和过去比,看不出有什么差异。有些小杂粮,如小米、高粱米的确不如从前。有一些蔬菜水果,如番茄、甜瓜也不如老品种好吃。这主要还是看需求。如果需求量较大,消费者又能出足够高的价格,就有人去按要求培育相应的品种。有20元一斤的澳柑,有60元一斤的大米,有120元一斤的三文鱼,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理由是农民无法留种。这主要是玉米。水稻市场上有大量常规种,农民可以拒绝杂交稻。小麦全是常规种,随便留种,只要你不怕费事。玉米是没有办法回到从前了。玉米常规种产量连亩产300公斤都达不到,一亩地产的粮食卖不出成本钱,你能留种又如何?

第三个理由是担心发生战争,到时无种可种。

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只要粮食能出芽,就能种地,只是产量低,这是战争的代价。如果为此现在就种放弃杂交种,只种常规种,等于在战争来之前就一直为其付出代价。其次,如果战争真的来了,出问题的就不只是种子。比如说,医院、银行、供水、供暖、供电、通讯都会出问题,你要怎么提前做准备呢?


种田博士后


先说留种于户。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业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由于农业集成技术、农业机械及大量杂交种子的普及应用,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农业以不再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弱质产业,农民种地省心省力。但新的问题却产生了:一是种业商业化不仅增长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在不断侵占和消灭着农民的常规种子,也就是业界称之为的种质资源。中国民间没有种子,农民要获得种子就必须去种子公司买。一旦遇到天灾需要补种时,种子公司的杂交种子往往因季节原因而不再销售,这让没有自留种的农民面临绝收的危险。另外,育种者一旦种子资源缺少,没有新的补充来源,对整个产业则是毁灭。二是杂交种理论上存在风险,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利用。农民不自行留种不但导致作物品种多样性的降低,也丧失了农民发现而且选留新遗传特性的机会。三是国外种业先进技术

渗透和垄断,让民族种业举步维艰;一旦自古以来被视为公共产品的种子,让人通过技术与法律两种方式,演变为为某一公司私有财产,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留种于户——不仅是世代以来,中国农耕文明倡导的——维持丰富的地方品种、饮食多样化的关键,更有助于通过地方品种选育出最适应当地风土的强健种子,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应对全球气候变迁。

再说藏粮于民。藏粮于民是破解粮食购销储存的一个好办法。不仅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减少国家藏粮支出,而且有助于农民生产出更好更优质的粮食。您想额,农民不傻,敢留在自己家里的都是好东西。

临感而发,言不达意。不足之处,请留言交流。


学艺兴农


蔬字的意思是“草之可食者为蔬"。从原身的野生植物,到懂得人工栽培,人为选育,优胜劣汰,我国的劳动人民培育了很多适合我国多种气候条件下生存的优良种子。如“澄海萝卜”潮州大菜"湖南的辣椒"四川浙江的榨菜,广西的“荔浦香芋"等等都闻名于世。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育种专家们在原有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培育和选育出许多名优产品,优点是产量高,适应性广,缺点是属杂交1代,不宜继续留种,后代变异大。加上近二、三十年来引进大批国外名优新品种,在丰富我们餐桌的同时,也带来太多的依赖性。在讲究效益就是金钱的今天,许多原先的名优品种由于其极限性如虽好食,但产量不高,得不到传承,面临失传的危险。

现在由于粮价低,种粮难有出路,加上拿来主义之风盛行,许多农民家中己不存粮食,有需求就有存在,现在无论城市、乡村药店、粮油店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一斑。种子与粮食都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攸关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能等闲视之。


樱花飞舞时2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现在的很多改良品种,虽然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但味道方面确实与老品种相差甚远。从这个角度来讲,老品种以“品质”见优,改量品种则以“产量”取胜。在如今多数农民种地不挣钱的现状下,求品质而轻产量,或求产量而轻品质,似乎都无法得到一种平衡。所以说,留种于户藏粮于民似乎都不可行。但是,对于很多不以种粮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来说,适当的保留老种子作为自留口粮还是可行的,而且很多地方也是这种模式,特别是在无法实现规模种植的偏远农村。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守住了我们味觉上对传统味道的记忆!


土家舌尖


所谓老种子叫法不准确,应该交非转基因种子,这里不是不讲科学,袁隆平的杂交种子属于非转基因,是科学的。

转基因研究也没问题,但必须通过安全试验,充分评估才能推向市场,即便如此,也必须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出发,限制孟山都。

把未经安全试验的转基因作物推销给中国人民是可耻的,是反人类的,大家应该记得那帮坏蛋拿幼儿园的孩子们做黄金大米试验的事件吧!


这个人懒的留名


老种子的特性:它建康无公害做出来的食品口感非常好!产量捎低一点。现在培育的种子产量稍高但品质很差!就像本土大豆一样加工出来的豆制品清香可口,转基因大豆生产出来产品口感极差;/以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豆油\\豆腐为列品质实在是差/专家说了转基因是高科技/官只会说节省土地资源/民众健康为利益忘了/保护本土仲子迫在眉洁,不然就得去外国人手里往回买!


爱琴海


先问问80后,愿种地的有多少。留种?简直笑话。最看不惯这种假装一副悲天悯人面孔。人前大言不惭,就是不肯"从我做起"。真有这情怀,别上嘴皮碰下嘴皮了,请行动,去乡村种地留种去呀。张嘴都TM圣人,行动都TM残疾。


用心去猥琐406


对这方面的科学成果,我看没什么可弦耀的。举西红柿为例,新上市品种个大,掛果多,色泽鲜艳好保存。可就是难吃而且是不一般的难吃,硬皮硬心掉地上也摔不坏。菜农乐了,中间商贩乐了,消费者却乐不起來。现今满市场都找不到老品种了,我由一个最喜欢吃西红柿的改口不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