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捂汗”可退烧?吃活蝌蚪能下火?都是些坑人的民间偏方

在儿科门诊中,因为家长的无知、听信“偏方”而酿成一出出的悲剧,实在是数不胜数 ,更悲剧的是,家长们当了“凶手”还不自知。


✘ 陋习一:“捂汗”退烧

一位医生曾经接诊这样一个小孩。

孩子流鼻涕、咳嗽,于是给他穿上厚衣服,晚上婴儿额头滚烫、脸色通红,发高烧了!爷爷奶奶们又再次给宝宝加厚了无,想“捂汗”退烧。

没想到次日早上,男婴已经呼吸微弱、脸色苍白、嘴唇发黑。送到医院,打开包被,小婴儿热气腾腾的,像锅里蒸的包子。

因为捂热时间过长,孩子多脏器功能衰竭、多器官弥漫性出血,隔天抢救无效离世。


✘ 陋习二:夺命亲吻

孩子发烧“捂汗”可退烧?吃活蝌蚪能下火?都是些坑人的民间偏方

对于新生婴儿,家长总是忍不住想亲吻一下,但这个举动可能会让宝宝感染致命病原体。

口腔卫生越差,细菌数量越多,致病几率越高。

常见的通过口腔传播的疾病有:

1、手足口病

2、轮状病毒肠炎

3、疱疹性口腔炎

4、幽门螺杆菌感染

5、呼吸道病毒、结核病、疱疹性咽峡炎

等等。


✘ 陋习三:挑马牙

好多家长以为宝宝嘴里长的白色颗粒是啥子不好的东西,有些理智的家长会把娃娃带到医院看医生,还有些家长直接就给宝宝用针挑了,实际上,这是在伤害宝宝!

宝宝出生后3-5天,牙床或上颚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俗称“马牙”;硬腭上的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整所致,对宝宝并没有任何影响。

出生后数月内都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特别要注意的是,用针去挑很危险的。因为孩子口腔黏膜比较柔嫩,唾液分泌又少,容易损伤而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


✘ 陋习四:挤乳头

前不久见到一个女婴,一则乳房红肿流脓。

原来民间有“为新生女宝宝挤乳头”的说法,认为不挤长大了会乳头内陷,影响哺乳。

虽然经过救治,孩子乳房感染控制了,但是这侧乳房乳腺导管已经损坏了,乳房很可能不能发育了。

新生儿的乳房在生后第3~5天出现轻度肿胀,伴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高潮。

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分泌雌激素,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而造成乳腺一时性肿胀,无论男孩、女孩都可有,属于生理现象,2~3周即可消失,千万不要挤压,若强挤会使细菌侵入乳腺引起发炎,甚至化脓,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


✘ 陋习五:绑腿

孩子发烧“捂汗”可退烧?吃活蝌蚪能下火?都是些坑人的民间偏方

许多家长怕孩子长成“X”型或“O”型腿,而把新生儿用包被包裹得严严的、捆得紧紧的,这种做法十分不科学。

把新生儿捆起来,使其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呼吸和活动,妨碍包裹内湿热的消散,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宝宝在出生后会继续保持在母体内的屈曲状态,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必要刻意去纠正。


✘ 陋习六:扎指放血

扎指放血是民间流传的偏方。

当小儿高热不退,老人会用针扎孩子手指放血,认为这样做能退烧!

当小儿胃口不好,扎指放血认为能胃口大开!

当小儿感冒了,扎指放血,觉得能快速痊愈。

告诫大家,都别这么做了!

家里的绣花针没有消毒,会传染疾病,还延误病情。万一扎坏神经,血管,手就废了。


✘ 陋习七:母乳涂眼睛

一个名为笑笑的宝宝一个月了,从出生眼睛总分泌眼屎,家中老人认为是上火或“胎毒”所致,于是用母乳滴眼、淘米水洗眼睛、涂抹金银花水等各种偏方帮笑笑“治疗”。

谁知,眼屎不仅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红肿现象。去医院一查,笑笑的眼睛已演变为结膜炎和角膜溃疡,这将严重危害视力,甚至可能致盲。


✘ 陋习八:吃活蝌蚪

微博上曾热传一个小男孩喝活蝌蚪的视频。

孩子发烧“捂汗”可退烧?吃活蝌蚪能下火?都是些坑人的民间偏方

老人表示,喝蝌蚪的原因,是为了给小孩“下火”,他们认为蝌蚪有营养,还可以强身健体。

生吃活蝌蚪的人也许不知道,这很可能感染一种名为“裂头蚴”的寄生虫。

它常寄生于蛇、蛙体内,一旦误食,危害极大。

寄生虫进入孩子身体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产生喷射状呕吐、抽搐、昏厥、癫痫等症状。

裂头蚴还可移行至全身软组织内,使之局部呈现炎症、红肿热痛,并且会在皮肤表面产生肿块。

稚嫩的孩子感染上裂头蚴,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成人,这种生理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 陋习九:喂蜂蜜

去年4月,日本东京一名仅6个月大的男婴,被喂食蜂蜜,中毒死亡,成为日本全国首例。

该名男婴在今年1月份开始断奶,每日家人喂其饮用混入蜂蜜的果汁约两次,持续一个月后,2月份开始男婴身体状况恶化,出现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月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最终于3月30日不治身亡,无力回天。

蜂蜜是肉毒杆菌的重灾区,在二战时期,肉毒杆菌是曾经被用作生化武器使用的,如果不慎食用,不到1微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

如果宝宝不慎误食了蜂蜜,早期的肉毒毒素中毒征兆就是便秘,继而还会出现困倦、肌肉无力、喂哺困难、哭声微弱等,严重时会直接危害到宝宝的生命


✘ 陋习十:抹锅底灰

有的婴儿生下来身上会有一层白色物质,医学上称之为“胎脂”。

有的父母认为这不吉利,非要给孩子蹭些锅底灰。

这种做法不仅是封建迷信,而且极不卫生。锅底灰抹到肚脐眼上会造成新生儿脐炎,出现败血症。


孩子不是试验品,别再拿所谓的“偏方”、“传说”、“老人说”在孩子身上验证。盲目地折腾孩子。

别让爱变成了“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