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中优”14条细则,看看这把整形刀如何为成都正脸做“微调”!

据今日头条

近日,成都市召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暨“中优”工作现场推进会,经成都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成都市进一步疏解中部区域非核心功能高品质提升城市能级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针对疏解中存在的土地、财政、税收等关键问题,成都给出了14条具体引导政策,将重点支持“中优”区域棚户区改造、老旧院落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等城市更新项目。

成都出台“中优”14条细则,看看这把整形刀如何为成都正脸做“微调”!

成都出台“中优”14条细则,看看这把整形刀如何为成都正脸做“微调”!

成都将通过优先保障搬迁企业用地、鼓励跨区域产业疏解、加快推进租赁集体土地开办市场企业的拆迁等措施。对按照“中优”区域规划和产业提档升级要求列入搬迁名单的外迁企业,成都将采取土地置换方式,由接纳地政府申请纳入市年度重点项目管理,优先解决用地指标,可在符合产业规划和准入条件的区域,以协议出让方式按土地使用标准供地。对投资强度达不到准入标准、不具备单独供地的搬迁企业,相关园区优先安排使用标准厂房。

成都出台“中优”14条细则,看看这把整形刀如何为成都正脸做“微调”!

对实施跨区域搬迁的一般性制造业、商品市场、普通物流仓储等产业疏解企业,按照确定的搬迁时序、支持政策、补贴标准,从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补贴。

此外,在“提升”方面,成都将坚持少拆多改,支持市场主体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支持“地随房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土地使用权人发展新业态、鼓励使用地下空间、下放中心城区原工业园区外工业用地收储权等。

支持“地随房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为主的片区整体改造项目,属地政府应确定项目改造范围,以公开方式确定实施主体。涉及土地使用权类型和规划条件改变的,按照所在区域新规划条件基准地价的20%收取土地出让收入。

对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城市公共设施以及难以独立开发的零星地块的地下空间,依据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开发利用——其中,对于依法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的地块:属于商业、旅游、娱乐等用途的,按地表所在区域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25%确定;属于地下车库、公共配套设施、地下连通通道用途的,按地表所在区域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20%确定。

除了疏解和提升,《政策》中还提出了系列配套政策。

成都将通过推进疏解承接地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创新财政支持城市更新方式、加大市级财政对都市功能优化区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搬迁企业的税收支持等配套政策,进一步增强“中优”区域财政金融服务能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中优”规划范围

还将建立成都发展基金城市更新子基金,重点支持“中优”区域棚户区改造、老旧院落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等城市更新项目。

在去年9月21日,成都市规划局就披露了——

《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

据成都市规划局介绍,《方案》按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的规划思路,主要以五环路为界形成“中优”规划范围,涉及“11+2” 的区域结构,面积共1264平方公里。

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

改造649个老旧院落

保护18片特色风貌片区

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总体天际线

……

都有哪些大动作?快看!

“中优”规划中包含哪些行政区?

中优范围内各行政区中面积大的包括新都区(234km2)、双流(173km2)、龙泉驿(143km2),小的则有青白江(3km2)、温江(28km2)、天府新区(48km2)。

成都出台“中优”14条细则,看看这把整形刀如何为成都正脸做“微调”!

城市空间形态如何优化?降低开发强度

根据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总体格局,优化形态分区。《方案》明确,形态分区分为核心区、一般地区、特别地区。

形态格局优化后示意图

根据规划,“中优”区域的三类分区形态,将实行平均容积率和最高容积率双向控制。以住宅为例,核心区的住宅最高容积率不超过2.5,一般地区不超过2.0,特别地区控制在1.5以内。

降低人口密度

现状人口密度——“中优”区域现状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约1.55万人/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密度——“中优”区域规划人口密度调减为1.36万人/平方公里。

《方案》提出,将通过多种方式降低人口密度。

“中优”区域内共调减规划人口185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约为1155万,满足“中优”区域规划人口的极限配置1160万。规划人口密度从1.58万人/km²调减为1.36万人/km²。绕城高速内共调减规划人口110万人,调减后规划人口约800万人。规划人口密度从1.86万人/km²调减为1.63万人/km²。

成都出台“中优”14条细则,看看这把整形刀如何为成都正脸做“微调”!

人口密度分布图

具体怎么调?主要将通过疏解非核心功能、降低容积率来调整。

比如,将调迁一般性制造业、调迁商品市场及一般仓储物流、调迁中等职业教育,疏解人口。产业将由原有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转变。经估算,疏解非核心功能置换出的用地,40%用地将引入新兴业态,作为现代服务业用地,60%用地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

降低建筑尺度

在降低建筑尺度上,将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加强管控。如临主要滨河地区、历史文化片区、主要临山地区、主要公园周边、环城生态区,地块内50米以内建筑高度应不超过24米,希望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

商业办公建筑不宜出现3栋及以上简单重复,住宅建筑不宜出现6栋及以上简单重复,面向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应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

▼ 特色城市天际线示意图

(扭转脖子看大图)

城市品质如何提升?塑造城市特色

“中优”区域将分片区确定风貌特色,保护典型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的18片城市特色风貌片区,保护片区整体风貌,改造建筑“修旧如旧”,原则上不应新增高层建筑,另外,将保护86条特色风貌街道。

宽窄巷子

完善配套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建设一批大型公共设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建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四川大剧院、国际足球中心、成都科学馆、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

改善交通

在交通改善上,形成以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多网融合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街区制,区域内城区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增加“P+R”停车场。

慢行系统示意

提升环境

环境提升上总体布局构建河、渠、湖、湿地的复合水网体系,增加小游园、微绿地,天府绿道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在全市铺开绿网。文化上则构建形成“一核两带四廊多点”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加强历史城区格局保护,提升打造浣花溪、少城等文化片区。

天府绿道效果图

彰显文化

“中优”区域还将突出文化特质,提升打造浣花溪、少城等文化片区。其中,浣花溪片区将以“千诗草堂地·百水浣花溪”为总体定位,建设传承中国盛唐杜诗文化的高地和体验自然与城市共生的成都生态环境地标;少城片区则以“千年老成都,活力新少城”为总体定位,建设旧城更新的社区活力典范等。

西郊河-浣花溪水文化廊道示范段效果图

产业层次如何提高?

强化“中优”区域“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

《方案》明确,“中优”区域主要承担以下功能:

经济中心

(高端商业服务业核心区、西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国际性总部集聚中心)

主要为功能总部、区域性运营中心

金融中心

主要为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出台“中优”14条细则,看看这把整形刀如何为成都正脸做“微调”!

科技中心

(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科技研发孵化和技术扩散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主要为先进生产服务业、先进科技服务业

文创中心

(文化创意中心、国家文化交流与展示中心、

国际演艺活动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中心、国际医疗服务中心、

国际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心、媒体及信息发布中心)

主要为时尚产业聚集区

成都出台“中优”14条细则,看看这把整形刀如何为成都正脸做“微调”!

对外交往中心

(国际组织与机构集聚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国际贸易中心、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区)

主要为国际化交流区、生活区

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区域物流中心、

国际性区域通信及信息枢纽)

主要为信息中心和交互平台

优化现有产业业态

将优化现有工业业态,工业用地主要用作工业研发、工业总部、工业营销功能使用。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含商兼住、住兼商项目中的商业、办公部分)应当严格按照规划用地性质及规划许可开发、建设、销售、使用,严禁擅自改变为居住用途。加强社区住宅建筑底商控制,商业应独立设置。严厉查处“破墙开店”及违法建设。

注入新兴业态

在注入新兴业态上,从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圈、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泛成都历史文化创意街区、建设泛城市绿道的休闲旅游体验区、建设泛成都中心的商业商务服务区等方面来提升。

成都出台“中优”14条细则,看看这把整形刀如何为成都正脸做“微调”!

成都音乐坊示意图

未来的成都面貌,你期待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