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天上一些神仙為什麼打不過孫悟空?為什麼西天取經的途中遇到一些妖怪孫悟空都要找人幫忙?

冷夜雨yu


西遊記,實際上是一場早就定好的佛法東傳的大計劃。唐僧前九次取經,都在流沙河被沙僧吃了。這代表著前九次取經傳法,都受到東方天庭的阻撓(沙悟淨,玉帝貼身保鏢下凡)。第十次,東方天庭與西方大雷音寺協商好利益,然後唐僧的第十次取經才取得各方一致同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再確定取經人選。西方主導取經計劃,所以出了二人,就是唐僧金蟬子和大妖孫悟空。

孫悟空的背景,從最後封號鬥戰勝佛往前推,絕對是佛教如來一級大佬的徒弟,要知道,連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這種厲害人物,都還只是菩薩果位(應該是部級),孫悟空何德何能,能得佛陀果位(應該是副國級)。雖然觀音地藏是實權菩薩,而孫悟空是虛銜佛陀,可佛陀就是佛陀,雖然無實權,但也不是沒有身份背景的人能當的。因此,在第十次取經計劃協商好後,孫悟空的佛二代身份,在天庭基本就是公開的秘密了,也只有孫悟空自己還在迷糊。

在西行取經這個大背景和孫悟空佛二代這個小背景下,孫悟空的遭遇就順理成章了。

大鬧天宮,是取經計劃開始,主要配角孫悟空開始上場,大鬧天宮就是第一場大戲,務要三界傳揚孫悟空的大名,然後如來佛祖最後一巴掌把孫悟空拍在地上,如此鮮明對比,方顯佛法無邊,為取經計劃做好前期宣傳。因此,大鬧天宮就是天庭眾神配合孫猴子演的一場戲,反正最後一切損失都有西方買單,大家划水就好,千萬不要搶戲,否則萬一那個神仙不慎失手,打死了妖猴,就不好收場了。要知道,之所以選孫悟空作取經護法,不是因為孫悟空有多厲害,而是因為人家背景大,有個好師父。

再看看西行取經路上,妖怪分兩種,一種是野妖怪(自主創業),一種是家妖怪(領導身邊人如金銀角大王白鼠精或下派公務員如黃袍怪)。作為取經這一西方佛教和東方天庭策劃近千年的大工程,其功德(政績)是非常大的,作稍微有點關係背景的,都想去沾點好處。前期孫悟空不懂事,遇到妖怪(野妖怪)就打死,導致別人無利可圖,於是就為難了一下孫悟空(家妖怪基本都有厲害法寶,打不過),叫他知道,工作不是這樣乾的,護法的功績不能叫你孫悟空一個人佔了。在孫悟空經過教訓,醒悟後,妖無論大小,都到處找人幫忙,這樣一來,你好我好大家好。


劉洪剛liuhonggang


人變神仙,不是升級打怪,以自己武力高低來評級論位,而是在人的階段,做了多少值得被計入功勞或者積德的事情,這個就要說到修佛的過程,虔誠的信仰,再加上真幹實事,才有可能在死後去西天,也就是成神仙,從此不老不死,不生不滅。

就像唐僧一介書生,即使變成神仙,他也不一定能打得過孫悟空,所以並不是神仙都有很高的法力,大鬧天宮的時候一些神仙被打的落花流水並不奇怪。

再說到為什麼取經路上遇到妖怪要請神仙幫忙,不知你發現沒,那些作妖的妖怪要麼是神仙身邊打雜的,要麼就是寵物,他們一般下凡會偷得主人的一個大寶貝,這個寶貝就是這些妖怪的殺手鐧,既然是仙界的殺手鐧,孫悟空無法駕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上由流書app提供,歡迎關注頭條或者公號:流書app。帶你一起讀名著


流書App


這就像創業和打工的區別!

自己創業那都是拿命在拼搏,而打工很多時候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很少會搏命。

天上的神仙那都是玉帝的打工仔是給別人幹活的,所以不會搏命,反正又不是給自己乾的,給別人幹都會偷奸耍滑,而那時候孫悟空在花果山那是自己創業打天下,那是自己給自己幹啊,敢給你拼命啊,你一群打工仔怎麼可能拼得過給自己創業的孫悟空。

而後來孫悟空西天取經的時候,那時候他身份已經改變了,他是創業失敗,被迫打工,從一位創業者淪落到打工仔,那是給別人工作了,他比較惜命啊。而西天取經的路上的妖怪,那都是創業者啊,自己給自己打工的,那都是敢拼命的主啊!

所以孫悟空之所以有能打過天上的一些神仙,而打不了西天取經的小妖怪,是因為他身份的轉變而造成!

覺得有道理的給點個贊,另外關注探視,有更多精彩內容呈上!


視探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突出一個“鬧”,九九八十一難強調一個“難",劇情不同,表現形式也就不一樣。


對此,《西遊記》第五十一回已經給出了答案。孫悟空打不贏青牛怪,便到天庭搬救兵,原著寫道:

行者低頭暗想道:“天上將不如老孫者多,勝似老孫者少。想我鬧天宮時,玉帝遣十萬天兵,布天羅地網,更不曾有一將敢與我比手。向後來,調了小聖二郎,方是我的對手。如今那怪物手段又強似老孫,卻怎麼得能彀取勝?”許旌陽道:“此一時,彼一時,大不同也。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違了旨意?但憑高見,選用天將,勿得遲疑誤事。”


大鬧天宮時,孫悟空走的是反抗之路,屬於個人追求,當然得盡心盡力,大顯神威。在取經路上,孫悟空行的是救贖之路,屬於公事公辦,肯定會明哲保身,抱團作戰。

西天取經好比一個大蛋糕,誰都想來吃一口,孫悟空一個人也吃不下,還不如多賣點人情。一開始,悟空還是兢兢業業,盡心盡責。到後來,才發現官場套路深,靠單打獨鬥是沒有出路的,於是乎,他很快就摸清了其中的規律。


《西遊記》第三十二回,在平頂山,悟空向傳信功曹作了降妖除魔的經驗介紹,原著寫道:

行者道:“若是天魔,解與玉帝;若是土魔,解與土府。西方的歸佛,東方的歸聖,北方的解與真武,南方的解與火德。是蛟精解與海主,是鬼祟解與閻王。各有地頭方向。我老孫到處里人熟,發一張批文,把他連夜解著飛跑。”

還有一點,悟空沒有明說,那就是不能得罪任何人。他是帶罪之身,雖然漫天神佛都要尊他一聲“大聖”,啥事都得賣他幾分面子,但自己頭上有緊箍咒,身上有取經任務,他凡事都得小心翼翼,一刻也不敢懈怠。


西天取經就是如來與玉帝聯手舉辦的一場試煉,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任務結束再論功行賞。於是,領導的司機、秘書和親戚紛紛出馬,想要分一杯羹。這已經不是靠實力解決問題的時候了,因為他們背後有靠山。

悟空終於明白了,所以他打死的只是一些沒有關係的小怪,真正有關係的妖怪,他要不是打不贏,就是根本殺不了。比如,太上老君的童子金角和銀角、觀音菩薩的金毛犼,他想弄死他們,但關鍵時刻就被人救走。再比如,太上老君的司機青牛怪、太乙天尊的坐騎九靈元怪他根本就玩過他們,只有吃癟的份。

還有,如來的親舅舅金翅大鵬鳥,壞事做盡,生吃了一國的臣民,如來傾巢出動,與其說是去降妖,不如說是去迎接,最後如來不但沒怪罪大鵬鳥,反而收他為護法金剛,甚至承諾四大部洲凡做法事,先祭他口。

在明朝,說《西遊記》是一部揭露官場黑暗,批判社會現實的禁書,其實也不無道理。對於悟空來說,菩提祖師教了他本事,如來佛祖教了他做人,讓他從一張白紙,慢慢成長為一個深諳官場哲學的鬥戰勝佛,也讓他徹底淪為一個悲情英雄。


曉聞看西遊


為什麼西天取經的途中遇到一些妖怪孫悟空愛找人幫忙?在天上悟空他是齊天大聖,在地下誰又承認他是呢?大不了承認他是個弼馬溫,他打不贏的太多太多,請人幫忙在所難免!在現實社會里誰不幫誰忙?都得請人幫忙!悟空也不能例外,後來的悟空在鄰居的開啟之下,學會了皈依,有了舍取,後來終於成了佛!


舉杯邀月醉良宵


那時候孫悟空還沒編制,屬於閒散人員,想打誰就打誰,又沒人管的住,不用被束縛,盡情釋放,肯定天上的神仙打不過,取經以後,有了編制和組織,為了工作,這時候就得按規則辦事了,畢竟好呆有身份了,別人第一眼肯定看的是你的身份說事,不好隨意打生打死,只能找他們主子來處理了,畢竟大家都是圈內的人,經常見啊,不能傷面子不是。


流風402


沒有打不過啊!都是大神仙關門看熱鬧,一個看門的都和悟空大戰不分勝負其他的大神都不想出手都想取代玉帝的,如果玉帝沒有本事如何壓制的了那麼多大神的?如來也只是五老啊!比玉帝地位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