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猜測!電商在生活服務類領域的發展機會,誰能抓住?

難以猜測!電商在生活服務類領域的發展機會,誰能抓住?

來源︱喜馬拉雅FM黃若電商觀察的精品課《天貓創始總經理黃若的新零售課》

過去十多年,中國電商發展迅猛,但在整體發展過程中,規模最大、市值最高、影響力最廣的,還是以實物類銷售的平臺為主。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天貓、京東、噹噹、亞馬遜中國等等,它們都是屬於實物零售類的。而另一端的生活服務類電商,到現在為止表現還很薄弱。

什麼是生活服務類呢?主要指的是本地化的消費,這裡麵包括機票、餐飲、外賣、住宿、週末遊門票、電影票、按摩、理療、美容美髮等等。

難以猜測!電商在生活服務類領域的發展機會,誰能抓住?

那麼,生活服務行業在中國的現狀是什麼呢?總結一下有這麼五點,我們分別來說一說。

生活服務行業的現狀特徵

第一,在居民的消費總額中,生活服務類的佔比在過去十年間是逐年上升的,2017年第一次超過了50%。也就是說,整個社會總體零售消費,實物類的消費佔一半,生活服務類的也佔到一半。這是行業狀況的第一個特徵,容量夠大。

第二,生活服務類的上游,也就是提供方,總體來說更加分散,大品牌的效應不明顯。實物類的商品在大部分的品類中,我們都能夠找到有壟斷特徵的大品牌。打個比方,說到手機,我們很自然就會想到蘋果、三星。而在生活服務類中,它更分散。比如,在中國整個餐飲行業裡,連鎖經營所佔的市場份額不到5%,而95%都是一些非連鎖的、非知名品牌的經營。

第三,到目前為止,生活服務類還缺乏整合性的多類目平臺。說到商品零售,我們都知道有阿里巴巴,有京東。但是,在生活服務類裡,目前沒有代表性的跨門類的網絡服務商。

難以猜測!電商在生活服務類領域的發展機會,誰能抓住?

第四,我們不妨看看線下零售的發展,以shopping mall作為標杆,這幾年中國各大城市的shopping mall裡面,發展和擴張最快就是生活服務類的商家,這其中包括影院、美容院、咖啡屋、餐飲、兒童娛樂等等。相比之下,生活服務類在互聯網上的發展明顯滯後。

第五,中國生活服務類行業公司的市值不高。美團不久前上市,上市的時候發行價是69元港幣,10月底它的股價已經回調到50元港幣,整個市值3000億港幣,不到阿里巴巴的1/10。

生活服務類人均消費金額偏低

有趣的是,實物類與生活服務類這兩個市場板塊,消費的總體體量是差不多的,但區別就在於成交的金額差很多,也就是人均消費金額相差很大。生活服務類這個板塊,目前在互聯網上的表現遠遠不如實物類的電商。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難以猜測!電商在生活服務類領域的發展機會,誰能抓住?

第一個原因,說到生活服務類行業,就要提到“三公里生活圈”這個概念。這一類行業服務的對象,主要都集中在周圍三公里的社區和商圈裡,但是對於用戶來講,它本身的可替代性比較強。

比如,我要買一雙耐克鞋,周圍沒有賣耐克的鞋店,這個時候在網上購買可能就是我唯一的可選項。但是,如果我要訂一份快餐,有平臺服務當然很好,但如果我不選擇這個平臺,也完全可以自己走到飯店,解決需求。消費者可替代的選擇性很強,這是出現人均低銷售額的一個客觀原因。

第二個原因,生活服務類到現在為止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閉環。什麼叫閉環?閉環就是指顧客離不開你。在實物電商裡面,最大的閉環是支付。要使得用戶在線上購物形成閉環,需具備三個因素:商品信息流、支付流、物流。實物類電商以支付為中心形成了一個交易閉環,進而牢牢鎖定用戶。

面對市場的挑戰有哪些

那麼,如果我們要在這個領域發掘機會,主要的挑戰在哪裡呢?

難以猜測!電商在生活服務類領域的發展機會,誰能抓住?

第一個挑戰,是相對低毛利的服務提供。在低毛利的同時,整體的履約成本如何有效控制?以外賣為例,外賣不僅要送餐,還要考慮騎士團隊的維護,這個履約成本是比較高的。

第二個挑戰,就是行業目前還處於營銷補貼的階段,基本上還是在靠補貼來拉動銷售,所以這將會是一個很漫長的燒錢過程。

總體來說,在新零售環境下,生活服務類的網絡化運作是一個大機會。現在還沒有一個佔有市場壟斷優勢的大公司,而且生活服務類更多針對的是年輕用戶,這意味著更長時間的服務週期。所以,這個領域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值得大家用心發掘。

關於主播:

淘寶來時,帶來了電商流量紅利。微信來時,帶來了社群變現機會。現在新零售來了,又一個萬億級風口,普通人怎麼參與?天貓創始總經理、零售專家黃若帶來《天貓創始總經理黃若的新零售課》,更新認知,看清趨勢,助你抓住電商下半場財富新商機。

關於喜馬拉雅:

中國第一音頻平臺。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