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全球城市:这才是上海的气度!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卓越全球之城

观点|全球城市:这才是上海的气度!

城市让人向往的前提,是它能让人成长,让人受惠,让人幸福。衡量上海这座成熟发展的城市是不是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已经不能仅仅从城市内部看硬件,也不能只限于和全球其他城市之间比软件,而是要站在实现“中国梦”复兴这一战略构想的高度,相应地承担起自己的全球责任。因此,城市之卓越性更应该放在城市治理和建设的天下意识。

原文 :《让天下情怀成为“卓越全球之城”的发展理念》

作者 |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 曾澜

图片 |网络

实现从国际化向“化”国际的观念转变

作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担当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化往往是一个用国际化“我”的过程。这一被“化”的过程,同时也恰恰是城市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的主动让渡甚至是被迫悬置。在这方面,上海这座城市既有巧夺天工的完美嫁接;也有令人心痛充满遗憾的失误教训。无论是作为最显性的建筑代表——新世纪之初上海“一城九镇”的欧陆风探索,一阵风光之后陷于总体失败;还是作为精神传承的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去全部古诗引发的“去中国化”批评和社会热议,都是这座城市在国际化这一特定阶段,精神迷茫不可不察的某些病灶象征。

观点|全球城市:这才是上海的气度!

新常态新面貌,作为四个率先主体的上海,有责任有能力通过建设四个国际中心的过程并以四个国际中心建设的成就,缓慢而坚定地、自信而包容地完成由国际化到“化国际”的转型,以更新的城市治理经验和更协调的城市发展面貌,为全球大城市治理提供独特的中国案例。比如,到今年3月,上海地铁运营里程达到627公里,已经是全球第一,客运量日峰值已经接近1200万人次,更是全球首屈一指。上海地铁建设与运营中的经验,毫无疑问,对全球其他城市具有标杆意义。我们要主动走出去,讲好上海这一独特的城市治理故事:比英国伦敦晚了整整130年开始运行地铁的城市,22年成为运营全球轨道交通第一的大城市。在全球大城市病全面拉响警报的今天,上海的城市运营效率、宜居、便利与安全已经领先全球了。今日上海,诸如此类的传奇故事,层出不穷、五彩缤纷,要像好莱坞导演们深研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一样,以为上海打造核心IP的精神,向海内外讲好上海故事!

实现城市从聚宝盆向点金棒的功能转变

今天,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全球影响力的扩大,作为最全球化的内地城市,上海必须能够以己为支点,胸怀天下,在全球城市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努力、自觉、主动地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呈现出城市

“化国际”的主体性地位。

观点|全球城市:这才是上海的气度!

首先,要实现从“移树”到“挪苗”的转化,变面向过去500强的招商引资为引进培育未来500强的阳光、空气与水,大力引进全球研发机构,把上海变成全球有识者有梦者“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核心基地,打造全球创业创新中心。

其次,探索从吸附器到加速器的转变,引导全球杰出企业,以上海自贸区为龙头,以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为纵深,联动中西部,给他们更广阔的舞台,创造更有整合力的市场,让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扎根、结硕果。

观点|全球城市:这才是上海的气度!

最后,做好连通器,把全球引擎企业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上海汇聚,创造经济、社会效益叠加放大的完美效果。今日上海已是全球大舞台,各国目光汇聚于此。上海应该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为指引,探索如何把全球引擎性企业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优秀企业在这里发生化学反应,充分发挥上海第三方的主体性价值。

夯实“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精神

毫无疑问,上海或许是香港之外,中国最西化最洋派的城市。这源于上海的地理优势,也承接着欧美海洋型文化近五百年来的精神风貌。但任何优势一旦形成自我催眠与路径依赖,就很容易固化为思维定势。比如,上海考生宁愿在上海或出国读个专科都不愿意去内地读本科乃至重点的独特现象,深刻说明了上海人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对内陆达成认同。再如,上海年轻人对欧亚大陆的认知,有着强烈的自我设限——据研究表明,上海年轻人的欧洲主要是西欧,对中东欧却所知寥寥。可见,作为上海未来主人的年轻一代,仍然活在一个相对过时、狭隘乃至想象的旧世界地图里。作为上海曾引以为豪的前述一城九镇的“九镇”意象,几乎清一色是老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荷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西班牙,没有一个亚洲国家、没有一个中东欧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投射出21世纪初上海城市集体无意识中的全球认知欠缺。

观点|全球城市:这才是上海的气度!

因此,上海要真正实现“现代和传统文明兼收并蓄”的文明文化格局,要全面确保以“国际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实现文化上海更显魅力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努力补短板。坦率地说,要从原来的一心想着美日韩、迫切拥抱太平洋的单向往东的文化汲取姿态,改为既守住大海,又眺望高山,向欧亚大陆的所有文明传统深深致敬。人类历史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和伟大的文明传统,发祥地都在亚洲大陆上。从这样的高度来看,上海既要端正自己对传统文明的深刻体认,更有必要更加努力地在文化高度上拥抱“一带一路”。以天下观上海,不仅集聚能量将上海建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亦能汇入到建设各国共享的文化百花园与文明多样性的伟大事业中去。

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化城市,需要上海实现从国际化向天下观的观念转变:既要从世界去思考上海,更要从上海去思考世界,还要以上海为支点思考中国如何贡献世界;归根结底,就是要努力引导上海人在城市建设中自觉担当起对天之涯、海之角一体同悲、美美与共的天下情怀。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30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观点|全球城市:这才是上海的气度!观点|全球城市:这才是上海的气度!
观点|全球城市:这才是上海的气度!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