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长城地下工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作用有多大呢?

信马由缰


地下工程最早起源于二战的德国,由于当时盟军的侦查力量和战略打击能力非常强。为了保留住可以用来军备补给的工厂和研发设施,德国就在地下建造了庞大的地堡工事。德国的V-2和V-1导弹就是从地下工事里生产出来的。二战德国战败后美苏都发现了这样的地下工事。起初盟军并不是非常在意,只是将地下工程里面的机床和生产工具洗劫一空。

然而随着苏联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以及苏联核弹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应对苏联可能会发动的核轰炸,就在西德境内和本土重要城市内大建地下防御工事。在60年代,美苏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核战争计划,苏联的核战争计划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将核弹扔到欧洲和北美大陆。而美国的核战争计划中就有所不同,美国几乎把当时所有没有加入北约或者亲苏联的国家都纳入了核打击范围之内,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中国。然而当初中国背靠苏联核保护伞且中国自己的核武器也进入了最后测试阶段当时不会被美国的一纸计划吓倒。

然而在古巴美苏对峙之后,中国看出了谁是“真强国”谁是“伪强国”所以中国就为了在未来的核战争中不被苏联“卖队友”就建造了自己的地下防核工事。相比美苏等国更多的是为了形式上互相警告和用来拒止的地下工事。中国的地下防核工事明显在工程量上要更多,且内部设施也比较齐全,简直就可以用小城市进行形容。而且中国在建造地下工事时还考虑到了在未来汽车和各种大型设备也存放在这里,所以中国的地下工程要比美苏的“猫洞”要大出很多。中国的地下工程已经足以保证在海岸预警雷达发现核弹来袭后可以安置足够多的平民和设备,然后凭借地下工事里的水和食物坚持到核尘埃落下后,再重新建设城市,所以中国地下防核工事对保存中国的有生力量,保留战争潜力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军情解析


啊,地下长城工程跟“北星之光”导弹,“轰-10”型战略轰炸机,“181”导弹驱逐舰,“神光”激光武器,“歼-14”重型战斗机一样,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传出来的,据说是大三线建设时期全面开始的,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的“末日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建设缘起,建设细节,建设规模,连带着我国战略核武器的数量猜测也变得越来越离谱,比如笔者就清楚地记得有传媒将其形容为“把太行山下整个掏空的巨型工程”、“坑道长度长达5000公里”、“地上一个中国,地下一个中国”,已经近乎都市传说。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我国曾经举全国之力去建设这样一个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长达数千公里乃至5000公里的巨型地下要塞——很简单,技术条件与资金投入完全达不到。目前开挖隧道涵洞最为高效的方式是大型盾构机,但是即便如此,一台盾构机在作业条件理想、土质松软的情况下,每日的掘进速度也只有2到5米,人力掘进的速度只会更慢——有人说可以用人海战术来达成极高的速度,但问题在于隧道人力掘进的速度取决于作业断面上能站多少人,如果站的人太密集只会造成边际效应使得施工越来越困难——更何况,我国最早使用盾构机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的上海地铁二号线建设工程(记忆可能有误),而且使用的还是进口的盾构机。更早的北京地铁1号线(1970年开始封闭测试)尚且采取的是明洞开掘-平洞掘进相结合的施工模式,也就是地面上开挖后回填,部分路段地下掘进,施工难度相比把山掏空已经降低了很多,即便如此,作为当时北京市最受重视的工程,短短10千米的一期工程也修了5年多;再比如现已解密的重庆涪陵816工程,从1967年修到1984年,足足干了17年才挖了20千米不到的隧道——这表明我国在上世纪70、80年代左右在隧道开掘方面依然处于施工水平较低、施工效率较差的状态,即便是使用盾构机开挖,在投入100台盾构机、每日掘进200米的完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开挖5000公里隧道也需要68.49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的数字。

因此,关于“地下长城”的传说其实听听就好,笔者并不排除从建国之后到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没有停止建设地下化的要塞、储备库、机库、火箭军洞库,而且建设规模应该还非常大(比如驻扎在江浙一带的某集团军就有非常庞大的地下化武器装备储存库,部分部队甚至可以从隧道完成集结转运),但是要说掏了个5000公里的隧道,还隧道里全是核导弹,笔者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目前的军力也不需要以此来自我安慰了。


军武次位面


我们老家这里,一座山脉都完全掏空了,外面没人知道里面有多大。也不知道有多少部队。只知道山的一边是我们这边的母亲河,山的另一边有铁路通进山里面。附近有很多村庄,村民们只知道里面有部队,不知道里面做什么的。


泡泡帅呆了


地铁可以防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