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多少人因为抢球鞋而丧命?

用户76180679304


前天晚上,奥巴马在白宫向21 位有极高成就的美国公民颁发总统自由勋章,飞人乔丹(Michael Jordan)也位列其中。你是球迷那么乔丹就是会飞的神,你要是球鞋迷那么乔丹就是黄牛的财神。




晚会现场就连段子手奥巴马也不忘调侃经典的“Crying Jordan”表情,这是鞋迷们抢不到乔丹鞋时内心失落情绪的真实写照,而乔帮主现场大方再现哭泣表情,逗的众人呵呵大笑。




不过对于抢过乔丹鞋的人,没一个人敢大声欢笑,因为下个路口等着你的可能并不是手拿钞票的黄牛,而是持枪的悍匪。很多人倒在回家的路上,再也没有起来过。有媒体统计,每年至少有1200个少年因为乔丹鞋抢劫案而丧命。



22岁的伍德还没来得及穿上自己刚买来的Air Jordan,就被埋伏在路边的三名抢鞋犯给枪杀了,更为令人震惊的三名罪犯中年纪最大的才19岁。这是一场关乎尊严的较量,交出乔丹鞋无疑相当于“叛国”,而很多人宁死不屈要当一名“英雄”,而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Air Jordan 11 Concord


“我们告诉过他别穿这双鞋去学校,”托马斯的奶奶说,“也许有人会起邪念。他说,‘奶奶,要想抢走我这双鞋,他们得杀了我才行。”



Air Jordan 1 OG Retro High “Black Toe


在说出这句话没多久,15岁的马里兰州安娜兰多郡米德高中的迈克尔·尤金·托马斯就被人谋杀了。17岁的凶手詹姆斯·大卫·马丁只是因为喜欢打篮球,想要托马斯脚上那双才买两个星期不到的乔丹鞋,就杀人抢鞋、弃尸荒野犯下一级谋杀重罪。




发售前夜球鞋店被偷,发售当天抢鞋群众一拥而上把门挤垮,这些新闻早已成为乔丹球鞋发售的“闹钟”,不懂球鞋的人看到这些消息也都知道他们一定是在抢乔丹鞋。



历代乔丹运动鞋推出时都热卖,遇到限量复刻版更吸引当年没机会收藏的鞋迷抢购,但绝大多数人是想要转卖发小财。鞋子开卖不久已有人在eBay转卖,最贵的开价高达一千美元。




纽约城的毒贩哈里斯甚至都在抱怨,在这个全民炒Air Jordan时代,冒着被捕的贩卖一盎司大麻才赚150美元,而一双限量版的乔丹11代转手一卖

至少能赚500美金



Air Jordan 6“Infrared”


即使在国内Air Jordan也是个香饽饽,就在去年,85后北京小伙MICK为了购买婚房,将他十多年来收藏的283双乔丹鞋全部抵押给典当行,换得了180万元当款。




你或许也在别人的耳聋目染下了解到了乔丹鞋,但是看着满大街的乔丹鞋,你开始质疑自己、怀疑人生,难道“众人皆富,我独穷?”



Air Jordan 3 “True Blue”


九哥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些鞋子大多数来自于福建莆田,

现在莆田的制鞋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很多高版本的篮球鞋已经完全媲美正品!!!


如果对莆田鞋感兴趣的小伙伴,请关注九哥

只做高端,拒绝垃圾


莆田九哥


不给鞋就得死!每年到底有多少人因为球鞋而丧命?

27 号,纽约天气寒冷, 21 Mercer St 的 NikeLab 外,平时人潮并不多,但这一天人群拥挤,都是为了那双 Air Jordan 1 黑金 Top 3。

还没正式发售前,已经炒到了 1500 美金。大家都想用原价 160 刀入手,于是这些鞋头各个包得跟棉花似的,有人头戴 supreme 帽子,手上套着 supreme 手套,依然挡不住如刀割的冷风。

大家跺了跺冷得发麻的双脚,交头接耳,黑压压的人群开始变得嘈杂。突然有辆警车缓缓挤了进来,几个警察径直走入 NikeLab 店内,和店员说了几句之后,出来宣布:此次发售取消,择期再上架。

空手而归的 Mark 说:“ 确实很不爽,但经过之前的事情后,警察们都很敏感,我们也不敢大声BB了。”

...

因 为 抢 鞋 这 件 事 ,

真 的 很 恐 怖 。

还是这个月,在纽约鞋铺 Concepts 外,一群人为了adidas Hu NMD Trail ,恶狠狠地打起来了。

还是插队的小问题,最终导致了集体斗殴,从路人拍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有人被摁在地上狂揍,有老黑光着膀子追打,有人操起家伙砸向对方。

最后警察赶来制止,同时取消了 Concepts 的 NMD 发售。

同一时间,伦敦的 Sneakernstuff 也在发售着 Hu NMD Trai,店外一场斗殴一触即发时,还好警察火速赶到。不知道

菲董看了这些,作何感想。

每个月都那么多球鞋要发售,其中不乏炒上天价的限量款。起初警察们是不在意的,直到之前发生了太多恶性事件,让他们觉得球鞋这东西,堪比毒品了:

比如 Air Jordan 11 Concord 发售那年,某店铺外排队的疯狂人去,挤爆了玻璃门,发生了踩踏事件。

警方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荷枪实弹来到了现场维持秩序,但为时已晚,暴动已结束,伤者送去了医院,地上散落着零星的鞋子。

Janetta 对着记者说:“ 上面的人踩着下面的人往里挤,虽然警察最后来了,但我一点也不感谢他们,你们(媒体)也不要吹捧他们有多屌,为什么一开始不来控制好?”

Raphael 说:“ 我不知道谁打了我一拳,往后一看好像是个爸爸,帮他儿子抢鞋的。”

警方的神经逐渐紧张了起来,后来 Air Jordan 11 Bred 发售时,警察提前在附近巡逻,不出意料现场果然发生暴动,警察用胡椒喷雾驱赶了一批抢鞋的大妈。

在美国警方开始察觉之前,不少人已经带着“ 家伙 ”去买鞋了。其实 Air Jordan 身上“ 背着 ”不少命案:

89 年,中学生 Mike 被 17 岁的 James 抢劫一双 AJ,并被杀害;16岁的 Jabbar 因为没买到 AJ 11,决定持枪抢劫,结果对方也带着枪,互相一阵射击后,Jabbar 中弹身亡了。

22 岁的 Wood 拿着刚买的 AJ,路遭三名男子持枪抢鞋,Wood 护着鞋转头就跑,劫匪从后面射杀了他,抢走了鞋子。

这些故事,都被写进了Sports Illustrated 杂志的封面故事里,于是江湖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每年有大约 1200 人死在鞋上。

时间慢慢过去,真正让警察们头痛的,是这些案件并没有减少。

今年 4 月,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两个青年,约人面交球鞋时,掏枪抢鞋,最后因为枪声太大被抓了。

去年底 Supreme 开卖 Box Logo 单品时,街头再次几乎上演踩踏时间,成百上千人宛如丧尸,试图冲破铁丝网,让人想起前些年的那场 AJ 11 踩踏事件。

...

还 有 抢 一 货 车 鞋 的 江 洋 大 盗 ,

盗 窃 手 法 非 常 魔 幻 。

昨日说了,国内一辆装着 1.4 万双 adidas 的货车突然起火,遭到大批人哄抢。其实在国外,抢鞋偷鞋的方法层出不穷。

今年 5 月,美国俄勒冈州的一名男子,从 Nike Factory Store 偷走了 800 双球鞋,而且是分了 4 次偷的,前三次都没人抓得住他。

4 月份的时候,丹麦 Rezet 鞋铺装 Yeezy 的货车被抢,成了大新闻。鞋店主理人接受访问时,表示司机开着车,到地点后下车一看,仓门大开,鞋子没了,真不知道大盗们怎么偷的,怀疑有内鬼。

还是今年 3 月,一名叫 Courtney 的货车司机,监守自盗,顺走了自己车上的 New Balance 球鞋。

去年 12 月,一群贼为了偷 Air Jordan 11 Space Jam,直接开车撞烂了鞋店的墙壁,然后偷了就走。

更早的时候,在巴尔的摩发生了一场暴动,盗贼们直接暴力抢鞋,鞋铺被扫荡一空,盗贼们看不上的鞋款,成了地上的“ 垃圾 ”。

警察们说:“ 一盎司大麻能赚 150 美元,而一双鞋可以赚 6、7 百刀,在我眼里,鞋比大麻还可怕。

“如果在我们那儿,今天可能至少会死三个人。” 上周六抽签买YEEZY的时候,大MT的一个在国外读书的朋友这么跟我说,“几乎每次球鞋发售,都会死几个人。”

在受害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

去年《GQ》也曾发布一条纪录片,里面表明了一个统计数据:在美国,每年都有1200人因球鞋而被枪杀。事实上根据美国纽约州警察的统计和预估,在每年因为球鞋而产生的街头纠纷里,死的也许远不止1200个人。

伴随着一双限量球鞋出现的,除了全民疯抢和转卖出天价的现象外,更多的是各种也许会让你小命不保的暴力事件。

每个发售现场,都是“暴乱现场”

2011年在亚特兰大的发售现场,一名Sneaker妈妈因把自己的一对孩子单独留在车里而被警方带走。警察当时只能先砸碎玻璃救出孩子,再等他们的母亲回来把她逮捕。

每逢重点球鞋发售,鞋头们都会聚集在每一个发售点的门口,有的甚至提前几天就已经带上各种生活用品驻扎了起来。而到了球鞋发售的那一刻,在人群中伴随着即将能收获一双球鞋的激动情绪而来的,往往是一场暴动。

警方出动镇压,多人被捕

“我入行15年,从未见过如此大群不守秩序的人,互相推撞,有人趁乱插队,终于大打出手。”

——西雅图警员

2011年11月24日,AJ 11 Concord的发售让平安变得不太平安。从加州到佛罗里达,包括印第安纳、北卡罗来纳、德克萨斯和弗吉尼亚州,美国至少八个州的发售现场出现了暴动。

“商场外人们努力地想要挤向前排。”

西雅图的Westfield Southcenter商场内有四间商店会发售这双倍受瞩目的AJ11,超过一千人在午夜就已经等在商场外。商场开门的那一刻,他们一拥而上,互相推撞,为了50双AJ11 Concord大打出手。

50双球鞋很快售罄,现场鞋头们的情绪更加激动,这使得警员们出动用胡椒喷雾来镇压开始暴动的人群,一名18岁的少年甚至因为袭警而被捕。事后商场的两扇门被砸烂,地上散落着群众的衣物和酒瓶、垃圾,空气里甚至有大麻的味道。

“许多人被推倒,我要跳过一名女孩。”

在新泽西州,排队人群中发生了口角和打斗,一名20岁的青年被人用刀刺伤了七次;密歇根州则出现踩踏事件,一名男童的手被踩断;北卡罗来纳一个城市里有三个商场出现斗殴,其中不乏挥拳相向的女生……

加州的圣弗朗西斯科,凌晨4点开始就有上千人聚集在商场外,露天的环境加上低气温,人群开始骚动。人们开始抱怨,进而开始推搡,到早上7点,现场传来枪声,警察出动到现场维持秩序。最终两人被捕,发售也被取消。

即使在现场排队拥挤的骚乱之中保住了性命,也还有不少幸运儿在买到球鞋的那一刻就被盯上。他们捧着自己心爱的新球鞋,在走出两个街口后的某个街拐角处被逼着交出手上的球鞋,稍有反抗就会丢掉性命。Nike x Staple Pigeon SB发售时,警察需要一直护送买到球鞋的孩子们离开。

不止Nike,球鞋引发的暴乱比比皆是

2009年New Balance x Staple发售的场面

不只是Nike或是Air Jordan,各个品牌的限量版球鞋鞋都会吸引一大批鞋头到店外排队,sneaker freaker的Angel Gonzalez曾在文章中回忆他为New Balance x Staple排队时的场景:

“在我为买到NEW BALANCEx Staple White Pigeon而第一次露宿排队等发售的时候,我目睹了一些真实的疯狂鞋迷以及他们的疯狂举动。

发售现场

我大概在发售前一天的晚上六点开始排队,那时已经有15个左右的鞋迷在那儿驻扎好了。排在队首的伙计把他的名字写在地上如此一来大家都能够记住自己的顺序。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队伍。

发售现场

到了次日清晨的时候已经有大约四十人在等候了。而就在距离开始发售几分钟前,突然队伍中挤进了六十多个人。那些手中拿着清单的家伙倚仗队伍中的朋友蛮横的插着队。如此一来场面变得混乱吵闹起来。争吵此起彼伏,队伍也变得歪歪扭扭。

尽管我买到了球鞋并且没人因此而受伤甚至是丧命,但当时那种紧张而且狂躁的气氛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

——Angel Gonzalez

难以控制,警方勒令取消发售

2015年初,纽约的NikeLab 21 Mercer门口排起了买AJ2 Just Don的长龙

面对球鞋被疯抢的热潮和发售现场的乱象,Nike曾发表声明表示希望大家在购买产品时保持礼貌和安全,却收效甚微,能够成功控制住现场的只有警察。

2015年1月29日,纽约21 Mercer门口排起了长龙,这回发售的是AJ2与Don C的合作款“Just Don”。人群越聚越多,并开始出现混乱,所以鞋店决定提前开始球鞋的发售,这让现场人群的情绪被引爆,产生了骚动。

纽约警方不得不到场控制场面,并勒令取消了这一次现场发售活动。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由警察出面取消的球鞋发售,除了AJ2 “Just Don”,还有Supreme x Nike Foamposite One等重量级球鞋,被警方以“出于公共安全考虑”的原因,勒令取消现场发售。

每一次的发售现场都会出现袭警现象,而每一个被取消的发售活动,都会有不少激动的鞋头们举出“Fuck PD”的标语。

其实不仅是美国,在中国国内,包括上周的adidas YEEZY Boost 350 v2抽签现场,和再之前的NMD发售,因为聚集了过多的人群,都被警察叔叔关照过。

今年3月份,上海某间adidas的NMD发售被公安叫停

除了取消发售,品牌也曾尝试做些什么来改善人们为了球鞋发生暴动的乱象。Nike曾采用撤销专柜,调整发售等方法试图控制发售现场的乱象,然而近年来AJ5新鲜王子、AJ11 Gamma Blue等鞋款的发售现场,依然出现了枪击事件。

关于球鞋的暴力犯罪已成日常?

一双双能让你穿出去膨胀球鞋,可能也会让你送命

因AJ11 Concord发售引发的暴乱不止于发售现场,Concord发售后的几天中,枪杀、刺伤不断发生,甚至还有犯罪分子在网上晒出一桩为抢这双球鞋而犯的谋杀案:受害者Tyreek Amir Jacob买到了球鞋后被盯上,最后死于谋杀。

愤怒的人们还把攻击的目标转向了鞋店,纵火、抢砸鞋店,一双球鞋几乎引发了全国性大混乱。另外,在平日里也有不少穿着限量球鞋走在街上的人因为脚上的鞋而丧命。

韦德之道藏家Tony.P在交易时丧命

拥有不少非市售版韦德之道的知名韦德之道收藏家Tony.P,在上周被枪击身亡。当时Tony.P与买家约定面交,围绕着一双价值6000美金的球鞋,在交易即将完成时他惨遭枪击,不幸遇难。

17岁上年持枪抢劫球鞋后遭报复断手

今年2月12日,布鲁克林39岁的Phillippe Pierre和17岁的Zachary Sam相约面交一双AJ8。在上了Pierre的车后,Sam拔出手枪把球鞋抢走了,接着Pierre开车迂回了一下,直直地向Sam撞去。

Sam被撞倒路边的金属栏杆,右手手肘以下被撕裂,当他挣扎爬出想要逃离时,他的手臂还在地上。事后两人分别面对不同的指控,Pierre被控蓄意谋杀,Sam则面对持械抢劫和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起诉。

事后有警察私下表示“是Sam活该”:“那小子抢了双Air Jordan,遭到报复再正常不过。”

暴力的开端:1989年校园劫杀事件

被普遍看作球鞋暴力事件开端的,是1989年的一起劫杀案,当时造成了美国社会的极大轰动。1989年5月2日,马里兰州米德高中9年级生,15岁的Michael Eugene Thomas被17岁的James David Martin带进了一片小树林。平时喜爱打篮球的James把Thomas掐死后,抢走了Thomas两周之前刚买的Air Jordan球鞋,并把他的尸体抛在学校附近的丛林里。这件事甚至传入了Michael Jordan耳中,为此Jordan表示震惊,因难过而落泪。

球鞋文化的兴起带来了鞋市的火爆,也引发了这些暴力事件

Nike Foamposite电光蓝发售时,马里兰的PG PLAZA发生了多起锐器伤人案,并导致了一个名叫Leonard Smith Matthews的死亡;

2014年2月,弗吉尼亚联合大学20岁的学生Kahron Lee在深夜回家路上,被试图抢走他Air Jordan球鞋的19岁的Willie D. Lee开枪打死;

2014年,在马萨诸塞州接连发生多起与球鞋有关的暴力事件,包括一名16岁少年被持刀者抢走球鞋,一名18岁学生被4个陌生人群殴,更有歹徒闯入受害者家中,把全家人绑了起来,偷走了一双球鞋。

有社会观察者直指品牌公司和明星效应该为这种乱向负责,并将品牌公司和球星、明星称为“恶魔联盟”。也有美国球鞋圈资深人士表示:

“在纽约,某个孩子因为穿着限量球鞋在街上被抢劫,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每逢重量级球鞋发售,总会有发售现场枪击、骚乱的新闻传出,这样的现象已经持续了超过20年。早在1995年,美国运动杂志SI就曾以“Your Sneaker Or Your Life”为封面主题,希望鞋头们思考自己的疯狂行径。

而在20年后,这样的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在中国,大家似乎平和不少,但因球鞋引发的网上骂战、发售现场的打架事件其实也时有发生,也有知名鞋头曾因为球鞋被小混混用刺伤失血过多。

遗憾的是GQ的这条“Sneakerheadz”纪录片没通过腾讯视频审核,不能分享给大家

事实上,根据警方最新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球鞋暴力事件的人数在1500人以上,被新闻报道出的案件量仅占总量的80%。

Paul Sampleton Jr. , 14岁,因穿着Air Jordan 11 Bred被劫杀

球鞋文化在一群同好者之间产生,本身并没有错,大MT个人认为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指责这种文化或是某个品牌、某个明星。相反,在为一双鞋疯狂前,不妨先问问自己:

要鞋,还是要命?

看完了还不快点关注我!


鞋门歪道


美国警方日前在twitter上公布一起球鞋抢劫案,这对adidas NMD x N.E.R.D.在二级市场中炒卖价高达6000刀,引起了不法分子的注意。


但是,在美国本土因为球鞋而产生的案件其实并不少。据统计,全球每年都会有1200人死于与球鞋相关的犯罪行为。这个数字放在全球范围上不算太多,不过仅仅为了一双球鞋就断送了生命,会不会有点不值得呢?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些被扭曲的球鞋文化。

矛头直指运动品牌方?

1989年,17岁少年詹姆斯·大卫·马丁带着15岁的男孩麦克·尤金·托马斯进入一片小树林,之后马丁将托马斯杀害并夺走了他两周前刚买的Air Jordan。

美国《体育画报》在1990年对这起事件进行了封面报道:要鞋还是要命?球鞋太火了,火到年轻人会因为球鞋而丧失了理智,有人会被抢劫,甚至是失去宝贵的姓名。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1990年美国《体育画报》对事件进行封面报道

《体育画报》是时代华纳旗下的体育周刊,每期推出都有大量的阅读者,这次的封面报道也反映了事件在当时是多么的轰动。

里克·特朗德尔(RickTelander)是当时《体育时报》球鞋犯罪封面文章的作者,他认为整件事情都应该把矛头指向运动品牌那一方,是他们利用广告、明星造势,炒起话题,发售限量球鞋有关。其实球鞋本身就是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作用就是日常代步拿来穿而已。

最近最火热的Virgil Abloh x AJ1


正是因为品牌方利用强大的媒体攻势,或者是一些抽奖式的新品发布,本来一双人人都可以获得的球鞋,却变成了只有部分人能够拥有。将球鞋包装成一件稀缺品,进一步刺激需求,在无法从正当途径入手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成为犯罪滋生的温床。



在开始预约的灰斑马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球鞋文化再也不是小众文化,特别是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球鞋背后所带的文化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了,很多人相信他们买的并不是一件纯粹的商品,而是带有一定文化寄托的。

被球鞋文化包装过的球鞋在圈内通常会以高价炒卖,对于狂热鞋迷来说,那一段文化是代表着他们对偶像的崇拜又或者是对青春的怀念。

很多人都讥笑鞋粉,干嘛要用上千上万去买一双普通的球鞋,真的是值得么?每个人都自己喜欢的东西,难道你就不会花大手笔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吗?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罢了。

品牌运动那么多的手段去包装一对鞋子,去营造一鞋难求的景象其实是无可厚非的。消费者的心理就是这样,越是限量就越想得到。

运动品牌方并不是在创造需要,而是在迎合大众的需求。很多人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对出门的鞋子,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带给他自豪感的物质。明星联名、限量鞋款对准的正是这种消费心理。运动品牌只是在常规的操作上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商品,你有能力你就拥有这件商品,没能力就退而求其之。世界上没什么东西是不可替代的,鞋子也是这个道理。



在我看来,扭曲了球鞋文化的其实是跟风攀比的心理。

攀比的球鞋文化

前面说到,运动品牌方每逢推出新款,都会用大量的广告宣传,用明星去造势,再用限量的手段去包装鞋款。宣传对于一间公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是像Nike、Adidas这样的大公司有财力去邀请一线明星去为他们的产品去造势。

攀比跟风是互联网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互联网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坐在家里也能轻松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资讯。同样,坐在家里你也能看到来自朋友圈或者是明星晒出的美图。

鹿晗上脚最新黄斑马

哇c,这是谁谁的联名鞋款,真的是好漂亮噢!

哇c,

吴亦凡

(或者是6叔、冠希)上脚了最新的椰子啊,我也好想要啊!

哇c,最近这对火星鞋真的是很火啊,在我朋友圈里面已经好多人在穿了。

相信这样的情况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我也会有),其实吸引我们的并不是那双球鞋有多好看,很多人看中的只是哪个明星穿过、跟哪个明星联名,看上去很厉害而已。



很多人都会痛斥鞋贩,说他们暗中哄抬鞋价,原本几百块的鞋子在他们手中都能变成好几千。对,他们的确是可恨,我也恨不得他们原地爆炸,但是回头想一想,那双鞋你是不是真的那么需要呢?

如果你是真的热爱,能用钱去获得心爱的东西,难道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吗?这总比你花紧心思去博取女神的欢心,还有那胡搅蛮缠的甲方要更加简单吧?或许你的最大的缺点就是能力跟不上你的欲望,什么都想买,奈何没有钱吧?

球鞋文化原本只是小众圈子,AJ本来也只是一双用来打篮球的鞋。在亚文化日益成长的今天,球鞋文化也搭上了飞速发展的列车。很多一知半解的、看热闹的人也见个人的说自己热爱球鞋,为自己贴上各种的标签。


对于一些不知道球鞋的历史,那双球鞋火就穿哪双,被贩子领着鼻子走的人,买得起就买,买不起也别骂爹骂娘的,有那个闲工夫不如挣点钱,这样来得更加实际。


星华鞋贸


如果在我们那儿,今天可能至少会死三个人。”

上周六抽签买YEEZY的时候,大MT的一个在国外读书的朋友这么跟我说,“几乎每次球鞋发售,都会死几个人。”

去年《GQ》也曾发布一条纪录片,里面表明了一个统计数据:在美国,每年都有1200人因球鞋而被枪杀。事实上根据美国纽约州警察的统计和预估,在每年因为球鞋而产生的街头纠纷里,死的也许远不止1200个人。

伴随着一双限量球鞋出现的,除了全民疯抢和转卖出天价的现象外,更多的是各种也许会让你小命不保的暴力事件。



每个发售现场,都是“暴乱现场”



每逢重点球鞋发售,鞋头们都会聚集在每一个发售点的门口,有的甚至提前几天就已经带上各种生活用品驻扎了起来。而到了球鞋发售的那一刻,在人群中伴随着即将能收获一双球鞋的激动情绪而来的,往往是一场暴动。

警方出动镇压,多人被捕



“我入行15年,从未见过如此大群不守秩序的人,互相推撞,有人趁乱插队,终于大打出手。”

——西雅图警员

2011年11月24日,AJ 11 Concord的发售让平安变得不太平安。从加州到佛罗里达,包括印第安纳、北卡罗来纳、德克萨斯和弗吉尼亚州,美国至少八个州的发售现场出现了暴动。

商场外人们努力地想要挤向前排。”

西雅图的Westfield Southcenter商场内有四间商店会发售这双倍受瞩目的AJ11,超过一千人在午夜就已经等在商场外。商场开门的那一刻,他们一拥而上,互相推撞,为了50双AJ11 Concord大打出手。



50双球鞋很快售罄,现场鞋头们的情绪更加激动,这使得警员们出动用胡椒喷雾来镇压开始暴动的人群,一名18岁的少年甚至因为袭警而被捕。事后商场的两扇门被砸烂,地上散落着群众的衣物和酒瓶、垃圾,空气里甚至有大麻的味道。

许多人被推倒,我要跳过一名女孩。”

在新泽西州,排队人群中发生了口角和打斗,一名20岁的青年被人用刀刺伤了七次;密歇根州则出现踩踏事件,一名男童的手被踩断;北卡罗来纳一个城市里有三个商场出现斗殴,其中不乏挥拳相向的女生……

加州的圣弗朗西斯科,凌晨4点开始就有上千人聚集在商场外,露天的环境加上低气温,人群开始骚动。人们开始抱怨,进而开始推搡,到早上7点,现场传来枪声,警察出动到现场维持秩序。最终两人被捕,发售也被取消。



即使在现场排队拥挤的骚乱之中保住了性命,也还有不少幸运儿在买到球鞋的那一刻就被盯上。他们捧着自己心爱的新球鞋,在走出两个街口后的某个街拐角处被逼着交出手上的球鞋,稍有反抗就会丢掉性命。Nike x Staple Pigeon SB发售时,警察需要一直护送买到球鞋的孩子们离开

不止Nike,球鞋引发的暴乱比比皆是



不只是Nike或是Air Jordan,各个品牌的限量版球鞋鞋都会吸引一大批鞋头到店外排队,sneaker freaker的Angel Gonzalez曾在文章中回忆他为New Balance x Staple排队时的场景:

“在我为买到NEW BALANCEx Staple White Pigeon而第一次露宿排队等发售的时候,我目睹了一些真实的疯狂鞋迷以及他们的疯狂举动。

我大概在发售前一天的晚上六点开始排队,那时已经有15个左右的鞋迷在那儿驻扎好了。排在队首的伙计把他的名字写在地上如此一来大家都能够记住自己的顺序。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队伍。


到了次日清晨的时候已经有大约四十人在等候了。而就在距离开始发售几分钟前,突然队伍中挤进了六十多个人。那些手中拿着清单的家伙倚仗队伍中的朋友蛮横的插着队。如此一来场面变得混乱吵闹起来。争吵此起彼伏,队伍也变得歪歪扭扭。

尽管我买到了球鞋并且没人因此而受伤甚至是丧命,但当时那种紧张而且狂躁的气氛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

——Angel Gonzalez

难以控制,警方勒令取消发售

面对球鞋被疯抢的热潮和发售现场的乱象,Nike曾发表声明表示希望大家在购买产品时保持礼貌和安全,却收效甚微,能够成功控制住现场的只有警察。

2015年1月29日,纽约21 Mercer门口排起了长龙,这回发售的是AJ2与Don C的合作款“Just Don”。人群越聚越多,并开始出现混乱,所以鞋店决定提前开始球鞋的发售,这让现场人群的情绪被引爆,产生了骚动。

纽约警方不得不到场控制场面,并勒令取消了这一次现场发售活动。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由警察出面取消的球鞋发售,除了AJ2 “Just Don”,还有Supreme x Nike Foamposite One等重量级球鞋,被警方以“出于公共安全考虑”的原因,勒令取消现场发售。

除了取消发售,品牌也曾尝试做些什么来改善人们为了球鞋发生暴动的乱象。Nike曾采用撤销专柜,调整发售等方法试图控制发售现场的乱象,然而近年来AJ5新鲜王子、AJ11 Gamma Blue等鞋款的发售现场,依然出现了枪击事件。

关于球鞋的暴力犯罪已成日常?


因AJ11 Concord发售引发的暴乱不止于发售现场,Concord发售后的几天中,枪杀、刺伤不断发生,甚至还有犯罪分子在网上晒出一桩为抢这双球鞋而犯的谋杀案:受害者Tyreek Amir Jacob买到了球鞋后被盯上,最后死于谋杀。


暴力的开端:1989年校园劫杀事件
被普遍看作球鞋暴力事件开端的,是1989年的一起劫杀案,当时造成了美国社会的极大轰动。1989年5月2日,马里兰州米德高中9年级生,15岁的Michael Eugene Thomas被17岁的James David Martin带进了一片小树林。平时喜爱打篮球的James把Thomas掐死后,抢走了Thomas两周之前刚买的Air Jordan球鞋,并把他的尸体抛在学校附近的丛林里。这件事甚至传入了Michael Jordan耳中,为此Jordan表示震惊,因难过而落泪。


Nike Foamposite电光蓝发售时,马里兰的PG PLAZA发生了多起锐器伤人案,并导致了一个名叫Leonard Smith Matthews的死亡;

2014年2月,弗吉尼亚联合大学20岁的学生Kahron Lee在深夜回家路上,被试图抢走他Air Jordan球鞋的19岁的Willie D. Lee开枪打死;

2014年,在马萨诸塞州接连发生多起与球鞋有关的暴力事件,包括一名16岁少年被持刀者抢走球鞋,一名18岁学生被4个陌生人群殴,更有歹徒闯入受害者家中,把全家人绑了起来,偷走了一双球鞋。

有社会观察者直指品牌公司和明星效应该为这种乱向负责,并将品牌公司和球星、明星称为“恶魔联盟”。也有美国球鞋圈资深人士表示:

“在纽约,某个孩子因为穿着限量球鞋在街上被抢劫,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每逢重量级球鞋发售,总会有发售现场枪击、骚乱的新闻传出,这样的现象已经持续了超过20年。早在1995年,美国运动杂志SI就曾以“Your Sneaker Or Your Life”为封面主题,希望鞋头们思考自己的疯狂行径。


事实上,根据警方最新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球鞋暴力事件的人数在1500人以上,被新闻报道出的案件量仅占总量的80%。

球鞋文化在一群同好者之间产生,本身并没有错,大MT个人认为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指责这种文化或是某个品牌、某个明星。相反,在为一双鞋疯狂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要鞋 还是要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