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复证明:普通人向他学习能发家致富,公务员学他能大展宏图

历代名将点评

第一个要写的历史名将,是春秋齐国宰相管仲。很多人会向我投来鄙视的眼神,你懂不懂历史,不懂历史就不要在这里误人子弟。管仲,怎么是春秋名将?他是齐国宰相,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军事家。说管仲是名将,那是委屈他老人家了,他是个牛叉的军事家。我们一起来,聊聊管仲。

历史反复证明:普通人向他学习能发家致富,公务员学他能大展宏图


一、个人简介:

姓名:管仲 字夷吾

年代:春秋时期

生卒: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注意“约”字,具体生日无法考究,你要骂人就骂司马迁吧,他老人家也是这样写的)

籍贯:颍上人(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官职:春秋齐国宰相

二、军事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在好兄弟鲍叔的推荐下,当上了齐国宰相。当上齐国宰相之后,管仲在国内搞改革开放,没几年的时间,就把贫穷落后的齐国,治理成发达国家,实现了富国强兵。

春秋时期,周王室大权旁落,有很多地方诸侯国,名誉上还属于东周的编制,实际上是各自为政。周王是全国名誉上的最高领袖,却对地方政府失去了绝对控制权。外加,这个时期,中原地带四周有很多不友好的邻居,譬如东狄西戎,南蛮北夷。很多地方小诸侯国,拳头不够硬,经常被这些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的野蛮部落侵扰。而中央(周王室)心有余力不足,没有军事实力,帮助地方政府摆平这些事情。

这个时候,中原就迫切需要一个扛把子了,需要一个带头大哥出来给大家出口气。管仲政治嗅觉比敏锐,发现这是一个让齐国做世界老大的契机。于是,政治头脑发达的管仲,向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军事战略,建立匡扶周王的统一战线,力争现做世界老大。

什么是“尊王攘夷”,通俗理解就是,齐国打着尊重周王权威的旗帜,讨伐那些不听话的蛮夷,震慑那些不服管教的诸侯国,自己做中原扛把子。后来曹操把这个套路,用得活灵活现,打出“挟天子令诸侯”的旗号,为早期创业加了很多分。

历史反复证明:普通人向他学习能发家致富,公务员学他能大展宏图

管仲


放眼当今世界,美利坚学得很像,经常打着人权的旗帜,用战斧导弹打击不听他指挥的伊拉克、伊比亚,用航空母舰战斗群威慑那些不听管教的国家。只要人类还存在,“尊王攘夷”,永远不会过时。这就是管仲的伟大,一款产品可以流行几千年。

当然,光有战略高度还不行,还要有落地的战术。凭什么让诸侯国听你齐国的?听你齐桓公、管仲的调遣?凭的是实力,凭的是齐国成功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凭的是齐国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做支撑。譬如,公元前663年,燕国被山戎欺负了,向齐国求援,于是齐桓公和管仲,带几万诸侯联军,把山戎揍得满地找牙。齐桓公有个妃子,估计是埋怨他好久不找她啪啪啪,因此吵嘴撒娇跑回娘家(蔡国),蔡王缺心眼竟然把女人直接改嫁他国,齐桓公感觉自己很没有面子,直接派兵把蔡国灭了。楚国不屌齐国,管仲拉几万人跑到楚国边境搞军事演习,最后楚国也老实认怂,拜齐桓公做大哥。

齐桓公在管仲的谋划下,每隔一两年,都找个地方举办联合国会议,或者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军事合作协防组织会议等。大哥召集小弟开会,小弟肯定屁颠屁颠过来捧场,所以齐国举办的会议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中原最重要的政治军事会议,各国首脑高官都非常重视。大大小小会议召开很多,正史记载会议精神最为深刻的有九次,于是有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说话。齐桓公,顺水推舟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正史上,关于管仲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具体的细节。基本每次都是齐桓公亲自挂帅,管仲在身边出谋划策,王子成父担任冲锋陷阵的将领。《管子》这本书,倒对管仲的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有很多精妙的阐述,如何练兵治军?如何谋划战役?如何思考战争?对后来的兵法、将领有很大的启示。包括后来孙武写的《孙子兵法》,里面很多军事思想、战略战术都有《管子》影子。

历史反复证明:普通人向他学习能发家致富,公务员学他能大展宏图

国之四维


三、历史点评:

管仲现在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孔孟,这个估计和儒家占据历史舆论权有关系。从治国做事方面而言,孔孟只是理论派,而管子是理论派加实战派。很多历史学家,习惯把管仲归类于法家鼻祖,其实不然,管仲应该是道家人物,因为他通天彻地,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管理、礼仪等各方面均是大家,只有悟道的人,掌握世界规律的人,才有如此智慧与功业。

管子被誉称圣贤的导师。这个称呼,名副其实,因为后面很多牛人大伽都以管仲为偶像。管仲名气最大的骨灰级粉丝要数诸葛亮了。刘邦、萧何、刘秀、曹操、司马懿、王猛、李世民等人,都是他的忠实粉丝。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更应该要把管仲当成人生导师,学习他的经济思想,懂得经济规律,从而发家致富,让自己生活更美好。学习他的修身品德,让自己更有人格与魅力。学习他的管理领导力,做个能安身立命,齐家立业的真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