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只中小創被QFII三季度抱團

紅刊財經 趙康傑

有的QFII堅守大藍籌,有的QFII在佈局中小創,這就是三季度報披露後機構的分化與選擇。即便投資中小創,QFII們的選擇也是分化的。有的通過對自己的持倉“棄舊換新”以及時止損,有的卻堅定看好此前所投公司,在深度套牢後進行大手筆抄底、越跌越買。

5只中小創被QFII三季度抱團


98只個股中25只“換新”

根據三季報披露數據,今年三季度持有中小創個股的QFII機構數量為53家,與二季度持平;而從其持有的中小創個股情況來看,QFII在三季度與二季度所持有的中小創個股數量也均為98只。參照上述數據,似乎可以看出QFII在中小創板塊的持倉情況在過去一個季度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但實際上調倉動作並不小。

《紅週刊》記者發現,法商法國興業銀行在今年三季度的調倉節奏較為明顯,該機構在二季度時剛剛建倉了順威股份、顧地科技、新光藥業、盈趣科技等4只中小創股票,但在三季度時卻將上述個股悉數清倉,持倉時間均不足半年。而從這幾隻股票的三季度走勢來看,法商法國興業銀行幾乎全部為割肉離場。

可以說,法商法國興業銀行的大肆“甩賣”是當前QFII對部分中小創股票態度的一個縮影。在市場震盪的大環境下,QFII也難以獨善其身。數據顯示,在QFII持倉的98只中小創個股中,有25只在三季度被換了一遍。從三季度QFII調倉情況來看,三季度被QFII清倉和新進股票數量排名前5的個股分別為飛馬國際、偉星新材、魚躍醫療、國瓷材料、湯臣倍健,分眾傳媒、大華股份、完美世界、蘇交科、索菲亞則是“新面孔”的代表(見表1、表2)。

5只中小創被QFII三季度抱團


5只中小創被QFII三季度抱團


“抱團”化明顯 寧德時代被資金看中

QFII在“騰籠換鳥”的同時“審美”愈發趨同,多家機構“抱團”同一只股票的情況比二季度明顯增多。

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二季度QFII抱團(3家或3家以上QFII持有同一只股票)新進及增持的中小創個股僅有2只,分別為東方國信和寧德時代。其中,共有3家QFII在二季度對東方國信進行了增持,其分別為比爾及梅林達蓋茨信託基金會、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投資管理公司和瑞典第二國家養老金;同時,還有4家QFII在二季度對寧德時代進行了建倉,其分別為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加拿大年金計劃投資委員會、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和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不過,在今年三季度,QFII抱團中小創個股增至5只。其中,寧德時代在三季度迎來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美林國際、摩根大通銀行和普林斯頓大學的資金,華策影視、海能達、聯得裝備和大族激光也紛紛被外資所看好(見表3)。

5只中小創被QFII三季度抱團


從QFII增持或新進股票佔流通A股比例相較中報情況來看,寧德時代、聯得裝備和海能達在三季度被QFII新進或增持比重均超過了3個百分點以上。其中,寧德時代的QFII持股比例由二季度的6.50%增長至三季度的14.01%,聯得裝備由二季度時5.31%的持股比例增長至三季度的8.49%,海能達的QFII持股比例由二季度時的7.35%增長至10.37%。此外,華策影視和大族激光的QFII倉位比重也分別被提高了2個百分點以上(見表4)。

5只中小創被QFII三季度抱團


增倉固守,“越跌越買”

同時,《紅週刊》記者注意到,有許多QFII機構在今年三季度對此前持有的中小創標的進行增倉,且提升的倉位佔該公司流通股比重超過了0.5%。

其中,負責新加坡政府資產管理和外匯儲備的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可謂豪擲千金。據瞭解,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分別增持了海能達、先導智能以及眾信旅遊,而這些公司股價在第二季度和三季度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尤其是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建倉海能達之後,該公司股價累計跌幅最大超過65%,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於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增持1707.23萬股和1517.75萬股,持股比例也由第一季度時的2.53%上升至第三季度的4.30%,並躋身海能達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也於第三季度對海能達增持了243.08萬股。《紅週刊》記者梳理後發現,在第二季度建倉海能達後,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也遇到一定程度的浮虧。而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投資的另一隻股票——眾信旅遊的股價在二、三季度也遭遇滑坡,在深度套牢之後,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同樣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對眾信旅遊進行了增持,累計增持509.18萬股(見表5)。

5只中小創被QFII三季度抱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