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价格这么高,为什么菜农说种菜的没有卖菜的赚的多?是真的吗?

棒奔霸


很多城市的人都觉得现在吃蔬菜都吃不起了,蔬菜的价格也是越来越高了,比如说经常出现蒜你狠,香死你等等,当然这些也算是属于调味品了,但是想很多人对于一些青菜的价格都已经是无言以对了。就说白菜,不知道别的地方什么价格,我们这边的白菜价格都是两块多,有时候还卖到三块多。现在的蔬菜价格基本上都是几块钱一斤,比如油麦菜,菠菜等等。一棵大白菜都是七八块十来块钱了。

很多人就觉得蔬菜这么贵,农民不就赚大钱了嘛。想想一颗白菜七八块,一亩地得要种多少棵白菜,种个几十亩一年不就赚大钱了吗?

但是其实不知道最苦最难赚钱的就是农民了,有时候遇到行情好的一年能赚点钱,但是遇到不好的年份,那就是卖不出去真正的亏死。消费者看到白菜几块钱一斤,但是菜贩子从农民收回来什么价知道吗?很多都是几毛钱一斤,有的时候甚至还没人要?农民怎么赚钱呢?

这个主要的原因还是中间环节太多,菜贩子不知道转了多少手,而且运输,保鲜,路上还要保险,每一个环节的人都要赚钱,都要成本,就说哪些卖菜的,一个门面一年多少钱,他们总要赚回来啊。所以说能到农民手里的价格会有多高呢?

很多人说自己种自己卖不就赚大钱了吗?一个人你能卖出去多少呢?你又能种多少呢?规模一大还是要找菜贩子来收购。


张家界小伍


现在市民去菜市场或超市购买蔬菜抱怨价格高,而菜农又说自己没有赚到钱,这确实是事实。记得2016年6月份去北京郊区路过菜地,农民地头卖莴笋十块钱六棵,自己去地里拔。而菜市场的莴笋一棵最少得三块钱,价格差一倍都不止。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蔬菜由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经历的中间环节太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小贩去地头收购农民种植的蔬菜,小贩有运输成本,还有损耗成本,同时还要保证自己有一定的收益,无形当中就会增加很多成本。同理,超市卖的蔬菜也是一样。每增加一道环节,成本就会增加。

想要降低蔬菜价格,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要成立合作社,由政府部门主导在城市社区建立蔬菜直销点,由合作社直接供菜,省去中间的许多环节(单户农民种植的蔬菜产量低品种少,同时没有太多时间卖菜)。




首都农业人


这个问题提的不档,不是卖菜的比种菜的赚的多,而是种菜的基本上没什么利润,卖菜的把钱赚了,我家就是种菜的,我举个例:一亩田喔笋种菜的卖出来5、6角一斤,毛利润5、6千,除去一家人的人工、肥料、时间,还不如一个人出去打一个月工,而且种田还比打工累,菜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到3个月,三四线城市菜市场卖菜的的价格一般是种菜的卖几角一斤的话,卖菜的会卖2到4元一斤,种菜的卖1元多一斤的话,卖菜的卖4到6元一斤,像极个别种起来麻烦费事的菜如豇豆,四季豆之类的卖出来2到3元一斤顶天了,我们买来吃6到10元不等吧,还有极个别根本卖不出去的菜,几分钱一斤都没人要的,我们没遇到过一元一斤以下的菜吧,真的等到农民种菜收入能挡打工一样的收入的话,那时菜比肉贵了,我们就吃不起菜了,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你让卖菜的少赚点又没人卖菜了,等我们父辈走了,我估计没什么人种田了,也不会种,那时候不得不实行大型耕种。现在人们都在逐利,都想挣“快钱”什么网红,拍电影,理财,炒房,吵药材等等,我国现在基础生产根本没效益,所以严重流失,被迫所有原材料涨价,物价跟的上涨,印钱,工资涨,几年后这货币贬值的不知多厉害。


想和你吹吹风17


长久以来,种菜的不如卖菜的挣的多,应是不争的事实。 主动权毕竟在卖菜一方。

先说种菜的,成本高,辛苦,价格波动大,没有定价权,种植规模无法预知,化肥农药更贵,挣钱越来越难。如种的是大路货,菠菜、芹菜、萝卜、白菜,利润更低,甚至亏损。限于技术与资金、市场,难以种植高端蔬菜。想网售,不太可行,包装、快递、网络技术限制了互联网的推广模式。以前一个普通大棚一万元,现在涨到3万元以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又太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担忧日甚,口袋中的钱需精打细算,购买欲越来越弱,导致蔬菜种植越来越难。

再说流通环节,物流成本高、住房租房成本翻了几个筋斗、城市环境清理整治、生活成本高涨,全部传递到蔬菜菜价上,近年蔬菜价一直处于上升通道。

两头都难。核心出路在于两个:一头是提升种植技术、市场预测能力、降低用工成本、发展堆肥技术、扩大营销渠道;另一头只能指望国家大力降低物流成本、生活成本。


智有不明


蔬菜价格这么高,为什么菜农说种菜的没有卖菜的赚的多?是真的吗?

种菜的没有卖菜的赚的多,这是真实的!

在我们家乡也有果农这么说“种苹果的没有卖苹果的赚的多”。仔细分析起来,不仅是真实的,而且还有其道理!

从产业来说,种职业是农业,是第一产业,卖是商业活动动,是第三产业。

伟人说过,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是就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产业,就不是致富的的产业;无商不活,商业就是繁荣市场、繁荣发展的产业。所以,商业活动越多,经商越频繁,经济越活越。经济越活越,当然就赚的多!

种植业产量固定,周期长,贩卖者销售周期短,批次多。

就拿苹果来说,一年就采摘一次,对于果农来说,当年面积是不变的,产量是固定的。但是。对于卖苹果者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卖苹果,而且可以卖很多果农的苹果。不断从中赚取差价,不断的盈利。从这个角度讲,卖苹果的赚的多也是应该的。菜农种蔬菜也是季节性的,是需要时间的,产量也是固定的,对于卖菜者来说,他可以从众多菜农中不断的贩卖,赚取差价。盈利自然就很多!

蔬菜进入流通环节,附加值在不断增多。

菜农卖给菜贩子,即疏菜销售者是最原始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但是到蔬菜销售者手里,即进入流通领域后,附加值就增多了。譬如,广告、包装、运输、寻找市场、譬如,进超市销售,送货上门等,这些环节虽然增加了蔬菜的成本,但是,销售的价格也在高于成本的增加。

根据以上分析,种蔬菜的没有卖蔬菜的赚的多,是真实的。

差价都到哪去了?

消费者买到的手蔬菜价格远比菜农卖出的价格高许多。这么高的差价都跑到了哪里去了呢?这些差价都跑到了蔬菜的包装、运输、广告、摊位、管理费、销售人员的工资及利润等多个环节。

针对这种正常现象,作为菜农来说,一是要正确理解,包容。二是仍然要生产优质蔬菜,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在出售的初始能够赚取自己该赚取的利润,这是一种选择。另外,还可以进入蔬菜的流通的环节,挣取流通环节的利润。

我是凡尘观生活!

谢谢!

再见!


凡尘观生活


这是真的,中国流通环节出了大问题,没有一个能担当的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调节。门槛低,参与者众多,都要付摊位费养家糊口。我就住在成都白家农贸批发市场附近,基本上买菜都在那里。大的批发商或个人,他们一般不零售,就产生了很多小的批发商兼带零售业务。他们从大户手里进货,一般进货不多,品种多,而一些小的餐饮和零售商,不能一袋一筐的买,就从这些小商手里买,比如一筐菜卖完了,市场里有很多人推手推车帮忙转运。这里也会产生费用。他们会对各种人等加费二毛至五毛。比如我这种零买主。

当小摊主从市场出来以后,平均菜价也被加了两毛左右,成本一块二的菜到市场后,一般就卖到二块到二块五左右。

在中国,除了菜市场和个体经营的菜店业态之外,就是各种外资超市和民营超市,而超市就像一个大市场,超市自营的商品很少,像蔬果肉类经销商,都是超市引进的市场经营者,昂贵的店铺费用,使他们不可能成为菜价的平抑者,他们为逐利而生,也就形成了市场的蔬果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大大小小的蔬果经营者,为了盈利,使源头的种植者无法获利。国家开辟了绿色通道,减少了运输成本,但两头的根本问题无法解决,源头是价低卖不掉,终端始终是价格居高不下。

这是难以破解的一道难题……


农村巷163


种菜的确实没有卖菜的赚的多的,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中间这么大的利润环节当然是落到了菜贩子的腰包里。那为什么农民辛辛苦苦种的菜卖出的钱却大部分落到了菜贩子的腰包中呢?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活动过程中菜贩子始终占据着主动地位,而菜农的市场地位却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要小看菜贩子,他们其实可是神通广大的, 我们口中所说的菜贩子基本上都是大型的蔬菜经销商。这些人群对市场行情的把握非常准确,自己手里拥有着蔬菜销售的渠道,一面对接大型果蔬批发市场和商场,另一方面链接着广大农民群众。蔬菜经销商有销售渠道,充足的资金和第一手的市场行情,这些都是普通农户不能比拟的!在商定收购事宜,定立收购合同的时候,农民群众的议价能力是很有限的,再加上农村品时不待人,如果不及时出手会给自己造成重大损失,农民都是小本经营哪里承受的起损失,菜贩子利用农民这个心理就更凶狠的压价,无奸不商嘛!这回您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