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上海人很聪明但是科技公司却很差?

用户71638030126


恐怕有失偏颇,看来您是不太了解上海,也许只是被其他个别城市的个别科技典型企业所蒙蔽。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名片。单凭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第一地位,岂是其他像杭州等城市所能比拟的!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化城市,更是全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其陆地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突破2400万(2017年末的常住人口统计数字显示)。


早在一百多多年前,上海就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至今也是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这恰恰是由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地位决定的。就好比杭州出了个阿里巴巴,被称为电子商务之都一个道理。但电子商务兴起也没有多少年。说句难听的,在一夜之间可以复制出来无数个电商。千万不要把这些当成是高科技,好像高不可攀似的!其实,这充其量是商业模式的革新而已!更主要还是借助中国网民数量的红利发展起来的。既有科技成分也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而且,国内所有的科技公司几乎都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


虽说,上海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但自1843年开埠以来,就以其独有的地理优势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由于上海新兴的金融证券、期货交易、外汇和科技技术等全国性市场的建立,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资源配置的中心,与此同时,加速其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经逐步确立。尤其是在浦东新区开发以来,更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百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上海,三十年历史看深圳,十年历史看浦东”之说。


东震木


我没有去过上海,虽说有亲戚在上海,但是毕竟没有零距离。在我接触的江苏人往往与上海人自居,我们对上海的了解属于表层面,听老人以前都说上海人精明,不见用聪明这个词。传统上我们夸上海,更多的是夸上海男人挎着篮子在菜市场与商贩叫价买菜,比成都男人更有特别。当然我知道上海人是看不起成都的,有次成都电视台去上海采访,上海人根本不知道有个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被采访人的意思更惊讶网友,飞机飞到成都可能还没有地方降,意思是说,成都就是那个旮旯寨子。其实说到上海我们还是比较了解早前永久凤凰飞达自行车,凯歌牌收音机,大地牌风衣,回力胶鞋,上海手表钻石手表,大白兔奶糖,上海闹钟,蜂花护肤品,等等我们家曾拥有过。上海人的精明表现在国际视野里,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是亚洲的经济金融中心,将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必会成为世界上的经济金融中心,广州科技的暂时领先,必然因上海人的精明而衰落。可能广州人会不服,不服没有关系,第一批沿海开放没开上海,广州人发了走私起了家。上海人的精明还可以在女人身上发现,老爸当兵,五十年代经常出差上海,有心人给老爸介绍个女友,他俩谈得来,近一米八帅哥竟然她没有看上,老爸结婚了她来了,缘分已过,可以说上海女人不精明没有我弼马温了!上海的故事讲不完,四川大学的贾登洲叔叔,在五、六十年代,竟然多次上海碰见过我老爸,要知道那个时代电话交通都不发达。现在我家里还有件公私合营的上海产“大地”牌雨衣,上海人精明让我们往往重点关注它,一但条件允许我们一定会上海。这是张老爸老妈在上海黄埔江边的旧照。



客在郫城


我不知道问的人是不是想问互联网公司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真正的科技公司,掌握未来技术的科研型企业,上海并不缺也并不少,主要集中在张江高科技园区。

首先说说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刚振兴的时候那是不少而且是比广东起步早的,主要都在漕河泾工业园区。但是现在都搬到了上海周边比如昆山,苹果电脑、iPad其实就是在上海周边生产的并不在广东。为什么搬走了,因为基本上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搬走了上海不需要也不怎么支持,地价也太贵他们也成本承受不起。然后上海也只是一个直辖市地理疆域不够大,上海到昆山其实比深圳和广州到东莞都近,坐地铁都可以到。如果把江浙两省很多依附于上海辐射效应的地区划给上海变成一个省,那呵呵,立刻就这方面发达了,比如苏州也有个很有名的开发区,楼价都快超过市内了。距离上海虹桥机场很近。

其次上海互联网企业为什么少,第一、因为上海在民生问题上一直解决的很好,很多给消费者提供生活便利的互联网应用在早期在上海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大概也只有携程、大众点评这几个有限的应用非常符合上海的需求所以他们都是在上海的。第二,上海的行政管理比较体系化,监管力度比较强,互联网公司早期的野蛮生长方式在上海容易吃瘪。第三上海人比较理性,那种宗教式的传播手段基本上无法奏效,就好比传销在上海也不发达一样。

最后为什么国际企业总部上海也相当少。其实一开始都集中在上海,但是很多企业发现在中国要做生意就要有政策,那就需要长时间呆在北京跑部钱进,所以一点点搬过去了。还是拿苹果举例子,苹果公司现在在中国有三个公司,负责销售和公共关系事务的中国分公司在北京;负责生产和研发的两个直属美国总部管辖的分公司都在上海。

总结一点,即使是美国,号称和上海很像很接近的纽约也互联网和科技制造业不发达;然后和北京很接近的洛杉矶附近就产生了硅谷,所以这也不算很特别吧?

欢迎指正和讨论。


Julian我自己


有人说上海人很聪明,但科技公司很差。真不知道这位先生口中的“科技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或者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公司才能被这位先生算作“科技公司”?比如能研制尖端技术的航天火箭和人造卫星产品的公司在这位先生的眼里是否能算作“科技公司”?又比如能设计制造出大飞机的公司是否能算作“科技公司”?再比如能设计造出万吨巨轮和航空母舰的公司是否能算作“科技公司”?还有那些能研制出具有特效治疗效果的最新生物医药的公司,能研制出先进高效芯片的公司,等等等等,它们都能否被算作“科技公司”?可以请教这位先生的此类问题还有许许多多,就暂且停问了。而这些公司都是上海的公司,上海拥有这么多的研发制造能力,但就不知在这位先生的眼里,上海的这么多能力能不能被算作“科技”能力?!也许这位先生一时被问住了,难以回答。但以上的这些提问仅仅是为自辩而被动提出的问题。现在要轮到鄙人主动向这位先生请教提问了:鄙人的问题很简单,“科技公司”很差的上海却能研制出尖端的航天火箭和人造卫星,能研制出大飞机,能研制出万吨巨轮和航空母舰,能研制出最尖端的生物药品,等等,其余的暂且不说了,那么上述产品在“科技公司拔尖”的深圳、杭州也有本事都研制出来吗?!或者也能研制出其中的一、两件来吗?!我不想贬低深圳、杭州的那些“科技公司”,但那些地方的一些“科技公司”,其拔尖的地方不在于科技的研发能力上,而是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当然能巧妙利用现有的科技力量作出商业模式的巨大创新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功伟业,但与科技本身的创新毕竟不是一回事。所以这位先生也许对科技的理解没有理清,而是用浪漫诗意的头脑去对待一是一、二是二的不能混淆、概念必须清晰的科技问题了。


俞小平5


中国最有科技含量的公司,是指哪些?不就是造飞机、造航母巨船、造特种钢、造机床的那些公司吗?那么,造芯片、造医药的那些公司,又算不算科技公司?但是,这些制造企业都在上海好吧。

如果你说的是像百度、京东这样的所谓高科技公司。好吧,真是不好意思了。上海人嘴巴不行,资本流动量也远不及京城,没法把明明是普普通通的东西,给包装的花好稻好。


熬小鱼123


上海其实对当地人政策是不一样的,记得87年小商小贩已经到处都是,但是上海不允许个人承包,后来到处加是工厂都,已经开红红红火火了,你去办厂或开饭店基本投了钱也开不出的。举个例子,90年代网吧非常好可你根本开不出,虽然开不出,但是到处是网吧,就现在那么多网吧有多少是本地人开的?现在消防,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多死人要创业基本不行,不让年轻人,特别是90.00.后有机会社会就会停止,看看小小的深圳已经要超过上海了,再看看武汉,重庆等都在直追。


迷茫


请问,这个科技公司指的是什么?是腾讯华为还是阿里巴巴?他们本来就不是上海本地的科技公司,请问跟上海有什么关系?如果马化腾任正非马云都在上海创办了这些企业,那请问你又该说什么?另外,上海没有腾讯华为和阿里巴巴,但他们没有上海的员工吗?然后,第三,请问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芯片,新能源新材料,这些算是科技公司吗?如果算的话,那这些公司上海可不少,而且还都很厉害,但是,这些公司技术含量实在太高,准入门槛也实在很高,不像搞搞聊天软件,网上卖卖东西这些较低技术含量企业那样想垄断就能垄断的了啊


三9为泰


上海是中国最有腔调的城市之一,上海人也是全中国最讲究“卖相”一个群体。那么这样一个上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掉队的?你还在用几个上海本土互联网公司的服务?连携程我都很少用了,直接上官网买机票更省心。据说当年支付宝找建行合作,上海几个支行都不太愿意接手,现在这些支行来自支付宝的存款能占所有存款的一半,跪舔还来不及。上海人不善于创业,胆儿小谨慎只愿打工。比起北京的滴滴、美团、寒武纪等互联网公司,上海互联网的发展步步落伍,现在硕果仅存的存了携程、盛大、喜马拉雅等公司,而且上海互联网大都已经被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兼并了。


上海有哪些被北京收购的互联网公司呢?

1、大众点评

2014年2月19日,走过近11年历程的大众点评网(下称“点评”),宣布接受来自腾讯的战略投资,腾讯将占点评20%的股份,2015年10月,大众点评被美团收购。

2、一号店

一号店于2008年成立,此后一号店成为沃尔玛全资控股子公司,随着沃尔玛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一号店被京东收购。

3、易迅网

上线于2006年的易迅,被腾讯收购,此后被腾讯打包卖给京东。

4、世纪佳缘

2015年世纪佳缘开始酝酿退市回国,最终用2.52亿美元卖给了实力不如自己的百合网。

5、安居客

安居客在2007年1月成立于上海,2015年3月58同城收购安居客。

6、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马云,互联网之神,一度把总部搬到了上海,到了上海之后,水土不服,上海人没有互联网基因,但却什么都要管,最后把互联网企业都管死了。连马云最后都没办法,不得已回了杭州,幸亏回去了,不然就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了。同样从杭州迁来上海的拼多多能不能适应现在还未可知。否则,拼多多就将是下一家倒下或被收购的对象。不过可日可乐、松上电工、太白兔专卖店能走多远呢,我们拭目以待。

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巨头跟T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出行)都完美的避开了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上海。

上海人精明能干,更倾向于“买办”文化,现实的的咖啡主义使得他们更愿意投身500强,而不愿接受风险极高的创业,而互联网一日千里的发展,很容易差距就出来了。

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强的多,北京是一个谈理想可以得到认同的城市,北方式的拼劲、契约精神,催生了中关村式的创业中心,创业氛围浓厚,互联网巨头的地位更加稳固。

多年前,那些耳熟能详的起家于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易趣网、易迅网、大众点评、携程、一号店、安居客、土豆、盛大在各自领域也是盛极一时,但终究都走上了被百度、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收购的道路。

看来,魔都互联网未来只能在那些BAT巨头的羽翼之下艰难求存。

上海,你还是好好割韭菜吧,互联网真的不适合你。问题是韭菜十年八年才能割一茬。其他时候怎么办呢?额滴个天哪!

上海人很聪明但是科技公司却很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

我在人力资源领域浸淫二十多年,几乎所有领域:金融、IT、化工、电子、快消类的外企我全都待过。对外企人事生态有一手资料和充分信息。所以才敢下此论断。上海外企总部经济曾经辉煌一时,也是2000年至今上海主要的城市竞争力源泉。想不到时过境迁,总部在上海的外企纷纷陷入经营困境或者停滞不前,令人唏嘘。我知道的上海外企中亏本死撑的就有不少,外资股东天天着急上火,中国区老大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仍旧于事无补。

上海外企总部中一个明显的特色是:除了中国区一哥大多会是老外或者台湾香港新加坡籍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管理层清一色都是上海本地人。这种情况在中国其他城市甚为罕见。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不是应该广纳天下贤才吗?事实恰恰相反。管理层唯上海血统论近亲繁殖风气盛行。即便如清华北大毕业的外地过江龙,不论业务能力多强、学历多高,在上海地头蛇的圈子里完全英雄无用武之地。累活苦活要你干,升职加薪没你份。

强龙不压地头蛇外企工作的上海人有一个习性特别有意思,每天上班,一个个端着咖啡到处找其他上海人串门聊天,上班头一个多小时,座位上坐的往往不是这桌的主人,如此能聊真是让人开眼。上海人上班时间的拉家常习惯使上海人之间的关系网非常亲密,客观上导致每每有核心岗位空缺的时候,上海本地人总是最先被提名的那个。

拉帮结派排外文化使得上海本地人轻松坐上高位,对上海人是福。但对外企来说就未必了,由于外地新鲜血液无法对企业经营决策贡献力量,导致上海外企在快速变化高度竞争的中国市场全面失利。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继续管理层唯上海血统论近亲繁殖,虽然令上海本地人获得的轻松晋升的捷径,但长远来看,外地人才无法施展,令上海外企竞争力消亡,对上海人长远来说就未必是福了。

除了我说的,经常听朋友们谈论上海科技落伍的原因,什么上海资本太保守啦,上海的买办文化啦、打工文化啦,小资意识啦等等,还有房租高的现实原因。真实原因恐怕不是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能想明白的,毕竟前几年,上海领导要求反思“上海为什么错失了互联网经济时代?”想来想去不也没想明白吗。本文仅是我生活中的一点观察感悟,不过是抛砖引玉、班门弄斧吧。


四合院编缉部


上海人的确很聪明,所以一般不会像内地,因为要引入企业提供很多优惠政策,简单说,就是不会刻意去惯着那些所谓的高科技公司。所以富士康会在深圳、河南落户,但不会在上海安家。那些地方会给富士康提供土地,提供财政补贴、税收返还,上海不会有这么多条件。


七虫七花1199


说上海的科技公司很差,那要看对科技公司如何定义了。

论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创新,出于上海保守的性格、对风险的回避,上海的确步子迈小了,落后了。

论科学研究、技术研发、高科技产品生产,上海依靠科研、教育以及积累的生产能力,还是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

上海的科技公司,偏重于研发与生产,不重网红重实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