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下中國教育的原罪不在學校教育,不是教師,而是家庭教育,你怎麼看?

ManTianFeiXue


這是肯定的,現在的民眾覺悟高的比幾十年前我們70後的上一代都要少,他們一推行讀書無用論,二無限制地攻擊老師,三無止境地寵壞自己的孩子,然後把責任推到老師、學校和社會身上,就是從不自我檢討。

試問,一對沒家教的父母,天天在黑老師黑學校黑教育,孩子讀書怎麼會優秀?

在他們嘴裡,應試教育是如何的不堪 ,老師是如何不負責任,學校是如何金錢至上。

現在阿貓阿狗都可以對教育指指點點,不是不想、不能改革,而是所有人都在紙上談兵,盡說些違心而沒見識的話,說得容易,但誰都不知道怎樣改,改了後有什麼嚴重後果。應試教育沒什麼不好,起碼是到現在為止最公平的了。他們還在鼓吹寒門無貴子,寒門為什麼無貴子,因為寒門都沒有懂得教小孩的父母了。以前的父母再沒文化再沒時間,都還會用一個窮字來教育小孩,都會把尊重老師作為家教的首課。現在他們是帶頭反老師、反學校,完全忘記了一個人是要適應社會,而不是由社會來適應自己。沒有了正確的家教,一天怨天尤人,寒門自然就難出貴子了。難出貴子的另一個原因是,以前的寒門人家,思想超前的,已經再不是寒門了,人家的孩子早就有了成就脫離了寒門,現在的寒門,大部分都些父母文化和素質極低而從小把負面和消極思想大量傳輸給自己孩子的,無疑就是把孩子親自送上斷頭臺,“越窮越見鬼”就是這樣來的了。

所以沒有良好的家教,你想教出優秀的孩子,說說就好好,天天攻擊老師,天天寵孩子,天天喊著取消高考,盡說些沒辦法實現的事情,那離死就真的不遠了。


君子19920306


身為一線青年教師,我只能說,這句話不一定對,但是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

如今的教育現狀就是,一個班級,四五十個學生,老師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精力都只集中在那麼個別幾個學生身上——

這個別幾個學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績糟糕的差等生。

他們以他們糟糕的表現成功“贏得”了老師相當一部分的關注,而對於其他學生來說,這其實並不公平:

假設一個班級40個學生,老師把一半精力放在其中3名差生身上,只剩下另一半精力放在另外37名學生身上,請問對那37名學生來說,是不是不太公平?

但是問題是,對於那3名差生,老師不敢不管不顧,如果老師不把這麼多精力投放在他們身上,他們的成績將徹徹底底地擺爛。

為什麼老師把這麼多精力放在這些差生身上,這些差生的成績還是徘徊在低谷呢?

除卻一小部分差生確實是因為先天智力因素導致的學習能力不足,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些差生中的絕大多數之所以得到老師的特別關照但是成績還是差,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忽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或者對孩子的學業沒有要求甚至不聞不問,又或者漠視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總而言之,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問題。

而一旦家庭教育缺位或者出現問題,學校裡,教師付出再多,卻往往收穫甚少。

而教師的這種付出,不僅讓他們身心俱疲,而且對其他學生造成了某種程度的不公。

因此,雖然不能說家庭教育不到位是孩子成績糟糕的根源,但是在很多時候,家庭教育的問題,確實是孩子成績糟糕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因此,“原罪”這個詞可能言重了,但是這句話確實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


吳清緣老師


我是一名職業心理諮詢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家庭教育是不是原罪? 確實說不上是個原罪。但是所有的教育失敗,都有家庭教育失敗的根子。就是說,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奠基。如果家庭教育搞不好,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第一次接觸幼兒園老師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家庭裡生活了三年了。而且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三年。這是一個人人格內核形成的關鍵三年。這三年裡的養育環境和方式,直接影響了孩子今後對待世界的態度。

在這三年裡,孩子在幹什麼? 他們在發育:

1.大腦神經系統,比如,手、眼、口、足的動作配合,這些動作的協調,完全要靠大腦來實現。這些動作協調不好,很容易影響孩子上了小學以後的學習。比如閱讀跳字,閱讀看錯行,不會繫鞋帶,甚至肢體運動不協調。

2.各種感知覺系統 感知覺系統的統合能力非常重要,感知覺系統發育不良,會導致孩子走路經常摔跤,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這都屬於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3. 待人接物的方式 家庭環境和睦的孩子,會願意主動與人親近,甚至會協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緊張,孩子就會怕人,不願與人親近,不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

4.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學走路的時候總是會摔跤,會磕磕絆絆的。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孩子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都怪地不好,把地打一頓”“都怪桌子不好,把桌子打一頓”,在這樣的方式下,孩子怎麼能學會為自己負責?

如果家庭裡養出一個不能與人友好相處,神經發育還有缺陷,還不願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孩子,有些家長在孩子觸犯了規則時,還不允許懲罰,這樣的孩子交給哪個老師能教育好呢?


曉荷心理諮詢


贊成這個觀點。

在某種程度上說家庭教育是缺失的。家庭教育中缺位的家長又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一、極不負責型。這類家長不要說對子女,對家庭也是極端不負責,想結婚閃結,想離婚閃離,有了孩子依然擋不住離婚的腳步和享樂的日程,離婚後孩子互相推萎,或是仍給本就沒文化的老人,這類家長甚至不能稱之為家長,簡直不如畜生。

二、生活所迫型。心有餘但力不足,兩口子忙於生計,忙於事業,雖心懷愧疚但無可奈何,只好將子女教育的重任託附給老人,在物質和金錢上彌補愛的缺失。

三、隔代撫養型。基本上就是前兩種父母的婚姻遺產繼承人和接盤手。隔代人教育本身就是教育之大忌,這種缺失了父愛母愛的隔代教育則更是十足的惡劣。上一代老年人文化知識尤為空乏,隔代人的溺寵,威信的弱化,只會對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形成危害極大的負面建設。

四、茫然從眾型。無知家長的典型,自身受教育程度低,眼界狹窄,對教育茫然無措。看別人孩補習自己家孩子就補習,看別人學音樂也讓孩子學音樂,總之就是隨波逐流,沒有主見更形不成看法。

五、簡單粗暴型。這類家長脾氣暴躁,情緒化嚴重,容易把自身在生活中的壓抑和苦悶藉口教育發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每天伴君如伴虎,戰戰兢兢,童年時就留下心理陰影或者心理創傷。身邊此類事件層出不窮。

六、理解偏差型。他們會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是老師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就是考大學有好I作,所以評價教育的唯一準則就是成績分數,所以要花錢找最好的老師補習,或者花錢進最好的私立學校。總之,我花錢了你就要學好,我花錢就要買一個心理平衡。

七、急功近利型。恨不得孩子報十八種才藝班學得十八般武藝,或者買空印刷廠的卷子,做絕天下的難題,把重視硬生生變成重壓,把作業和考試化作太行王屋二山,然後再逼迫孩子化作活脫脫的現代愚公。

以上七種家長,也就是我理解的現代家庭教育的七宗罪之禍首。凡此種種,怎不令人深惡痛絕,生活在這些陰影下的孩子怎不讓人扼腕嘆息!

所以我對此問題之觀點是極度認同的。


霜月樓主


教師的思想境界,來自於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來自於社會經濟制度這個大壞境,根本在於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構建!教師思想水平的提高,不會自然行成,也是通過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討論,才能逐步提高教師的思想理論水平,提高思想認識,才能有大公無私的思想境界,一句話,國家應該有所作為,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進步,這才是歷史進步的標註!!


洪輝180451616


原罪:1.知識分子收入低下,教師收入低下(正常收入)。2.校區模式不合理。原因:1.我老婆是小學老師,哈爾濱的,一個月工資3800,不收禮,還經常自費給學生買獎品和書籍,沒任何其他收入。我是工程師,算是賺錢主力,但我們都是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貸款,勉強餬口而已。孩子的奶粉買不起3,400一桶的。以後孩子上幼兒園,上興趣班,補課班,沒法想象。如果是個年輕的男老師,3800/月,估計都買不起房子,找不到對象!請問老師的生活幸福感何來?每天面對這麼大的生活壓力,積累這麼多的負面情緒,很難揣著一顆平常心上班啊。老師也是人,也需要生活,但是你們看到了麼?不收黑錢,不補課,怎麼養家餬口?現在的物價什麼樣,大家心裡清楚。別唱高調,別道德綁架,真別覺得老師就應該是個教書機器。2.別的地方情況不瞭解,只說哈爾濱,其實判斷一個小學好壞取決於校區的對口中學好壞,所以才產生了這麼多貴族學校,這些學校師資未必多好,但送禮成風。校區原則導致了教育資源不平衡,很多優秀的孩子,家裡買不起好學校的校區房,就只能被迫選擇一般的中學,可能就此埋沒一生(別和我說私立學校,私立校也不便宜),這樣的規則下,寒門怎能出貴子?九年義務教育不假,但如果能公開招考,擇優錄取,自由報名選擇學校,就會大大避免繼紅這樣的弊端,也會給更多優秀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義務教育不等於均等教育,何況現在制定的校區原則並不能機會均等,擇優錄取,適才擇校才是更合適的方式。而且校區原則劃分的也非常奇怪,如果考慮減輕交通壓力和社會壓力的因素採取就近上學的原則,那麼是不是應該把父母單位所在的地點一併納入學校校區?畢竟早晚接送孩子和上,下班同路也是很合理的安排,這與減輕交通和社會壓力並不矛盾,一舉多得。

補充幾句:1.總有人覺得老師的工資可以啦,多少算多啊,比你們窮的有的是。3800/月的工資待遇連飯店服務員都趕不上,如果這些教師只是因為錢而工作,還特麼不如去端盤子,之所以你們的孩子還有書念,有人教,就是因為多少老師是為了理想和職業道德在堅守,如果是為了錢,我老婆大可以辭了工作去開個補習班,可她就是因為理想留在自己的崗位上,我作為一個老爺們兒儘管有經濟壓力又怎樣,我必須支持這樣的理想,因為理想偉大,因為是社會責任。希望在噴不敬業的人好好看清楚,別瞎。2.教育不是消費,不是你把孩子扔到學校就拉倒,張口閉口“老子花了錢,你們就必須給教好”,如果你是這樣想的,咱就別交流了,註定你是社會底層或者是走了狗屎運的無知暴發戶。孩子所有的行為習慣都是家家長的縮影,家長天天罵老師,你的孩子就不會學習好,缺乏家教。3.我小心眼,睚眥必報,但也講道理,噴可以,但請拿出水平,刷潑婦沒意思,low。我們貧窮,但是我們捍衛的理想和社會責任是你沒法侮辱的。我們富有,我們的想法和做法比那些唱高調不做事情的人來的更實際。我老婆是善良的老師,我就甘願做真小人回擊那些不尊師重道的玩意,讓偽君子都滾犢子。


哆啦Av萌


一個國家,貪官橫行,世風日下,厚顏無恥,道德淪喪,上仿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白貓黑貓可以不擇手段,那麼一個家庭如果能夠保持傳統美德,那麼誰會讓給他一口飯吃呢?病在高層,表現在下!麻風梅毒,爛在手足!高層治好,下層自愈!譬如:老樹爛根,葉子枯萎。不治根本反求於末,敗不得一!


南鷹47561271


把責任推給家長是不對的,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孑健康成長,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看這責任是社會造成的,部分老師也有一定責任,主要是金錢社會,把理想信念置直度外,一切向錢看,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們的教育不能有好的發展。


代啟民540


原罪一詞源於基督教,意為犯罪的根源,罪惡滋生的根。中國教育的原罪,那你得首先承認中國教育有罪,然後才能尋其源頭。若果真如此,學校、教師及家庭誰也扛不動這兩個字。

教育是為政治和經濟服務的,若說原罪,還真的要從這兩個方面去找。問題是,中國教育真的有罪嗎?誰能告訴我,中國教育之罪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這是一個偷換了的概念。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是十全十美的。人們真正關心的是,如何完善頂層設計的不足,如何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如何讓教育普惠眾生,更加公平公正。

當社會被銅臭薰染之後,學校已不是一方淨土,又有誰來教育我們的老師?又有誰來教育我們的家長?孩子們又怎能不耳濡目染?

教育無罪,有罪的是我們成人世界的汙濁,過早的侵蝕了孩子們本是純潔的心靈。


建國


有人說,當下中國教育的原罪不在學校教育,不是教師,而是家庭教育你怎麼看?

不知道“有人”是哪一位,這個“有人”透析了中國教育的現狀,一個人的教育,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三方面的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



首先,我們用事實說話,一個班集體有許許多多的孩子,都是同一個老師教。但是孩子的學習千差萬別,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我們的學生分佈在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家庭中,他們的行為習慣,學習學習毅力等方方面面都是不一樣的!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第二,從時間上來說,一說到學習許多家長都認為學習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認為把自己的孩子交給了學校其他的事就什麼都不用管了。其實細想一下,說環境的影響最為重要。淨就想一個大染缸,染蒼則蒼,染黑則黑。在家的時間要遠遠的大於在校的時間。而且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要遠遠的大於和老師相處的時間。所以一個孩子對於孩子來講,他受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的品德一個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兒都是有父母身上的影子。


第三,從感情上來說,一個學生。對老師有意見他可能會埋怨老師甚至罵老師。這個是事實。如果一個母親不會教育,還不如沒有母親!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知心姐姐”說過:一個父親多麼出色他的孩子也不見得出色,一個母親出色他的孩子一定出色!可以看出一個母親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孩子對於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感,因為孩子的經濟來源都是來自於父母,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對於自己赤誠的愛,全心全意的為了自己的成長,最重要的是父母給了孩子生存條件條件,滿足了孩子物質上的需求,你說孩子聽誰的,見過有的孩子對老師出言不遜,很難看到孩子對自己的父母言語攻擊!

第四,從管理方式和管理力度來看,父母可以用任何方式來管理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體罰自己的孩子,孩子犯了錯誤孩子有畏懼心理的。但是學校不能,不要說體罰學生,就是說話聲音大了些都會遭到家長的投訴。可悲的是學校老師當管理不了學生的時候總是說:你在如此肆意妄為,我告訴你媽媽了!也就是說老師要靠學生的家長的力量才能關注學生,從這裡我們看出老師的無奈,我們也能體會到學生教育好壞與他的家庭有多麼大的關係!



我是松高尋鶴,專心教育研究多年。願意為您在教育上的問題排憂解難,期待您的關注!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