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中,為何不設湘雲住處?

湘雲與釵黛,是一時瑜亮的才女,而她性格豪爽,氣質活潑,甚至比釵黛更少負面評價。在《紅樓夢》構思撰寫修改的過程中,她甚至會接替寶釵,成為寶玉晚年的生活伴侶。然而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在大觀園中,竟然沒有自己的住處。

大觀園中,為何不設湘雲住處?

是大觀園中沒有房子了嗎?不是。入住大觀園之初,是各位姑娘小姐自己挑選的,顯然房舍還有富裕。是賈母或王夫人或王熙鳳對她另眼相看、不肯厚待嗎?也不是。賈母曾經考慮過給她安排一個住處的。但到最後,寶釵搬離大觀園,湘雲竟被打發到最冷清的稻香村與李紈居住,雖未流離失所,也多少有點狼狽難堪了。

湘雲小時候,曾經在賈府長住過,並且有由賈母撥給她專屬的丫鬟,而且不止一個:襲人後來留下來,翠縷卻跟著她回了家,算到史家的人了。但是隨著“我們太太”的去世,湘雲回到史家,再來賈府就成為暫住了。

大觀園中,為何不設湘雲住處?

“我們太太”是誰,我也有過猶豫。一般稱“我們太太”是指母親,但湘雲“襁褓之中父母違”,總不會是生下來就寄居賈府,到母親死後,反而把襁褓嬰兒接回去吧?

那麼,這個“我們太太”應該是指湘雲的祖母。但這仍不合常理。父母死去,應該由視線撫養,就像迎春母親去世跟著賈母生活一樣。湘雲的祖母為什麼會讓孫女住在她的小姑子、湘雲的姑奶奶家裡?

大觀園中,為何不設湘雲住處?

從後文來看,湘雲的嬸嬸(也許還有堂嫂之類)對湘雲不好,給零花錢很少,還指使她熬夜幹活。但這又不能看作虐待,因為史家是“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的東西,多是他們娘兒們動手”,嬸嬸堂嫂也在幹活。只能說,湘雲這嫂嫂自己勤儉過人,也同樣嚴格要求別人。

嚴格要求也沒錯,但湘雲畢竟只是個十幾歲的女孩子。經常三更半夜地幹活,而且沒有交友自由,這日子也是很苦了。湘雲的祖母、這位史老太太也許就是看穿了兒媳(就是湘雲嬸嬸)的為人,知道湘雲跟著她肯定受苦,所以寧可把湘雲寄養在賈家。為什麼史老太太自己不撫養?可能年老、多病、體弱,精力有限。

大觀園中,為何不設湘雲住處?

史老太太的這一點體貼,給湘雲的幼年爭取到寬鬆歡快的生活空間。但是史老太太一去世,湘雲當然要回家守孝,這以後其叔嬸就不再讓她到賈府長住了。當然這叔叔嬸嬸也有道理:湘雲漸漸大了(幾歲算大,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終不成史(林)家的女兒在你賈家一世不成?”“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在親戚家,落人恥笑。”

叔叔嬸嬸不肯“落人恥笑”,又不肯、或者不願、或者不會體貼照顧湘雲,使得湘去在自己家裡度日如年,一到回家的時候就“眼淚汪汪”“繾綣難捨”,而“見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屈”。

大觀園中,為何不設湘雲住處?

湘雲這種兩難的心理,直接影響了賈母對她的態度:不照顧,可憐她過得艱難;照顧多了,又讓她更受氣。於是賈母只好常常找機會接她來小住,卻絕不便在大觀園裡為她專設一住住所。

直到湘雲的叔叔保齡侯史鼐“遷委了外省大員”,要離京外任,賈母才以“捨不得”為理由,把湘雲留住在賈府。這時的賈母倒是想給湘雲“另設一處與他住”,也具備了外在條件、不怕叔叔嬸嬸挑理,但湘雲正與寶釵感情深厚,“執意不肯,定要和寶釵一處住”,把她安排到蘅蕪苑裡。

大觀園中,為何不設湘雲住處?

湘雲還是太天真啊。寶釵替她出資操辦螃蟹宴、替她做幾件針線活、聽她訴說委屈排解苦惱,她就認定“但凡有這麼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但寶釵畢竟不是她的親姐姐,而且寶釵對人的好是普遍的,不是隻對她一個。更重要的是,寶釵有自己的生活,湘雲不可能成為她生活的中心、或者是重心。到寶釵遇到自己的問題的時候,寶釵只顧得了自己。

抄檢大觀園之後,為了維護名譽,寶釵急急搬回家去。這可不是暫時搬走,而是“從此你老人家省跑這一處的腿子了”,是長久的離去。寶釵走得乾淨徹底,執意和他一起住的湘雲就很尷尬。人家家裡忙著準備娶親,不可能領她一起去住;寶釵是為避嫌而走,也不可能把蘅蕪苑轉交給湘雲,否則就不乾脆了;初來時“執意不肯”另設一處,這時候怎麼好意思要求另設一處?

大觀園中,為何不設湘雲住處?

寶釵還是考慮到湘雲的,所以安排李紈“把雲丫頭請了來,你和他住一兩日,豈不省事?”替湘雲安排了後路。冷清的李紈怎麼會與湘雲投契?可是,“叫花子是沒權力點菜的”,到這地步,她也只好接受,連回史家去受嬸嬸的氣都不可能了。

人貴自立啊。湘雲當初沒有抓住機會,沒有自己的地盤,如今落到這樣難堪的地步。這該怪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