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在信陽有一種鄉愁,叫“趕集”!

對於家鄉,每個人心中都有獨特的印記,總會在某個瞬間不經意的想起。特別是漂泊在外的遊子,看似看遍了祖國的大好風景,吃遍了舌尖的各種美食,

但內心深處最難忘的還是老家的那個味兒。

「記憶」在信陽有一種鄉愁,叫“趕集”!

說起這,在外漂泊的人兒會情不自禁的懷念河南農村的一種生活叫“趕集”。咱大河南很多村子,比較偏遠閉塞,沒有像城市那樣的商超,可以隨時購買生活用品以及幹農活需要的工具,也沒地兒售賣自家種植的農產品,於是就有了“集市” ,信陽叫趕集

一般鎮上(也有村裡)的幹部,開會起個集,定好日子。到了這天,四面八方的村落裡的人,總是一大早就搭著伴兒,趕往集市了。其中有些是做買賣的小販,早點趕過去可以搶到一個好位置,多賣點東西,還有去買東西的,也是要趕早兒的,因為早上瓜果蔬菜類的東西總是最新鮮的,要是去晚了,就只能要其他人挑剩下的了,都是不願意的。

「記憶」在信陽有一種鄉愁,叫“趕集”!

集上住的人逢有集市時,也是非常忙碌的。因為來趕集的親戚朋友,是要在家裡吃飯的,要提前準備待客的飯菜,當天更是忙的頭昏眼花,又要招呼親朋好友、又要做菜,自己又想逛逛集市,到了半下午還要送客,但是忙的高興。

趕集的人人來人往,熱鬧極了。集市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擠滿了人。最神奇的是,集市就像一個萬花筒,好吃的好玩的穿的用的,這裡都有,比大城市的菜市場還全活。

「記憶」在信陽有一種鄉愁,叫“趕集”!

看那擺放的整齊有致的蔬菜,還有卡車上剝掉的蔬菜殘葉,可見賣家早就準備好,想必也是天微亮就往這裡趕了吧。

集市上雞鴨魚肉等各種肉也是少不了的。為了買主的方便,小販們把家禽都提前拔了毛,處理乾淨,一隻只雞鴨整齊擺放在桌架上,兩隻腳朝天而立,等待著買主們的挑選,可以整隻購買,也可以只買半塊,小販們都會按照買主們的要求切成塊裝進袋中,一筆交易就此成功。

「記憶」在信陽有一種鄉愁,叫“趕集”!

最喜歡趕集的還是小孩子,平時攢了點零花錢,就盼著趕集呢。到了趕集的日子,是不會睡懶覺的,早早起來,穿上新衣服,有時飯都顧不上吃,走幾里路去趕集,只為吃到酸酸甜甜的糖葫蘆,還有師傅吹的糖人。

「記憶」在信陽有一種鄉愁,叫“趕集”!

集市的攤位上總有各類的糕點、還有芝麻桿、奶糖、餅乾,讓人看了饞的流口水呢。

生產資料、生活日雜、方巾、膠鞋、無齒叉、菸葉、狗鏈以及五穀雜糧和油鹽醬醋,在這裡也都可以看到的。

「記憶」在信陽有一種鄉愁,叫“趕集”!

農村大集更是農村的一個“圈兒”,一個交際平臺。平常日子裡,農村人大多忙著地裡的農活,頂多鄰里之間串門,和外界聯繫比較少,趕集的時候還可以碰到以前的同學、朋友之類的。

見了面,自然要親熱許多,尤其是秋天,少不了問問今年種的什麼,價格是多少,很多時候,還能互通點商業信息,合計之後,極有可能到街邊的小館來二兩白酒,於是,就著酒,十里八村的信息全都裝到了腦子裡,當然,要少不了問問家裡孩子的學習以及成親與否。

「記憶」在信陽有一種鄉愁,叫“趕集”!

集會是鄉下的大party、鄉村的歡樂場。不管是年關將近,還是春播在即,亦或尋常日子,趕集永遠是鄉村人家的重頭戲。各個大集上人如潮湧,一張張笑臉、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五彩繽紛的貨品,讓集市鄉土味十足。

對生活在城市中的現代人,“趕集”已經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詞。但是對於那些從農村走出來的70後、80後而言,卻是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回憶,如今在想起,其間有多少溫馨的鄉愁呢?

(掌上豫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