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痛点,才有钱赚

(原文不知何故打不开了,故重新找回)

现在实体经济低迷,经济整体都不景气,大家哀叹,创业的机会没了,钱越来越不好赚了。

很多人都说农业是继房地产之后最赚钱的产业,大家又纷纷把目光投向农业,据说恒大集团也新组建了农业集团,准备二次进军农业。

很多朋友也陆续向我咨询,进军农业到底行不行?

找到痛点,才有钱赚

我们还是从创业、赚钱开始说起。

其实钱真的不好赚吗?创业的机会真的没了吗?我看不是这样。记得马云在几年前说过几句话。他说:“有人认为在100年前,创业的机会就没了,结果出了通用。认为50年前创业的机会没了,结果出了比尔盖茨。十年前,大家又认为创业的机会没了,结果出了阿里巴巴”。

那么在2018年,创业的机会真的没了吗?钱真的不好赚了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据彭博社2017年12月28日发布的《中国消费者如今已经统治了世界》,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达63.4%。家庭消费出现迅猛增长,增至4.5万亿美元。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16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6 年旅行收入444 亿美元、支出2611 亿美元。

2017年4月17日,世界旅游组织发布《2016年世界旅游的晴雨表》,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支出261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投资参考》预估,2017年中国游客在出境游期间的总支出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50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1.8%。

以前中国人到境外消费的主要方向,是购买高档的奢侈品,包括化妆品、名表名包、首饰等等。但是消费统计显示,近几年消费的产品正在发生变化,逐渐转向购买奶粉、马桶盖、电饭锅等等日常用品上。

还有人预计未来的五年到十年,中国人跨境消费的数额可能会涨到5万亿元,面对这么大的消费能力,谁来提供商品?这不是最大的赚钱的空间吗?不是创业的机会吗?

找到痛点,才有钱赚

我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的文章里面提到过,用户思维的核心就是站在用户角度去考虑问题,用户所纠结的、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新的市场机会。

一句话,只有找准了用户的痛点,才有钱赚。而当前用户在这么几大领域普遍存在痛点。

第一是食品。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难保障,这几年陆续发生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让很多多心有余悸,所以很多人去买俄罗斯的、韩国的、香港的、西班牙的、澳大利亚的食品,比如纯牛肉、方便面、奶粉等等,都是通过欧盟标准检测的。

第二是生活日用品。从电饭锅到马桶盖,到一些日用小电器。不得不承认,一些国外的产品,确实精致、贴心、暖心,用起来方便,而且能考虑到多种因素,多种用途。

第三就是化妆品。化妆品的需求量太大了,国内基本没有像样的,我们家的几位女士都是买的国外化妆品。

第四就是药品。包括一些保健类的眼药水、钙片、鱼肝油等等。

找到痛点,才有钱赚

这是什么原因?不说自明。因为市场直接引导消费,也就是中央反复提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不是需求端出了问题,而是供给端出了问题,需求的东西无法提供,所以真需要反思了。现在的人越来越个性化,大家需要的是千差万别、稀奇古怪的个性化定制产品,你生产不出来,自然就赚不到钱。

“互联网+”已经提出很多年了,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精准营销就可以让用户的需求,也就是市场所需求的个性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但是目前我们很多的生产型企业还没有转变到用户思维上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既是产品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反思一下,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是不是有很多纠结的、难受的、想骂人的时候?比如说停车。现在停车是个大问题,但是德国就有智能化的多层停车装置。食品是农业最大的发展机遇,要知道食品的需求有多大!但是现在的食品不安全,我们能不能生产出让人放心的,全程溯源的,有机的,绿色的食品?

找到痛点,才有钱赚

我们不舒服的地方,无非在于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这些领域,因此,这些痛点就是新的商业机会、新的市场机会、新的创业机会。

找到痛点,就有钱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