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拾粪不坠青云志,20年打造1500亿民企帝国,市值疯涨是苹果6倍

如果有人问:“从一文不名到世界首富需要多长时间?”海亮教育告诉你,只需要1秒!

幼时拾粪不坠青云志,20年打造1500亿民企帝国,市值疯涨是苹果6倍

2017年8月10日,对于2015年登陆纳斯达克的教育类中概股海亮教育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刻。在开盘短短5分钟后,海亮教育每股股价瞬间涨至199999.99美元,涨幅高达2万倍,公司市值一度飙升至5.4万亿美元,相当于6个苹果公司的市值。其海亮集团董事长冯海良身价超过5万亿美元,是比尔盖茨的50倍,瞬间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8分钟后,股价回落到10.26美元/股,冯海良做了8分钟的“世界首富”。

海亮教育股价为何暴涨?冯海良用“哭笑不得”、“国际玩笑”作了回应,他表示:“这应该是一起乌龙指事件。”

海亮教育成立于1995年,是全国基础教育阶段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民办中小学教育集团,总市值123.7亿美元,虽然其比新东方成立时间晚,但市值却是新东方的400倍。能力如此强悍,海亮掌门人冯海良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苦辣的百味创业故事呢?

幼时拾粪不坠青云志,20年打造1500亿民企帝国,市值疯涨是苹果6倍

难安现状,不坠青云志

冯海良于1960年在浙江省诸暨市出生。幼时,父亲被下放到农村改造,日子过得甚是艰难,他便随姐姐冯亚丽走街串巷捡牛粪。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顶替父亲的公职,到店口供销分社工作。因为聪明和勤快,不到5年即提拔为分社经理。

1989年底,目光敏锐的冯海良,从刚刚兴起的店口五金行业中发现了商机。他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毅然辞去了供销社经理这份工作,筹集了16.5万元资金,办起了诸暨市铜材厂。创业初期的铜材厂,只是一个作坊式的小加工厂,无资源资金,生产经营活动捉襟见肘。冯海良白天跑采购进原料抓生产,晚上看书潜心分析研究,很快便成了铜材加工领域中的行家。

1992年,冯海良成立了诸暨市铜业公司,依靠合理的价格、良好的服务和信誉,诸暨市铜材厂很快打开了市场,通过连续几年技改扩产,到1995年,海亮的产销量达到了5000多吨,他把公司更名为诸暨市海亮铜业有限公司,一个铜材王国由此诞生。

幼时拾粪不坠青云志,20年打造1500亿民企帝国,市值疯涨是苹果6倍

躬身鏖战,乘风破浪

1996年,全国铜材市场跌入低谷,冯海良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铜管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他冒着破产的危险,筹集2500万元资金,上马铜管生产线。仅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产品投入市场,马上供不应求。通过并购策略实现低成本扩张,他不断加大技改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连续的躬身上坡与自我鏖战中,冯海良忽然意识到身后的追逐者越来越少,他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之上。2013年,海亮集团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海亮铜合金管等多个品类产能已居全球第一。

幼时拾粪不坠青云志,20年打造1500亿民企帝国,市值疯涨是苹果6倍

以人为本凝聚人心谋发展

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海亮集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人心谋发展”。冯海良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他把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的大事业中来。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创业的环境条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企业股份制改造创新分配机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创造施展才能的舞台、给予充分的信任,使人才与企业结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基地。

永不满足的冯海良厉兵秣马,帅旗一挥,向着世界铜加工行业的高地继续迈进,他说:“要实现海亮的蓝图,人才是决定因素。”

幼时拾粪不坠青云志,20年打造1500亿民企帝国,市值疯涨是苹果6倍

他告诫现在的创业者:“首先要认清自己,每个人的时间、精力、资源都是有极限的,你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一定要学会整合资源,把别人的长处能够为自己所用,因此,团队的力量不可小觑。但需要强调一点,创业者要学会分钱,舍得利益共享,要不人家凭什么跟着你干呀?很多创业者想不明白这一点,把钱都攥在自己手里,眼前是多赚了点,但企业注定做不大。”

其实,现在很多创业者也想给团队分钱,想做股权激励,但是苦于找不到方法,甚至之前分钱不当带来一系列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几家初创公司和风投公司工作过,这几年时间我的经历比之前的人生要丰富的多,我的身边有着一群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从创业之初开始,我就开始记录下自己的经验教训,犯过的错误,以及一些概念想法。如果您在企业经营、员工管理上遇到问题都可以进行咨询。

点击上方头条作者,私信 “你好”即可为您发送价值3980元的《企业管理工具包》,涵盖企业管理八大经;中高层激励工具:股权激励模型、合伙人协议等;基层激励:八大提成制度、绩效、晋升、员工价值观评价系统等等。相信我的一点微薄之力,定能帮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