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八種世界毀滅方式

比起瑪雅的末日預言,科學家指出,超級火山、隕星撞擊、超新星爆發、太陽浩劫等方式,對未來的地球更有真實且直接的威脅。以下就一起來盤點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超級火山爆發

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八種世界毀滅方式

超級火山爆發

超級火山是指能夠引發極大規模爆發的火山。雖然對於爆發規模沒有嚴謹的界定,但極大規模爆發都以瞬間改變地形,瞬間改變全球天氣及全球性的生命災難。超級火山的噴發,可以將火山灰噴灑到方圓6400公里的範圍內,火山灰中的含硫物質散佈於空中,經過物理化學變化形成高濃度硫酸,可以導致大氣中含有2000兆至4000兆噸硫酸,大致相當於目前全球每年所有工業含硫物質排放總量的25倍多,還可以使海水溫度驟降6攝氏度左右,破壞力極其可怕。

超級火山爆發常常會和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緊密相關,如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恐龍的滅絕事件。在一份採訪電郵中,法國巴黎地質學研究院的地球物理學家安妮-賴斯·切尼特(Anne-Lise Chenet)提到,當時地球上發生了嚴重的火山爆發事件,形成了厚度超過2000英尺(約600米)的熔岩層,厚度達1萬英尺(約合3000米)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熔岩高原印度徳幹高原同樣形成於這一時期。另外,科學家們指出大約在2.5億年前的那場史上規模最大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和今天西伯利亞地區的一座超級火山發生爆發有關。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地震學家索恩·雷(Thorne Lay)說,這種超級火山爆發將釋放出巨量的硫,二氧化碳和火山灰,這些物質足以改變全球氣候模式,導致生態食物鏈崩潰,並最終引發物種大滅絕事件。

在過去的10年間,美國黃石巨型火山地區的地面已經緩慢上升了大約10英寸(約合25.4釐米),這顯示熔化的岩漿可能正在地下聚集。索恩認為,在其一生中,這座火山可能已經發生過十幾次噴發。最近,這裡的細小火山管中開始噴出水蒸氣,但是地質學家們還無法確定這是否將是另一次大規模噴發事件的前兆。

隕星撞擊事件

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八種世界毀滅方式

隕星撞擊事件

一般而言,小行星是最有可能和地球相撞的天體類型。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5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地區,部分造成了恐龍的滅絕命運。

2004年,有科學家宣稱一顆直徑約275米,名為阿波利斯(Apophis)的小行星將有2%的可能性在2029年撞擊地球。這一消息震動全球並引發了對小行星的探測和防禦研究熱潮。隨後的更精確的計算顯示,這顆小行星和地球發生撞擊的可能性實際大約為25萬分之一。

很幸運的是,看起來現在並沒有類似大小的天體正位於地球運行的軌道之上。因此,用美國普渡大學行星科學家傑·梅洛什(Jay Melosh)的話說就是“我們或許是安全的,至少在接下來的數百萬年內是這樣”。

但是不能忽視那些體型更小的潛在威脅。美國宇航局的專家表示,大約每100年就會有一顆直徑超過50米的小天體撞擊地球。這樣的撞擊將造成地區性的災難,如洪水,整座城市的毀滅或農業衰敗。而每隔大約10萬年就會有一顆直徑約1公里的天體撞擊地球,這樣的尺度大約相當於12座城市街區一旦發生這樣的撞擊,它造成的災難將要嚴重的多,並且是全球範圍內的災難:持續的酸雨將毀滅農作物,大量漂浮的粉塵將隔絕陽光,爆炸和大火將毀滅一切。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行星科學家埃裡克·艾斯旁(Erik Asphaug)的說法,為了充分了解我們所面臨的來自宇宙的威脅,科學家們正在嚴密監視整個太陽系空間,搜尋任何正朝著地球飛來的物體。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找到大約900個直徑大於1公里的小天體,其運行軌道和地球相交,而據估計,這樣的天體總數大約有1000顆。不過幸運的是,計算顯示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任何一顆這類天體將會和地球發生撞擊。

艾斯旁說:“這些被發現的天體和地球在最近的未來發生撞擊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100%安全的。”因為我們幾乎不可能確保找到全部會撞擊地球的潛在小天體。他說:“永遠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我們必須與其共存,或者死去。”

彗星撞擊

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八種世界毀滅方式

彗星撞擊

這樣的不確定性有一部分源自小行星的姊妹彗星。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小行星主要組成成分是岩石和金屬,而彗星的主要成分則是冰和塵埃。10月20日,哈特利-2號彗星運行到距離地球僅1100萬公里處,這是近100年來彗星最接近地球的距離之一。

艾斯旁說:“彗星尤其危險,因為它們來自太陽系邊緣地區,具有極高的速度。”他說,當彗星掠過地球近旁時,由於地球的引力加速作用,其速度高達每小時10萬英里(約合16萬公里)。一旦發生撞擊,撞擊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其撞擊時釋放出的動能就越大。對於被撞擊的地球而言,這當然也就意味著更大的傷害。對於人類而言,這或許就將意味著毀滅。而雪上加霜的是,要想提前找到隱藏在外太陽系中的彗星困難重重,因為這些小天體非常“黑”,反光率很低。

不過,當它們運行到距離地球約3.9億英里(約合6.3億公里)處時,情況將發生改變:在這一距離上,太陽的熱量開始加熱彗星表面,使其釋放出塵埃和氣體構成的明亮彗尾,變得非常明顯而容易被找到。

假設科學家們能夠開發出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夠發現遠在木星軌道外側,正飛向我們的彗星,那麼地球上的工程師們將擁有10年的時間設計方案,準備應對這樣一場潛在的災難性事件。

不過艾斯旁也承認如果真的發現一顆直徑10公里的冰雪球徑直朝地球衝來,我們似乎並沒有多少方案可供選擇,除非“用核彈炸燬它”。

藻類危機

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八種世界毀滅方式

藻類危機

根據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地球生物學家喬·克什維克(Joe Kirschvink)的觀點,另一項對地球的潛在威脅正隱藏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小藻類之中。他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一種廣泛分佈在潮溼地表,湖泊,海洋和土壤中的藻類:硅藻,將可能導致地球大氣成分發生災難性的改變。

和其它許多藻類一樣,硅藻也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合成為可為機體使用的糖分。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硅藻利用太陽提供的能量將水分子打碎,形成氫氣和氧氣,其中氧氣是其它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

但是如果某種硅藻變種不能利用水分子或者其它環境中的替代物,如鐵或氫元素來完成其生命活動,那麼它們可能將會轉而利用鹽(氯化鈉)作為原料。這樣的結果是釋放出劇毒的氯氣。假定硅藻們釋放出的氯氣沒有殺死它們自己,並且它們的生長沒有受到遏制,那麼這種藻類將出現爆發性增長,並在此過程中釋放出足以致命的有毒氣體。

克什維克說:“這種可怕的情況如果持續,只需數百萬年它就可以毀掉整個地球。”

如果這種硅藻災難成真,那麼這就將成為地質歷史上第二次由於一種微小生命體而給全球的生物帶來滅絕的浩劫。上一次類似的事件發生在大約23.5億年前,當時一種名為藍菌的細菌首次進化出了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由於藍菌的作用,原始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急劇上升,而之前的地球大氣則主要是二氧化碳,這樣的改變對於那些厭氧生物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

克什維克說:“對於當時的地球環境來說,氧氣是一種新鮮事物。”而如果今天的硅藻決定發起“第二次氧氣危機”,那麼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它們的在這場戰爭中它們擁有其它大部分生物所不具備的特殊優勢:它們不需要依賴氧氣存活。

不過幸運的是,在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這種微生物賴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材料:水非常充沛,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小生物也沒有必要轉而變成釋放氯氣的“魔鬼”。

致命病毒

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八種世界毀滅方式

致命病毒

在很多電影中都曾經描述過一場席捲全球的致命疫病。而在真實世界中,這樣的可能性並非完全沒有可能,如每個人都知道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

不過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不幸感染這種可怕的病毒,但是前一段時間美國和荷蘭的科學家們已經在雪貂的身上對其進行相關基因改造研究,使得這種本已致命的病毒更加危險。在基因改造進行之前,這種病毒僅能通過接觸傳染,但是經過基因改造之後的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存活並在雪貂個體之間傳播而無需直接接觸。這樣的研究項目一經曝光立即激起了公眾的恐慌和憤怒,人們擔心這些變異病毒會從實驗室中洩露,從而造成嚴重後果。

但是,這樣的病毒傳播會成為世界末日嗎?或許不會。這是皮特·卡託那(Peter Katona)的觀點。他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其專業領域便是生物恐怖主義防範。他認為這樣的病毒事件並不太可能造成毀滅性事件,不過他也承認這樣的事件確實將是一場“可怕的浩劫”。

對於這種觀點,加州理工學院的病毒學家艾里斯·黃(Alice Huang)表示贊同,她說:“某一種特定種類的病毒不太可能殺死全世界所有的物種,因為不同物種所具備的基因多樣性確保了至少將會有一部分物種對於這種病毒具有免疫力。”

即便是前面提及的那種經過實驗室基因改造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變種,它也只有5個變異種,並且這種變異幅度都不算太大,因而人群對於這一病毒毒株在某種程度上擁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它將很難造成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滅絕”。

她說:“如果一種病毒想要殺死整個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那麼它必須造成迅速的死亡,最長不應超過1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旦病毒感染超過1周以上,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回過神來,開始對病毒做出反應並殺死入侵病毒。並且,這種病毒還必須能夠迅速傳播,幾乎在同時感染全世界大部分的人口。

她說,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除非是你派出數千架無人機,飛行到全球每一個有人居住的角落散播病毒氣凝膠,才有可能做到一次性讓幾乎所有人口都感染這種病毒。

或者,除非出現這樣的情景:那就是某一種超級病毒隱匿在冰層之下或洋底熱泉噴口附近,這些致命病原體在此生長繁殖。然後由於某種突發的超級自然災難,這些病毒被一下子釋放出來,造成大規模感染和死亡。

當然,請不要沉浸在上面的描述之中,因為這純屬幻想。黃女士指出,所有這些情形在現實生活中都是非常不可能出現的。甚至在科幻小說中,往往某種致命病毒也是從外太空來的,而非上面所描述的那些途徑。

超新星爆發

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八種世界毀滅方式

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最強大的爆炸事件。根據美國宇航局的估算,其在一瞬間釋放出的能量幾乎相當於太陽在100億年內釋放的能量的總和。

這樣的超新星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超大質量恆星在走完其500萬~2000萬年生命歷程後,其核心發生重力塌縮,另一種就是所謂的1a型超新星,這是一顆白矮星的緻密核心密度進一步升高時引發的劇烈爆炸。

根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託德·湯姆森(Todd Thompson)的說法,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質量恆星核區塌縮的情況要比1a型超新星的案例多出2~4倍。並且,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每隔100年左右就會發生一起核區塌縮引發的超新星爆發案例。幸運的是,所有這些爆發中絕大部分都發生在安全的距離範圍內,距離地球至少都有5~10個秒差距(約合 16.5~33光年)。在這樣的距離上,地球是安全的。

假設這種超新星爆發出現的位置在銀河系中是隨機的,那麼對於地球而言,大約每50億年將會遭遇一次破壞性的超新星爆發事件。不過事實上由於銀河系是一個由旋臂結構構成的整體,並且絕大部分超新星爆發都發生在旋臂之中,而地球會不斷進出這些旋臂結構,因此,正如湯姆森所指出的那樣:“事實上每當我們進入一個旋臂結構時,我們都有可能遭遇距離在10個秒差距危險範圍之內的超新星爆發事件。這樣的事件發生的幾率約為1億年一次。”

一旦遭遇此類劇烈的宇宙爆發事件,我們將會面臨強烈的X射線和宇宙射線輻射風險:高能電子,質子和α粒子。這些粒子都幾乎以光速運行,另外還有高能伽馬射線,這種射線擁有極高能量,足以殺死細胞。

超新星爆發釋放的劇烈輻射將摧毀地球的臭氧層,從而導致更多的紫外線抵達地面。這樣的結果是皮膚癌患病率的急劇上升,並導致細菌和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甚至導致地球進入一個新的冰期。

軌道變化

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八種世界毀滅方式

軌道變化

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軌道發生改變也將危及地球上的生命。在太陽系中木星是質量最大的行星,其巨大的引力甚至會對其它各大行星的軌道運行構成影響。比如,經過數百萬年之後,木星的引力作用將讓水星軌道的偏心率增加,其遠日點將更遠,近日點將更近。

根據一項2008年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報》上的論文,隨著水星的軌道偏心率繼續增大,水星將最終難逃墜入太陽灰飛煙滅的命運。並且,這一變化還有更加嚴重的後果,那就是水星的軌道最遠處將越過金星軌道。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天文學家格里格·勞林(Greg Laughlin)說:“很快這就將導致一場真正的災難。”勞林是這份發表於2008年的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說:“水星和金星一旦發生致命相撞,火星將被踢出太陽系。”

當然,還有最壞的情況,那就是水星和地球發生相撞。這樣一次撞擊將徹底摧毀地球,儘管地球幾乎要比水星大上20倍,仍將難逃厄運。

對於勞林這樣的行星地質學家來說,行星軌道發生的輕微變化都將增加一份潛在的危險。不過不要太過擔心,根據計算,以上這種情形在未來50億年內發生的可能性低於1%。

太陽浩劫

科學家的末日預言 八種世界毀滅方式

太陽浩劫

美國宇航局行星學家克里斯·麥克凱(Chris McKay)警告說:“即便地球逃過了和水星的相撞,最終還是難逃被太陽吞噬的命運。”太陽在過去40多億年間持續發光發熱,其能量的來源是其核心區的氫 -氦核聚變反應。隨著太陽逐漸變老,太陽的溫度將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亮。

在大約10億年之內,科學家們預計太陽的亮度將增加大約10%。這增加的額外熱量將讓地球地表溫度升至200華氏度(約合攝氏93度)以上。海洋將會消失,現有的氣候模式將崩潰。墨西哥瓜納華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克勞斯-皮特·施羅澤(Klaus-Peter Schr?der)形象地說:“那時候一切的高檔房產都將變得一文不值,我們將不得不外出尋找另一顆新的行星定居。”

那些不想搬家的人只能指望施羅澤的同事,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天文學家羅伯特·史密斯(Robert Smith)的觀點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史密斯指出,天文學家和工程師將或許將有能力改變並擴大地球的軌道半徑,使之逃離被太陽吞噬的厄運。具體方法就是利用時不時進入內太陽系的小行星。

通過改變飛過地球附近的小行星的軌道,使之從地球的前方擦過地球,這樣它的動量就會有一部分轉移到地球身上,這就等於給前進中的地球“加速”了一把。地球的公轉速度加快就意味著地球的軌道半徑也將隨之變大。如果能堅持這樣做長達數百萬年,到時候地球的軌道半徑將能夠擴大5%左右,這就將意味著減少10%左右的太陽熱量。

然而即使是這樣做了也只是延緩了地球被太陽摧毀的時間而已。再過大約70億年,太陽將變成一顆紅巨星,其體積和亮度將遠遠超過現在的太陽。麥克凱說:“那時候的太陽的體積將變得極其巨大,地球軌道事實上將位於太陽體內。”並且除非我們擴大地球軌道的努力十分成功,否則地球幾乎將不可避免地被太陽巨大的火焰和高溫徹底吞噬。

施羅澤說:“儘管我不信教,但是很多預言的實現或許確實需要一些時間。”他開玩笑說:“《聖經》中提到世界最終將毀於一場終極烈焰,看起來這種說法還是有一點根據的。”

站長點評:我們世界歷經了眾多的末日預言,在炒作之外人們已經很難對一般的末日預言提起興趣。但是站長個人認為超級火山的威脅更為直接和真實。英國有科學家用計算機做過模擬試驗,如果黃石公園超級火山爆發,3~4天后,大量的火山灰就會跨過大洋到達歐洲大陸。模擬預示了美國3/4國土將受到影響。最大的危險在方圓1000公里的地區內,這裡90%的人口無法倖免於難。大部分人會因為吸進的火山灰在肺裡固化而死亡。美國的東海岸也會覆蓋1釐米厚的火山灰。而在歐洲,更大的危害是無法預測的,因為這是火山灰形成的粉塵到處飄蕩。更大的影響是緊接而至的氣溫變冷。根據計算機的預測,地球年平均氣溫會下降10℃左右,北極地區會下降12℃左右。專家預測這樣的寒冷氣候會持續6到10年,然後才逐漸恢復正常。這才是最為接近我們的世界末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