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生意咋能“活”起來?

农资生意咋能“活”起来?

現在不少農資人都建有自己的群,剛建群的時候,在群裡發發紅包,也確實熱鬧過一陣子。但時間一長,越來越多的群就形同虛設,變成一潭死水,成了名副的“啞”群。

提起當時建群的初衷,不少農資經銷商都有明確目的,就是想通過建群聯絡客戶、宣傳產品、推廣技術、解決問題。說到底,還是為銷售產品而建群。

在互聯網無所不能的今天,“互聯網+”的確也給農資經營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商機,其中,通過建群,在群裡宣傳產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方法。以用戶為對象,把用戶拉進群裡,然後,投入一定的精力,經營和管理好群,確實能發揮很好的宣傳與推廣作用。

一名河北石家莊姓萬的農資店老闆,在四年間,通過自己建的幾個群,解決了許多農民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平時農民遇到作物病蟲害,就拍照片或視頻發到群裡,隨時可以得到滿意的解答,老萬也是利用自己建的群推廣了產品。老萬上午在門市坐診,下午下鄉轉大棚,他每進一棚,農民都熱情相迎,並且還都樂意買老萬的貨,其他人也有下鄉搞服務的,但是農民並不買賬。

這裡面一定有原因吧?為什麼農民都爭著請他進大棚?老萬說道這些人都是我群裡的,我來都是他們提前在群裡預約的,我下鄉是有針對性的,從不無目的的亂轉。我只給群裡的人服務,平時他們要什麼貨,要解決什麼問題,都是提前發到群裡,我下鄉順便給他們把貨捎上。這幾年,老萬的銷售額節節攀升,其中,他建的這群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老萬的手機裡,有“西紅柿種植群”、“辣椒種植群”,也有“溫室黃瓜群”,進群的每個人自然成為他協會的會員,光群裡的會員就超過2000人,這些人幾乎都是他的鐵桿粉絲,難怪老萬的生意這麼好!

农资生意咋能“活”起来?

怎讓才能發揮“群”的作用,如何讓自己的“群”活起來?筆者認為靠發紅包肯定不行,關鍵是你的群能不能長期吸引農民,農民願不願主動加入你的群。要想吸引農民進群,就要在群裡解決問題,農民有了問題,發到群裡,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滿意的回答,一次還能原諒,第二次農民就會心灰意冷了,以後慢慢的就很少有人關注你的群。許多群,就是這樣建了散,散了建,最後偃旗息鼓,關門大吉。

群是要管理的,管理群就需要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群主平時對群進行維護時,就應該經常關注群裡人的提問,並給予及時的正確的回覆。

農資群有其特殊性,在群裡回答問題的人最好能熟悉農業知識,懂得農業技術。如果群主不懂技術,就應聘請一個懂技術的人,在群裡長期負責回答問題,讓進群的人對你的技術有依賴,平時有困難第一時間想到你。

另外,建群要有針對性。拉什麼人進群,你是要有所選擇的。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每個人的關注點不一樣。現在不少地方在種植方面,出現“一村一品”,也有一些傳統的種植村,如黃瓜種植村,草莓種植村、西瓜種植村,群主可以分門別類,把種植相同作物的農民拉到同一個群裡,這樣便於服務、便於回答問題。

最後,產品質量好壞始終是關鍵因素。產品不好,解決不了問題,也是讓農民離群離心的原因之一。在群裡推廣的產品,必須是證件齊全、質量過硬的產品,群主要保證群裡的每一個人在使用產品後,都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只有這樣,群的人氣才能越聚越多,才能真正發揮建群的作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