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一书中,路遥为什么把孙少安的妻子秀莲和孙少平的恋人晓霞都写死了?你怎么看?

小田伯


论贺秀莲与田晓霞之死

作为孙少安娶进家门不要彩礼家境不错而又泼辣麻利勤劳娴熟的贺秀莲,是《平凡的世界》中描绘的的万千如同哺育我们长大的平凡农村妇女。她第一次出现是少安在经历多划猪伺料地而被田福堂诱使公社批判后,二十三岁的孙少安为彻底放弃田润叶且安慰自己的心灵提出找对象后二妈贺凤英介绍的本族姑娘。她对少安的一见钟情,对贫寒家庭的不嫌不弃,对勤劳致富的不埋不怨,对老人们的关怀备至,对少安的忠诚爱恋,都让这个人物传递难以忘却的温暖。但作者路遥笔下的这种温暖自始至终他并未真正得到过,那种妻子对丈夫的完全理解与全身心呵护,都只是他所渴望而不可得的。秀莲的家庭更好,但她看重少安这个潜力股男人,路遥的妻子林达对路遥不计其数的农村亲戚进城投奔而不胜其烦,所以她的结局是路遥对家庭温馨渴望的终结,是对幸福生活遥不可及也就无需在意的心灰...

而田晓霞热烈有激情有学识又愿意爱上揽工挖碳的孙少平正是化身路遥妻子林达在他们谈恋爱时的样子,不嫌弃他来自农村、吃喝都成问题却对知识怀揣无限的求读动力。她曾经那样温暖路遥,甚至供路遥读了四年大学。她曾那么反对家庭的束缚而全身心的热爱着路遥,她也曾无数次花钱请路遥去有品质的地方饱餐、寄好书。一个太过精致一个又太过粗糙,注定也是在悲伤袭来时他斩断一切曾经的美好给了田晓霞这个林达的替身一个伟大的离开。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曾描述晓霞离世后他的痛哭流涕...





繇月朱


第一,根据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只有悲剧才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古希腊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无不以其巨大的悲剧艺术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观众。如莎翁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哪么悲剧是什么?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像贺秀莲与田晓霞就是当时乃至于当今这个时代非常优秀的女性,他们能冲破世俗的偏见勇敢的和心爱的男人结合或者建立恋爱关系。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她们的思想情怀是多么的崇高与伟大啊!但是,在现实中容易找到吗?于是,路遥先生通过这样的处理,让读者得到了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一般巨大震撼。

第二,这是路遥先生与他的妻子林达的爱情故事在《平凡的世界》当中的折射。路遥先生和他的妻子林达曾经有过真挚的爱情,林达就像天使一样给贫困中求学的路遥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慰藉,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方面。于是两个人相爱了,结婚了,并且还有了爱情的结晶。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婚姻还是走向了破裂。于是在他的许多小说中我们都看到了这样一种恋爱关系,那就是女高男低配,往往一个美丽高贵的女性爱上了一个有才能有理想但家庭很贫穷的男青年。比如《人生》当中的黄亚萍和高加林,《平凡的世界》当中的田润叶和孙少安,田晓霞和孙少平,以及其他路遥先生的早期中短篇小说,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当然尤其以田晓霞和孙少平最为典型。但我们知道,最后路遥先生和林达女士的爱情走向了破裂。试问路遥先生还会让女高男低配这样的爱情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吗?

第三,路遥先生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时,身心俱疲,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婚姻上。因此,悲观厌世的情绪围绕着他。因此,两个为改变自己命运的孙氏兄弟二人肯定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孙少安不仅失去了初恋田润叶也将要失去他的爱人贺秀莲,而孙少平也是不仅失去了一只眼,而且也失去了他的最爱田晓霞。据说,在写到田晓霞死去时路遥先生嚎啕大哭。

总之,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如果贺秀莲与田晓霞都有传统的大团圆式的结局,则不仅仅会降低这部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会让读者不能充分认识到普通农村知识青年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的艰难性和残酷性。











白云九段


【小说,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文学艺术的结晶体】。小说中的故事,事件,人物有参照【原型】,但不是真正的【原型】再现。这就是小说的艺术性,可读性。

每一部小说都有一根主线,书中每个人物的登场谢幕,每个事件的发生结局都是紧紧围绕着这根主线运转的。即或是当今流行的【悬疑,推理,穿越】小说,都有一根主线在引导【读者】,这就是小说艺术的魅力。顺便提一句,小说中人物的【生,老,病,死】都是作者精心安排与故事发展须要的。至于为何要那样【安排】这就看你对那部小说的欣赏,理解,感悟水平了。正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喜欢薜宝钗,有人厌恶林黛玉,有人认为大观园是天堂,有人认为大观园是淫窝等等。人们文化层次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同一部小说自然看了以后,理解不同,感悟不同……





杨老帅


这样的小说看完自杀的少不了。请看看完精神振奋人心的小说











芳草地和东山坞


我没有读过路遥写的巜平凡的世界》,只是看了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所以对作品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通过看电视局平凡的世界,路遥笔下的主人公的生活境遇都是亦喜亦悲,悲喜交加。孙少安是一个不甘于现状,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农村青年,在村里有威信,有号召力,干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可偏偏感情上受挫折,不能和心爱的人田润叶结合,娶了个通情达理,吃苦耐劳,一心热爱自己的女人贺秀莲,在砖厂兴旺,一切都苦尽甘来,正要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贺秀莲却又不得不面临死亡。孙少平一直都在逆境中奋争,在学校他忍饥挨饿,走出校门后,在农村苦干,为了找到自己的世界,他在城市揽工,繁重的体力劳动经常使他肩背伤痕累累,最后干起了挖煤工人,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一个志同道合,敢爱敢恨,丝毫没有高干子女作派的田晓霞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可结局却是田晓霞在抗洪抢险中为救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其他人物也是如此,李向前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后才渐渐被田润叶接受,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漂亮的郝红梅成了一个农村寡妇,带着儿子艰难度日,最后和在战斗中失去听力的田润生结婚。由此看来,路遥把田晓霞、贺秀莲写成死亡就是告诉读者,生活在平凡世界的人们,人生的道路却不是一条直线,伴随人生脚步的也不是繁花锦簇,一路掌声;而是曲曲折折,布满沟沟坎坎,荆棘刺身,遍体鳞伤。生活的强者就是要忍受痛苦的煎熬,跌倒了再勇敢地爬起来,擦干泪水,捥起袖子,迈着铿锵的脚步,坚强地走下去。这就是生活,这才叫人生。风雨过后是彩虹,无限风光在险峰。


笑看百态73963702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是这本小说的基调是有悲有喜,最终还是悲大于喜。因为在平凡的世界里,生活就是如此,如果结局写成了个大团圆,换句话讲就是小说中每个人物(或者说是大多数)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后都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不但不符合底层生活的实际情况,也不会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实际上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小说中的大多数的人物,生活都是不美满的,虽然苦中有乐,但累积比较起来,还是苦比乐多。

二是小说情节设置的需要,虽然这么说有点残酷。秀莲是当时一个出生于贫困家庭,却勤劳质朴、无怨无悔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贤妻良母。晓霞虽然出身于干部家庭,却没有官宦习气,是一个勤奋活泼、敢爱敢恨的优秀女孩。不难看出,这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物,作者把她们描绘的都是近乎完美的,为大多数读者所喜爱。所以她俩的离去,会牵动众多读者的心(记得我第一次读到晓霞牺牲的时候,禁不住地哭了)。一部小说和一部电影,如果情节平平淡淡,是打不动

读者(观众)的心的。

三是也许作者想给大家专门留下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孙少安、孙少平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近在咫尺的幸福破灭了,在沉重的打击面前,他们能否继续顽强的生活下去,是否在命运发生逆转之后接受新的生活(包括小说中的其他几个人物也是如此)?是否人生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是幸福?幸福到底是一个追求的过程还是一种自在享受的结果?


宁跃阳香春堂


在那个时代,田润叶与孙少安,田晓霞与孙少平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吃商品粮的,让我们农业户口的人够不着的,田晓霞不能与孙少平结婚,违背了她的气质和胸怀,我喜欢作者刻画的田晓霞,对她的死感到难过,但我认为这样符合我内心中的形象,贺秀莲的结局我觉得不应该那样,但作者的想法心境是我们揣摩不了的,生活就是充满着酸甜苦辣!


不会圆滑的我


作者写死贺秀莲是因为孙少安负了田润叶对他深深的爱。虽然秀莲为少安和孙家付出了那么多,但那只是因为喜欢所以付出。有谁能说,如果田润叶和孙少安成亲,之后对孙少安和孙家的付出会比秀莲少?在本人看来,也许这是作者对少安的负情作出的一种“谴责”。再说作者写死田晓霞。如果田晓霞不死,并且和孙子平成亲,他们就真的能幸福吗?不一定!

应该说,作者对田晓霞死前和孙少平的爱情描写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那么,把田晓霞写死就是纯粹的现实主义。


海军139574848


现实生活客观存在,秀莲的善良纯朴是最优秀的农村婆姨代表,苦尤其是那个年代。先生写到最后是故事的比然。晓霞姑娘的消失,整过反映了,我们国家高干部的伟大家风博大胸怀,从而影响了晓霞的人生观关健时刻挺身而出,留下遗撼更留下人生的高尚,影响了一代人的崇高思想,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的骄傲


青岸108


人活在世上,都有一个目标,少安的目标就是摆脱贫困,他实现了。看来再没有什么事了,一帆风顺了?不可能,通过秀莲患病,路遥告诉我们,生活就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晓霞的去世,是职业,性格促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