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还有条电影机厂路?或许土生土长的大坪人才知道


大坪还有条电影机厂路?或许土生土长的大坪人才知道


说起电影机厂,很多大坪的老人并不陌生,曾经重庆 电影机械厂生产的8.75电影放映机一度风靡,为文化的传 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此,就有热心市民给“大狮花”留言建议到,希望将虎威路正名电影机厂路,以此纪念电影 机厂的辉煌,这样与大坪商圈内的医学院路、石油路相映, 彰显大坪地区的文化历史氛围。



大坪还有条电影机厂路?或许土生土长的大坪人才知道

上世纪50年代

承担川东电影放映机维修

重庆电影机械厂创建于1958年,原址大坪石油路48 号,初期主要维修电影放映机、生产电影机配件。70年代 初期开始生产 8.75毫米甘光二型移动式电影放映机,80 年代后改为三铃机械厂。

资深民俗文化专家、重庆通肖能铸介绍说,上世纪五 六十年代,重庆有很多电影院,大坪英利一带就有电影院, 虎头岩也有两三家电影院,剧场也兼有电影院功能。

当 时,重庆没有生产能力,使用的都是35mm和16mm的放 映机,最常见的就是“上海牌”和“松花江牌”。电影放映机 坏了很难找地方修,成本很大。1958年,电影机械厂应运 而生,初期主要维修电影放映机。

“电影机械厂特别大,有很多部门,车间堆放着很多电 影放映机,厂里随时都热火朝天。”肖能铸说,当时四川维 修电影放映机的地方不多,只有成都和重庆电影机械厂, 而重庆电影机械厂承担了几乎川东地区所有放映机的维 修工作。

大坪还有条电影机厂路?或许土生土长的大坪人才知道


大坪还有条电影机厂路?或许土生土长的大坪人才知道

上世纪60年代末

开始制造电影放映机

“60年代,文化急需传播,当时电影院集中在大城市和 县城,乡下没有电影院。”肖能铸介绍说,当时,《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等样板戏 作为文化标准,需要传播给全国人民。当时普遍使用的 35mm和16mm的放映机太大,两个放映员背不动,为了 “送戏下乡”,急需小型机器。

大坪还有条电影机厂路?或许土生土长的大坪人才知道


1968年,模仿国外8.75mm家庭小型放映机,中国生 产出了 8.75的放映机,分担给两个放映员。“当时需要大 量生产,重庆、上海、东北都在生产这种机器。”肖能铸说, 8.75电影放映机的生产,使得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文化、 农业知识下乡得以实现。那时主要播放新闻纪录片、种 植技术纪录片、农村预防疾病纪录片,为文化宣传起了极 大作用。

“六七十年代,片子还很紧缺,电影院排片都是错开 的,经常可以看到骑着自行车送片的人。”肖能铸说,有时 候在电影院,电影开始了,屏幕上却打出“影片未到”,大家 就坐着继续等待。

大坪还有条电影机厂路?或许土生土长的大坪人才知道

上世纪80年代

市场萎缩跌入低谷

1979年,中国电影机市场萎缩,重庆电影机械厂顿时跌 入低谷。80年代,企业面临倒闭,重庆电影机械厂转型,更 名为重庆三铃机械厂,专业生产摩托车离合器。当时,更多 的放映方式出现,取代了老式放映机。录像机、黑白电视机 等多媒体播放方式兴起,电影院的功能也逐渐削弱。

“现在,在边远农村还有这样的露天电影,一般是由过 去的专业放映员或其后辈在放,村里有喜事,就会找他们 放电影。”肖能铸说,前两年,自己还在农村看到过老式放 映机放的电影。

现在说起电影机厂,了解的人已经很少。在电影机厂 的原厂址,住在附近的人只知道曾经这里有一个辉煌的电 影机厂,至于电影机械厂是什么时候拆了,就连老人都记 不清了。

大坪还有条电影机厂路?或许土生土长的大坪人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