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工在崛起|智能化解決不了的“用工荒” 機器人也很無奈

珠三角製造業升級困境調查:招不到人,用不了機器人。

當前,勞動力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用工缺口這些年一直困擾著傳統制造業企業,且逐年加劇。於是,將部分舊生產線升級為不過多依賴人力、效率更高的智能化生產線,成為許多企業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然而,近期走訪了深圳、東莞、廣州、中山等地製造業企業後發現,智能化的升級改造並不能讓這些企業完全擺脫當前的用工困境,而且新的結構性用工難又隨之出現。

臨時工在崛起|智能化解決不了的“用工荒” 機器人也很無奈

用工迴流日漸加速

去年以來,內地各大城市人才爭奪戰不斷升級。與此同時,珠三角製造業的許多基層勞動力也加速回流內地。

午後,東莞大朗大潤發購物中心前的小廣場上,支起了近50個企業招聘攤位。儘管還沒到下午兩點的工作時間,各家企業的招聘人員卻都早早就位,準備迎接應聘者。然而,時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依然問津者寥寥。

“一年比一年難招了!”小王一邊用招聘簡章扇著涼風,一邊略顯無奈地向我們訴苦。小王的公司從事薄膜生產,工廠就在東莞,目前普工缺口十多人,希望能補充一些年輕的勞動力。

然而,事與願違,小王近兩年的招聘活動從來沒有一次性招滿過。“都是來一個要一個,不斷地有人走,基本都回流老家去了。”儘管公司普工每年都招不滿人,但在小王的印象中,去年還有人可挑,今年卻似乎無人可招,更別說挑了。

珠三角地區用工緊缺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外來勞動力供給短缺,廣東勞動力供給也開始下降,甚至有些地區和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用工荒;

二是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逐漸改善,農業經營收入持續增長,農民工外出意願也開始下降;

三是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大量工人轉向第三產業,進一步加劇了製造業工人的緊缺狀況。

“機器換人”的新難題

在用工難、用工成本上升的困境之下,許多企業不得不選擇“機器換人”。

東莞一家生產金屬化薄膜電容的電子企業負責人告訴我們,實施機器人替代主要基於兩個方面考慮:

一是不斷攀升的人力成本;

二是下游產業對公司產業質量穩定性的要求不斷提高。

該負責人透露,經過多年的部署,目前企業員工人數較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少了很多。如今,實施“機器換人”的企業並不在少數。在珠三角另一製造業重點城市佛山,實施“機器代人”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00多家,應用機器人超6000臺。

但是,看似能解決“用工荒”問題的辦法,也帶來了新的難題。“我們還需要懂得調試、檢測,出了問題能馬上處理的技術型工人。”小王告訴我們,雖然公司已經有純熟的技工,但年紀大都老大不小了,需要招收一些“新鮮血液”作為後備力量,但很難招。

企業的攬人對策

如今許多城市的街道和鄉鎮都有一個小廣場,這樣的廣場有時候就成了各家企業的招工點,這些大大小小的攤位上很多都貼著“招臨時工”的海報,而攤主多是各種職業介紹所、勞務公司等。

據透露,現在的小企業則會採用打游擊的方式,即用高於行業的時薪來招聘臨時工,來破解自己的招工難題。但事實上企業更想要長期員工,因為長期員工對公司的運作、產品、技術、要求都比較熟悉,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要短期工。

至於公司如何才能招到人並且能留住人:

一是要保證有足夠的開工率

二是要準時發工資

三是有足夠的生活保障

四是找工作、招普工、招臨工,就上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