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会发出“越活越没有意思”的人生感叹?

瑞梅劲松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会发出“越活越没有意思”的人生感叹?

这个问题好悲观!可是悲观背后的深层意义,其实也揭示了之前或当前的农村社会现状!

越活越没有意思,说实话,有时候在跟同事朋友在一起聚会聊天或者偶遇烦心之事的时候,也难免有这样的唏嘘喟叹!

每当在新闻里看到有些自寻短见的悲剧发生,当事人背后肯定也经历了“越活越没有意思”的悲观心理活动,生与死的心理斗争,最后让死这个字钻进了牛角尖!

越活越没有意思的心理,轻则徒增烦恼,重则悲观厌世!至于为什么?也不过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缺乏!

精神上的缺乏:子女成家立业远离身旁,年老体弱以至于心理上与日俱增的无用感!以及其他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困扰等等!总之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具象化!

之前的时候,像每个家庭中都是多子多女的家庭,尤其颇具规模的具有家族性质的生活氛围中,鸡毛蒜皮的小打小闹成为不可避免的很多纷争,纷争之后的家庭成员间往往是谁看谁都不顺眼,特别是农村生活情境中,如果在农村有过生活经验的话,其实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老人年纪大了之后,话语权更少,也往往成为很多儿媳妇口中的“老不死的”。

再有就是,随着年岁的逐渐增长,体力渐衰,疾病缠身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自觉成为子孙后辈的累赘,往往更觉得越活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求死心切!



物质上的缺乏:钱,这是安度晚年的资本,悲剧的是农村老人往往不具备自己养老的能力。养儿防老,也是那些年每个新婚家庭求子心切的心理写照!

前两年,在我们村里发生过一起这样的悲剧:一老头在老伴去世之后自己寡居,身老体衰,尤其到了冬季的时候,感冒发烧更是难免,去向儿子要钱打针的时候,被儿子怼:别光问我要钱,又不是我一个当儿子的!

老头回家之后,心里不痛快钻了牛角尖,然后上吊身亡!

钱是万恶之源,这句话其实说的真切!养儿防老,在现今的社会,还不如自己有钱靠得住!可惜的是,农村老人有钱的还真的不多!

这样的情境之下催生的心理落寞,难免会有越活越没有意思的感叹!


老家老味儿


为什么农村老人会发出‘越活越没劲的’感叹?农村人没有多大的事业一年四季劳作田间地头,为的就是个大房子大院子,当然儿女们成家立业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拼死拼活的念头。可当儿女们都长大了都成家立业了,可以说老人的希望盼头也就实现了。这时人已经老了,也没个事业就是那几亩地。好身体种不好身体连地都种不来,眼望着空荡荡的大院子大房子不勉有些空落落的。特别是年节更是难受,盼儿女盼孙子是盼他们的东西吗?不是是盼人盼的是热闹驱散冷清。试想农村人劳作一生不能说疾病缠身,也差不多。有老伴的打打嘴架还有点声音,没有老伴的孤身一人的那可是静的吓人。人不怕累怕的是孤单与寂寞与冷清,农村老人感叹活着没劲也就不足为奇。



敖汉人的生活



只写评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谁都有老的一天,老了不图别的就指望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或者有一帮老哥们儿老姐们儿,没事一起拉拉家常,侃侃大山结伴旅游,享受生活!可是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了,而且由于生活水平不好大部分身体素质都不好,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政府也没有福利,有的人病了床前连个倒热水的人都没有,病痛的折磨,心灵的空虚,往往令人钻牛角尖,甚至有的老人觉得活着没意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死了死了一了百了!











保定林中老鬼


“越活越没意思”这是个伪命题,自从分田到户后,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种田不纳税还有补贴款,每月还有百十元生活补贴,困难户还有低保,村里年底还有分红,孤寡老人进养老院,没人愿意去死,都想多活几年,村里修了水泥路,装了路灯,我和老伴都七十多了,儿女都很孝顺,盼望着能活100岁,多享几年福。


采菊东篱下175027524


1.老人都是一辈子操劳过来的,年纪大了干什么都力不从心

2.老人年纪大了,各种老年病也随之而来,生活不方便(比如:牙口不好,吃什么都不香)

3.子孙后代不够孝顺,常常忽略老人的存在(以工作忙为借口常年不看望老人)

老人为家是作出贡献的,他们理应得到后辈善待,老人的要求不多,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最好趁他们行动方便的时候带他们也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而不是发出越活越没意思的感慨。


I将上下而求索


一:村里老人长期与儿女分开。 二:老人身体日渐变老,疾病随之而来。 三:年龄变化使自己身体不听使唤儿女不妨老。 四:村里生活日复一日,觉得生活没盼头。 最主要还是希望外出工作的儿女多给家里爹妈打的电话 问候问候 多一点关系 想一想自己被父母一点点拉扯大 父母老了儿女一定要多点关心否则养儿防老岂不是空谈


乡村大祥


我觉得,这得从这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来看,首先现在农村的老人大都是独自在家,在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忍受着他们的“孤独”。

再者,农村的生活气息也越来越归于无聊,那些本该热闹的节日,却只落的个形式,更有甚至,干脆就庆祝这些日子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叹“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年味”的原因。

年轻人的责任没有尽到位,不过这点要辩证的看,因为农村的年轻人通常要面对“双手搬砖,却不能拥抱亲人;放下砖,却养不活亲人”的尴尬,和“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却离家很远”的两难。这是农村年轻人的无奈,也造成了自己父母的“孤独”。虽说,无可厚非,但也是现实存在的状况。

还有年轻人现在对于节日的“意识”的淡化,像“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瑶乡的盘王节”,“中元祭司(尤其是两广地区)”“擦寻黄酒”这些年轻人估计都不甚了解,一些本该热闹,团聚的传统节日,年轻人没有几个注意的,本该团圆相聚的日子,却只有冷冷清清的几个“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年轻人热衷的是在“2月14号”说“I love you”,在圣诞节呼声“Merry Christmas”。

所以,除去那些身不由己的现实状况,我觉的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造成的占了更多部分。

简而言之,陪伴的缺少才是造成农村老人的“生活没有意思”原因。


乡村小凉


或许我还年轻,暂时没有进入老龄化。

个人认为现在的老人应该是享受到了社会的优越性,过去只是城市人有退休一说,而现在就连农村老人也有退休金,虽然只是每月那几十块钱,但是毕竟见到了发给的钱。他们的子女却正在承担着有史以来的负担,子女的教育花销达到新高,还得用最后的余力继续奋斗,为了子女婚姻家庭操碎心,为了隔辈后代奉献“青春”。

至于说这些老人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就想到了精神寄托。上了年纪的老人思念亲人,记挂年轻的后辈。我的母亲就常常埋怨,说他孙子毕业后就不应该留在南方工作,回家太远。我的回答是:那咱就让他回来种地,冬天可以在你跟前闲一冬天……

九十高龄的老人更想周边人来人往,恨不能天天看到子孙后代。

过去好像有句老话,家有老人甚少远行,也应该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吧。但是如今年轻人都在奋斗都在打拼,为了生活为了将来他们的后代。我能够理解现在的现象,特别是春运大军年年证明一切。好在现在能够利用音像视频时常沟通,把思念孤独稍许淡化。

由此我也提请出门在外的人,能够在闲暇时,常打个电话连个视频,与你在家里的老人唠唠嗑说说家长理短。



赶着牛车逛街


丨我是个地地倒倒农民,今年也已经:快六十岁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身体也不行了,土地收入吧,也不够半年的开销,身体长年生病希望政府给老年人多点补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