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百口可解,恶无二心可言

人性本善与人心本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人性本善,是指天生的心性就是善良。

人心本善,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之后,内心深处依旧是善良的。

人心无论善恶,都有着一个共同点——人性本善。古人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人生路漫漫,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经历了一些事。有些人坚守住了本心,那便是人们所谓的“善”;而有些人无法坚守住最后那一点善念,于是便成了人们口中的“恶”。

善有百口可解,恶无二心可言

太善,会被人误解成虚伪。

太恶,会被世人所厌恶。

太善,有时会感觉很累。

太恶,有时却会很潇洒。

有些人,成为人们口中的善人,是因为相信世间无恶。

有些人,成为人们口中的恶人,是被生活所迫。

有些人,从善到恶,只在一念之间。

有些人,从恶到善,亦在一念之间。

有时候,不能因为一件恶行,就此断言那个人一定是恶人。

有时候,不能因为一件善行,就轻易断定这个人从未行恶。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善是恶不应该从表面分析,也不该因为单单从几件事来分析判断。

善有百口可解,恶无二心可言

人们都知古有清官包拯包青天,人们皆认为他所行为善举。

若只看他所做的事,便是斩人首级,这边是恶行。

但若探其根本,便是除恶扬善,为民除害,这确确实实可以说是善举。

善恶本就没有明确的界线,行“恶”行并非就是恶,行“善”行也并非就是善,应从多方面考虑。

善有百口可解,恶无二心可言

我以为,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有那么一点善良。有时良知会被某一种情绪或者某一种观念所影响,但这并不能代表善念全无。

而人只要心存一丝善念,便有回旋的余地,也许在某一日会被感化。

而这些情绪或者观念,都是积赞于生活之中。倘若每个人心情不好时便对身边之人拳脚交加,心情好时赠之蜜糖,这只会一次又一次让身边之人感受到不愉悦,而这些不愉悦终有一日会让人改变。如果把“恶”比做黑纸,那么“善”便是白中带黑衣可以说是黑中带白。

善有百口可解,恶无二心可言

所以请善待身边之人,多一分包容、多一分温柔,而非只随自己的心想做什么边做什么,这样便会让身边之人少一点恶念。

人性本善,莫要让人心从白变成了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