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明知道嘉庆是个平庸之辈,却坚持传位给他,令人不解

乾隆明知道嘉庆是个平庸之辈,却坚持传位给他,令人不解

文|铅笔橡皮擦

回看大清朝,历史上的康熙到乾隆这一段时间将大清带入了一个鼎盛繁荣的时期。因此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帝王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也是非常的高,他们都有不一般的政绩,开明的政治或者说是很厉害的治国方略,我们对其的评价也是正面的积极评价。可是,在他们后来的一位皇帝,乾隆的儿子嘉庆帝,却很少被我们提及。

乾隆明知道嘉庆是个平庸之辈,却坚持传位给他,令人不解

甚至我们去查找关于他的历史,发现他治国方面没有好的建树,没有大的革新或者良好的政绩,跟他的父辈、祖父辈相比弱到简直不是一个等级!那何故,乾隆非要选择他来继承大统呢?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应该想一想,人都会优先选择对自己好的东西,要是有比嘉庆更好的人选,乾隆是肯定不会把大清交到嘉庆的手中的。

这样想来,我们猜测可能就是当时没有比嘉庆更好的选择了。那真实的是不是像我们想的这样呢,小编带着你们一起来看看吧,这其中的一段历史啊,可是一把辛酸泪呀,我们的乾隆皇帝可是因为立继承人的事情操碎了心。乾隆是一个很开明的皇帝,他在皇帝位的时候,经常出宫巡游,所以身边的女人也非常的多。

乾隆明知道嘉庆是个平庸之辈,却坚持传位给他,令人不解

选秀进宫的、从宫外面带回来的、以及为了笼络大臣被塞进来的,还有自己没有登基的时候就娶了的女人等等这些,他的后宫都可以组成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了。在历史上的记载,这么多的妻妾嫔妃,总共为他生下了十七个儿子,还不算生的公主,意思是就有十七个可以立继承人的选择,为什么到最后继承人的位置偏偏落在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嘉庆帝?

第一个出生的儿子,叫做永璜,这个孩子的母亲地位不高,是乾隆还没有登基的时候跟着他的小妾生的,本身身份一方面就不讨喜;另一方面永璜性格顽皮的很,又不爱遵守宫里的规矩,总之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好管教,也一点也没有得到乾隆的喜爱,乾隆首先就把他排除在外了,他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去世了。

乾隆明知道嘉庆是个平庸之辈,却坚持传位给他,令人不解

接下来永琏出生了,他是当时乾隆的第一个皇后生的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子,乾隆因为他母亲的缘故,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把他悄悄的写进了立储的圣旨里,已经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了,只不过很可惜,这个孩子活得不长,在他还是孩童的时候,就病死了,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又一次空了。

后来,乾隆的三阿哥、四阿哥都在很年轻的去世了。五阿哥永琪本来是最有希望继位的那个人,他也是最讨乾隆欢心的一个儿子,文韬武略,诗词歌赋样样都拿得出手,还曾在一场事故中救过乾隆的命,可惜,在永琪二十几岁的时候突然的死去,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不是我们探究的目的,只知道这个最有潜力的儿子也离开了,当时乾隆难受至极。

乾隆明知道嘉庆是个平庸之辈,却坚持传位给他,令人不解

接下来的还有几个儿子,六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等等这些后来的阿哥,有些不是在童年的时候玩耍不慎死亡就是活到二十几岁死去了,都在乾隆还在位的时候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成不了皇位的继承人。最后剩下来的就只有永璇、永瑆、永琰和永璘还活着,当时的乾隆已经超过六十岁了,再不立储就来不及了,现在还剩下这几个人,怎么办?

只能用排除法,选择最好的一个。首先排除在外的人是第十七子,永璘最小,但是也因为最小最浪荡,只爱玩,根本无心政治治国这一方面,乾隆甚至有点厌恶他。接下来老八也不行,老八年龄比较大了,而且腿有点毛病,为人性格很轻浮,乾隆很是看不惯他。那么,剩下的两个就是最有可能得到帝位的人,其中就有我们的永琰嘉庆帝。

乾隆明知道嘉庆是个平庸之辈,却坚持传位给他,令人不解

那为什么十一子永瑆不行呢,当时永瑆是清朝还比较有名的书法家,但是这同样也局限了他在生活行为上的一些作风问题,使得乾隆难以把皇帝之位交给他。据说永瑆为人有点吝啬,当时娶了官宦大臣家的女儿做了妻子,甚至把女方带过来富有的嫁妆都放在仓库里,每天给妻子吃的饭菜都很清淡,因为这些还受到朝廷大臣的嘲笑,一国皇子竟然这么舍不得。

乾隆看见他没有担大任的能力和胸怀,也就不想把皇位给他。永琰呢就是太平凡普通了,没有什么突出的能力,但也没有什么大的过失错误,乾隆想了又想,无奈只好把皇位之位传给他,这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看来我们猜测的还真挺对!嘉庆在位期间,没有做什么大的革新或者发展,清朝的经济也没有像之前那么繁荣昌盛。

乾隆明知道嘉庆是个平庸之辈,却坚持传位给他,令人不解

恐怕当时乾隆无奈传位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以后的结局了,也是担心大清有这样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