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遊戲行業面前的“三座大山”,短期內翻不過去!

擺在遊戲行業面前的“三座大山”,短期內翻不過去!

在外界看來,遊戲行業一派欣欣向榮,如金礦一般隨手出一款遊戲就是月流水千萬級別,導致以往但凡有點資金的,都想伸一隻腳進遊戲行業。

但這樣的盛況,從今年三月以來就戛然而止,僅僅半年的時間,擋在行業面前的就從“金礦”變成了“三座大山”,版號、資本蕭條、官方態度,這三座大山,短期內應該無法逾越。

因此也有某遊戲圈人士向媒體袒露:“任何形式的市場競爭我們都不怕,輸了就認了,最怕的就是像現在這樣,完全無法控制。”恐慌主要源於“未知”。

其實這也正代表著絕大多數從業者的心聲。

一、版號——已經半年未批,但“暫停發放”還在繼續

2018年3月29日,註定是從業者需要銘記的日子。當天,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遊戲申報審批重要事項通知》,通知內稱由於機構改革,所有遊戲版號的發放全面暫停,且並未明確暫停期限。

消息發酵後,彼時的業內沒有太多消極情緒。因為主流的觀點是遊戲版號的發放很快就會恢復,因此從業者們也沒有顧慮太多,正常地推進著遊戲產品的研發進度,安心地等候著遊戲版號的恢復發放。

然而這一等,就是半年。

據此前數據計算,廣電總局單月版號的審批量約為700款遊戲。若按此標準,在版號停發的半年時間裡,已經積累了約4200款新遊戲等待審批。而更令人絕望的是,2018年8月30日,遊戲行業再度遭遇政策高壓。

當天,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方案內稱將“實施網絡遊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商務運營數量”。

這次,業內的消極情緒爆發了。次日,資本市場的反應最為激烈,騰訊股價暴跌5.1%,市值蒸發1542億元;網易股價暴跌7.19%,創2016年6月以來新低;完美世界一度跌停;三七互娛跌幅超過9%...

這是國內遊戲行業目前收入最高的四家公司。

在“總量調控”的消息發酵之後,行業內悲觀的想佔據多數。而此時,一些廠商已經迫於無奈地嘗試通過地下渠道購買、盜用版號來上線產品。據手遊君瞭解,目前的遊戲版號價格與產品類型掛鉤,售價最高的已經去到50萬元。

雖然這種方式不合法,但不少廠商仍然選擇鋌而走險。究其原因,是在當前的環境下,廠商似乎看不到一線生機。近日,有消息稱監管將對此前發放的遊戲版號進行“淨化”,複查、下架與實際不相符的產品。另外,更有消息稱版號發放不會在年內恢復,而預計的恢復時間,是自暫停日起的兩年後...

第一座大山——版號穩穩地擋在了整個行業面前,就像是給高速發展的列車來了一記急剎車,而急剎之後何時才能再踩下油門,誰都說不準。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遊戲監管審查越趨嚴格是不爭的事實。

二、資本蕭條——股價、併購、融資都陷入了冰點

當前擺在行業面前的第二座大山則是“資本蕭條”,從上市公司的市值變化來看,這甚至可以用“寒冬”來形容。

據數據統計,截至9月14日,A股內27家上市遊戲公司的總市值約為2484億元,而這個數據在年初時約為4349億元,總市值前後蒸發了約1865億元。

倘若把範圍擴大到包括在港股、美股上市的國內遊戲公司,“寒冬”的既視感則更加強烈。筆者提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且主營業務以遊戲為主的樣本作為參考。可以發現的是,無論這些公司體量大小,絕大部分都受到了“寒冬”的影響。

擺在遊戲行業面前的“三座大山”,短期內翻不過去!

在表格的18家上市遊戲公司中,市值跌幅最高的一家達到了66%,在進入2018年後接近10個月的時間裡,它的市值蒸發了約208億;而跌幅最低的一家也達到了13%。當然,也有少部分公司能做到逆市上漲,比如IGG年內市值就增長了9%。

整體看來,據金融數據服務商Wind數據顯示,在樣本的52家上市遊戲公司中,有45家的股價下滑,38家的跌幅超過20%。正負相抵後,這52家公司的總市值合計蒸發了約8566億。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本市場大蕭條的環境下,不少公司都使出渾身解數,為求度過“寒冬”。其中,收購和並表是最常用的一種手法;另外,一些現金流充足的公司,也會選擇像騰訊一樣大規模回購股票。

擺在遊戲行業面前的“三座大山”,短期內翻不過去!

據港交所文件顯示,加上昨天的回購,騰訊已經自9月7日起連續發起了12次回購計劃。其中,回購股票的金額合計約3.7億。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騰訊四年來首次回購股票。而騰訊發言人對此表示,回購反映的是騰訊對基本因素和業務的長遠價值充滿信心。

實際上,除了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之外,遊戲行業目前的處境同樣影響著投資機構的選擇,遊戲公司併購尚有些許機會,但遊戲項目融資就已經跌入了冰點。早在2018年前,投資機構對遊戲行業的興趣就開始下降。與前幾年不同,在資本市場上,遊戲公司的“變現”越來越難。究其原因,同樣離不開政策風向與監管環境的影響。

首先,在吉比特之後,A股至今沒有遊戲公司上市,空白期已經長達兩年零三個月;其次,在目前監管環境的“夾擊”下,投資遊戲公司的風險更是加倍。種種限制,使得投資機構望而卻步,它們無法從投資中獲利退出。另外,國內大部分遊戲公司還在寄望用“換皮”等手段獲利,也是機構拒絕投資的原因。

三、官方態度——決定著整個行業的未來走向

實際上,在三座大山中,最捉摸不定的其實是官方的態度,官方對“遊戲”的定性和理解,決定著整個遊戲行業的大體走向。我們從官媒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擺在遊戲行業面前的“三座大山”,短期內翻不過去!

人民日報集中關注遊戲行業始於2017年中,三評《王者榮耀》的事在當時的行業裡掀起了熱議。而到了今年8月,人民日報再次對遊戲行業進行評論,《用精品遊戲講好中國故事》、《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等文章站在公立的角度,為遊戲說了不少好話。

擺在遊戲行業面前的“三座大山”,短期內翻不過去!

新華社的態度則更偏批判,從去年對《王者榮耀》的評論開始,到今年對網遊成癮的論述,《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網遊對少年兒童的戕害》、《不能讓農村青少年成網遊成癮“重災區”》等文章,都將矛頭指向了遊戲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

而對遊戲從業者來說,每一次官媒發聲都牽動著行業的心,大家越發關注這些信息,每一篇發聲都史無前例地得到大量遊戲圈人士的轉發,因為這些內容代表著官方的態度、代表著整體風向、代表著未來趨勢、背後也隱藏著遊戲企業的生死存亡。

四、遊戲企業該何去何從?在等待中蓄勢

放眼整個遊戲行業,中小企業岌岌可危,巨頭們也變得越發謹慎。

“什麼也做不了,只能乾等著。”

“3月版號全面暫停之後,我們得到的消息是很快會回覆。但是至今仍然沒有任何回覆的跡象,公司也快熬不住了。”

這是媒體報道的沒有版號的中小遊戲企業最真實的現狀,大家都在等。

根據《2018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的數據,2018上半年遊戲市場收入是1050億,同比僅增長5.2%,而過去三年這一增幅分別達到21.9%、30.1%、26.7%。增幅的驟降,不僅是因為整個行業面臨用戶數天花板的事實,更是政策及大環境對遊戲行業的高壓。

對騰訊網易這類型巨頭來說,“猥瑣發育”是目前最好的姿態,槍打出頭鳥的感覺相信這兩家都深有體會,相安無事地度過這一敏感期,是它們最好的結果。據《財經》的報道,目前騰訊手裡還有約30個左右的版號,網易還有約20個,足夠支撐到明年。

然而遊戲行業的那些“中流砥柱”們就比較尷尬了,中小遊戲團隊可以專注轉型,巨頭們可以低調支撐過渡,但中間層的遊戲廠商則進退兩難。據媒體報道,騰訊網易每年發佈的遊戲在50款左右,而2017年國內獲得版號的遊戲數量是4000左右,也就是說,市場中的97.5%的遊戲來自於其他的遊戲廠商,而現在卡版號,卡著的正是這批遊戲公司。

於是乎,謀求出海、嘗試轉型、繼續等待,成為了目前沒有版號的遊戲公司的常態。如果真像現階段傳言所說,遊戲行業需要兩年的時間來“淨化”,那麼遊戲從業者至少還需要等待版號一年多的時間,而你是否做好了這一層面的準備?

現階段,能否等到版號到來的那天,已經成為了界定這家遊戲企業能否活下去的標準。除此之外在版號、資本蕭條、官方態度三座大山面前,大部分遊戲企業難免會有不安的情緒。但黎明之前,總是最黑暗的,在等待好結果的同時也積極尋求下一輪的突破口,我們希望與整個行業共勉。

發現好遊戲,關注微信公眾號:傳奇手遊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