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曾国荃为什么敢孤军直插太平天国都城天京?

史里有料


曾国荃绰号

“曾铁桶”,是湘军统帅曾国藩的九弟,人称九帅。与其兄为人温和,处事谨慎所不同的是,曾国荃性格直爽,倔强凶狠而又意志坚定。1856年,曾国荃为了援助在江西被翼王石达开打得龟缩于孤城南昌的大哥曾国藩,向湖南巡抚骆秉章申请,率领湘勇3000人,赴援江西,因入赣后首攻吉安,便以吉字为号,称为吉字营。曾国荃勇于任大事且不畏艰难,用挖壕围城的战术攻陷过吉安、安庆等城,人送外号“曾铁桶”,意思是说他能将城池围得跟铁桶一般严实。1862年5月,湘军水陆并进,包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曾国荃率步兵三万余人扎营雨花台,彭玉麟率水师一万余人驶进河口。一支三四万人的孤军怎敢去包围太平天国的都城,更何况忠王李秀成手下还有数十万军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太平天国已经快要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自1861年9月5日,曾国荃攻占天京屏障安庆之后,从大势来看,天京已经成为一座
“孤城”。曾国藩坐镇安庆之后,花了半年时间收复皖北各地,又攻占了天京附近的重要关隘以及粮仓重镇,彻底将天京城孤立起来。在江浙战场上,李秀成拼死无法占据上海,李鸿章指挥洋枪队拖住了李秀成的数十万大军。这使得曾国荃有恃无恐,敢于孤军深入,率领数万湘军包围天京。湘军人数虽少,但俱是百战精锐,又有彭玉麟的水师掩护,这也是曾国荃依仗的优势之一。曾国荃占据雨花台之后,再次发挥
“铁桶战术”,派兵挖掘壕沟,修建堡垒,将天京牢牢围困。深居宫中的洪秀全大惊失色,即刻严诏催逼李秀成回援。正在上海、松江前线的李秀成接诏,大吃一惊,当即率领大军前来解围。太平军来势汹汹,号称六十万,实际兵力也有三四十万之多,分三路而来,从苏州出发,过溧阳,下溧水,越秣陵关,直杀雨花台,连营数百,层层排排,兵密如豆,枪立如林,与天京城内太平军把湘军夹挤在中间。10月13日,李秀成指挥大军对湘军展开进攻。曾国荃深知硬拼不行,要求湘军上下严遵深沟高垒的
“缩营自保”策略,只在太平军进攻时发炮击杀,不得主动进攻。太平军使用人海战术,一批上去被杀,又派另一批人进攻,皆死于湘军枪炮之下,进攻没有任何结果。双方交战正酣之际,太平军又添生力军,侍王李世贤率三万大军从浙江赶到,立刻投入对雨花台湘军的围攻,上施枪炮,下挖地道,迫使曾国荃不得不从西路抽出曾贞干手下四千人来援,全力抵御太平军的凌厉攻势。交战中,曾国荃左腮中弹,满脸鲜血,仍旧骑马在营垒中四下奔驰,指挥湘军拼死顶住了太平军潮水般的进攻。11月3日,李秀成和李世贤指挥大军再次猛攻,并用火药炸塌湘军两处营墙,太平军趁机攻入湘军营垒。眼见数千太平军已经杀入营垒,湘军上下急红了眼,深知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一个扭头逃跑,而是全军呐喊迎战。最终,太平军势竭,湘军成功守住了大营和营垒。双方激战46天后,李秀成只能在11月26日下令撤围,率军自南门进入天京。打仗打的就是一股无惧生死,勇往直前的气势,当年太平军自广西初起时,数千可敌数万,如今数十万不能破数万,完全是因为将骄兵疲,惜命爱财,所以才会在雨花台大战中失利。自此,太平天国再无力解除湘军的围困,最终一步步走向城破国亡的穷途末路……


历史茶坊


其实没什么敢不敢,曾国荃围攻太平天国天京两年,一直攻打不下来。后来曾国荃想挖地道进城,清兵得知后也挖地道迎战,就这样持续胶着,你攻我守。

曾国荃用巨炮轰击城墙,以至城墙严重损坏,太平军不敢站在城墙上守卫。曾国荃又命令士兵堆积柴草,清兵众多,柴草堆得比城墙还高,太平军误以为清军要用柴草登城,故在柴堆处严防死守。

曾国荃利用这一点分散注意,再加上柴草堆的老高,遮挡住太平军的视线,便派千人从原来挖的废弃地道继续进攻,那废弃地道太平军都以为清兵不会再用了所以根本没人守护。

千名清军挖地道至城下,埋了三万斤火药在城下,用巨石将洞口封住留一个小洞放引线。点燃后,只听得一声巨响,犹如霹雳一般,将城墙炸的粉碎。

清兵从缺口杀进城中,遂破天京。


怪128428296


因为事实上并不能算是孤军。

强调“孤军”的都只看到太平天国在陆地上仍有若干上游据点,忽视了太平军在长江水路的失势。

咸丰十一年底,湘军水师杨载福部就连破太平军据守九年的长江门户池州、无为州、运漕镇,打开了进攻天京的门户;庐州破后,同治元年(1862年)春,曾国荃水陆并进,江北主力连破巢县、含山、和州,突破天京上游最后一道江上门户西梁山,前后只花了12天时间。于此同时,江南曾贞干部和鲍超部也连克要塞,将芜湖、宁国两座府城变成孤城。接下来,湘军隔江呼应,连克金柱关、东梁山,迫使太平军黄文金部放弃芜湖退往广德、湖州,如此一来天京上游门户打开。紧接着曾国荃持续进兵,连克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而水师彭玉麟部则从金柱关进破头关、江心洲、蒲包洲,进泊秦淮河入江口,而曾国荃则绕到城西南偷袭攻破洪春元驻守的雨花台,进逼天京南门。

曾国荃逼近天京虽然违背了曾国藩“稳扎稳打”的初衷,但并不是一味冒险,他一开始大张旗鼓从江北进军,吸引了大量天京方向援军于两浦(江浦、浦口)方向,而在江南则不紧不慢,并不急于进攻芜湖和宁国。待北路稳固、南路太平军羽翼剪除且注意力转移后不仅南路曾贞干部突然加大攻击力度,而且自己也率主力渡江南下,迅速肃清了皖南,且并未拘泥于曾国藩“得一处即守一处”的嘱咐,对皖南郡县置之不顾,连续采用绕行超越的打法进行奇袭(先攻金柱关再打芜湖,先攻三汊河再打大胜关,不攻城南西侧一堆太平军据点却绕攻雨花台),这些都是有章法的部署,不是纯粹冒险。

曾国荃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水师得利。太平军自西征后水师日渐衰弱,此时已无力争夺江路,因此湘军南北两路可以夹水呼应,太平军却只能各自为战;湘军在芜湖-天京一线屡屡超越侧击、背击,靠的是彭玉麟、杨载福两支水师的助力,而曾国荃敢于孤军深入雨花台,靠的是蜿蜒于天京城东南、沟通长江的秦淮河,河口是湘军水师攻占的,雨花台始终不能被太平军合围(李秀成等大军回师也不能),则是曾贞干渡过秦淮河进驻江东门,牢牢控制秦淮河航道的功劳——而这说穿了还是“水师”二字。

正因为没有堪与一战的水师,看似占据有利局势的太平军才会步步被动,节节败退,不仅如此,失去水路之利令太平军补给困难,得水路之利令湘军孤军不孤,后勤通畅。更麻烦的是因为有水路优势,湘军可以灵活用兵,频繁调整部署,补强自身漏洞并抓住对方漏洞,而太平军一旦部署失误就再难补救。

此外,安庆-庐州丧失后,皖北太平军群龙无首,皖南则一向是洪氏“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重灾区,本就地狭民贫,却挤了不相统属的许多王爵部队,打起大仗来乱作一团,结果主力并没有受到大的损失,却已被湘军牢牢掌握了会战的主动权。


陶短房


1862年天京外围已经被围三年,太平军缺衣少粮,已经气数已尽!以湘军精锐之师打一个饿蒙了的柴狗,还是不用费太大劲的!所以曾国荃势如破竹,突破天京外围,打到天京城下,结果又是围而不打,最后排探子去刺探,知道天京城里断粮了,这才用红衣大炮轰开缺口,杀的天京百姓血流成河!洪秀全也被鞭尸!曾国荃孤军深入是必胜的,没有什么顾虑的,所以赢了希望我的回答,大家能够喜欢!谢谢!



翠楼看天下


因为安庆失守,在安徽的陈玉成军团被湘军歼灭。其他的杨辅清、黄文金、古隆贤、刘官方都各自拥兵自重。天京外围已经没有太平军的重兵集团。曾国全才敢孤军直入。


用户5107689075206


曾国荃基本上是顺江而下,一路过来已没有什么有分量的太平军能够阻挡其前进势头。

忠王兄弟主力部队在苏州,浙江驻防,离天京较远。

别的太平军部队也基本上被各部湘军,绿营拖住,无暇顾及天京。

最后就是曾国荃想和李鸿章争夺打下天京的巨大功劳。


Anren1207


具体怎么的不知道,但那时太平天国气数已尽外围已经不成威胁!不说轻取金陵。但这巨大的诱惑面前,拼命一搏必定能赢!


谭军111103431


妖军只会打中国人,只会杀自家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