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张明娅成功捐献“生命种子” 给陌生少女重生的希望

鹤壁张明娅成功捐献“生命种子” 给陌生少女重生的希望

张明娅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记者 刘倩倩 摄)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刘倩倩 通讯员 王忠法】11月9日上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中心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鹤壁农商银行汇金支行员工张明娅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生命种子”将为一名远在福建的12岁女孩儿送去重生的希望。张明娅是我省第7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当天下午的河南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700例交接仪式上,张明娅与另外两位志愿捐献者受到了表彰。

记者和张明娅的同事一起赶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见证了张明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整个过程。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配型成功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缘分

记者在现场看到,护士将两个针头分别插入张明娅两只手臂的血管内,血液从右臂导管流出,进入造血干细胞分离器。针头扎入血管的那一刻,张明娅的丈夫张辉关切地问:“咋样?”张明娅笑了。

“没想到同事们都来了,让我怪不好意思呢!”躺在病床上的张明娅笑得很灿烂。

2012年,张明娅在鹤壁农商银行汇金支行附近看到一辆献血车,车上的工作人员在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她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况后,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捐献者中的一员。今年8月份,张明娅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她与福建一名12岁患白血病的女孩儿初步配型成功,她当即表示同意捐献。张明娅说:“能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匹配成功,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缘分,我一定要救她。”张明娅这句话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张明娅是我省第7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的捐献过程受到省内多家媒体的关注,媒体记者陆续来访,张明娅的同事便到采集室外守候,记者们采访结束了,张明娅的同事还守在门外不愿离开。

受助者家人的感谢信

捐赠现场,福建协和医院(患者所在医院)的志愿者来到采集室,带来了一封感谢信。

“亲爱的好心人、亲人,我是患者的养父,此刻提笔我百感交集。这个孩子是我2006年在路边捡到的,我抱她时她竟然对我笑了,是命运将她送到我身边,但命运又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今年6月她被查出患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我多方寻找。遗憾的是,孩子的生母已经怀有3个月的身孕,无法进行捐献,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中华骨髓库。得知您与我女儿配型成功并愿意为这个素不相识的孩子捐献时,我哭了,我女儿有救了……”

听着志愿者读感谢信,躺在病床上的张明娅泪流满面:“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福建这位女孩儿和我儿子同岁,她生下来就没有亲生父母的疼爱,我要让她知道这个社会不会遗弃她……”

捐献造血干细胞

像献血一样安全、简单

当天下午,河南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700例交接仪式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楼举行,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到场为张明娅等捐献者颁发证书并献花。现场还播放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片,在场人员进一步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事宜。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白血病的治愈率,有效治疗急性放射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截至2018年10月底,中华骨髓库拥有入库志愿捐献者资料240余万份,7700余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他人的生命。

据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文梅英介绍,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隶属于河南省红十字会,经过15年的发展,目前拥有12万名志愿捐献者,701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占中华骨髓库总捐献人数的十分之一。和张明娅同一天捐献的,还有来自郑州的第699例捐献者毛先付和来自焦作的第701例捐献者崔志斌。捐献造血干细胞像献血一样安全、简单。

鹤壁农商银行发出倡议

向张明娅学习

11月11日,记者再次联系到张明娅。她说:“世界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偏偏我的骨髓能救助一个陌生人,这是一件很奇妙、很有缘分的事情,我愿意去做;现在医学已经实现了从血液中提取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已经不是以前那样通过抽取骨髓来实现,大大减轻了捐献者的痛苦,我可以去做;于我而言,明知道有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在等我,我必须去做!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鹤壁农商银行行长助理薄涛告诉记者,张明娅平时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是一名业务骨干,深受同事们的好评。“张明娅是鹤壁市农信社系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是鹤壁农商银行所有员工的光荣与骄傲,我们发出倡议,希望所有员工向张明娅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鹤壁农商银行员工特有的正能量。”薄涛说。

总值班:靳丽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