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哪个更有力量?哪个发文更具力度?

鲲鹏1281255


这两天,“娘炮”之争众说纷纭,先有《开学第一课》上邀请的四个所谓“男”明星来助力,和孩子一起互动,引发家长反感,后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大央媒就此彼此互掐,一时间将这一现象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如此关注,是因为这已不仅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审美问题,也不是一个所谓的价值观多元化的问题。其实质是到底我们的社会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社会认同的问题。当前我国正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各种矛盾叠加,国际国内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可以说,正是需要凝心聚力,劲往一处使,心往一起想,爬坡过坎,战胜百难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说“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还需要所谓的病态的审美,低俗的价值观吗?

此外,这种“阴柔”的病态的审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孩子的成长,试问现在的孩子,还有谁知道黄继光、邱少云,还有谁知道舍己救人的小英雄赖宁?如果我们的孩子将来都以此病态为美,而毫无男性气概,那么国家有难的时候又有谁拿起武器保卫国家?遇到坏人欺蔺时候,又有谁愿意不畏强敌挺身而出?清朝有个文人曾写过一篇《病梅馆记》,表达对病态社会的担忧,而此种男性“娘化”现象,不也是一种病态的审美吗?很可惜,这种病态的,不健康的审美竟然被冠以价值观的多元化,冠之以包容,但无论如何多元,我们需要的也应该是正常的、健康的多元,而不是非正常的、病态的多元!!!


湛河政法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来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我先给这个问题给纠正一下:新华社(全称是新华通讯社)是单位,人民日报是产品,准确的说法,应当是拿新华社与人民日报社来比较。

新华通讯社和人民日报社两家均为新闻单位,但隶属不一样,新华通讯社直属国务院管理,是中国政府直属的新闻机构;人民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的新闻机构。但两家新闻单位在业务上均接受中宣部指导。

至于两家新闻单位的简介,百度搜索就可以查阅,我在这里就不再作赘述了。由于两家单位在归口管理上的区别,因此所担负的宣传职责和宣传范围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新华通讯社偏重于国内、国际上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而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人民日报则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宣传。

至于题中所说的力量和力度问题,从单位的分量上来说,两家均为重量级的新闻单位。但具体到每篇文章的力度及分量,这还要取决于文章的选题、文章的内容、构思,以及作者的政策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等,这也是衡量影响力的决定因素。


九味羹


18家中央媒体名单及排序如下:

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 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

其中,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均为正部级,科技日报前为副部级,监察报之后为正局级。

要说民间影响力,“老九”最大,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中央电视台。

欢迎大家加郭博士关注,共同探讨感兴趣话题。


郭博士说法


两家单位各有侧重,不分伯仲。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是正部级单位,两家单位的一把手按惯例也是中央委员。细分来说,人民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属于最高级别的党报;新华是国务院直属单位,是最高级别的通讯社。

按照党委政府谁先谁后的排序,人民似乎比新华高那么一点点。而每次公布的中央媒体名单,人民也总是排在第一位,新华排在第二位。

但两家单位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它们在各自领域的权威度也有些微差异。

1.人民日报主要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它最有影响力的是它的评论。几十年来许多历史大事的发生,都能看到人民日报的声音。它的重磅评论往往是党中央要做什么、如何看待这事的一种表现。可以说,人民日报的重磅评论是舆论的风向标。这一点,是新华社比不上的。

2.新华社对外代表中国,向世界宣传中国。国与国交往的主体是政府,政府的声音则由新华社负责发出。新华社有中国驻外最多的新闻机构,采集全世界新闻的能力要强于人民日报。而每逢对外重大事件宣布,全国所有媒体都要采用新华社的通稿。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社的内参影响力也很大。这是直达中央领导的内部读物,经常得到领导的批示。

两家单位除了传统新闻外,也在开拓其他业务领域。如人民日报的网站以及客户端发展得不错,新华社的信息服务开展得非常顺利。

另:近几年来,新华社似乎涌现的干部比人民日报稍多。新华社的副社长有时会调任某省的常委、宣传部长,负责该省的宣传工作。


司马迁有胡子


中国中央18家新闻媒体单位排序: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

其中正部级单位只有两家:人民日报、新华社

副部级单位有9家: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科技日报;

正局级单位有7家:中国纪检监察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直属的机关报,最高党报,是党的喉舌,主管的是意识形态和舆论导向!意识形态是很重要的,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偏了问题是很严重的!

新华社是国务院的直属单位,是中国最大的官方通讯社,也是法定的新闻监管机构!主要是国家重大新闻的发布以及对外宣传中国的大政方针,向其他媒体提供通稿等等

很多人喜欢对比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其实对于我们外人来说,他们好像是竞争关系,实际上,现在党和政府都是一体两面,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其实都是中央的喉舌,只是主抓的方向不一样,当然非要说谁更牛,按照中国目前党排名在政府之前,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属于平级单位但是人民日报排名略高于新华社,本来嘛,意识形态就更重要点!所以两家没什么好对比的,一般重大事件,人民日报新华社都会发声,他们代表的就是中央高层的决定!而人民群众最熟悉感觉很牛的中央电视台反而还只是副部级单位,本来嘛,央视其实就是个半娱乐性质的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平级但是实际上排名还略低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另外,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虽然两家分属党中央和国务院管辖,但实际上都归中宣部领导,中宣部直接隶属于中共中央,另外两家还有广电总局和文化部,中宣部是党的宣传喉舌,所以中宣部部长都是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属于副国级,所以不会存在中宣部管不动正部级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而广电总局和文化部是国务院的正部级部门,部长就是正部级。一般具体业务管辖,广电总局和文化部来抓,中宣部不管,重要大事中宣部才会过问,如果中宣部不同意的,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全都同意也没用,当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也没那胆量敢逆中宣部的意思,中宣部部长是副国级本身就是高层!


公子阿琪


不拿以往的文章来作结论,因为两家官媒习惯了一红一黑,在立场上唱双簧。这即是出于引导舆论的需要,也是出于思辨的需要。

就拿最近的关于批判“娘炮”一事来看,两家媒体的文章,其实都缺乏足够的力度。因为,他们都只是指出这种现象,却并未深挖这种风气形成的背后原因,没有直指问题根源的所在。

关于“娘炮”风气的盛行,“娘化”明星层出不穷霸占荧幕,究竟谁才是幕后推手?是资本方?还是某些媒体,或者电视台?出现审美的“阴柔”化,是外来文化的影响,还是本土审美的畸变?

而关于问题的根源,无论是新华社,还是人民日报,都没有进行深挖。如果说,想依靠引发舆论,来“敲山震虎”。那么问题就真能得到根本解决吗?

对此,我不能下定论。



新华社的报道文章,是典型的针砭时弊,直指要害,没有含糊其辞,在关于社会审美具有“娘化”倾向这个问题上,新华社是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批判。认为一个正处于改革关键期,正处于复兴阶段的大国,不应该盛行和推崇这种“纤细、柔弱、妖娆”审美的风气。

而人民日报,则是从公民的自由和基本权利,以及文化和审美的包容性角度,给出的一个客观公正的评论。他反对人们用“娘炮”这样的侮辱性词汇,去称呼那些外表“女性化”的人。毕竟每个人,无论他是明星,还是普通公民,都有选择自己相貌和审美的权利。

不过人民日报在最后也说了:“凡事应该有个度......‘娘化’现象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过于沉迷在阴柔之美中,审美出现一边倒的态势,那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具体是什么负面影响,人民日报也没细说,因此我觉得缺乏深度。其实,纵观人民日报的几篇文章,颇像和新华社唱双簧。防止的就是舆论走向极端,对所有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选择“娘化”生活的男性,也一律敌视。

其实,不仅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参与了这次掐架,还有《中国妇联报》《中国国防报》。

《中国妇联报》的观点是“男性阴柔化于国不利的看法是伪命题,是杞人忧天”。

作为一个关注女性权益的报刊,《中国妇联报》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可能觉得对于外表女性化的男性冠以“娘炮”这个词,本质上是一种性别歧视,折射的是对女性的歧视。

而《中国国防报》,站在军人的角度,在标题则直接点明了主题:“中国少年阳刚之气不可消”。

国防报这篇文章,它的核心的观点如下:

我们希望今天的青少年崇尚阳刚血性,同时也要理解和包容他们对于精致外在的喜爱。我们如果仅仅将批评“阴柔化”的矛头指向外表,难免过于浅表化。试想,逼着他们卸妆,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坚强吗?手机壁纸是“小鲜肉”,就不可能成为“战狼”吗?
那么,当我们担忧“阴柔化”泛滥时,究竟在担忧什么?实际上,我们不仅担忧青少年外在形象的变化,更担忧他们精神世界的荒芜和血性阳刚之气的销蚀。的确,比外表“娘化”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迷茫、心理上的脆弱、责任感的缺失和尚武精神的消退;比追求外表精致更堪忧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精致利己。

总结起来就是,让人们不要以貌取人,要理解部分人对于“外貌”追求的权利。也不要将外表阴柔化跟内心的软弱联系在一起。

或者说,不要把精神和外貌等同在一起。

因此,这次引发的舆论关注,是人们担忧“阴柔化、娘性化”审美的风靡,会销蚀青少年的精神和意志,导致他们缺乏尚武精神和血性。

在这样一个精致利己主义横行的社会,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也并非空穴来风。


楚云卿


娘炮的娘指什么?

央视播出《开学第一课》后,对娘炮和娘化现象发起猛烈炮轰。然而,由于对娘炮、娘化中的娘理解有误,不仅误伤了女性,而且留给娘炮们雇傭的水军以反攻的缺口,形成攻防拉锯战。为对娘炮、娘化现象展开精准打击,必须对娘炮、娘化中的娘的特定含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娘炮、娘化以及娘娘腔中的娘我娘娘,不是指爹娘或大娘中的对特定女性长辈称谓的娘,也不是泛指女性,而是特指皇帝娘娘。宦官在皇帝面前说话,腔调模仿皇帝娘娘,所以宦官说话的腔调称为娘娘腔。

为什么要将那些体貌、风度、气质与一般男青年迥异的的男生称作娘炮?那是因为他们与皇帝娘娘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容貌姣好,身材苗条,声调柔和,动作轻缓。除了容貌、身材,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讨好特定的对象(皇帝丶粉丝等)而刻意装出来的。他们装靓,在脸上抹粉,在唇上涂红,在头发染黄,在眉毛上描黛。他们装嫩,老大不小了仍然弄出一副小孩般天真烂熳的样子。他们装弱,让声音尽可能柔和,让动作尽可能绵软。

他们装萌,憨态可掬,以傻博爱。

无论是皇帝娘娘还是娘炮,他们共同的基本特征不在容颜体态,而在于气质与心态,这就是,为讨好特定对象以获得利益(权势或金钱)而矫柔造作,忸怩作态,模糊本性,迷惑他人。


荷风68


在媒体工作过。

媒体发新闻稿时排序是很有讲究的,中宣部对媒体排序是这样要求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中央电视台……从这个顺序说,新华社是排在人民日报之前的。

但二者是不同属性的媒体,新华社全称是新华通讯社,是政府机构,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发布讯息,《新华社每日电讯》是最权威的官方态度。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100多家分支机构,将来自中国的声音瞬间传播到世界。

《人民日报》是党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党报并不只有《人民日报》一家,《光明日报》《文汇报》《参考消息》《解放军报》等也属于党报。还有各地省委的机关报属于地方媒体中的党报。

从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在内地分支机构的级别看,新华社是高于《人民日报》的。新华社各省机构叫分社,副厅级。人民日报各地的分支机构大多叫记者站,机构一般属正处级。

近年来,人民日报的各记者站开始升级为人民日报某某分社,如人民日报安徽分社,级别才有所提高。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只是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没有哪个力度更大之说,如果硬性对比非要论个高地上下,那就有些太较真了。

个人浅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老耿杂谈


具体看发文类型,如果是新闻,新华社更权威,如果关乎党政工作和意识形态,则人民日报更加权威。

从党内看,人民日报具有绝对权威性。

新华社承担的工作比人民日报社更加复杂繁重,对领导决策的影响力更大。

人民日报隶属中共中央,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每逢中共中央有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大政方针有重大调整,或者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有重大举措,人民日报发文都是党内风向标,具有指导性意义,起全党定调的作用。

比如,从1993年起,人民日报社组织精干写作班子,以『任仲平』署名文章的形式对关系国家发展全局性工作的事态进行针对性的深度评论。这些文章往往是中共中央对重大事项的表态,也是各级党委了解中央意图,统一思想步调的重要学习材料。



新华社隶属国务院,主要承担两个功能

  1. 新闻通讯,即新闻传播机构
  2. 智库和信息总汇,即向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提供信息,以供决策参考。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其发布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一般是很有保障的,毕竟是代表中国之声。尤其是我国政府发布的信息,新华社具有绝对权威性。

新华社还同时承担智库和信息总汇工作,即编纂『新华社内参』。依据保密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

  1. 国内动态清样附页。专供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员参阅。
  2. 国内动态清样、参考清样。供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
  3. 内部参考。供地市级和司局级参阅。


月下没有花


这个问题,问点有问题!没有可比性!

一社两报三台,都事国家喉舌,都是代表国家权威媒体!

1⃣️社,新华社,隶属国务院

3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解放军日报隶属中共中央机关

3台,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和国际电视台

这些都是国家的喉舌,发布权威信息。

虽然隶属不同,发表社会焦点看法,可能回有所差异,但是原则性问题,还是一致的。

就报纸而论,排序是: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