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節日古老的“二十四節氣”——小暑


明日就是小暑了,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俗話說:“小暑至,盛夏始”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吃新”乃“吃辛”,是小暑過後第一個辛日。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

民間有“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傳牛郎織女相隔兩岸不能相見,兒童們會在這天把端午節系的百索子掛在放上,讓喜鵲叼走搭橋,好讓牛郎織女在七月初七能相見。

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一定要注意身體,防暑降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