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史记:《延禧攻略》于正传(文言版)

今史记:《延禧攻略》于正传(文言版)

于正,原名余征,浙江海宁人,丁巳年(1978年)生,海内名编剧也。戊戌年(2018年)秋,有剧《延禧攻略》风靡,坊间称之,即正之作。

正外祖母前朝时为沪上名伶,多出入于百乐门、仙乐斯,海上名士倾慕者甚众。后识正外祖父,遂弃繁华、去红尘,于雪夜偕与私奔,徙家海宁。正外祖父,贫家子也。时人叹为传奇。正儿时,长辈耆老往往言之,正每闻之,想见风月之状,辄心倾神迷。

海宁号“才子之乡”,近世以来,大才迭出,名最显者有王国维、徐志摩、金庸诸公,乡人慕学好读,蔚为风尚。正幼时,父尝诫之曰: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正默识之,是以不乐嬉戏,好读书、观剧,尤好金庸、席绢诸家作及琼瑶剧。是时,琼瑶《梅花烙》甫出,正爱其富丽华美,杜门不出以观,且观且泣,其深情如此。

及长,正暗立志:必以伶为业。又暗习编剧,多演才子佳人故事,饶文采。

正父威壮而猛,性勇武,好戏球、飙车、交友。而正寡言,好读书、观戏,不乐交游,绝不类父,是以父子常有抵牾。又,正性偏狭,尝庠中试算学,正成绩不显,师谓之曰:汝不擅算学矣。正心不悦,意师轻己也,乃苦学,后再试,冠于诸生。父亦不喜,谓其量宇小。

某年春节,正与父食于叔家,当是时也,宾主欢洽、和乐融融,正乃乘间言欲为伶其志,父闻,色厉,大责之。正怒,竟掉头走,曾不吝情。正父乃向叔而泣曰:“竖子何至于此?何以吾之言其不闻也?”

然父终不能改其志、易其性。

中学毕,正欲入上戏学院表演系,奈屡试不中,遂入新闻系。然其为伶之志犹不稍减,常旁习表演,凡有演艺事,皆与之,以期有所成就。

然正于伶演之事终乏天分,尝有演艺事,正立于台上,竟诺诺不敢言,跑龙套亦多不谐。正乃弃旧志,而专攻编剧,尤擅言情戏。

是时,有名编剧曰李惠民居沪上,偶识正,大奇之,意其可造也,遂召入门下。正喜,自谓得其所,兢兢业业,虽贫且苦,蜗居陋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弃也。

越二年,《荆轲传奇》出,正谓其实乃己之作也,竟未有署名。正意不平,诉师于有司,遂与师绝。

去师而独立,数年间,正乃遍历劫波,轻慢者有之,辱夺者有之;盗其稿而属之人者,有之;昧其财而贪其功者,亦有之。

是时,有剧将拍,商贾索稿甚急,乃使健儿禁正足,令其杜门著稿,饮食之外,唯著稿也。适父寝疾,正欲省亲探父,商贾亦不之许。正无奈,遂逾窗而下,几至于死,然亦未能窥父之终面。正言及此事,商贾曰:汝父死且死耳,人死不能复生,然汝若误吾千金戏,汝死必矣。

正不成家,亦不置产业,于横店赁一斗室,居九年,以自励也。其中之酸辛,不可一一历数。

然正名亦渐显。乙丑年(2010年),正所制《美人心计》出,大知名。越明年,正又制《宫锁心玉》,风靡于海内。后数年间,《宫锁珠帘》《陆贞传奇》十数剧渐次出,一时坊间所论者,无非正剧;邸报戏谈者,亦无非正剧。正之剧,往往冠于荧屏,凡有一剧出,诸台争相购之。

即正剧中之小生、小旦,如杨幂、冯绍峰、佟丽娅诸人,亦皆大著名,飞上枝头变凤凰,以偶像称。是以人谓正点金手也。

正名归利至,甲于海内,俨然大人矣。然谤亦随之。

识者言,于正好抄袭,凡人有佳构,正无不袭取之,即如琼瑶,亦不避,袭取如常。是以人戏称之曰“于抄抄”。

正则名其术曰“集大成”,尝自辩曰:若曰抄袭,则吾人无所措手足矣!虽不刻意为之,然吾人所读之书,所观之剧,皆残存于内,时流于外,若名此曰抄袭,则吾人将束手矣。

甲午年(2015年),琼瑶诉正于有司,讼其抄袭、侵权也。有司判正败诉,偿瑶金若干,并致歉于瑶。正曰:偿金可,致歉则不可。卒不致歉,瑶亦无如之何。

又,正之剧虽风靡坊间,冠于荧屏,然往往粗制滥造、事理乖张、情志不经、大义阙如,唯以声色取胜,利之是图,无所不用其极。所观者,皆少不更事者也,故识者多轻之。

及《延禧攻略》出,物议始多之。人论此剧事理确当,道具精良,尤可贵者,剧中彰华夏百工技艺之精之美,堪称上乘。是剧演清乾隆朝后妃事,人言可与《金枝欲孽》《甄嬛传》鼎足而三矣。

众人咸曰:正其易性耶?

正答曰:非也,吾道一以贯之。

祁连君曰:吾观草莽枭雄处世,大凡如是。其初也,则攀援附骥、苟且权变、粉饰虚张之事,往往有之,以邀名也,以图利也。名既彰、利已至,则往往革面,或施仁义,或行恩惠,或举义事,今人谓之“洗白”。

正即是也。正出道之初,虽遍历酸辛,数遭屈辱,亦不言弃;后则以抄袭扬恶名于海内,人多不直之;今则以《延禧攻略》扬令名于天下,人言及,则拳拳服膺之状。

当其指谪遍天下,正尝言:无碍,二十年后既见分晓。今未有二十年,而成大贾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