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物普遍進化的方向是繁衍而不是永生?

小牧童


如果我想活一億年,我會怎麼辦呢?我會造一個複雜機器,把自己保存起來。但是我怎麼控制這個機器呢?因為機器太複雜,我不可能手動操作,於是我會選擇編碼的方式,讓他對不同的環境自動做出反應。但是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我無法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所以我會設計一個人工智能算法針對不同的環境自動做出適應。

基因當年也是這麼想的。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要相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就必須要變異。而異性生殖是編譯最大的來源。繁殖的頻率影響變異的頻率和遺傳穩定性。在環境變化不大的時候,穩定的基因更容易適應,因為變異多數是有害的,比如恐龍時代的恐龍壽命往往達百年。但是在環境劇烈變化的年代,變異頻率高的物種更容易漂變到更適應新環境的表現型上去因而存活並繁盛起來。這就是後來的哺乳類。

所以結論是:壽命的長短和環境的穩定性成正相關。我相信在一個環境不變的世界裡,人一定是永生的,比如天堂😄

個人拙見,歡迎探討和批評指正


大傻子Alvin


生物之所以不能永生,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要能進化。

首先,「永生」這個詞用得不好,因為這暗含著「無敵」的假設。畢竟如果扔個核彈,誰也活不了。所以永生不如改成不會衰老、不會自然死亡。

無法自然死亡有什麼壞處呢?對於個體,可能是好事,但對於種群,這就是個壞事。

每一代繁衍的時候,DNA都會有一點變化,這個變化又會由於環境的篩選,選擇出比較適應的那一些。

這樣,這個種群就會總有一部分個體是適應當前環境的。無論環境怎麼變,只要變化的不是太快,生物就不害怕。

但不會自然死亡就不一樣了,不會自然死亡的個體可能就不會繁衍。或者說繁衍的時間間隔很長,這樣就無法對環境有足夠的適應。

這個時候,只要環境變化的速度稍快,這個「永生」的生物,就無法適應環境了,就一定會滅絕。

所以這種生物可能存在過,但一定會很快滅絕。


章彥博


讓我們先分開動物和植物,植物中的超長壽命種,和永生差別也不大了。

但動物世界的遊戲規則不太一樣。

首先,讓我們默唸咒語

宇宙中沒有免費的午餐。即獲得必將付出代價。

那麼長壽甚至永生的最基本的代價是什麼?

那就意味著動物必須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資源用於修補自己的身體所受到的各種損傷。

同時也意味著需要加強在免疫系統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對內鎮壓蠢蠢欲動的癌細胞,對外抵抗各種不懷好意的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蟲。


這和我們運作公司各個部門的道理相似,預算有限,每個部門都在說自己做的事很重要,都希望拿到更多預算。而動物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如何將有限的能量和資源投入到各個器官和系統中去,獲得最大收益。


假設有兩隻雄性田鼠,一隻基因突變的田鼠,它將更多資源投入到上面有利於長壽甚至長生的器官和系統中去,我們叫它養生鼠。另一隻則相反,儘量壓縮有利於長壽和長生的系統的預算,只要能保證活一段時間就行,它將更多能量和資源投入到肌肉(好勇鬥狠不利於壽命)和睪丸(產生大量精子,有利於在繁殖中勝出)中去,以獲得更多後代,我們叫它

繁殖鼠


請問,這兩隻雄性田鼠,誰更容易在野外環境中取得成功。

比如生存和繁衍上的成功。

也許你會認為,誠然講究養生的那隻雄性田鼠,也許後代數量沒有繁殖鼠要多。

但它會活得比繁殖鼠時間長得多。因為它很少參與爭鬥,因此不容易死於受傷,即便有所爭鬥,它有更好的免疫系統和再生能力,也不容易死於受傷。


但真的是這樣嗎?

田鼠能活多長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至少在正常的野外環境中不是這樣,田鼠的壽命取決於太多偶然必然因素,取決於它的捕食者。追求養生的田鼠,會面臨雙重困境,既沒有真正長壽又沒有後代,純粹就是一無是處。因此,這就是你看不到自然壽命能活幾十年的田鼠的根本原因。追求長壽的田鼠,即不能長壽又沒有子女。

圖示:澳洲袋鼩中的雄性一生只交配一次。因為它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命活動明年,所以要抓住這一次機會交配到死,它們死於免疫系統崩潰和能量耗竭,真正做到了精盡鼩亡。


但大型動物則不然,比如大象。

大象的壽命遠遠超過田鼠,他們擁有更強的免疫系統和更強的組織再生能力,它們的抑癌基因P53多達20個,以防止細胞癌變,畢竟身體越大細胞越多,癌變的風險就越大。

而大象“願意”在延長壽命上投入資源,那是因為它一旦長大之後,就將自己的生或死主要掌控在自己手中,除非發生席捲自然界的天災。


動物學家捫發現了一個影響動物壽命的簡單規則

動物的壽命長短和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生死密切有關,這當然是指的成年個體。一般來說,動物個體越大壽命越長。但許多鳥類,個頭不大,但壽命超長,這就和它們的演化環境有關,在它們漫長的演化或者進化環境中,缺乏天敵,那它們的壽命就可以演化得比較長,畢竟

長壽在進化中也是具有一定優勢的,可以多生養幾次,可以有更長的時間成長,從而學會更復雜的技能等等


但要想得到長壽的好處,請首先將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

圖示: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壽命。這張圖上沒有北極物種,比如鯨鯊的壽命很長,這和北極的低溫關係很大。

圖示:北極露脊鯨,壽命長達211年甚至更高。



三思逍遙


其實這兩點並不矛盾,繁衍就意味著永生。


我理解的,問題中所說的繁衍,大概指的是通過交配產生後代的行為,也就是科學上所說的有性繁殖。



要理解這個事情,還得從我們能看到的身邊的物種說起吧,比如說人。所謂的郎才女貌,其實就是生物繁衍的基本原則,就是最強勢的資源自行組合。


有性繁殖意味著更多的機會。這是啥意思呢?簡單來說,每一個生物個體都可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比如說同樣是狗尾巴草,有的耐旱,有的耐寒,有的種子多。那麼,這些優點需要經過不斷的組合匹配才能達到最優的配置。


亦或者說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永遠最優秀的配置,因為環境在不停地變化,只有不斷地組合才有可能適應變化的環境。所以,通過有性繁殖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來傳遞自己的基因。


那麼有沒有一成不變的,不要組合的生物,其實是有的。比如說藍藻,幾十億年了,基本上沒有啥變化。因為海洋這樣的水體是個基本穩定的環境,在長時間以來並沒有變化。所以藍藻這樣的生物也就不用變化了。所以藍藻一直都是使用細胞分裂的方式來繁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生物就是永生的。


植物人史軍


因為進化不是個體的進化,是物種的進化,進化本身就強調變化,一個人一生中的基因都是不變的。從根本上講,進化甚至不是物種的進化,而只是基因的進化進化本質而言是等位基因頻率隨時間發生的變化,而時間基本上就相當於繁衍導致的不同代之間。進化沒有目標,進化結果是特定基因存活,只是簡單地在給定條件下特定基因的個體“適者生存”,因此也並不一定意味著讓物種變得更好,因為這種特定條件是不斷變化的。

進化只有在滿足3個條件下發生:變異、遺傳、競爭。如果這三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不存在,就不會發生進化。變異即物種之間不一樣,基因差異來自於DNA的差異;遺傳即這種差異是可遺傳的,而不是環境造成的;同一物種的成員之間存在競爭,某些特徵的基因會比其他的更有優勢(更容易獲取食物,或者更容易躲避天敵),所以平均來說,它們會產生更多的後代,所以這些基因決定的特徵會傳播到更高比例的人群中。

如果都是永生的,那麼在生存競爭中,沒有誰比誰更有優勢,純粹就是隨機性,隨著時間變化,基因組成都完全不變,就不存在進化。

相反,繁衍速度快有利於有益基因的傳播擴散,因此,在較高的選擇壓力下,自然選擇在快速繁殖的物種發生得比在慢速繁殖物種更有效率。所以各種最極端的自然環境中往往最先適應的都是微生物。


科學閏土


其實我們從基因的角度來看,繁衍和永生基本上一回事,因為對於基因來說,人類只是他傳播的一個載體,只要它能夠不斷繁衍新的載體出來,那麼它也可以實現永生。

所以對於基因來說,繁衍就是永生,只不過唯一的問題在於,哪種方式的成本更低,更容易讓它永遠的存在下去。


舉個例子好了,假設現在有兩個人,這兩個人的身體當中,都有一樣的基因,但第一個人的壽命無限長,只要這個人不發生意外,基因永遠會活著。

而第二人則是正常人,基因會依靠繁衍的方式,慢慢的傳遞下去,那麼理論上來說,這兩個人身體內的基因,都可以無限長的時間存活著,但前提是不發生意外。

但我們這個世界當中,意外發生的概率是經常的,比較典型的就是環境的改變,如果說現在地球的環境突然變了,這兩個人都會因為環境的打擊而死亡。

那麼對於基因來說,誰更容易讓它活下去呢,答案是第二個人,因為基因在傳播的過程中,容易發生突變,只要這個正常人的後代,能夠適應新的環境,那麼基因將繼續永生。

至於第一個人,由於這個人的壽命無限的長,在環境改變的過程中,這個人的基因,可能也會發生一些突變,但這些突變還不足以讓他脫胎換骨,這就好像人類要長出第三隻眼睛,這隻眼睛只能在後代的身上出現。

母體本身是不可能進化出第三隻眼睛的,所以一旦有某個生物實現永生,進化的路也就被堵死了,而進化的路沒了,一旦環境有所改變,這個生物就要滅絕,基因自然就死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永生的人也去繁殖後代不就好了,但對於基因來說,既然可以走繁衍這條路,為什麼它還要往難度更高的永生去進化呢?所以從基因角度來說,繁衍的成本和難度更低……


種植恆星


永生字面意思引申出來的意思太多

如果只是單純的討論字面的永生

在動物界 有種水母 據說只要沒遭捕撈或者什麼傷害 就能一直活下去

冰川裡冰凍的上古細菌也活得好好的 冰川不融化 就能一直存在下去

人一旦找到低溫休眠技術 人也可以休眠很久

如果是嚴格意義上的永生 需要具備長生 不老 不死 不滅

這就是玄學範疇了

長生 就是能一直活下去

不老很好理解 只是長生 老的動不了的活下去 不如死了算了 現實裡 有些長不大 不老的例子 一般被當成疾病 頭條也有過相關新聞

不死就是說 活的久 不一定不會死 被分屍 遭毒藥 就會打破長生狀態 就像那個水母 不被捕撈吃掉或者不遭受什麼意外就能一直活下去 而顯然人這輩子各種傷病是免不掉的 那就需要不死打補丁

不滅也一樣 把你綁在原子彈上引爆 你就算長生不老 不死 身體都沒了 你怎麼算 比如西遊記裡孫悟空的風火雷三災 哪一項過不去都是魂飛魄散 所以 應對極端的滅劫 就必須不滅

所以 綜上所述 人要想永生 脫去肉身是必須的 自身具備神識不滅 也是必須的

但是

因為能量可以守恆 物質卻沒有不滅的 真正想達到永恆 成為更高層次的存在 那就要突破自身限制

而眾所周知 人處於所有維度中倒數第三 也就是三維感知世界中

以人類的見知 想靠自身突破三維生成的肉體 思維限制 非常渺茫

不管佛經 道藏 都說過一些霎那永恆 沙數世界 一花一世界之類的話

我覺得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超維感悟了

要知道 如今我們討論什麼多維時空 還是在借用這些句子表達的意思

所以 即使歷史上的超級聖人們都做不到的事情 那人類這個種族 肯定也做不到

既然永生做不到 那怎麼留下我來過的痕跡呢

那就生孩子吧

於是 繁衍就成了主流了


鹹溼基腐汙饞懶宅猥色


繁殖的後果是產生突變,這是進化的一個前提,也是物種能夠適應自然環境的重要原因。

以細菌為例,如果細菌是永生的,那麼人類只需要一種抗生素就能滅掉其整個種群,但如果細菌不停進行繁殖,那在此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基因突變,突變分有利突變和有害突變,但無論是哪種突變,都會造成某些個體與其他個體不一樣,於是物種多樣性產生了!


進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自然選擇,當細菌的生存環境遇到變化時,例如出現抗生素,這時候因為細菌呈現多樣性,有的細菌帶有抗性基因,有的沒有,那有抗性的就能活下來繼續繁殖,沒有抗性的就被抗生素消滅了,所以為什麼抗生素不能多吃,為什麼細菌會產生耐藥性,都是這方面的原因。




永生並不能突變,一旦外界生存環境有變,這樣的個體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環境。個體所屬的種群很容易滅絕!


浪花志


未必沒有這樣試過,實際上比如烏龜王八什麼的壽命就很長很長,還有一些植物都接近永生了。但應該是在競爭中,追求壽命的分支被追求繁衍的分支打敗了。第一,你壽命可能很長,但遇到意外也會死,所以繁衍是必不可少的,偏偏你又不善生殖。第二,繁衍過程中的基因變異機會應該遠遠高過自身變異。其實這個問題我很早就思考過,如果一個人壽命綿長,他會做成什麼?會取得很高成就嗎?我的答案是不會,沒有時間,就沒有成果。人的長生,導致的不是最終的成功,而是永遠的庸庸碌碌。因為一個人不慌張,一個人沒有今天必須要完成的事情,他真的什麼都做不成。進化也是一樣的。


4254136


一種說法是能量的攝入和消耗的比率。

長壽(應該就是題主說的永生的意思——長生,而不是永生不死),意味著生物機體的整體一直存在,並且必須保持健康、年輕的狀態,不能衰老——否則必然會有老死的那天。

這就需要生物體不斷消耗能量(具體是指所有攝入的、包括物質,也包括消化或者轉化出的能量)來修補和替換老舊、壞死的細胞和組織。

但隨著機體使用時間的不斷延長,修補機體所需要的能量越來越多,不斷趨近於重塑一個軀體的地步。這在生物進化上是不利的。

要知道,大腦是一個很耗能量的器官,如果不是人類開始吃熟食,人類的大腦不會有機會成長到今天的地步。那麼,在這樣一個“耗能大戶”的拖累下,還要再重塑一具身體是什麼概念?以現在的生物體的能量攝入速度來看,即使你一天24小時不停的吃,也攝入不了這麼多的能量!(當然,隨著食物製作工藝的發展,也許有一天能做到吧?)

因此,生物體才會退而求其次的向著多繁育後代的方向進化——繁育後代意味著自己的基因能夠保存下去,從基因存在的角度講,這與長壽(或者長生不老)是幾乎沒什麼區別的。而且從某種角度講,生物機體只是基因的承載物,而進化則是基因層次的優勝劣汰,所以也可以說,進化過程中,被選中的不是機體而是基因,也就是說,有利於基因的保持才是核心,利於機體存活只是表象。所以,生物體才會趨向於繁衍而不是長生。

當然,生命層次越低,這種差異越小。當小到一定程度時,能量的攝入和支出就不會再完全左右生物體的進化傾向。所以你看,水螅就近似於長生不老。同樣的,水母也可以做到類似的事情。再往下,比如單細胞生物的無限的進行無性生殖的話,那是不是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個體的長生不老呢?還有不斷自我複製的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