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北上广漂的你们,那么苦有想过回家么?

还在北上广漂的你们,那么苦有想过回家么?

一天24个小时,假设睡觉占据了8个小时,一天中的1/3。工作占据了8个小时,也是一天中的1/3。剩下的8个小时,2个小时给吃饭,2个小时给路程,1个小时给零七八碎。还有3个小时,我们该怎么度过?以何种方式度过?你们可以慢慢思考。

我不是一个认同在大城市的人,但我是一个理解在外漂泊的人。

首先说说我不认同去北上广漂。因为在我看来这个城市7成左右的外来人来大城市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这也是为什么都在说北漂苦,北漂苦。因为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的去赚钱。很少有人会把北上广当家一样看。在家里你要洗衣服,做饭,收拾卫生。但谁会觉得在家辛苦?提到家,都是满脸的幸福和眷恋。

既然家这么好,为什么不留在家,必须要来北上广呢?

北上广的市场缺口大,钱给的多。但其实生活成本也大啊,在郊区合租还要1000+,更不用说市中心里边的价格了。但人们会算账,在北上广从事一个和家乡二线城市相同的职业,工资能多出来接近一倍。省吃俭用一点,把省下的钱存起来,慢慢累积,年龄够了就回家结婚,俩人的钱起码够贷款买个房子,稳定下来。

所以,北上广就是一个这样的地方:养小不养老。你以为这个城市的千万人每天起早贪黑,加班挤地铁是因为love and peace?都是想多捞一桶金罢了。理想和憧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早已被消磨殆尽。

而在我看来,如果你对一个城市没有归属感,认同感,那其实也就是在否定自己存在在这里的价值。这和我讨厌一个人,但是他身上有我需要的东西,所以我目前必须和他在一起是不是一个意思?

这对你不公平,对北上广更不公平。

我没有歧视任何职业的意思,只是在我看来,在家乡拥有的职业不一定非要来北上广实现啊。比如你是一个厨师,比如你是一个老师,比如你是一个快递员,其实家乡都有可以实现你们梦想的舞台。未必非要去一个特大城市受苦。

如果说,我是一个家在三四线城市的人,也不是什么特殊行业,那我肯定会选择留在家乡。一有感情,二朋友多,三做任何事得心应手,四有归属感。

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只是一个面子而已。够花有小积蓄就可以了,我相信在现在的中国,无论在哪个城市,稳定的工作是可以给予你相应的合理的报酬的。

但其实我也理解他们。因为单位经常会有人员流动,我能接触到的小孩特别多。按理来说,在一个城市里,保安应该算是中老年人就业的方向。但是我们公司楼下是清一水的小伙子。那种连胡子都没长的小孩,脸上就带着那种稚嫩。我和他们聊过两次,不知是不是统一口径,他们都说自己18岁,因为老家没机会,所以来北京打工。

就算他们说的是真的,有18岁了。那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是在学校上学,准备高考,然后在大学里学习专业技能,享受大学生活的时候吗?难道真的赚钱的意义大过了人生的意义?还是说他们的人生不像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不是自己主宰,而是被支配,没有选择的?

还有就是在北上广上学的学生吧。理想已经建立,但是实际却比较残酷。想在北上广安定,靠自己是不太可能的。这世界上又有几个富豪爸妈可以供自己子女肆意挥霍。但北上广触手可及的,是与世界接轨的文明与现代。这里有中国最好的文化资源,也有中国最尖端的科技公司,最优秀的人皆汇聚于此。就连酒吧都要比家乡的高几个level,这种感觉是没有在城市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赤裸裸的诱惑。

说回开头那个题,如果在家里的三线城市,可能剩下的这三个小时,自己就会刷剧或者玩游戏,碌碌无为的度过。但是在北上广,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支配这三个小时。数不清的展览,体育比赛也是经常的事,电影放的都是内地无法公映的艺术佳作,开在北上广的诸多图书馆,可以让你学到多少东西。而在这里,甚至你会发现,在网上结交一个和你有相同怪癖的朋友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

所以,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这时北京就变成了理想,能拥抱理想的人,都是我十分尊敬的人。

北上广的火爆应该从十年前算起。也许再过十年,北上广的热度也会慢慢消失,到那时,也许现实的北京人也会选择回到家乡拥抱理想拥抱感情。而理想的北京人可以不为生活所迫,继续留在北京践行这份理想。就像安生与七月里演的那样,两种人在平行的世界里,扮演彼此不同的角色。而他们曾经在北京或许也有过交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