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腳踏泥土,心懷真情

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也許這句話最能詮釋每一名工作隊員“不捨晝夜”的付出、與群眾魚水相依的感情、火熱的駐村情懷、不懈的工作激情。田間地頭摸實情、農家坑頭拉家常、枕邊案頭想出路,駐村以來,每一名隊員不僅身入農村更是心入基層,從適應到習慣,從沉下心到“吾心安處是吾家”,使駐村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助村”。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建強基層組織,讓“領頭雁”飛得更高、變得更強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村級婦聯選舉村民紛紛踴躍投票)

“群眾對黨和政府最直觀的感受來自身邊的黨員、幹部,基層黨組織建設事關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是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工作隊副隊長張疆華常掛在嘴邊的話。

駐村之初,為切實轉變幹部工作作風,扭轉“庸懶散”、安於現狀、“各種各的田,各賺各的錢”等不良風氣,樹立幹部新形象。工作隊以建強基層組織建設為出發點和入腳點,採取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辦法,先後制定了《村幹部績效考核辦法》、《村級後備幹部、黨員培養計劃》、《村級事務規範化管理辦法》、《村級事務規範化管理流程圖》等,並藉助每週一建議工作機制,幫助村幹部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法。同時採取“一幫一、一幫多”的方式,藉助“三會一課”、“農牧民夜校”、黨團活動日、遠程教育、專題講座等方式,幫助村幹部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計算機操作水平。

“以前到村委會辦事不知道找誰,辦一件事往往要跑好幾趟。現在很明確,辦起事來又方便又省時!”村民布熱比·麥提尼亞孜說。明確的職責分工,規範的辦事程序不斷提升了村民的滿意度。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推動精準扶貧,繪就村民美好生活的藍天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阿米娜·努爾買買提正在配菜)

一直以來,庫特來木村以種植小麥、核桃為主,地少人多,農民缺乏致富技能、思想觀念落後,如何使庫特來木村跟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工作隊。脫貧沒有捷徑,只有精準識別,做好基礎性工作,之後的路才能越走越順。經過多輪走訪、分析研究,工作隊對村130戶、628名貧困人口建立了扶貧數據臺賬,逐一分析致貧原因、制定相應脫貧計劃與幫扶措施。

工作隊在與村兩委商量,廣泛徵求村黨員、村民代表意見後,確立了以 “產業+就業”為主的兩業發展思路,並配套推進集體土地清理、異地搬遷、生態補償、綜合社會保障等扶貧措施。通過建立小作坊、扶貧車間,搭建50座“小拱棚”、引進黃芪種植等,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目前,庫特來木村農村集體鴿子養殖合作社項目已開工建設,該項目預計可使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0萬元。此外,農田灌溉渠網建設、農村道路亮化、民族文化遊樂園建設等項目也在逐一推進中。

扶貧還要扶智。工作隊注重“志智雙扶”,逐步引導群眾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經工作隊鼓勵號召,60餘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雖然工作辛苦,但拿著自己用汗水換來的錢,心裡很踏實很開心。我還學會了化妝,現在每天都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上班,我感覺很好!” 在縣城一家餐館打工的阿米娜·努爾買買提說。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做足實事好事,讓感恩常駐心間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公共浴室開業,前來體驗的村民絡繹不絕)

打通村裡道路“最後一公里”、改造旱廁、在村裡修建垃圾池、配備垃圾運輸車、修繕漏雨的房屋、幫助村民砍柴火、資助家庭困難學生、逢年過節為身體殘疾、孤居老人及家中沒有勞動力的人送溫暖,等等。每一名工作隊員都明白駐村無小事,也許在旁人看來普通的小事,但對於村民來說就是大事,如果沒有得到回應,就可能冷了群眾的心。

為了不讓村民冷了心,工作隊建立了群眾困難訴求臺賬,對於合理的困難訴求積極想辦法幫助解決。對於不合理的訴求,也要面對面和村民講清政策、說明原委,解開村民心結。

提到村裡的變化,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是村裡有了全鄉第一家洗浴中心、第一家紅色記憶展館。洗浴中心幫助村民實現“美麗轉身”,紅色記憶展館更是成為村民感受歷史,教育子女後代、培養愛國情懷的好去處。

工作隊的好,村民們也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當村裡要在文化廣場上建一座亭子時,村民不約而同地向工作隊建議把亭子命名為“感恩亭”,這一舉動也讓工作隊員們明白了每一次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接地氣的“精神大餐”解疑釋惑、凝聚共識

吐外特鄉:腳踏泥土,心懷真情——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訪惠聚”工作隊


(週六讀書日,偌大的教室裡座無虛席)

“媽媽,媽媽,你快看這本書裡有好多漂亮的公主!”10歲的賽比拉姆·巴克爾興奮地向媽媽介紹書中的人物,這是週六村民讀書日活動的一幕。每到星期六,賽比拉姆就催促著媽媽帶她去參加讀書活動。

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也是長期工程。入駐以來,工作隊始終把提升農民群眾文化素質,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激發村民內生動力,調動村民積極性,改變思想觀念作為重中之重,通過週六讀書日、“人人學典型”、“三熱愛”創建、民族團結模範家庭創建、“人人學唱歌、人人唱紅歌比賽”等各種活動,為群眾提供了一波又一波接地氣的“精神大餐”。

“現在村裡的新鮮事太多了,參加村集體活動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村民阿孜古麗·艾力說。在庫特來木村,有不少像阿孜古麗·艾力一樣有追求有夢想的年輕人開始主動參加到村集體活動中來,聽宣講、學政策、學知識,開闊思維眼界。接地氣的“精神大餐”成為庫特來木村群眾扶智扶志的寶庫、脫貧的“指南針”、群眾工作的 “金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