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传统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中国神秘文化体系内的法宝,泛指一切经过人们有条件地操纵运作便能发挥所谓超自然法力的“宝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供制作或能直接充当法宝使用的天然材料,如水、石头及部份植物,矿物等,另一类是经人工制作合成的器具,如工具、武器、饰物等。在如此重多的“宝物”中,按其功效挑选了最有威力的七样中国古代的避邪宝物。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有人认为,五岳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山岳、以及对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由于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访,留下遗迹,大大增添了五岳之名声。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第一、铜镜

在重多法宝中,铜镜的驱邪能力是最强的。古代中国人长期使用铜镜,铜镜不仅是照面的器具和工艺品,也是一种兼有多样功能的法宝。铜镜的法力从何而来,古人的种种解释多与其制作者相联系。  

铜镜的神明妙用,首先在于它能“观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朴子》言,世上万物久炼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镜中真形”,它们一看见铜镜,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于是赶快溜走。基于这一原理,凡巫视道冠一流在从事捉鬼妖等活动时,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镜子当识破妖怪的法宝,其时镜子乍现,妖怪就逃之夭夭了。  

顺此思路,照妖镜又成了应用广泛的禁劾物,比如古代武士甲胄的后背或前胸部位,多嵌有一块“护心镜”,一方面,镜材的铜质本身具有抵御剑矢之类武器侵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们又可以发挥镇吓诸多鬼怪妖物的功能;再比如,把一块小圆镜镶在大门顶端中间部位的民居建筑习俗,在中国许多地区盛行,甚至直到今天,这块具有镇邪驱怪意义的古老的禁刻物,还常常出现在现代风格的建筑物上,只不过镜子的材料已由熟铜变成了玻璃。  

又比如,在传统的婚礼风俗中,铜镜是使用场合和次数最多的祛邪工具,新娘穿着有铜镜的新衣上轿去婆家;在花轿进入婆家大门前,还要由专职人员用铜镜在轿厢内上下左右仔细地“搜寻”一遍;用作合晋的洞房里,一面大铜镜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器物。此外,铜镜也被使用在民间丧葬活动中,人们将其置于墓穴顶部,或棺床的四角,这些安排均出于辟邪的需要。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第二、桃木

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这等神力,根植于古人认定桃树为百鬼所惧的神秘观念。  

在古代文献的记载和解释里,这种观念的依据大致有三种类别。因为和主题无关,所以就不详叙了。本段主要讲述的是发挥桃木伐邪镇鬼功能的方式:  

1)桃板。亦称“桃版”、“桃符”、.“桃符板”等,系用桃木削成的厌胜物.成对使用。板上画上神荼兄弟(传说中的驱鬼之神)的像,使之压邪。当然,众所周之,后来渐渐演变成现在的“春联”“对联”了。  

2)桃印。亦名“桃印符”,用桃木刻成的印钮,涂以红、蓝、黄。白、黑五色并写有辟邪咒语,钮间穿孔。逢端午节时,单只使用,方式是用彩绝将桃印系在门上或帐屏间,起驱凶撵鬼的作用。  

3)桃役。用桃木做成的佩饰性厌胜物,瓜形,多棱,刻有铭文,内容多祈福壤灾乏辞。使用方式是夏历正月佩戴在身上。从《韩诗外传》记述可知,此俗在春秋时已经风行,后来的桃木制刚卯,是其遗制。  

4)桃人。亦名“桃梗”、“桃偶”,用桃树梗刻成的厌胜物。状如人形,大小随意。使用方式是夏历除夕或正旦时,立于门侧,以辟凶邪。从《庄子》、《战国策》等书的记述中可知,此俗在战国时已流行。有些地区的民间建宅习俗中,也派桃人的用处,方式是在门墙上或梁柱间开个小洞,放个小批人过去,再封住,认为可辟凶鬼,保住宅院的安定。  

5) 桃核。截取桃树上的枝杈,毋需加工,就是现成的镇鬼物。  

《庄子》上 说,在家门口插上挑枝,儿童进门不害怕,鬼却因此生畏却步。此外,古人还用桃枝洗澡,以为可避邪气。  

6)桃弓。又名“桃弧”,用桃木制成弓形厌胜物,和棘制的箭形庆胜物配套使用。《左传·昭公四年》记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的仪式,“灾”之含义,似比鬼的概念还要宽泛些。  

7)桃□。用桃木棍和禾穗复合制成的法宝,状如答帚。《左传》、《礼记》和《周礼》等书上,均有用桃热拔除不祥的记载。桃前的使用场合,致有临丧吊唁和杀牲取血两大类。古人认为死人的事总是与鬼魂之类相关联的,凭吊死人前,须用镇物,方可确保活人不受侵害,而桃前便有这种镇鬼的威力。杀牲取血为盟誓用,然而也怕有不祥,桃前起到被除的作用。古时候,手执桃前做拔除工作的,多为巫视等官员,但后来挑前渐渐变成了道土的法器,也就是拂尘的前身了。  

8)桃木剑。这个应该是大家最熟的用途了用桃木削制的“捉鬼”或“斩鬼”的法宝,和“桃印符”、苇索等配套使用,这已是“牛鼻道人”之类手中的物事了,但取义源于古人笃信桃木有镇鬼的神力。  

9)桃汤。《荆楚岁时记》里有正月初一饮桃场以避邪气的描写,究竟是用桃子抑或桃胶、桃木熬场,今已无考。此外,民间巫祝之禁劾方术中,还有用桃场洗澡以解鬼迷的办法。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第三、小豆

古人称豆为寂,但是据《广雅》、《博雅》等书的进一步辨析,还有大豆称寂而小豆名答的区别,凡黑豆、黄豆、青豆等,都属大豆,如赤豆、绿豆、白豆、豌豆等,就属小豆。在中国民间传统风俗里被看作有神通有灵验的豆,都是小豆。  此外,本土佛教信仰和习俗内,也有用黄豆作“舍缘豆”派用处的。小豆的神通首先在于辟瘟避疫。  

如《杂五行书》云;“常以正月旦,亦以辟疫病甚灵验。正月七日,七月七,男吞赤小豆七颗,女吞十四枚,经无病,令疫病不相染。”显然,这种有时讲究、男女区分等条件的小豆施术,并不是药物上的观念。再如《岁广记》曰:“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十粒,止赤白痢疾”,其理相同。还有接指认赤小豆就是厌鬼物的说法,《岁时杂记》云:“共工氏有不才子,冬至**为疫鬼,畏赤豆,故是日作豆粥厌之。”此前我们已知,服赤豆限于冬至,凡正旦、元宵、七夕、立秋均有眼之辟疫的灵验,原来它正是“疫鬼”最害怕的东西。  

这个传说不但在中国很流行,而且在流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即使在今时今日,在那里的民俗中也广有”撒豆驱鬼“的行为,只是所驱的鬼各有不同而已。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第四、鸡头狗血

鸡狗都是家养禽畜,但是在古人观念中,它们的来历非寻常动物可比。纬书《春秋运斗枢》称“玉衡星散为鸡”,《春秋考异集》则谓“狗,斗精之所生也”。如此秉赋,是与人们将它们身上的某些部份作为法宝用有直接联系的。  

狗血作为辟恶破妖的法宝,《史记》中已有记载。秦始皇杀狗课四门以御凶灾便是一例。此后,杀狗涂血于门户上,一直是民间辟除不祥或抵御邪恶的基本方式之一。俗信又以为狗血鸡头是化解妖气的最简便办法,特别是雄鸡头,黑狗血更具功效。  

倘遇上“妖人”使用法术,如剪纸为马、撒豆成兵时,也可将狗血泼去,破其妖术。民俗中鸡血与狗血共同使用以厌妖邪的现象也很普遍。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第五、石头

普通的石头能成为法宝,其观念上的依据,是古人的灵石崇拜意识,这里仅就其避邪的适用范围和操作形式作些介绍。  

敦煌写卷中有《用石镇宅法》,云:“凡人居宅处不利,有疾病、逃亡、耗财,以石九十斤,镇鬼门,大吉利;人家居宅已来,数亡遗失钱不聚,市买不利,以石八十斤,镇辰地大吉。”所谓“镇”,就是照堪舆家指定的方位,埋下一块石头。镇墓。即造墓时埋石为祭,理由与镇宅相同,但受惠对象则是亡者亲属,延及子孙后代。镇巷。如住宅大门正对里巷(道路)、桥梁或别人家的屋角,俗信以为将有“邪冲”。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第六、灰

灰,《说文》解“灰”为“死火余烬”,无疑,指的是物质燃烧后的残留物。但是,在中国神秘文化体里,灰居然也是用途广泛的法宝。笃信灰有法力的观念,其来源大概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溯:古代文献中,人们播灰作肥、积灰止水或扬灰助战之类的记载很多。累积之后,是很可能将其功力作超效验的广泛化的。  

此外,远从先秦以来,就有不少被后世归为道家者流的人士,都或隐或显地试图证明:物体经燃烧成为余烬后,仅仅是形状的改变,其精魄仍聚积在灰里。依循这种观念,寓有精魄的灰具有某种法力,也就顺理成章了。  

过去常把“搓骨扬灰”的动作与“斩尽杀绝“的意图联系起来,其本意亦在于精魄在灰中,分撒开后,就可以阻扰其聚合的目的。用灰去祈祷幸福平安的功效就不在这介绍了,我们关心的是灰是怎么驱邪的。  

早在《周礼-秋官》中,即有“赤龙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及“烟氏掌去无视,焚牡霸,以灰洒之”等制度,就是用灰来攻除虫富。以后,在宅中撒灰成为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风俗,“驱五毒”、“打灰簸箕”等各种名目,多于夏历二月初二、五月初五前进行。撒灰时要念咒语,亦有画灰于地作鸟兽状的。  传中的撒灰活动,还由驱逐毒虫演变为宽泛的驱疫辟邪方术,甚至有夜深人静时画灰于道,作弓矢形状,以求射崇攘灾的。有些地方还有给小孩鼻尖上抹锅灰的习俗,据说也是为了压邪逐鬼。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第七、“水”

水推崇为“五行”之一、“三官”(指道教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之列,人们对水的敬畏几乎达到了与天地并重的程度。与此同时,水之于人,在提供饮用、灌溉及舟揖之利等外,还是施用范围最广、神通最多的法宝之一。  

首先,水可赐福生财。俗信以为在各种特定时节汲取的水,可以给饮用者带来福气或财喜。如夏历正月初一早上汲取的井水与河水,称“银水”或“财水”;在夏历除夕守岁至半夜,打起灯笼悄悄去汲取河水的,称“天地水”,可保来年大吉等等。而特别日子的水还有其特别功能:谷雨日所收露水,用来图符并贴在墙上,有厌胜诸毒作用;农历四月初八日所收露水用于磨墨,书写咒语于红纸上,再贴在墙上,可攘蝗灾;又如端午日赤足瞠露,可攘灾厄;夏历八月初一“六神水”所收露水以调朱砂点灸,可祛百病,等等。当然这些功效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今期的主题是避邪水可治病招魂。俗信以为各种经过特定条件处理的水,有治病神效。如巫祝之流在水上画过符策后,称“符水”,或以清水祭神并加祝祷后,称“咒水”、“神水”、“圣水”等,皆能疗疾。  

天上下雨,以器皿接取后,谓“无根水”,用之煎药有效。此外。俗信又以为小孩生病不愈,乃魂魄走失所致,也可借水的法力召回。如“过水”之法,是于夜半焚香祝祷后,再抱上病孩,偷偷寻一条小河膛过,再上岸时,魂已归体,病可愈。再如“叫魂”之法,是于天黑后端清水一碗,出门去沿路呼唤,视水中一起泡,便是魂已归附,端碗回家放在病童枕边,病可愈,等等。凡此种种,水自然有其避邪功效,但由于迷信成份太重,实效太低所以只有列在第七位。


修道之人保命护身的密码,《五岳真形图》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有人认为,五岳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山岳、以及对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由于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访,留下遗迹,大大增添了五岳之名声。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五岳一词始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这里的五岳并没有列出具体山名。东汉的郑玄对《周礼》的注释说:“五岳,东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曰华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

至于为什么是"五岳",而不是"四岳"或者"六岳",人们经过研究,认为我国五岳制度立始于汉朝,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经学家根据殷商时的"五方"(东、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黄)等观念,加以附会而成。

五岳具体山名见诸文字并得到官方确认,是在秦汉时期。《尔雅》“释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书?大传》都记载了五岳分别为“岱(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称衡山。《汉书》的“郊祀志”载,汉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颁诏,正式确定东岳为泰山、西岳为华山、南岳为霍山(即衡山)、北岳为常山(即恒山)、中岳为嵩山。由此可见,确定这五山为五岳,可能早在《周礼》成书的春秋或战国时期,最晚也在西汉时期。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 道教创立以后,继续将五岳神话,认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东岳称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称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称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称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称为上圣司真洞天。晋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颜色的说法(木代表东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黄色),声称太昊为青帝,治东岳岱宗山(泰山),祝融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为白帝,治西岳华阴山(即华山),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中岳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历史上所称的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阳的大茂山(古称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 而南岳衡山旧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称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为南岳。

五岳的形图,各有特点,彼此形象表明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五岳图是表示五岳形状的,东岳泰山形体庞大,如巨人端坐,老态龙钟,肃穆威严,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说;西岳华山形体陡峭奇险,壁立如削,因有“华山如壁立”之说,南岳衡山形体如鸟翼,光泽秀美,腾空而飞,因有“衡山如鸟飞”之说;北岳恒山,高峻谷深,飞岭纵横,如猿攀跃,因有“恒山如猿行”之说;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观奇伟,内含奥妙,因有“嵩山如人卧”之说。也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代表“五行”演化而来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化。东岳图表示“木”,西岳图表示“金”,南岳图表示“火”,北岳图表示“水”,中岳图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况且古代“五行”说对五岳观念的产生稳定都起过重要的作用。还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东岳图绘的是青龙,西岳图绘的是白虎,南岳图绘的是朱雀,北岳图绘的是玄武(龟蛇),中岳图绘的是庙内住土神。如此等等,众说纷纭。但究意是什么?有待行家研究。

这幅图,或者说其中的符号,是目前我国道教文化研究重要文献和道教经典集合《道藏》中,仍然流传于世的古人作品。因为这五个符号,不仅见于书目抄绘,更见于诸器,如饰物(日常穿戴用具)、鼎器(礼器)、砚台(文房用具)、石碑(用途不明)等等中,历经近两千年,长久不衰,故没有被滚滚历史所湮没。

《五岳真形图》的出处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五岳真形之图起源颇早,据记载,“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汉武帝,帝视其巾器中有小书,乞瞻览。母曰:‘此五岳真形图也,乃三天太上所出,岂汝所宜佩乎?’帝乞不已,与之,藏柏梁台”。此外在《汉武帝内传》里面也有记载,称“五岳真形图”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

《五岳真形图》的作用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五岳真形图》,是道教真形灵图中的重要部分。东晋葛洪祖师在《抱朴子·遐览》篇就曾有过描述:“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这时的五岳真形图,主要作用是护身保命之用,“能辟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还反受其殃”。主要使用者是山中修行的道士:“道士欲求长生,持此书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故世人能佩此图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魉水怪山精,悉皆隐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横恶不起祯祥永集云。故此图不独用为佩轴,家居裱成画图,安奉亦可……”。东晋末年,上清派的《汉武帝内传》则进一步介绍了五岳真形图的神奇妙用,称“因山源之规矩,睹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垅长,周旋委蛇,形似书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画形秘于玄台,而出为灵真之信。诸仙佩之,皆如传章”,成为神真的信物,传道的神物。

五岳真形图的主要两种类型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道藏》洞玄部灵图类的《洞玄灵宝古本五岳真形图》同时收录这两类五岳真形图,一名“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为正方形图,主图无注记文字,一名“洞元灵宝五岳真形图”,属长方形图,主图有注记文字。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序》称:“黑者山形,赤者水源,白者是室穴口也。画小则丘陵微,画大则陇岫壮,葛洪谓:高下随形,长短取象,其源画神草及石室之处,自是后来仙人辈,于其图处,画识之耳。”正方形的图式中并无注记,而长方形的图式中则标注了上山下山的路径、山上的水源、灵药产地、洞天福地所在甚至仙圣所到之处及具体里程等,可以说就是一幅古代的导游地图。从作用来看,这时期的五岳真形图可以“家有蓄图者,善神守护其家,众邪恶鬼、灾患疾病,皆自消灭也。若上士佩之,则万神皆为朝礼矣。山蹠泉脉,源流上下。

正统道藏正一部,《五岳真形序论》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於奋笔,锋芒畅乎岭崿。云林玄黄,有如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趣向,因如字韵,随形而名山。子有东岳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长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子有南岳形,五温不加,辟除火光,谋恶我者,反还自伤。子有中岳形,所向唯利,致财巨亿,愿愿克合,不劳身力。子有西岳形,消辟五兵,入刃不伤,山川名神,尊奉司迎。子有北岳形,入水却灾,百毒灭伏,役使蛟龙,长享福禄。子尽有五岳形,横天纵地,弥纶四方,见我欢悦,人神攸同。昔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擒之。诸侯咸宗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太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蝉粥金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有常处。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而无辅。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连五图之后。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适始於黄帝耳。

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祠,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诸得佩五岳形,入经山林,及诣泰山,君及诸山川百神,皆出境迎拜子也。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朔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

南岳衡山君,领仙官七万七百人。入诸南岳,所部山川神皆出迎。南岳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从群官来迎子。

中岳嵩山君,领仙官玉女三万人。入诸山,是中岳所部名灵,皆来迎。中岳君服黄素之袍,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从群官而迎也。中岳是五土之主,善敬之。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

西岳华山君,领仙人玉女四千一百人。道士入其所部之山川,神并来迎。华山君身服白素之袍,冠太初九流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而来迎子。

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千人。其入所部之山川,神皆来迎。北岳君服玄流之袍,冠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而来迎子。

青城丈人,黄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岳之上司,以总群官也。丈人领仙官万人,道士入其山者,丈人服朱光之袍,戴盖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车,从众灵而来迎子。

庐山使者,黄帝所命,秩比御史,主总仙官之位,盖五岳之监司。道士入其山者,使者服朱绯之猓戴平华之冠,佩三天真形之印,而来迎子。亦乘科车,从以众灵。

霍山南岳储君,黄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领群灵三万人,上调和气,下拯黎民,关校众仙,制命水神,是峻验之府,而为诸灵之所顺也。道士入其境,储君服青锦之袍,戴启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来迎子。或乘科车,或驾龙虎。

潜山储君,黄帝所命,为衡岳储贰,时参政事,令职似辅佐者也。入其山,潜君服紫光绣衣,戴参灵之冠,佩朱官之印,乘赤虬之车,而来迎子。诸佐命山君,并辅弼岳君,预於位政。道士入其山,佐命服朱袍,戴仙华之冠,佩太上真形之章,而来迎子,所乘无常。

东方朔言:古画五岳真形首目者,乃是神农前世,太上八会群方飞天之书法,殆鸟迹之先代也。自不得仙人译注显出,终不可知也。凡道士欲佩图进取山象,及书古文卷毕,以此题外面,然后盛之带符。当得正月建寅,斋七日。斋中写白讫,醮如传授法,但易章中自说辞旨,随人也。凡写书,皆烧香於左右。

五岳真形图概说



辟邪驱鬼之七大法宝!及五岳真形图


盖闻,乾坤之内,五岳者谓之神。五岳之中,岱岳为其祖,莫不应其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乎乾坤之位。且五岳者,古经云“分掌世界人间等事”。

东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是成兴公真人得道之处,长白、梁父二山为副。岳神姓岁讳崇,封号“天齐仁圣帝”。岱岳者,主于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

西岳华山,在华州华阴县,是黄庐子真人得道之处。终南、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姜讳垒,封号“金天顺圣帝”。西岳者,主世界金银铜铁,兼羽翼飞禽之事也。

南岳衡山,在衡州衡山县,是太处真人得道之处,潜山、霍山为副。岳神姓崇讳覃,封号“司天昭圣帝”。南岳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鱼龙之事也。

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

中岳蒿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县,是寇谦之真人得道之处。女几、少室二山为副。岳神姓恽讳樊,封号“中天崇圣帝”。中岳者,主世界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之种,管此事也。

封号


东岳太灵苍光司命真君。


南岳庆华紫光注生真君。


中岳黄元大光合真真君。


西岳素元耀魄大明真君。


北岳郁微洞渊无极真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