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为何把耿弇单独列传?

源稚生


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中最出色的一位,单独列传实是正常不过。

耿弇是光武帝麾下最杰出的一员战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天才。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为东汉开国立下赫赫战功。在刘秀称帝后,耿弇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时年仅二十二岁,是东汉最年轻的大将军。

讨伐张步之役,是耿弇戎马生涯的代表作。

张步是东汉初期一大军阀,盘踞齐地十二郡之地,是名符其实的“齐王”。

建武五年(公元前29年),建威大将军耿弇自告奋勇,向光武帝请缨讨伐张步。

耿弇率部渡过黄河后,率先进攻祝阿。祝阿之战进行得十分顺利,东汉军队只花费了半天的时间,便攻陷城池。耿弇故意留出一个缺口,守城的士兵一看可以逃跑,谁也不想抵抗,纷纷从缺口处夺路而逃,撤向钟城。

当祝阿的逃兵涌向钟城后,钟城的军队人心惶惶,也加入逃跑的行列。没过多时,钟城的人全跑了,几乎成了一座空城。耿弇兵不血刃,轻松占领钟城。

在连失两城后,齐王麾下大将军费邑不敢怠懈,派自己的弟弟费敢坐镇巨里,严防死守。耿弇派出先头部队,威胁巨里,准备各种攻城器具,摆开发动总攻的架式。费邑亲自率领三万名精兵,前往救援巨里。这正中了耿弇的圈套,与其进攻高墙固垒的城池,不如战敌于野。他设下伏兵,半途邀击齐军。齐军大败,统帅费邑被杀。

费邑一死,费敢弃城而逃。耿弇在攻取巨里后,扫荡周边齐军营垒四十余座,平定济南郡。

费邑败亡后,张步把防御重点放在西安(山东淄博西)与临淄二城,派弟弟张蓝防守西安,有部众二万余人,临淄城则有守军一万多人。

要先进攻哪一座城呢?耿弇发现西安城虽然小,但十分坚固,且张蓝部队是精锐之师,并不容易对付。而临淄城虽然大,但守备比较弱,反倒容易攻破。于是他又一次施展诡计,放出风声,要对西安城发动总攻。

当齐军加强西安的守备时,耿弇声东击西,转而进攻临淄城。汉军出其不意地奔袭临淄,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仅用半天时间便攻陷临淄。临淄失守后,张蓝大惊失色,也弃城而逃,逃回张步的大本营剧县(山东昌乐县)。

张步相当恼怒,他决定亲征,与耿弇的汉军决一死战,重新夺回临淄。此时张步的兵力要远多于耿弇,他集结大军,号称“二十万”,气势汹汹地杀向临淄,驻扎于城东,准备对耿弇发起反扑。

耿弇在临淄城内给光武帝刘秀写了一封信,阐述自己的战术:“臣据守临淄,挖深堑,筑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如果敌人前进,我则诱敌深入然后反击;如果敌人退却,我将尾随其后追击。我军依靠坚固的营垒,士气旺盛,且以逸待劳,以实击虚。不出十天半月,定可得到张步的首级。”

在实际战斗中,耿弇严格遵守自己定下的战术法则。他先在淄水河畔布阵,这时张步的部将重异前来叫阵。耿弇并没有把对手放在眼里,汉军中精锐部队“突骑”请求发动进攻,但耿弇没有同意。他不是担心突骑打不败重异,而是担心打败敌人先头部队后,张步会知难而退,这样就无法打一场歼灭战。于是他下令前线部队佯装不敌,向后退却,以诱敌深入。

张步看到汉军后撤了,哪里肯放过呢?他下令全线追击。耿弇派刘歆、陈俊两部阻击齐军,自己则率精锐突骑出击,将张步的大军拦腰截断。张步军队的阵形被冲击得一片混乱,在混战中,被训练有素的汉军打得大败。在此役中,耿弇身先士卒,在战斗中,他的大腿被飞来的流矢射中。他没有退却,而是拔出配刀,把箭杆砍断,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以鼓舞士气。双方血战到了天黑,各自鸣金收兵。

光武帝刘秀收到耿弇发来的信件后,对战况颇感担忧,决定要亲自率军支援耿弇。耿弇决心在光武帝到来之前,打败张步。于是汉军主动出击,迎战张步,这是一场硬仗,从早晨战到黄昏,人数不占优势的汉军再次大破敌军,张步的士兵死伤无数,尸体填满沟堑。

耿弇估计张步在两度遭到重创后,肯定无心恋战,退回剧县老巢。于是他在晚上时,悄悄派出两支部队,埋伏在张步撤退所必经之地。果不其然,张步连败两场,又风闻光武帝刘秀正率大军赶来,心里惶恐难安,遂下令班师。结果在半途上,又被耿弇的伏兵所截杀,齐军遗尸无数。耿弇追击八十里,张步两千辆辎重车全都落入汉军手中。

几天后,光武帝刘秀抵达临淄,慰劳耿弇的部队。他高度评价耿弇伐齐的功绩,将其与西汉名将韩信伐齐相提并论。他对耿弇说:“将军以前提出平齐大策,我常以为目标过于高远,难以做到,但事实证明,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已经成为一句励志名言,其典故正是出自此。

不久后,走投无路的张步终于向东汉政权投降。耿弇在平齐之战中,充分展示出过人的军事天才,此役也被列入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


君山话史


范晔在《后汉书》中,将耿弇独列一传,可见是对其推崇有加,同时也是对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的厚爱。

耿弇是东汉开国元勋,中兴名臣。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是光武帝刘秀手下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史称军事家。

耿弇21岁就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年纪很轻便被刘秀拜为大将军。有评价说:他一人打下了东汉一大半的江山。论军事能力堪比韩信,他平定河北、横扫山东、攻破陇右。为东汉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光武诸将,当首推铁杆耿弇。

刘秀盛赞耿弇: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

耿弇多谋善断,其向刘秀献议:请收上谷兵,定彭宠,取张丰,平张步等计策,刘秀大加赞赏,依议进行。后来张丰受擒,彭宠传首,耿弇都参与征讨并立有战功。至是耿弇受命专征,复得击败张步,刘秀赞他:有志者事竟成。

耿弇在东征的一系列战役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在各个战役中,他巧妙的运用了心理战、攻坚战、围城打援、声东击西、避强击弱等战略战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时耿弇还是一个难得的勇将,他亲冒矢石,在身负箭伤的情况下,仍镇定自若,继续指挥作战,充分显示出大将风度。

范晔在《后汉书》评价道:

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耿弇功成名就后,不贪功、不恋栈,毅然交出了掌管天下的兵马大权,回家颐享天年啦。


手机用户50902211138


《后汉书》在我读书时看过,但由于文章内容与古诗词一般,所以没有续读。《后汉书》是继《汉书》之后记载汉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范晔编撰,记载了上起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计195年间的历史。该书在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中地位重要,是“二十四史”之一,并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后汉书》的体例承袭了《史记》和《汉书》的传统,不过范晔完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后,因受牵连下狱而亡,拟作的十志未能付诸笔端,晋朝人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补入范晔的著作中,由此形成了今天通行本《后汉书》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的体例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