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致敬我们!

今天,致敬我们!

今天是2018年11月8日

中国第19个记者节

在很多人看来

记者人脉广、文笔好

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8月9日,新华社记者袁月明做出镜报道。

他们可以出现在

各种“高大上”的场合

与名人谈笑风生

今天,致敬我们!


2014年3月,新华社记者陈杉在阿富汗采访时任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2月,新华社记者王松宇(中)采访刚果(布)总统萨苏。


今天,致敬我们!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记者黄玥在采访政协委员腾格尔。

今天,致敬我们!


2017年3月,新华社记者路滨琪在全国两会 "部长通道"做报道。

他们可以

玩转各种最新最潮的设备

时常挺立在时尚的潮头


今天,致敬我们!


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平台。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10月,新华社记者杨知润在“全景带你看秋收”的VR拍摄现场。

今天,致敬我们!


新华社记者何曦悦(左)、王辰阳(中)、 谭慧婷(右)在上海自贸区商品冰库内做现场新闻报道。


他们可以走到最远的地方

体验他人难以尝到的滋味

欣赏最美丽的山川河流


今天,致敬我们!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在“向阳红01”号船上采访。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9月30日,新华社记者王海洲(左)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码头采访三沙海事局驻岛工作人员。

他们

对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

总是保持着相当敏锐的判断


今天,致敬我们!


新华社记者徐晓蕾(右)在云南省开远市采访。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7月21日,新华社记者王大千(右)和李劲峰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安龙堡乡六纳村委会调研撒坝猪养殖项目,采访间隙在村委会食堂门口吃饭。


其实

记者的工作有多辛苦

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早起晚睡是习惯

风餐露宿是日常



今天,致敬我们!


新华社记者薛玉斌穿着“伪装服”准备采访大熊猫野化放归。

醒来第一件事

便是选题 选题 选题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9月,新华社记者王南(右一)在山东省乐陵市采访。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10月,新华社记者王欢(左一)、王阳(右一)在山东淄博调研。


泥泞的路上有想不到的曲折

脑海里有数不尽的线索

本子上全是错综复杂的笔记


今天,致敬我们!


2017年9月7日,新华社记者李一博在天津全运会上拍摄皮划艇静水项目比赛。


长枪短炮看上去高端大气

可背上它们走几万步

并不是件容易事儿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7月28日,新华社记者王婧嫱在韩国大田拍摄国际乒联韩国公开赛。


设备再好

但每一次对决定性瞬间的抓取

都有不小的压力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6月,新华社记者在拍摄上合峰会烟火表演。

今天,致敬我们!

2008年9月9日,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李尕在大雨中的鸟巢采访北京残奥会。


时常忙到很晚不能回家吃饭

到周末又不得不一次次爽约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8月16日,新华社记者李逾男(左二)、王仁贵(左三)在参加长江经济带相关报道期间采访。

今天,致敬我们!


2017年11月8日,新华社记者李嘉南在洛阳市伊川县吕店镇采访乡村特色产业。

那个随时准备好的

出差行李箱里

采访的装备多

生活的物品少

今天,致敬我们!


2015年8月,新华社记者张铖在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采访。



今天,致敬我们!


2010年8月,新华社记者刘潇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采访。


发生险情

我们总是想尽办法逆行而上

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

角落间不经意出现的细节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10月,新华社记者王全超在重庆公交车事故的报道现场。为了拍摄,他在船上待了80个小时没下船。

今天,致敬我们!


新华社记者张志龙(右)在山东寿光水灾疫区采访畜牧站工作人员。

许多人采访结束回家

回忆起当时为了更接近真相

而不顾惜生命的场景

往往会因为后怕而直冒冷汗

......



今天,致敬我们!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在采访时不慎落水。

今天,致敬我们!


2017年9月,新华社记者郑一晗在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市采访,当天还遭遇附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袭击。

今天,致敬我们!


新华社记者尚乐在伊拉克巴格达采访。


记者

是一个平凡而辛苦的岗位

可我们始终相信

脚下有多少泥泞

心中便有多少温情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2月7日,新华社记者李继伟(右)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采访脱贫特色产业蒲公英种植大户。

练就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我们时刻谨记在心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1月份,新华社记者邵琨(右二)在重庆市开州区扶贫调研。


对这片土地

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惟有深情和热爱


今天,致敬我们!


2016年5月,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小学,新华社记者黄孝邦蹲点调研,与这里的孩子们同吃同住。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5月,新华社记者王金金在海拔4200米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入村采访当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运行情况。


对隐藏在角落里的问题和不公

勇敢地揭露

今天,致敬我们!


2015年,新华社记者乌梦达在河北省某地对污染土壤取样。


电头是我们的仪式感

真相是我们的“护身符


今天,致敬我们!


2017年,新华社记者周畅在天津全运会开幕式上冒雨进行报道。

在不断前行的时代潮流中

我们努力记录下历史深处

每一段故事

每一个表情


今天,致敬我们!


7月20日,在上海港的日本远洋货轮Ishizuchi star(石锤之星号)上,新华社记者眭黎曦在瞭望,作采访拍摄准备。

记者,记着

今天,致敬我们!


2014年3月,新华社记者陈聪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一所难民营采访。


书写时光的人

总有一天也会随时光老去

但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我们曾经见证并记录的瞬间

永远都在那里


今天,致敬我们!


2017年5月,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搭乘“蛟龙”号成功下潜至4811米,水中时间8小时50分,海底作业3小时11分。

今天,致敬我们!


2017年7月,新华社记者郁琼源跟随“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执行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任务。


在职业生涯中的每一次付出

我们都无怨无悔

无愧于心

今天,致敬我们!


2018年5月,新华社记者陈子夏在拍摄新媒体视频产品。

今天,致敬我们!


2017年12月1日,新华社记者王安浩维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采访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我们是

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我们是记者

今天,致敬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