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现:寻觅沙坪坝区双碑的工业记忆

重庆发现:寻觅沙坪坝区双碑的工业记忆

一提到沙坪坝区的双碑,重庆人自然会想到那里有个嘉陵厂,生产摩托的,风靡一时的嘉陵摩托带给重庆人不少回忆。可双碑的工业最远要追溯到抗战,1938年,25兵工厂迁建入双碑。

重庆发现:寻觅沙坪坝区双碑的工业记忆

该厂前身为建于1875年的江南制造总局龙华分局,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兵工企业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内迁至重庆沙坪坝双碑嘉陵江畔。抗战时期,该厂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厂,主要生产各类子弹与炮弹,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弹药补给,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厂内保存有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子弹制造机器20台,保存有修建于抗战时期的防御工事数十个,防御工事分布在长约400米、高50米的挂榜山脚。有防空工事40余个,是当年第二十五兵工厂建的山洞厂房。防空工事分布密集,皆坐东朝西,规格相同,开凿于天然岩壁之中,工事由主洞及南北各两个耳洞共四个组成,通长31.7米,主洞宽4.5米,高6米耳洞长7.1米,宽2米,高2.3米。工事人口处都设有稽查守护,两边耳洞放机器,中间为过道。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厂旧址保存较为完好,最难能可贵的是完整保存了抗战时期生产子弹的一整套机器设备。嘉陵记忆,树和楼都有一段历史25兵工厂延续至今,是以嘉陵摩托、嘉陵特装闻名于世的“嘉陵厂”。“中国嘉陵”被誉为“中国民用摩托车之母”,作为双碑地区拥有140余年历史的老国企和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承载着重庆工业记忆的印记,拥有种类数量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历经风雨沧桑和历史演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开发挖掘价值。

重庆发现:寻觅沙坪坝区双碑的工业记忆

2012年8月,重庆嘉陵机器厂旧址被沙坪坝文化委列为沙坪坝区不可移动文物,嘉陵厂撤离后,厂房和宿舍区留了下来。

重庆发现:寻觅沙坪坝区双碑的工业记忆

双碑的树,双碑的楼,从来不缺少历史。“双碑这一片,除了工厂,就是职工的宿舍楼,那时通行的路很窄。后来,要走摩托、走汽车,厂里就组织工人在下班后将路面拓宽。”83岁的刘启贵1958年进厂。她说,以前嘉江路还没有名字,只是一条小道。如今的嘉江路两旁绿树掩映。当时她参与修的就是这条路。现在,刘启贵还住在嘉江路旁边的居民楼里。”还是以前的树和路,只是铺上了柏油,车辆多了,每日来回散步的路线,和以前上工的路线也没有多大区别。”刘启贵感叹,一切似乎没怎么变,只是没了以前大队上班的工人,少了些新下线的摩托车……

双碑街区道路两旁的树木最早可追溯到民国时期,树龄最短的也有20余年,其中2株黄果树、1株皂角树已列入市级名贵古木保护名录;嘉陵老家属区内不同时期的“苏式楼”是沉淀时代和记忆相对久远的载物,是曾经嘉陵人的骄傲和身份的象征,其中50年代前建成的老旧房屋就有39栋,全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嘉陵记忆,建首个兵工文化体验基地重庆是军工尤其是兵器工业布局密集的重工业基地,随着城市环境治理和企业产业布局新的发展形势,许多重工业生产厂区都移迁至主城区以外,嘉陵厂也是其中之一。

重庆发现:寻觅沙坪坝区双碑的工业记忆

按规划,双碑街道将建成首个中国兵工文化体验基地。利用其嘉陵特装厂保留较为完好的军工之魂、兵器工业符号的特征,建成兵工文化现场体验片区,让市民通过各历史阶段的系列机械设备,感受重庆军事工业的心跳。同时,利用嘉陵机器厂旧址突出的建筑风格特色,打造当代艺术创作基地和时尚风情街,利用老旧居民楼的青砖红瓦,把具有老重庆特色的场地,做成“老重庆的样板间”,发展具有历史民俗风情的文创休闲产业。


重庆发现:寻觅沙坪坝区双碑的工业记忆

主办单位: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

(沙坪坝微政务整理今日头条:渝之掠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