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說教育產業市場需求很大,你會選擇在教育領域創業嗎?

pi15131788784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會。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都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因此創業做教育我認為成功幾率很大。

1. 市場廣。孩子從小就有各種課外興趣班,樂器班,學前班,作業輔導班,單科培訓班等等,家長想讓孩子學點什麼都要交錢。以前孩子學輪滑自己找個公園玩,現在都要報班了。就算你到大學,要考證也要報班,雅思託福要報班,考公務員都要辦班。你要你想學,基本都有培訓班。

2. 利潤高。現在孩子課外輔導的學費越來越貴。我曾經在成都的輔導班做過初中語文老師,每學期每科學費要1300,只有16次課。如果報一對一輔導,一小時要200塊。但是輔導班老師工資普遍不高,一小時課時費只有60左右,課外輔導可以說是暴利行業了。

3. 門檻低。其實你想開輔導班門檻不高,只要前期有一定投入,並且找到靠譜的老師就行。其實現在普遍的輔導班師資都不行,大多數是大學畢業生。如果你要開班 ,就儘量招有經驗的師範生,前期把宣傳做好,平時多花時間與家長溝通,只要第一批學員成績不錯,後面招生就會容易得多。

忠言逆耳利於行。 飛哥團隊所答內容,都是多年創業經歷留下的創傷。

沒啥文采,都是乾貨。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創業行動家


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就說過這樣一句話: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之所以說教育的流量大、粘性強,是因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通過受教育,成為能融入社會的“創造之人”。

教育產業市場需求很大,這個判斷是對的。市場大,還沒辦法形成寡頭壟斷,機會還是非常充足的,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風口。

首先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習俗帶來的。

中國,或者說是全球,都有這麼一個慣俗,無比渴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簡單講就是希望後代能夠超越自己,或者後代能夠有更好發展。而教育是最現實的實現因素。所以有錢沒錢,讓孩子學習好是眾望所歸。這樣大家都捨得在孩子教育上投入。

其次是,隨著社會信息化爆炸的來臨,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成年人也需要持續教育、終身教育來提高自己生存、發展能力,於是再教育、MBA、EMBA等教育也是此起彼伏。

但教育是一個相對分散的市場。幼兒是需要幼兒教育、兒童是針對兒童教育、成年人需要成年教育、老年人青睞的是老年大學。不同年齡,他們要接受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年齡段,對教育的需求也是迥然相異的,比如一箇中學生,有的是需要功課補習,有的卻是需要專業的音樂提高,有的是需要體育培訓,有的是需要禮儀專項。

同樣的白領,他們也有不同的專業需求。360行行行出狀元,有的是編程再造,有的是管理提升,有的是營銷訓練。

所以說,不同年齡、不同專業,他們對教育的需求是非常多樣化的,這之間需要非常有創意的差異性、細分市場。

能夠做好幼兒教育的,不一定就能做好MBA教育。這之間存在巨大的市場差異以及市場空間。關鍵是,教育還沒辦法形成一個壟斷市場,因為市場之間差異太大,而且最好的教育還是針對性極強的面對面授學,就像早期的師徒制度一樣。這樣就涉及到教育的地域差別。

教育的確是創業的風口,是值得創業者關注的焦點市場。但如果沒有好的創意、獨到的商業模式、創新的思維,也不是很容易成功。因為,創業本身是很痛苦的,需要有企業家的思維。還因為,這個領域的創業門檻並不高,每一個新掘出、新發現的細分領域都容易在短時內成為競爭的“紅海”。


波士財經


教育產業市場需求巨大,在教育領域創業完全可行。

當前,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充斥著大街小巷。從小學生的數學、英語輔導到形形色色的職業培訓,種類繁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這個行業的市場潛力巨大。同時,這個行業的前期投入並不需要花太多錢,對剛出校園的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有利的因素,短期收回成本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我國的就業形勢越來越難,因此,國家鼓勵大學畢業生創業。選擇教育行業作為突破口,開始時三五人就可以組成一個團隊,簡單、靈活。不僅增加了就業機會,也減輕了社會負擔。

目前,雖然有很多家教育機構,但是真正具有影響力的企業真是屈指可數。

以執業醫師、護士資格考試培訓機構為例,大概在五年前就有預測說“今後幾年內必會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時至今日,真正能在執業醫師、護士資格考試培訓站穩腳跟的機構並未出現。

因此,創業者大可選擇這個條線作為切入點,從加盟做起,先熟悉這個領域的特點,慢慢在當地形成影響力,逐漸掌握師資力量,待站穩腳跟後便可以組建自己的團隊、形成自己的品牌。從輔導班到教育機構再到教育集團,並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

本人身邊不乏選擇這條道路的創業者,並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因此,本人特別鼓勵在教育領域創業。利國利民,也利己,不是嗎?


薛洪言


如題前半句所說,教育產業市場需求很大不假,在互聯網賦能傳統行業的大背景下,教育領域也誕生了很多“錢”景無限的細分賽道,在線少兒英語、在線搜題、智適應學習等等。未來這肯定是一個擁有萬億市場的盤子,沒錯。

接著我們再用數據說說教育領域創業:

❶從資本角度:2017年整個教育行業融資數量405起,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在創投火爆的2015年這個數據是489起,略有下降說明資本市場正在迴歸冷靜,也就是說純靠概念蹭風口熱度、沒有落地產品和用戶數據支撐的項目,免談。

❷從創業角度:這405起投資中有109起發生在K12領域,且這三年以來K12一直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而這也正反映出了我國教育的基本國情:升學為大。分數一直都是大部分父母眼中的頭等大事。

未來有哪些好的創業方向?K12的一貫火爆就說明其他方向機會渺茫嗎?NONONO~從2016年開始,國家教育部加大了素質教育實施力度,重點扶持研學、生活素養、科學創新、體育健康和藝術教育發展,而二胎政策的放開更為素質教育市場的高速成長提供了想象空間。一直有著“教育領域BAT”之稱的新東方、好未來、滬江教育三家巨頭2017年都紛紛加大了在素質教育和語言學習方向的資本佈局。這對這個方向的教育創業項目和創業者來說,這真的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利好消息。

話說回來,要提醒各位創業者的是“教育”始終是一個慢行業,你所看到的龍頭新東方和好未來在教育領域內都有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行業積累(新東方成立於1993年),才一步步在領域內站穩腳跟,從而登陸美股。

想通過教育行業創業迅速發家致富是走不通的,教育的本質不是生意而是服務,他關注著千千萬萬家庭未來的希望與幸福,浮躁不得也應付不得。


決勝網


一想起俞敏洪,就是他騎著馬拐彎的微信頭像。

在創業之前的前前份工作是英語培訓,所在學校跟俞敏洪還有競爭關係。從原來的一線老師,到現在身份轉變,答案是肯定的,會選擇教育領域。不說什麼哪裡統計的數據,也不例舉讀者無法證明的理由,我想講幾個我身邊做教育創業的人的故事,以證明還不錯。

一個女友,創業一年。常年從事教育工作,被稱為“英音女王”,自己做了一套教材和教學方法的研發,現在三個渠道做著自己的小工作室:網課、線下教室。年入百萬+。

一個女友,創業的時間跟孩子同歲,4-5年的樣子。生孩子了,工作辭了,經常給孩子讀英語繪本,後專業研究全世界的兒童英文繪本,後創立自己的品牌。年入千萬。

一個女友,創業8年。兩所幼兒園,帶領自己的老公、弟弟家、妹妹家,自己的父母和老公的父母,成功脫貧致富已奔小康。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勇氣、能力以及運氣。不過,跟周圍從事別的板塊創業的人來說,成功率高一些;另外,創業最忌諱“欲速則不達”,教育呢,速度貌似還快一些。

文中的未經朋友們許可,所以都隱去了工作室和品牌名字。


富凱財經


來,我們來看一下最新、最權威的中國未來5年的執政綱領,在10月18日上午的報告中,關於文化教育和未來發展熱點的論述如下:

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文化興 國運興。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這些論述說明,未來國家需要的是創新型的人才,需要的是萬眾創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樣需要更多接受了高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勞動者,而這,就意味著龐大的教育產業市場。

一、基礎教育培訓

高中畢業生和初中畢業生的區別在哪裡?99%的初中畢業生只能夠承擔簡單的工廠流水線工作或者其他以某一技能(如泥瓦工、鉗工)為核心的工作,他們的眼界、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並不足以讓他們在需要的時候能夠順利轉型,比如從保安轉型成淘寶店主,從泥瓦工轉到快手網紅,從拉麵師傅轉型為滴滴司機;也不足以讓他們在幾年後順利升級,比如從工地散工成為安全員、架子工、電工、焊工等;如果他們能夠接受足夠的教育(哪怕是半強制的),也能夠給他們的未來多一條方向。

高中生相對來說會好在哪裡?他們好在已經打好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礎,他們可以通過未來的大專、專升本、成人夜校等,逐步提高文化水平,掌握更多的知識,獲得對世界的真實認知,他們的未來之路會比初中生好走一點。

二、職業培訓

既然國家在鼓勵創業和創新,也就意味著需要大量能夠迅速適應新工作的人才(勞動者),每個五年計劃的風口都在不斷改變:

  • 比如在智能工廠的建設過程中,抄表員將很快被智能儀表取代,外操巡檢的密度在智能儀表的24小時監控下也將不斷縮減,最終現代化工廠所需要的人力將不斷減少;那麼減少的這部分人力去了哪裡?

  • 比如在財務共享服務建成後,企業將減少大量從事基本財務工作的會計需求,比如做賬、報銷、薪酬等等,那麼這些人需要轉崗,但是能否成功轉型?

70後的轉型風險還小一點,90後的職場生涯中恐怕會面臨著多次的轉型,每次的轉型都會需要新的職業培訓,那麼這些職業培訓是不是龐大的市場?

反正以前光SAP培訓、JAVA培訓、PHP培訓都能養活一大批人,那麼以後的新媒體培訓、運營培訓、輿情培訓等等,哪一個不是龐大的市場潛力?

三、成功學

伴隨著物質越來越豐富,進入消費升級時代以後,大家對「成功」的訴求會變強,那麼包裝成「全棧」、「精進」、「心流」等高端外衣的成功學培訓,也會越來越賺錢,賺的盤滿缽滿。

四、學前教育

在大消費時代,消費者最捨得花錢的就是子女的教育。

五、知識付費

雖然為了知識付費有點反人性,但是人性裡本來就有一項叫衝動型消費,要不羅輯思維還能這樣越做越大?我在網易雲課堂促銷的時候,不也是衝動的買了1000多的課程,到今天兩個月過去,我剛剛勉勉強強看完了一個價值100塊的……


六、內容創業和文化輸出

這是國家的政策趨勢,不論是網絡小說,還是網絡劇,抑或是其他文化教育內容,都屬於內容創業的一部分,都踩上了「增強文化影響力」這個風口。

總結

我也堅信教育產業將繼續湧現出若干百億級別的公司,每個獨角獸公司都將佔據一個細分領域;而教育市場,是依託於不斷增強的國力、不斷提高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的成就慾望、不斷普及的高等教育,隨之伴生的風口。

有心人要做的,就是踩準風口,勝過競爭者。


任易


教育可以說是國家大事,也可以說是家中大事。在國家人才戰略上,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輸送,走人才興國之路。

不可否認,教育市場需求很大。人不單單在學生時代需要學習知識,出入社會後依舊需要源源不斷的給自己大腦輸送知識,達到成長。

那麼如此大的市場,且沒有壟斷此行業的巨頭出現,我們就可以把握住機會,分到一杯羹。大到企業化教育平臺的創建小到中小學補習班成立,都是我們可以去做的目標。

教育行業至少擁有12個細分領域:(1)按照年齡段來劃分,包括母嬰、學前、中小學、中專/大專、大學/研究生、留學、職業考試和職業技能10個領域;(2)按照終生學習來劃分,包括興趣、綜合兩個大類。

那麼此市場的形成和現在社會發展離不開關係。

在以前,父母大都選擇“放養”,現在80後、90後逐漸成為孩子的父母,他們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是重中之重。他們把孩子當成自己寄託的希望,考上好的大學,拿到更高的學歷。全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麼從胎教開始,就已經開始了對孩子的教育之路。

現在的個人能力可以讓一個人從大眾中脫穎而出,所以大多數人依舊選擇學習中成長。比如考證、考研、MBA等,都是提升自己的方法。

考研導師張雪峰就是主張在本科畢業後,工作陷入迷茫,可以選擇考研,繼續教育這條路。所以教育是伴隨人一生的,活到老學到老,誰不在學習呢?

教育領域創業雖說市場可以,但是面對前期的教師人員流失,課程銷售較難的情況還是比較頭痛的。首先教育對於知名度要求也是相當大的,所以品牌做起來是一件非常重要且艱難的事情。

你拼品牌影響力拼不過人家,拼渠道也是稍次,沒有核心競爭力,其很難存活,所以創業道路艱難,市場所大,競爭也就會大,三思而後行。


合肥視覺


謝邀,我是變革家陳俊。說到教育這個問題我想可以追溯到隋文帝時期,從公元587年科舉制度到現在的高考制度,可以說幾千年以來中國在教育這方面都比較注重,特別是現在國家更是號召全國人民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的孩子念得上書、上得了學。而現在一個人要是沒點知識在這個社會上想要生存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現在的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將來踏入社會的時候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所以就會給孩子找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甚至有些成年人也會找些課外輔導班讓自己學習新的知識。所以我想先肯定俞敏洪先生說的沒錯,教育市場需求真的很大。
現在,各種教育機構充滿著大街小巷,甚至在鄉鎮的路邊也能看見教育機構,只不過在眾多的教育機構中做失敗的會有一大半,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聘請老師這方面費用較高,第二,房租,除非是自己家裡很大,可以分為幾間教室,那麼這一部分就可以捨去,第三,招生困難,因為教育機構現在實在是太多,那麼招生的問題不由就成為了一個難題。有些資質比較老的老師辦教育機構可能沒問題,可剛進入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們沒有比較出名的老師來上課的話,可能真的會失敗。
對於我來說,我一直認為師者為國之根本,良師者為國之重器,在對於教育市場這方面的投資希望得到的回報除了收益之外還有的就是希望教育出優秀的人才。雖然前邊說的全是這些教育機構失敗的原因,不過在這個方面,如果能有一些出名的老師與自己合夥創業,並且能有良好的模式經營,那麼肯定能賺到錢,並且市場需求還會很大,不過我還是希望在教育這方面創業的人能不要以賺錢為唯一目標。既然都準備在教育產業市場這方面創業就應該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一點貢獻,前邊也有說到老師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好的老師是國家之重器。

變革家


我沒有研究過大數據,僅就自己這幾年做培訓機構的情況給大家描述一下,希望對您有幫助。我2014年到鄭州,租了一套房子,既自己住又開輔導班,一共招了不到15個小學生。勉強夠我房租。第二年因家庭原因我關閉了這個小機構,開始給別人幹,當然還是做教育培訓,我老闆在一個小區開的輔導班,有小學生還有初中生,老師有6個,其中還專門招了前臺負責招生工作,結果連老師工資都發不下來。我一個關係極好的朋友也是在小區裡開了針對高中的輔導班,(小區旁邊就是一所比較好的高中),並且我朋友還和這學校的幾個老師有聯繫,承諾介紹一個學生給介紹人一些提成,但是一年後也是入不敷出,關門了。所以我認為現在二線城市,培訓機構基本飽和,競爭十分慘烈。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人民幣,也沒有超越同行的授課水平,最好還是不要涉足其中,省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事過知人心


目前我也在創業,回答下這個問題。

先說一句:如果你把教育事業當作純粹的生意來做,你一定會失敗;如果你不把教育事業當作生意來做,你可能會失敗。

教育產業太大了,範圍太廣,K12,職業教育,技能,知識付費等等。

我接觸的多的是K12教育,所以下面談的只是針對這一塊。

說句真心話,目前對於絕大部分教育細分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

藝術培訓,比如美術,舞蹈,跆拳道等等,幾乎每個小區周邊都有,小學,初中,高中輔導也是遍地都是。

說句實在話,新人進來太難了,尤其是沒有核心內容的情況下。

什麼是核心內容。

課程,老師,營銷。三者缺一不可。

理論上的話我看很多人說的太多了,我說點實戰的,希望有幫助。



我拿做少兒培訓的舉例,主要包含美術,舞蹈之類。

我的親身經歷,我所在的城市,社區周邊商鋪,非熱門地段,一般地段,200平,一月房租費用大概需要1.5萬到2萬之間,老師工資分兩塊,專職和兼職,基本上工資和房租是對等的,也就是你的成本一個月在5萬左右。當然如果你面積減少,成本也相應減少。

大概這種地段水準的收費,在一個學生2000多到3000之間,我們按2500算。週六日開8個班,每個班20名學生,這是160個學生。這樣一年收入是40萬,週一到週五如果每天可以開一個班的學生,這樣一年收入20萬。

恭喜你,你的本回來了。

招到240個學生,你的本回來了。

所以問題簡化成:看你開機構的話,一年可以招到多少個學生。

只能說這個問題對於新機構來說,太難太難了。

你如果能搞定這240個人,你就可以創業了。

你可以同時開兩班,這樣,營業額可以多出40萬。

你可以加入早教,或者其他課程,這樣大概還能多個20萬30萬的。

也就是一年做到120萬到150萬。

有人說,可以在居民樓裡租,不是不可以,但今天不討論,你可以成本,營收換算過來就可以,成本低了,收費也低。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房租人工收費標準不同,按這個邏輯去推算就好。

算的時候,成本加20%。

覺得可以,就做。

我說的針對一般的大部分做培訓教育的,你有大的資源,背景,或者很有特色,可以收到翻倍價格,或者上萬,那種肯定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